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盛世國師》第146章
第147章

  宿誼決定留下來, 馬崇還是要對軍中進行清理的。

  匈奴人可在軍中散播言論, 豈不是可以動搖軍心?大戰當前,任何細節都不能疏忽。

  宿誼本想又弄出一次戰爭動員,比如放煙花之類,被慕晏阻止了。這要再來一次煙花,真的就攔不住民間的言論了。宿誼的聲望太高了也不是好事。雖說現在壓著也難,總要註意一下。

  宿誼想了想, 放棄了煙花助陣。地雷已經夠可怕了, 再來煙花,真會讓人以為他有什麽大本事呢。

  戰爭動員不能做, 宿誼除了管理一下那些新式武器之外,好似沒什麽可做的了。

  不過打仗要他來做什麽,昱朝才是要完蛋了吧。

  宿誼想了想, 專門盯後勤去了。宿誼在看電視的時候,總看到會有人拖後勤的後腿。前線將士還在打仗, 後勤就敢侵吞他們的軍糧, 將他們的的衣物盔甲都換成殘次品, 甚至為了打擊某個政敵,故意延遲後勤抵達時間。

  將士們浴血奮戰,卻吃不飽穿不暖,連兵器都不夠。

  我在行軍打仗上幫不了忙, 難道還不能在後勤上幫忙嗎?宿誼背著手,天天去檢查後勤了。

  在皇帝如此重視邊疆的時候,這時候後勤可沒有敢克扣的。不過在分發的時候, 還是會有些貓膩在。這都是底下人的小聰明瞭,和什麽朝廷傾軋沒關係。

  在宿誼的緊盯下,這些小聰明可不敢使。每個將士碗裏的東西都是足量的。

  在邊關,最難得的物資反而不是肉和布,而是鹽。之前鹽的產量非常低,鹽的運輸也十分困難。不吃鹽就沒力氣,鹽和鐵同樣作為軍事物資,被朝廷看重。

  之前朝中一直有人上摺子讓鹽也收歸官營。

  宿誼在青州搞鹽場成功後,就將鹽場的建造圖紙和曬鹽方法給了皇帝,皇帝立刻讓人謄抄之後,快馬加鞭送給各地刺史,各地沿海官員也開始搞鹽場。

  在這期間,也出現了許多官員因想虛報功績而出現的類似於胡亂圈地、壓榨百姓的問題,但大部分地方官員都不蠢,都是將其作為一件可以收攏民心的事來做。他們都學著宿誼,用錢糧雇傭百姓,不但提高了鹽的產量,還得了好名聲。

  至於那些借著建造鹽場霸佔良田,亂攤派徭役的官員,皇帝正等著他們如此做。皇帝下旨就是讓各地按照宿誼的方法做,不攤派徭役,不占良田——海邊本身也種不了田。這些抗旨的官員們,皇帝就有藉口一一收拾。

  收拾了這些地方官,正好騰出位置給下一批科舉進士。現在又要新一輪科舉考試了。

  而那些在地方飛揚跋扈,以為可以隻手遮天的官員大多是和地方豪族勾結。若不是地方豪族需要那些田地,官員過一段時間就會輪值,何必在皇帝特意下旨點明怎麽做的時候,還公然抗旨不尊?

  以後進士出身的官員也會漸漸被官場腐蝕,有些變得甚至比豪族出身的官員更加貪婪。但現在他們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是官場一股清流,一切以皇帝的旨意為準,他們是皇帝直屬的臣子,不依附於任何世家豪族。

  在這種前提下,邊關這次的鹽比往年充裕不少,宿誼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軍需物資心裏很高興。看來克扣軍需什麽的,沒有在這裏發生呢。

  而且現在北疆的屯田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待這裏的土豆玉米和棉花豐收之後,應該能大大減緩軍需的耗費吧?

  北邊雖然雨水少,但陽光充足,正好適合種植棉花。說不定這裏的棉花種多了,還能運往其他地方呢。

  宿誼想,之後將羊毛紡織的機器也研製出來,科學放牧的方法也總覺出來,以後咱們占了匈奴的地,也不會說人家蠻荒,可以在上面養牛羊羊圈地放牧了。

  來到邊關之後,唯一一件在吃食上讓宿誼高興的是,牛肉可以隨便吃。

  戰爭的時候咱們也會去搶匈奴的牛羊,和平時邊貿會有牛羊貿易。胡人的牛不輸於禁止殺牛的範疇,京城世族中養的肉牛也是鉆的如此空子。

  胡人放牧的牛,不算耕牛。

  宿誼記起,好似他原來所處世界哪個朝代傻逼兮兮的規定北疆放牧的牛也屬於不能殺不能吃,希望能增加耕牛,結果反而人家不放牛了。

  這種只能說當政者太傻逼,這種一刀切的政令,不起反作用才怪。雖然都是牛,但牛和牛之間也是不同的。中原上耕種的牛自然不能亂吃,但北疆上放牧的牛本來就是用來喝奶吃肉的,你不讓殺,別人幹嘛養?

