三國王者 第五部 荊襄爭霸 第五章 募民屯田
初平元年(庚午,公元一九零年)八月。
孫燦撤回了征討荊州之兵,次日,便發招降書,以周倉、許靖為使,前往汝南勸說劉辟、龔都歸降。
前車之鑑,周倉本是伏牛山山賊,孫燦不計其出身,予以重用,現官拜騎都尉,此事天下人人所皆知。
劉辟、龔都本也不願一輩子冠上黃巾賊之名,立刻接受了孫燦的招降之令。
汝南郡,位於豫州東南部,淮北平原西側。南與正陽縣相鄰,北接上蔡,東連平輿,西靠確山、遂平和駐馬店。因位於古豫州之中,豫州又為九州之中,因此古有「天中」之稱。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千頃沃土鋪展城廓四野,地肥糧豐,是名冠中原的小磨油之鄉。小南海、西湖橫臥古城之旁,再配以碧波千頃的宿鴨湖,使汝南城猶如綠色的小島。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就曾經說過:「汝南唯古豫州之名郡,控長准之右壤,土風深厚,物產豐饒,實為名勝佳郡也。」
土壤肥沃,並不亞於南陽郡,唯一不同的就是,汝南郡人口短缺,生產力較為低下。但是它也相較優於南陽郡的地方,那就是這裡的礦業豐富。
西平縣譚山的鐵礦,儲鐵量豐富,若開發得當,孫燦軍所有的裝備應求,就有了著落,不需要為它顧慮,畢竟裝備的精良也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當然,孫燦不會如此輕易的就離開南陽郡,走的時候,他將南陽郡所以資產,糧草統統調的一點不剩,耕牛、農具、種子也一併帶走,並且還讓人大力的勸說百姓,隨他去汝南發展。
孫燦在南陽郡很得民心,有六萬餘百姓願意跟他離去。
而汝南郡隸屬豫州治下,豫州曾是是東漢十三州中最為繁榮、人口最為稠密的一州,汝南更是豫州屬下六郡中人口最多的一郡。在最為鼎盛的時期,汝南的人口曾經超到兩百二十萬之眾。
可是現在經過「黃巾之亂」後,汝南郡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此刻的人口僅有二十五萬餘,只及原來繁華時期的一成多些,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十室九空。
帶著百姓,經過十三日的蝸牛般的行軍,孫燦等先頭隊伍人已經來到了汝南郡十里外的地界。
遠處十餘個身影快步迎來,孫燦遙遙望去,見來人有一個正是周倉,知道對方一定就是龔都、劉辟一夥人物。
在古代十里送別,十里迎侯都是最隆重的儀式。這也足以證明了劉辟、龔都等人的誠心。
孫燦領著許褚下馬,兩人步行迎了上去。
對面見孫燦前行,顯然是刻意加快了步伐,為首三人一個是周倉,另外兩個卻是三十來歲的粗漢,頭上還綁著條黃巾。
「他們應該就是龔都、劉辟了吧?」孫燦早就聽說劉辟、龔都原是黃巾首領波才的舊部,波才在汝南郡被皇甫嵩擊潰後,他們就領著逃到了附近的山上,後來得知皇甫嵩走後,就重新佔據了汝南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他們竟當起了假太守來,雖然沒有什麼治理才能,但對百姓還不錯,自給自足到也不成問題。
只是可惜了汝南這片沃土。
果然,那兩個人來到孫燦的身旁,立刻雙膝跪地,磕頭拜道:「龔都(劉辟)拜見孫大人,得孫大人親自相迎,雖死無憾。」此二人身份低微,算起來還是黃巾逆賊,比尋常百姓還要低幾個等級。孫燦能親自出隊相迎,著實令讓他們感動。
孫燦一一上前扶起二人,嚴肅道:「孫燦一落魄之人,能得二位義士真心相待,已經深感五內,怎敢勞兩位將軍行此大禮,折煞孫燦了。」
龔都恭敬的說道:「大人仁德名望天下皆知。在宛城所坐之事,龔都也時常聽說,我二人敬仰大人已久,早欲投大人麾下久矣。奈何身份低微,不敢輕易相投。大人榮招,正是我等之榮幸。」
話以至此,孫燦也就不再做虛偽的舉動了,當即除下龔都、劉辟兩人頭上的頭巾,說道:「黃巾教義雖好,但不太符合實際。只會對天下百姓帶來不幸,今後,你二人皆是我麾下將士。此二物留之無用,不如讓他隨風而去吧。」
龔都、劉辟聽了大為感動,「黃巾起義」失敗後,黃巾賊眾幾乎已經成了過街之老鼠一般,天天喊打。孫燦的此番舉動正是饒恕了他們以前的一切罪惡,給了他們新的生活,新的身份。
