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世國師》第9章
第9章

  太子走後,宿誼開始用午飯。

  因太子的一番敲打,以及隔壁慕晏高調拜訪的加成,僕人們對宿誼畢恭畢敬,廚子也拿出了渾身解數,來展現自己的廚藝。

  但這個時代的渾身解數,也就那麽回事。

  水煮肉蘸醬,蒸肉蘸醬,水煮蔬菜蘸醬,蒸蔬菜蘸醬,宿誼吃一口就皺眉頭。

  在道觀裏吃粗糧刮喉嚨的時候,宿誼心想,有頓細糧吃就謝天謝地了。

  等現在大肉放在那,宿誼又開始矯情了。

  這時候調料稀少,烹飪方式也很單調。所謂烹飪,也就只有蒸煮烤三種。午飯這點時間,自然是用蒸肉和煮肉居多。

  而在蒸煮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白水蒸煮,然後將肉片好蘸醬。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的“膾不厭細”的字面意思,就是肉類要盡可能的切得薄。切得薄的肉,在蘸醬時才入味。

  當然,這引申意思是在祭祀的時候,食物要盡可能的精細,這是符合“禮”的體現。但這也表明了當時的烹飪方式。

  這個廚子不說多好,但也在水準線之上。他的醬料調的還是有點特色的,最開始宿誼吃的時候,覺得還挺新鮮。不過多吃幾口,就膩得慌。

  不只是因為宿誼本身就喜歡吃味重的,和食材也有關系。

  就算現代人再怎麽嚮往古代人的原生態,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吃的品種,都是經歷一代又一代飼養者的良種培育,才有了我們如今吃的品種。

  就算是市面上賣的所謂放養的野豬肉,那“野豬”也是經過品種改良過的。真正的野豬,口感很柴味道很腥,對於吃不慣腥臊味的人而言,不加重調料,完全無法入口。

  宿誼恰巧就是一個吃不慣腥臊味的人。以前吃野味都是燒烤,就算燉湯喝那也有各種調料提鮮去腥。這種吃法,他真不習慣。

  也還好肉切得夠細,沾滿醬的話,倒是可以把腥味壓一壓,勉強能入口。但是羊肉,宿誼就完全吃不下了。

  這個時代的羊肉自然比豬肉貴。羊肉那是富貴人家才能吃的。但是宿誼就是吃不慣羊肉的膻味。

  至於白水煮的蔬菜……雖然不好吃,但也不至於難以下嚥,勉強吃吃吧。

  不過桌上也不是沒可吃的。咱華夏民族對於食物的追求是從古至今的。在調味料和烹飪方式還不足以玩出太多花樣的時候,我們可以選其他的。

  比如麵食。

  這個時代的麵食真是種類繁多,不帶餡兒的帶餡兒的帶各種餡兒,面皮原味的各種味道的,形狀更是五花八門。特別是桌上那道乳鴿湯餅,用好幾種蘑菇和乳鴿熬湯,鮮的宿誼差點把舌頭都咬了。

  總的來說,這一頓飯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宿誼吃掉的都是各種面點,大肉蔬菜都留下了。

  不過吃剩的東西也不會浪費。這等好東西,僕人們都是會分掉的。

  宿誼感慨,看來以後讓他們多做禽類魚類以及各種面點,什麽魚啊豬啊就算了。至於牛肉,耕牛不可宰殺,菜牛都是豪富人家偶爾吃一點的。宿誼雖然分得了一個莊子,但還沒豪氣到能吃到牛肉的地步。

  等莊子內有牛老了,估計才能吃上。

  宿誼心非常大,轉眼就為了一口吃的,把之前對前途未蔔的擔憂都拋到了腦後。

  沒有什麽煩惱是吃飽喝足睡高興解決不了的。如果還有,請再重覆一遍,直到死亡。

  午飯之後,宿誼借著“靜修冥思”的藉口小憩了兩炷香的時間,然後精神抖擻的爬起來練字。

  除了練字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麽。這個時代也沒什麽娛樂,他也沒有認識的人。

  宿誼穿越幾天就匆匆進京,對這個時代的事並不是多麽瞭解。這幾日他正好窩在家裏,借著練字的機會多看點這個時代的書,然後再向消息靈通的僕人們多打聽一下這個時代的事,做好在這個時代紮根的準備。

  不知道是不是原身身體記憶的緣故,宿誼原本只是在討好長輩的時候會看小纂,現在居然會寫了,還寫得不錯。

  這幾日練了練,自我感覺還成。不說自成一體,好歹比較端正。

  宿誼自己也會寫毛筆字,不過寫的是楷書。等他把一手小纂練好了,就去練楷書,說不定還能成為什麽書法大家,刷一下逼格呢。

  這個時代的書法家還是很受尊崇的。宿誼詩詞歌賦樣樣不會,就算能拽幾句詩句裝下逼都裝不了多久。

  不過宿誼顯然高估了自己,他最終也就是到寫的不錯的地步,什麽書法家,一點影子都沒有。

  書法大家,也要是看天賦啊。

  ...................................

