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盛世國師》第139章
第140章

  宿誼跟著慕晏回到青州之後, 京中很是迷茫。

  現在朝中想要宿誼死的人要麽死要麽流放, 剩下的都是宿誼的腦殘粉。他們本以為宿誼被封國師之後,皇帝陛下理應將其留在京城。待慕晏那個整日霸佔著宿天師的混蛋回青州之後,他們就能跟宿天師套近乎了。

  誰知道宿誼樂顛顛的跟著慕晏走了,皇帝陛下也不攔著。

  群臣激憤,要求皇帝陛下看好國師,國師怎麽能不留在京城呢?

  太子雖然也不願意宿誼離開, 但其他人這麽一說, 他就不樂意了。於是太子就跟群臣杠上了。

  國師本就是世外高人,為了百姓, 才選擇了入世。國師已經做出了這種犧牲,我們居然還限制國師的自由,這不是喪心病狂喪盡天良嗎?國師想去哪就去哪, 朝廷頂多擔心一下國師的安全,其餘的, 就少操心吧。

  若是國師想要遊歷名山大川, 只要肯帶上保護他的人, 肯到一個地方就傳遞消息給他們,他們應該同意。

  皇帝表示太子說得對。國師是自由的,是不受限制的。國師不圖名不圖利,他們受了國師的恩惠, 還要去管人家私事,實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二皇子則直接開嘲諷了,你們是不是真當國師是大臣了?國師就是國師, 不是誰的臣子,也不是誰家圈養的道士,請你們放尊重點。

  二皇子那張嘴啊,真是拉仇恨拉的杠杠的。

  不過在這父子三人一唱一和之下,群臣也就明白了,這一家父子給宿誼的自由度多高,似乎沒打算將其控制起來。

  於是一些臣子不以為然,一些臣子則感慨,怪不得宿天師會來幫助這家父子。若換了自己,宿天師這種高人,肯定會想方設法控制起來。

  而宿天師既然是高人,難道不會察覺別人的惡意嗎?當然會。

  所以宿天師選擇了當今皇帝。

  於是群臣紛紛改變意見,表示給國師自由是對的,咱們不糾結了,所以國師什麽時候回來?

  皇帝很想說,親兒子已經跟幹兒子在一起了,幹兒子什麽時候回來親兒子就什麽時候回來,不能拆散人家小兩口啊。但皇帝能說嗎?當然不能。於是皇帝只能說,看來慕晏這個管家,宿誼還是很滿意的。

  群臣哭笑不得。

  堂堂一州刺史給國師當管家,不知道是羨慕國師,還是羨慕刺史。

  果然還是應該羨慕那個刺史吧?

  遠在青州的慕晏打了個一個大大的噴嚏。

  正在抓耳撓腮的宿誼擡頭道:“怎麽?受了寒?”

  慕晏搖搖頭:“就是鼻子突然有些癢。你還沒想好?”

  宿誼把手邊書籍一推,道:“能這麽快想好嗎?我可是在編書啊。別人都一編十幾年,我幾日就能弄好大綱嗎?”

  慕晏道:“既然你都知道,何必這麽著急?”

  宿誼撇嘴。那是因為他本可以這麽快編好大綱啊,都是自己太沒用了。

  宿誼兌換了許多東西,又抽了幾次獎。抽了幾張廢紙之後,居然抽出個特別獎。

  宿誼居然抽到了全套義務教育數學課本。

  宿誼在跟太子說要推廣文教的時候,自己也在想,他所學的東西,可以編成書籍推廣,特別是基礎科學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化學。

  物理和化學可能不那麽容易向全民推廣,但數學是可以的。甚至是讀書人,君子六藝中就有數。

  宿誼原本還怕這怕那的,認為假如他拿出來的東西自家人不學習,被其他人學了,華國會反過來落後別人。後來宿誼想通了。如果擔心這些,那不就和閉關鎖國的大清國一樣了?擔心別人學會了,所以連自己都不研究了。他以前還罵清朝蠢,結果自己都蠢了。

  不過宿誼雖然想通了,但編書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他知道的東西挺多,但要系統的編寫出來,可不容易。

  現代知道這些知識的人那麽多,能編書的有幾個?