  昱朝的皇帝沒蠢到這份上,不知道以後繼任的皇帝會不會犯蠢。他要不要在有生之年寫一本經濟學方面的書?宿誼搖了搖頭。他抽獎抽到的可能性都比自己寫的可能性更大。

  宿誼去監督後勤,底層士兵知道之後,感動的熱淚盈眶。就是這種最基本的需求的滿足,才讓他們感覺到熨帖。大部分士兵所圖的,不過是打仗之餘能吃飽穿暖而已。宿誼所做之事,正好在他們心坎上。

  而宿誼這個高大上的人,居然會關心這麽庸俗的吃飯穿衣問題,更是讓他們感覺不習慣之餘又更加從心底覺得宿誼是個真正的好人、高人。

  宿誼不知道自己管個後勤也能管出個憂國憂民的高人風度。大概是無論是天師和國師,都和管邊關將士吃飯穿衣搭不上邊吧。

  慕晏不是北疆編制內的人,本來他不該插手。誰知道皇帝在知道宿誼暫時回不來,慕晏也跟著保護宿誼之後,就特意下旨,讓慕晏聽從馬崇指揮便宜行事。慕晏以保護宿誼的安全為首要任務,若是需要,他也可以帶兵出戰。

  這是明面上的聖旨,私底下皇帝給慕晏的密旨寫的是恭喜慕晏終於如願以償可以砍匈奴人了,皇帝陛下讓慕晏在戰場上隨便浪,註意保護好宿誼和他自己的安全就成。

  皇帝陛下說了,希望慕晏和宿誼能安全的、準時的回來參加他的壽辰,若是帶來邊關大勝的消息,就更好了。

  慕晏領會了皇帝陛下的意思,對馬崇表示,若是有拼殺的任務,多他一個也不多是吧?

  馬崇當然高興無比。慕晏不僅是傑出的主將,也是一員有名的悍將。如果慕晏的功夫沒退步,那以他在北疆待了這麽多年的經驗,匈奴之中能勝過他的人也不多。

  這個不多是保守估計,估計的是馬崇沒見過的。

  也就是說,馬崇見過的,沒有。

  曾經宿誼剛聽到慕晏武力值評價的時候嚇了老大一條。就慕晏那風流倜儻面若桃李的樣子,戰場上能兇成什麽樣子?後來跟著慕晏去了一次高句麗,宿誼才知道什麽叫做人不可貌相。怪不得在青州慕晏的名聲能達到小兒止啼的地步,慕晏在戰場上真的很兇很可怕。

  “以前他就很可怕了,板著一張臉跟羅剎鬼似的。”馬崇道,“沒想到現在更可怕了。他居然還笑!”

  “一刀將人劈成兩半,濺一身鮮血之後,臉上露出溫和的微笑。這不是兇,這是變態。”宿誼當著慕晏的面吐槽道,然後被慕晏湊到耳邊威脅“等回京後看我怎麽收拾你”。

  宿誼掏掏耳朵。

  收拾他?等回京他就跟皇帝老爹說,把雋樂和榮秀都接到府上來住。有兩個弟弟坐鎮,看誰收拾誰。

  慕晏看著宿誼挑釁的笑容,知道他心中鬼主意一大堆,立刻住嘴不再去撩他。若宿誼真出什麽鬼主意,皇宮裏一家子都會站在宿誼那邊,他還真的敵不過。

  ..............................

  後勤看好了,武器裝備好了,將士們整裝待發了,匈奴大軍終於打進來了。

  本來馬崇看著這麽好的武器裝備,心想開城門全軍出擊幹他丫的。現在昱朝打了好幾次勝仗,心中早對匈奴沒什麽懼怕了。

  不過慕晏道:“康樂做的地雷和火炮只有在攻城時作用才更大。我們固守城池,後面是昱朝廣闊的補給,不懼打持久戰。待他們人退後時,再趁勝追擊勝勢更大。”

  馬崇道:“我知道,只是說說而已。真沖出去,我早就被匈奴人砍死了,還能守到現在。”

  馬崇嘆了口氣,遺憾道:“也是那些武器機動性太差,準頭也太差,若是能像弓箭一樣,便於攜帶,準頭也強,老夫還真想沖上去。”

  慕晏道:“的確。不過以後可以慢慢研究。”

  馬崇笑道:“國師會繼續研究吧?”