  宿誼窩在家裏習字看書問八卦的時候,太子在宮裏和皇帝陛下又頂上了。

  皇帝陛下的意思,並不願意太子和宿誼走的太近。

  在皇帝陛下看來,宿誼既然已經不能再入皇家,那冷著他,才是對他的保護。

  而太子則持相反意見。首先他不明白為什麽不能認回宿誼,其次他覺得宿誼現在半點靠山都無,京中人慣愛踩高捧低,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欺負宿誼?所以他要多去,多顯示自己能為宿誼撐腰才是正理。

  皇帝看著那倔強的兒子氣得發抖,恨不得自己兒子回到當初那癡傻寡言的狀態,免得氣死他。

  最終還是皇后來打了圓場,罰太子抄寫《孝經》收場。

  皇帝看著太子終於認錯,並且老實的去抄寫《孝經》,心裏那口氣總算順了些。他對皇后道:“難道朕不想認回他?那不是朕的兒子?但朕要怎麽認?怎麽解釋自己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嫡長子遺落在民間?”

  皇后溫婉的勸慰道:“陛下一片慈父之心,現在的做法才是對宿道長最好的。且宿道長的命運亦不在皇家之內。聽宿道長言,與政事關系越密切,道行消失越快,恐有損性命。陛下怎會忍心讓好不容易找到的孩子早早離開人世?為人父母,即使不能相認,但只要看著孩子平安康樂,就滿足了。”

  皇帝點頭:“正是如此。雋樂實在是太不懂事。”

  皇后道:“雋樂還小,又癡傻了那麽多年,心智只是孩子。但只要清醒過來了,以後就可以慢慢教了。況且陛下觀雋樂處事,很有條理,半點不像曾經癡傻之人,可見很有慧根。陛下該欣慰才是。”

  皇帝終於順過氣,不由也帶上了些笑意:“雋樂處事的確不錯,可堪造就。不過慧根還是太過了,不過勉強沒有丟朕的臉而已。”

  皇后輕聲笑道:“陛下說的是,可不能讓那雋樂太驕傲了。”

  夫妻兩一陣和樂融融的談天說笑,氣氛十分和諧。待入夜的時候,皇后才道一新晉貴人突感心悸,讓皇帝過去看看。

  皇帝對那貴人正新鮮著,皇后如此大度賢惠,他自然非常高興的就去了。

  皇后待皇帝走後,才起駕去了太子宮中,看望正在抄寫《孝經》的太子。

  太子一見皇后就冷著臉不言不語。

  皇后揮退下人,對著太子冷笑道:“你是想害死你大哥嗎?”

  太子紅著眼圈道:“母後何來此語?”

  皇后冷哼道:“陛下的意思你看不明白嗎?他如何能認回永康?認回來要如何說?先皇為了江山把嫡長孫祭天了?他想被天下名士群起攻之嗎?還是說,戰亂時候嫡長子走丟了?那這麽多年為什麽從未尋找,連皇家族譜都沒有永康的名字?”

  太子垂下頭,哽咽道:“大哥一開始就被放棄了嗎?”

  皇后道:“是的,接受現實吧。永康一開始就被放棄了。如果你繼續下去,被放棄的就是你,就是我。沒有什麽比易家的江山更重要。嫡長子沒了還有你,嫡子沒了還有庶子,即使想要嫡子,那廢了我即可。你現在能跟陛下執拗,是因為你大哥看清狀況自請祭天,讓陛下心底好歹有些愧疚。若你真鬧得太過,那些許的愧疚,根本不能成為你的保護傘!”

  “到時候,第一個遭殃的,就是永康!他自請祭天跪求先皇護住我們娘兩,不然以你癡傻這麽多年,早就被廢了!”皇后泣不成聲,“上天有眼,我兒修道有成,本該前途比在這帝王之家還好。若不是為了你,他何苦回來?你這個孽障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