以前,他們是灰溜溜的做人,但此刻他們可以昂著胸口說道:我們是名震天下,戰無不勝的孫燦軍的將士。
兩人熱情的將孫燦請進了汝南郡。
汝南郡較之宛城還要大一些,城牆都非常的陳舊,顯出了它悠久的歷史。
「龔校尉,汝南郡中可有六萬百姓所居住的空房?」孫燦此刻最擔心的就是身後那六萬多年百姓。是自己將他們帶出來的,自己就有權利,將他們照顧好。
校尉是一個較小的官職,手下也只有幾百來號人,但從龔都那憨厚的笑臉來看,他顯然已經很知足了,見孫燦發問,立刻恭敬的回答道:「主公放心,汝南郡內十室九空,所有房屋都是現成,只要稍稍打掃,就可以住人。」
汝南郡府衙位於汝南郡城中心,在接交郡守印綬後,就下令對汝南郡做了一切措施。
首先,當然就是將百姓安頓,此人物需要出色的應對能力,名士許靖當仁不讓。
其次,重新設置汝南郡所有的規章制度,以及郡內所有的改革事宜,內政奇才荀彧、顧雍、梁習三人進行整編。
虞翻協助孫燦處理事物。
陳到接收汝南郡防衛,並在取得龔都、劉辟同意後,解散了城中的那些所謂的士兵,老弱病殘通通分派良田土地,共他們生活,其餘青年壯漢一律交由高順這位練兵大家來訓練。
至於兵權,孫燦交由劉華、徐晃、樊武、張遼四人共掌管。
讓他們訓練士卒,整編汝南郡中的六千士兵。
毫無疑問,荀彧、顧雍、梁習三人的處理政務的才華不是一般的強。
尤其是荀彧每每列出的政策都會在利民的情況下,給孫燦軍帶來莫大的好處,這一點讓顧雍佩服不已,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位置讓於荀彧。
當然,這也是正常,歷史上,曹操南征北戰三十餘年,不但一有大事就修書於荀彧商議,至關重要的糧草一事,從不需要曹操的擔憂。
在荀彧在位期間,除官渡之戰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糧草不足的事情發生。
這不為了讓孫燦軍不為糧食而苦,荀彧想出了一個好點子,那就是學古人屯田,但是他此屯田和彼屯田不同。
荀彧私下找孫燦,提議道:「史上屯田皆為自由耕種。因此,農物參差不齊,產量也不豐。若我等選擇一塊沃土,招募壯力務農,並給予賞罰,收取其中糧響,產量必然會上升多許。」
孫燦明白荀彧的意思,人都是懶的,一畝地可以上繳糧響,並養活一家人,很少就會有人種兩畝地。然而,募民屯田,就是採取半強迫性質的讓一家人種三畝或四畝地,來提高糧食的產量。
此法非常的好,雖然說採取半強迫性質,但只要糧響合理,那麼百姓得到的也將會比自己隨意種的糧食,要多的多。
食物一多,生活自然也會富裕起來。另外,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鍛鍊身體,增加體力及力氣,為招募良兵也會有著不小的幫助。
此法,不但可以增加領地中的糧食,還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為日後的戰鬥做準備,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孫燦立刻點頭同意,並頒布了指令,不過響應者卻寥寥可數。
無奈之下,只得暫且作罷。
在規章制度及改革事宜都編寫好之後,荀彧給孫燦推薦了一個叫陳群的人才,陳群字長文,穎川郡人,自幼於荀彧相識,後隨父避難徐州。荀彧得訊,立刻修書請其來汝南。
陳群早聞孫燦賢明,隱名相投,絕口不提荀彧相薦一事。
孫燦接見,詢問了幾個問題,陳群誇誇其談,分析的條條在理。孫燦知是大才,立刻予以重任。
陳群見孫燦,唯才是用,立刻表明身份,真心相投。
交談中陳群對荀彧的募民屯田,非常感興趣,自告奮勇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孫燦當即任命陳群為典農官,處理荀彧提議的募民屯田之新法。
陳群在汝南幹得有聲有色,他找到了百姓為什麼不響應的根源。
百姓習慣於自耕自食的生產模式,擔心被強迫放置在國有土地上耕作,既疑慮穀物成熟後自己能否得到實惠,又恐官家反悔。
因此,幾乎是無人響應。
但在陳群耐心的規勸下,提議自由應募的方法,使當地人民自覺自願地參加屯田。為孫燦日後的糧草支援,立下了極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