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暖鍋燒灶
因為這些人裏頭,也就張老太太算是實在親戚,于良吉也是因此將暖鍋做飯的事情托付給了老太太。
盡管他跟老太太並不是很熟,但是這個時候,能在廚房說了算的也就剩下老太太了,於是就讓老太太代表自己,主持大局。
石宏大早就準備好了各種柴,足夠這一天用的了。
于良吉抱著同樣穿著新衣服喜氣洋洋的小侄子,叔侄倆一起招待來客,家裏瓜子花生都擺上來,還有大碗,喝的是好茶,能得到這麼高規格的接待,大家夥兒都很高興。
石宏大就忙裏忙外的擺桌子,抬椅子的,身後也跟了好幾個小夥子,都給他打下手。
端茶倒水的都有人搭把手,女人們都在廚房那裏忙活。
沒有青菜只能找一些長勢好的香菜、油菜之類的先摘下來吃還在孫家訂了兩板水豆腐,十斤乾豆腐。
農家這個時候也沒啥好吃的,於家又不能上大魚大肉,隻能盡量做得好一些,放的油多一些。
大蔥木耳炒蛋,大醬燉水豆腐,土豆燉茄子乾,炒三絲,油炸素丸子,油炸花生米,還有個小青菜雞蛋湯。
湊了六菜一湯,一共七個菜,人說邪物是逢“七”就要避諱的,所以也算是應景。
老村長坐在寬敞明亮的的堂屋裏,高居首位,跟大家夥兒聊天,說說自家的地,自家的娃兒。
他沒說于良吉要蓋學堂的事情,先等等,等于良吉蓋起來了再說不遲。
于良吉也沒說,他是想著,再過些天就要開始忙了,說了大家還以為他要讓人來上白工呢。
付家兄弟也來了,只是他們都沒帶女眷,家裏那是什麼樣子,他們當丈夫的最清楚,付老大是早早的就把媳婦送去了岳家,美名其曰:歸寧。
其實就是為了省麻煩。
付二柱子更利索,直接把媳婦鎖家裏,兒子跟他娘一起,在屋裏蹲著,他自己揣了十個銅錢裝的紅包過來吃席麵。
喝著好茶好水,嗑著瓜子兒聊著天,其樂融融的樣子也的確和氣的很。
還有不少人都在於家的院子裏躥來躥去看稀奇,畢竟這邊雖然有大宅門之類的人家,可人家豈會讓他們這些不認識的人進去亂躥?
盡管有人吆喝他們,不許來回亂跑,但是有的人好奇心太重了,總想好好看看。
若說以前還有人想跟小于舉人攀比一下什麼的,現在是歇了那個心思,人家起了這麼大個宅子,誰比的起?連老村長家都要退一射之地了!
“不用喝斥他們,想看就看,都是相熟的,也不是外人。”于良吉笑著讓大家隨意,盡管看!
反正也搬不走。
于良吉就那麼跟小侄子坐在一起,聽這些農家人說莊稼的事情,很熟悉的一幕,記得以前他下鄉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導師和同學們,也是這麼坐在炕上,聽老農們將他們那些並不科學但是很有效果的經驗之談。
其實智慧在民間,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不認識字,可是說起種地的經驗來,那是連專家教授都比不上的,這就是實踐出真知。
搬家是上午就搬完了,因為東西少,人多,不到十點就完事了,然後就是他們說話聊天,給房子增加些人氣,廚房也開始暖鍋,做飯。
石宏大給廚房搬了一袋一百斤的大米,大米在這邊很少有人家頓頓的吃,都是來人去戚的時候,拿出來招待一下眾人。
豆油更是一大桶放在那裏,煎炒烹炸是隨便使。
等開席了之後,上來的飯菜都是油水足足的,哪怕是全素的席麵,眾人吃著也香的很。
席間于良吉以茶代酒,敬了大家夥兒一杯。
他是舉人老爺,盡管年紀小,但是身份擺著呢,敬一杯茶已經是很給大家麵子了沒人敢去挑理兒。
吃飽喝足了,女人們留下給打掃收拾,張家老爺子和老太太要趕著回去,于良吉就沒多留他們,但是特意在送來的綢緞裏頭,挑了一匹褐色的綢子,給他們二老帶回去:“綢子輕便,還透氣,這個給二老做一身夏裝足夠了。”
“這……?”綢子很貴,摸著輕薄透氣,比細棉布強多了,但是張老太太不知道該不該接。
“拿著吧,孩子孝敬的。”張老爺子樂呵呵的點頭,張老太太才收下這匹綢子。
又給老爺子包了一點茶葉,如今茶葉貴著呢,給這些已經是很重的禮物了。
“你這孩子就是客氣!”張老爺子不太高興,這是啥意思?他們不是上門打秋風的窮親戚。
“這單茶葉可是給您老的,你要是不要,以後可沒得喝嘍!”于良吉一邊說,一邊塞進了車上的褡褳裏:“這也是謝您老不辭辛苦過來給小子撐場面。”
張老爺子跟張老太太都六七十歲的人了,盡管有水泥道通著各個村鎮,但是畢竟是交通不便的古代,坐車顛顛的來了,為了回去還要吃完飯就走,一點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了。
“你呀,你呀!”張老爺子也不能說別的了,只好收下茶葉包,心裏打定主意,回去就留著,沒貴客絕對不給人泡。