  慕晏道:“以康樂態度,是不會親自研究。不過朝中供奉的工匠們不是白被養著。”

  馬崇點頭:“說的也是。國師是做大事的人。而且……國師雖有雷霆之怒,但看得出是很純善的人,害人性命之事,他還是做不來啊。”

  慕晏嘆氣。

  若是可能,他再不想讓宿誼接觸任何戰事之事。宿誼不應該接觸屍山血海。

  只是他有心保護宿誼,天卻不隨人願。

  往好的想,宿誼能安然無事,已是大幸,不該強求更多了。

  何況,匈奴人將宿誼帶到北疆,對他們自己而言,或許並不是福。

  匈奴大軍壓上昱朝的防線,宿誼雖不在前線,卻時時刻刻關心著前線的消息,關心著他的地雷陣。

  宿誼製造的地雷陣,為了讓其起到最大殺傷的效果,特意製造的是機關引爆式的地雷。也就是踩到地雷的時候不會炸,要踩到最前面的地雷,整片地雷才會爆炸。

  現在的大軍都是列的方陣,因為還沒有各種熱武器,除了防備有人偷襲之外,大軍前行的時候防備並不多。

  若是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還會防備對方城牆上的遠程武器。現在一片空蕩蕩的地方,看得出四處不可能有大部隊埋伏,他們自然也不會多謹慎。

  宿誼本製作的是敵軍觸發的地雷陣,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種地雷陣被改了。為了保證地雷正被觸發,除了敵軍觸發的機關之外,還有斥候專門守在地雷陣旁,若是觸發不了,便以己身觸發。

  也就是送死。

  宿誼若是知道,肯定會堅決反對。但兩軍交戰的時候,這種死士很常見。在高句麗戰場的時候,也是戰況出乎意料的順利,才沒有死士出現。不過就算出現,慕晏也不會讓宿誼知道。

  宿誼知道打仗會死人,但宿誼無法接受自己人去送死。可為了勝利,有時候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現代戰場尚且如此,古代人命可沒有現代那麽值錢。

  不過或許是宿誼天師好運加成,地雷陣全部被敵軍觸發,沒有用上自己人。馬崇知道之後,很是驚訝。

  地雷陣在實驗的時候,觸發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並不算高。所以宿誼做了好幾片區域,還考慮到了匈奴軍隊撤退的時候。並且宿誼在周圍做了標記,若是自己人追擊,需要繞過什麽地方,免得炸到自己人。

  馬崇的佈置,是將百分之六十變成百分之百。誰知道在實戰過程中,地雷陣居然百分之百炸了。

  “或許是天師不希望自己人多死吧。”慕晏嘆氣,“在高句麗的時候也一樣,戰事順利的不像話,將士的傷亡都不像是打仗。”

  馬崇樂呵呵道:“那不是更好?”

  雖然為了戰術派人送死的時候馬崇絲毫不皺眉頭,但一個出色的大將,沒有不愛護自己的士兵的。若能少死人,誰不願意?

  “上次康樂遭受九死一生的殺劫,這次若是康樂做的過火了……”王博源擔憂道。

  慕晏眉頭跳了一下,道:“康樂應該有分寸吧。”

  現在慕晏也說不出來沒有劫數之事了。雖然那什麽殺劫是他們編造出來的,但宿誼被匈奴劫持,難道不是劫數嗎?雖然遲了些時日才來,但高句麗戰事掃尾也在那時候臨近劫數,說不準天道正等著這時候算總賬。

  慕晏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但信了又如何?他就能管住宿誼了?慕晏覺得頭疼。

  若只是提供武器,人只在後面待著,不做其他多餘的事,應該沒事吧?慕晏不確定的想著。

  但他越是如此想,宿誼好似越不會消停。慕晏握緊手中長刀,心情沈重。

  馬崇嘆了口氣。

  本來戰事如此順利,他應該高興的。但若是國師因此出事,他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畢竟即使沒有國師橫插一杠子,這場戰鬥他也不會輸。他都贏了好多次了。

  人心中都有桿天平。宿誼認為用自己一人換那麽多人很劃算,但在其他官員,甚至百姓眼中,都不是那麽回事。

  “快點結束。”幾人心中如是想。

  這次防衛戰結束的越早,變數越小。

  ....................................