  宿誼以為要耗費自己很多年的心血,或許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才能拿出初步成果。誰知道居然能抽出一套數學課本。

  真是天助我也。

  雖然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已經抽到,但也不能直接就這麽拿出來。宿誼要根據現在的文字和語言,以及風俗習慣,來改編這個課本。

  而且大綱也需要調整。義務教育的數學課本,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也算難了。宿誼需要將其中知識分成幾個等級,分開編書,然後給不同的人看。

  宿誼在獨自琢磨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真不是這塊料。也是他苦哈哈的用現在的文字,將九本書的目錄謄抄了一份之後,就召集學宮的老師,來一同商量編書的事。

  學宮的前身本是墨家一群人聚眾研究的地方,後來其他學派的人也跑來了,最後儒學道家不甘示弱,也來了,甚至連佛家的人也要來看看。

  這一處別院頗有些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感覺。因為慕晏縱容,他們在這裏研究各種和朝廷不一定有關係,社會主流也不一定認可的知識,十分快活。

  甚至因為宿誼很註意引導將這些人的知識變成產出,比如賣書,比如賣專利,比如賣門票等等,讓這裏不僅不需要耗費錢,還賺了不少錢。

  當這裏蒸蒸日上之後,外面就稱呼這裏為“學宮”了,以表示對這裏的尊敬。

  不過只是外界稱呼,並未掛牌。這裏的名字還是“呼嘯山莊”。

  至於為什麽叫呼嘯山莊,明顯這名字是宿誼取的。別人給這個山莊的名字腦補了一千一萬種出處,對於宿誼而言,大概只是一時興起,或者叫一時惡搞吧。

  宿誼道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只對推算上有些心得。而數不但是推算最基本的技能,也是社會各行各業,包括治國都用得上的東西,於是他拿出了最淺顯的數書,希望能傳到民間。不說推廣,只要需要的人看到了,利國利民變成。

  只是他不擅長編書,自己曾經學過的東西,這裏可能不適用。於是他便召集眾人一同看看,這其中取捨。

  當宿誼將目錄拿出來之後,眾人懵逼狀。

  數是個很重要的東西,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大官,都會算數。如今對算術也比較重視,且已經有了比如《九章算術》之類的數學著作。華國的數學,在當今是領先於世界的。

  據宿誼不可靠的記憶和知識,華國應是在元明的時候開始對算術不重視,甚至連算經十書都差點失傳了。

  宿誼說要刊印他所知道的數學知識,在場所有學派的學者們都表示很有興趣。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對自己的算術能力很自信,還想和宿誼討教一番。

  但當宿誼將目錄拿出來的時候,他們有些無語。這就是最淺顯的?這也能叫最淺顯的?

  雖然其中許多知識他們也是知道的,宿誼的目錄只是更系統些。但這些不都是很高深的知識嗎?

  他們擡頭看著宿誼那嚴肅認真的表情,疑問問不出來。總覺得問出來有些不好意思。

  在宿天師看來,這或許真的是很粗淺的知識?

  這些人表示,讓宿誼給他們詳細講解一下這些大綱的知識,他們才知道怎麽編寫。

  宿誼愁了。他總不能把九本書都用這個世界的語言抄寫一遍吧?他會瘋的。為什麽系統不提供自動翻譯呢?

  宿誼考慮一下,決定給眾人講一遍算了。這總比抄書強吧?

  不過宿誼這口才,雖然在忽悠人的時候特別厲害,但講課就不成了,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只是這時候的人授課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所以底下人也都習慣了,何況宿誼即使只是照著書本念,也夠吸引這些學者了。

  在場的人都是有算術基礎的人,宿誼手上課本上的許多知識,比如畢氏定理、質數等等,雖然現在沒有歸納總結,但已經開始實際運用。

  《九章算術》早在東漢時候便已經成熟。歷史變動動沒了劉徽,或許他還沒出生,或許他不學數學了,或許他改名了,但為《九章算術》做註的古代數學家們仍舊很多。在《九章算術》中,所涉及知識,已經囊括了不少初中數學知識,甚至還有些許高中甚至大學的知識。

  比起現代基礎數學,《九章算術》只是顯得敘述較為淩亂,彼此知識點之間,沒有一個清楚的脈絡來鏈接彼此。《九章算術》更偏向實用,而不是理論。

  宿誼的“講解”,則是系統的,從淺入深的。畢竟是後世華國研究並實驗了許多年的數學課本,專門給孩子們學的。

  在大部分知識在場人都懂的前提下,宿誼念完九本書(排除習題部分),花了十幾天的時間。

  這十幾天大多花在當講到現今沒有的知識點的時候,宿誼進行了比較深入的闡述和舉例。

  這群人不愧是業內的大牛,即使表示對數學不擅長的人,也都聽懂了這九本書大致內容。

  宿誼心想,十幾天學完九年的知識,這些古人真是牛逼透了。

  雖然大部分知識他們都學過。

  在搞清楚這九本書的內容之後,在場人都表示,完全可以就按照這九本書來編寫書,不需要多大改變。頂多將其分成粗淺、入門、高深等級別,讓人自己選擇學習。習題冊可以單獨列出來,不佔用理論書籍的篇幅。