又拿了三匹粗布給張家三兄弟,他們不太會說話,但是看爹媽都收了,就跟著收下了,還拍著胸膛說:“有啥活忙不過來的,叫人通知我們一聲,我們過來給你搭把手。”
他們別的活不會,伺候莊稼有一手。
“行,到時候一定不客氣!”于良吉笑容滿滿的點頭。
實際上,他肯定不會找他們來,農忙的時候,人家也忙著呢,沒道理為了你耽誤自家的田地。
送走了張家的人,廚房那裏也收拾好了,石宏大帶著喬小五和張豔輝等幾個壯小夥子,挨家挨戶的送還桌椅板凳。
畢竟來的人多,他們家也才三張桌子,一張大的八仙桌,一張小的八仙桌,還有就是平時吃飯用的小炕桌,飯碗就那麼幾個,肯定不夠用,都是出去借的鄰居們的。
“都收拾好了,你們也趕緊歇歇吧,這鬧吵了一上午,下午有空了再慢慢地拾掇。”喬大娘抱著一摞盤子,出了廚房,這摞盤子是他們家的,這就自己帶回去了。
省得麻煩人還跑一趟腿。
“哎,今天辛苦大娘了!”于良吉樂呵呵的拱手。
別看今天廚房裏頭是張老太太主事,喬大娘才是主抓實際的那個,張老太太畢竟歲數大了,有些力不從心,她最多是個象徵,這是主家的親戚,就這麼個關係,實際上喬大娘讓人燒水,焯乾菜,張家二嬸子親自掌廚,大鍋燒著,油倒著,菜燉著。
“不辛苦,這輩子你們可能就搬這一次家了,熱鬧點好!”喬大娘擺了擺手:“我先回去了。”
“哎,您慢走!”于良吉送走了喬大娘,回頭到廚房裏一看,裏頭收拾的乾乾淨淨,要不是還有點油煙味兒,都跟沒用過似的。
還有四個大盆,裏頭是沒吃完的菜,半盆油炸花生米,拌的細鹽粒子;剩了個盆子底的炒三絲;還有小半盆的油炸素丸子;小半盆的大蔥雞蛋炒木耳。
剩下的都吃完了,連米飯都沒剩下,可見張家二嬸子做飯還是很有準頭的,只不過石宏大事先打過招呼了,油頭大的東西肯定大家都愛吃,於是素丸子就多炸了些,花生米也多了些,至於大蔥雞蛋炒木耳和炒三絲,都是剩了夠他們三口人吃一兩頓的量。
油炸的食物不易壞,放著吃個三五天都可以。
因為孩子將來肯定要自己住,于良吉就將正屋分開,東邊他跟石宏大住,西邊的臥房,改了一下,裏頭的臥房是一片大炕,然後家具都是小桌子小板凳,小衣櫃等等,一切比照大人的小了些,但是很齊全。于良吉沒想著馬上就跟孩子分開住,只是讓他先熟悉熟悉新家,在外間還給他起了個小書房。
跟他的內書房布局差不多,同樣有著小書櫃和書桌書椅,筆墨紙硯現在用的是原來在老房子那裏的舊物。
這個倒是不著急用新的了。
“寶寶今天累不累?”于良吉進來正好看到他擦完自己的小桌子。
今天來人都是大人,沒有小孩子,畢竟這種場合帶孩子不合適,所以這一天,于寶寶都跟在他小叔叔身後當小尾巴,或者是被小叔叔放在身邊坐著,聽大人們談話。
他小小的有些話聽不懂,但是很乖,坐得住。
“不累,小叔,以後這裏就是咱們的家了嗎?”于寶寶瞪大眼睛,看著窗明幾淨的新房間。
這裏的一切都跟自己一樣大小,看著好像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好像他也長大了一般。
“是啊,以後這裏就是寶寶的房間了,所有的東西都是按照寶寶的尺寸做的哦!”于良吉哄他,順手打開一個小衣櫃的大門,裏頭是幾個小包袱,都是于寶寶的衣服:“喜歡嗎?”
“喜歡!”于寶寶回答的很大聲,笑眯了眼睛。
石宏大已經將東西都還給了鄰居,順便道了謝,回來之後,就看到這一大一小正手牽著手,在院子裏溜達。
“回來啦!”于良吉跟石宏大打招呼。
“嗯,我挨個房間去看看。”這搬家,畢竟人多手雜,東西放不到位,或者隨便放哪兒,甚至有的地方沒關門,沒關窗戶,畢竟大家都是
來看新奇的,開個窗戶開個門的,不過于良吉喜歡乾淨,四合院裏的地,都是砂石之上,青磚鋪底,然後抹上水泥。
家裏現在走路都不起塵土。
後罩房那裏是倉房,糧食都放到了那裏,後罩房一排七個,五個存放糧食,一個專門打掃出來,放置布匹、棉花等。
最後一個放零散的東西,例如鹹菜缸、大小罐子等物。
後罩房也有火牆,隻是燒的時候少,隔三五天燎一把火就行,只要不在冬天上凍,不要求多暖和。
後罩房因為是個倉庫,大家在搬了東西進來後,很自覺地關上了門,窗戶根本沒打開。
東西廂房的門都是開著的,還有窗子打開了一半,他都過去關上了;大門沒關,反正還有外圍的圍牆那裏有大門。
倒座房的門倒是都開著,還有窗戶,不過倒座房朝南的窗戶開的高,而且很小,主要功能就是通通風,並不要求採光,所以那裏開不開的都無所謂。
不過石宏大還是都給關上了。
井蓋在不打水的時候,石宏大和于良吉默認,都給它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