  匈奴的軍隊在經歷地雷陣時造成了很大恐慌。馬崇等人以為,受此沖擊之後,匈奴的攻勢很快就會潰散,到時候就是他們反擊之時,說不定根本用不到兵臨關前。

  但匈奴卻很快就重整了陣型,並及時做出了應對。他們猜測這是一種機關,高句麗戰場上宿誼帶去的那些強大的有雷鳴聲般的武器,也早已經傳到匈奴人耳中。他們在昱朝的釘子,特別是安插在宿誼身邊那隨從,遞了不少消息回匈奴。

  雖然那時候地雷還在研發中,但雛形已經有了。

  匈奴軍隊的應對方式和應對弓箭等遠程攻擊武器一樣,就是驅趕奴隸走在前面,充當人盾。

  匈奴是奴隸制度,這些“南人”奴隸在他們看來,比牛羊更廉價,正好充當馬前卒。

  宿誼在製造地雷的時候,就知道地雷陣的應對方式。但他以為這要下一次戰鬥的時候,敵人才會想出應對方式,沒想到這麽快。

  而且匈奴人採取的,偏偏是宿誼最不願意看到的,以人作為盾牆。

  馬崇等一幹將士早就習慣了。在戰爭中,平民的傷亡不可避免,用這種方式來抵擋敵人攻擊,更是常見。

  不僅僅是匈奴人會做,中原王朝也會做。不過中原王朝多是在逐鹿中原時做,在守御邊疆的時候卻不做了。因為朝廷穩固了,再做“殘忍”的事,就會有人抨擊“有傷天和”,不是“仁義之師”了。

  所以這時候他們倒是束手束腳了。即使戰鬥勝利了,被朝中文臣參一本,回去之後不一定是福是禍。

  不過自己雖然不怎麽做,但對方做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有惻隱之心。若是有惻隱之心,邊關早就被攻破了。

  匈奴人在攻城的時候,最愛驅一群“南人”來到陣前,用各種方式折磨給守邊的將士看。若是守邊的將士過於憤怒自己沖出城門,便是計謀得逞。若不能得逞,也可打擊守邊將士樂趣。

  即使這兩點都沒有,至少可以振奮他們自己的士氣,或者讓他們自己的將士開心。

  匈奴人在陣前做出的兇殘之事不可勝數,守邊將士習以為常,甚至有些麻木了。

  他們現在唯一的想法便是,決不能讓這群人攻進來,若匈奴人攻進來,他們背後的百姓,都會遭此厄運。

  宿誼沒有親眼看到,但也聽說了。

  在影視小說中,宿誼曾經多次看到比這個更殘忍的事。其他不說,中學近現代史課本上就有許多大屠殺慘事。

  但從書本或者螢幕上看到,和自己親身經歷,是兩回事。即使那親身經歷只是親耳聽聞,只是位於同一個地方,宿誼並沒有親眼看見。但其震撼和憤怒,也遠遠強過從書本或者螢幕上看到。

  宿誼現在腦海裏非常痛恨自己曾經的軟弱。為什麽不早點把熱兵器拿出來?若是現在組一隊火槍隊,早打到匈奴王庭去了吧?

  宿誼身邊的人不知道宿誼為何會陷入自責,但他們看得出來宿誼的自責。

  可無論宿誼為何自責,他們認為,都不該宿誼自責。戰爭會有死亡,匈奴人就是這麽殘暴,這個宿誼有什麽關係?宿誼已經給他們帶來更多了。

  他們也希望宿誼能有通天之能,從此天下再無戰事。但朝廷的宣傳非常好,宿誼不過是大才華的高人而已,高人也是人,是人,就有許多力所不能及的事。

  宿誼自己還差點被匈奴人殺了呢。宿誼每次做大事,都會被天道懲罰呢。

  所以,國師真不應該自責。

  宿誼聽人勸慰後,勉強打起精神。之前的事已經過去了,後悔也沒用,只有著眼於現在。

  這次匈奴人的攻勢十分強烈,即使有地雷陣,他們也打到了邊關城牆下。

  這時候馬崇等人才真正確定,這次居然是匈奴大汗親征。

  怪不得,怪不得匈奴人遭遇了地雷陣還能迅速重整陣型,除了被地雷炸死的人,幾乎沒有造成其他影響。原來是有這麽一員主將。

  匈奴大汗行軍打仗的本事,宣稱和昱朝皇帝比肩。兩人雖然沒有比過,但各自的戰績便已經讓人感慨,或許這並不是匈奴人吹噓。

  匈奴大汗年齡甚至比昱朝皇帝還小五歲。他擁有強大的軍事才華,結束了匈奴的紛爭,在匈奴人心中地位十分高。

  他為何會來到這裏?

  匈奴大汗騎在戰馬上,絲毫沒有將城牆上兵器放在眼裏。他面前是那一群“南人”奴隸做成的人牆,以及匈奴士兵組成的鐵甲盾牆。

  “可惜,沒能讓昱朝的國師來王庭一聚。”匈奴大汗講的是昱朝的官話,他聲如洪鐘,匈奴將士將其話不斷重覆,即使是城牆之後,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他們所說的都是昱朝人能聽懂的官話。

  “本汗特意前來迎接昱朝國師來王庭一聚。”匈奴大汗又道。

  聽著城下匈奴人的吼聲,馬崇冷笑道:“放炮!投火藥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