  他們對其中公理、定理等概念和其推導十分感興趣,並且認為在書中描述這些推導是一種創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若是在元之後,宿誼推廣數學會被認為是不學無術,但現在無論是朝廷還是社會對數學都很看重。

  在宿誼的世界中,唐宋的時候,算術還是國子監必學科目,其教材就是《九章算術》。

  在這種背景下,宿誼編書的進程很快。不過編書的人都來借宿誼手中的“天書”,那缺胳膊少腿的字他們居然連蒙帶猜猜出不少,只是那些符號讓他們費解。

  只是當接受那些符號之後,就跟那宿誼稱之為“印度數字”——阿拉伯數字其實是西元五百年左右,由印度數學家發明的,只是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被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才叫阿拉伯數字。宿誼要推廣,自然要為其正名。

  不過宿誼這個文科學渣並不知道印度現在還不叫印度,所以別人也不知道印度數字為什麽叫印度數字,後世便簡稱“印數”,並為其編寫了許多神奇的傳說,來解釋這名字。

  “印數”現在已經在青州推廣,並且輻射到華國其他地方。就像是“印數”一樣,在搞清楚數學書上其他符號之後,這些符號很快就被研究的學者接受,並且教導弟子。在他們新編寫的數學書上,也有這些符號的解釋。

  京城中,皇帝父子三人還在和朝臣們討論要怎麽推行宿誼所說文教方面事宜的時候,宿誼這邊已經開始編書,並且在編書的過程中,“學宮”已經將新的數學知識傳出,教導學子。許多人都千裏迢迢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誰讓宿誼在介紹這數學課本的時候裝了一下逼,說那是他推算的基礎呢?一些人或許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是對宿誼的“推算”感興趣,於是抱著學會這個說不定再看看《易經》之類,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的想法,踏破了學宮的門檻。

  宿誼派人收門票,收課時費,收書本費,收住宿費等等,賺了盆滿缽滿。

  所以後世那些培訓學校賺錢啊,宿誼現在就嘗到了甜頭。

  學習粗淺的知識交費就低,學習高深的知識繳費就高;上大課交費就低,小班教學甚至讓人單獨講課收費就高。至於那些沒錢的人,沒關係,你可以自學。

  待我們的教材編寫完畢之後,會在各地開辦書樓。貧寒學子可以來書樓中借書抄閱,只收筆墨錢,算是公益事業了。

  在宿誼手下的工匠已經完善了印刷術之後,書樓已經開展起來,首先在青州州府實行。慕晏當然是打著宿誼的名號,宿誼當然又說這是皇帝的恩賜,皇帝的命令。

  皇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聲望又得到了極大提升,這次還是在極其難提升的讀書人中。

  不過即使宿誼說是皇帝恩賜,但他們還是知道,宿誼在其中也起了極大作用。所以宿誼的聲望也有提高。

  至少宿誼不僅僅是名士,已經是大家,是公認的首屈一指的學問人。

  宿誼表示,僅從文學上來看,自己跟著這裏的讀書人比起來,真的就只比文盲好一丁點。

  但誰都不信,連慕晏都不信。

  “雖說外面是說得厲害了些,但即使不是名士,康樂你也是滿腹才華。”慕晏道。

  宿誼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真不成。就像是你居然數學這麽差一樣。明明給你講了十幾遍了,你做題還能錯一半,我懷疑你智商問題。”

  慕晏捂著胸口敗退。

  宿誼仰天長嘆。他一直以為慕晏文上是大名士,武上是大將軍,朝中是大權臣,還制定了慕家經商計劃,慕家現在已經帶著海船和假公濟私的士兵們出海經商去了,世上好似沒有慕晏不會的事。

  結果這次編纂昱朝的數學課本的時候,宿誼順便教了慕晏,卻發現慕晏居然數學上天賦這麽差。

  慕晏不是背不住定理公式,也不是算術的時候不仔細,但是就是不知道慕晏平日裏聰明的腦袋瓜子,在做題的時候怎麽就木了。明明他作為大文豪,閱讀理解應該過關吧?但只要換一個題幹,設置一點陷阱,轉幾個彎,慕晏就懵逼了,完全不知道怎麽做了。

  宿誼算了一下,完全只需要套公式的簡單題,慕晏能全對;稍稍轉幾個彎的中等題,慕晏能做對百分之八十;難題,慕晏只能死記硬背解答步驟,換一個說法,慕晏就不會了。

  明明終於找到了慕晏的弱項,自以為嫉妒心不弱,小氣吧唧,心理陰暗的宿誼同志本應該歡呼雀躍,並且用此打擊慕晏的。但成為慕晏老師的宿誼,卻半點提不起打擊慕晏的心情。

  他只是教人教的想打人。

  為什麽這麽笨這麽笨這麽笨!

  慕晏也仰天長嘆。人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他以為自己的數學得還不錯,誰知道宿誼能弄出那麽多奇怪的題。他能怎麽辦?他也很無奈啊。不過他是絕對不承認自己數學學得差。這不是直接套公式的題全對嗎?他只需要會做這些題就夠了,那些所謂難題,和他有關係嗎?

  對此,宿誼表示呵呵噠。這大概就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經常互懟的地方吧。

  不過墨家的那群人是非常喜歡宿誼出的那些難題的,他們甚至放下了手中對物理和化學的研究,跑來研究數理,並且表示數理對這兩門知識也有很大輔助作用。

  這個宿誼當然知道了。數學是所有立刻學科的基礎,數學發展之後,才會有這些學科的發展。

  希望自己推廣數學之後,能帶動其他學科的研究吧。即使皇帝變了,朝代變了,政策變了,又開始壓抑其他學科的發展了,好歹有這些書籍和研究留下來,等到需要解禁思想的時候,不至於落後別人太遠。

  宿誼這邊數學已經開始推廣,數學符號也很快流行起來的事傳到了京城。皇帝長籲短嘆,覺得心裏很不是滋味。

  他好歹是個皇帝,底下還有一幫鬼機靈的大臣,怎麽說也比宿誼那邊能人多些,推廣力度也高些吧?就算文字什麽的難了些,但他這邊還在扯皮,還沒定下人選,宿誼這邊已經進入正軌了。

  以宿誼寫信來的報告(炫耀),或許宿誼這邊書都編好了,他自己這邊人還不一定選好了。

  為什麽手下人的效率這麽低呢?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最終歸結於都是大臣辦事能力不成,心中彎彎道道太多的錯。

  這時候皇帝終於顯示出其作為皇帝唯我獨尊,全國乃至世界中心的心態,反正錯的不是朕,是大臣,是世界。

  當然,也不是朕的兒子的錯。

  於是皇帝大發雷霆,將朝中大臣罵了個狗血淋頭,說這些人辦事效率太低,屍位素餐。皇帝直接給這些人佈置了最後期限,如果還討論不出來什麽,他就直接點人了。

  反正現在皇帝已經清楚了朝中障礙,反對的世家和蹦躂的藩王已經嗝屁了,皇帝權力正大著,要想點什麽人辦什麽事,基本上不可能有推脫的。

  大臣們不知道皇帝受了什麽刺激,還是跟太子和二皇子旁敲側擊之後,才知道國師在青州拍著腦袋,突然想整合一下數學知識,完善一下數學書,然後只月餘,便進入正軌,現在第一冊 書都已經出來,已經在刊印了。

  而陛下早早就決定了要編纂字書,雖然比算數書難了些,但居然連人選還沒學好。於是皇帝陛下覺得有些難堪,於是生氣了。

  難道滿朝文武百官群策群力,還比不過國師隨便召集了些青州學問人的心血來潮嗎?

  大臣們覺得心裏苦。這也能比?朝廷編書,難的不是編書這個過程,而是其中利益分配。現在他們扯皮就是扯這個,待走入正軌,肯定就快了。

  但國師人家那是民間學術團體,直接就進入正軌,沒什麽利益糾紛,當然快了。

  陛下你跟民間學術團體比進入正軌的時間,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然而皇帝陛下的存在意義之一,就是強人所難。

  於是大臣們只得私下加快利益討論的步伐,而從宿誼那裏早得知此事的人就占了便宜。他們已經將人選都準備好,並且上報皇帝了,其餘人還要現考慮。

  於是最終人選定下來的時候,除了皇帝塞了幾個學問好但政事一竅不通還喜歡當攪屎棍的“名士”進來之外,基本上就被這幾人家族或者有關係的人分完了編書的名額。

  皇帝也不在意。反正最後名聲大頭是他和太子的。

  太子有事可做,有名聲可賺,皇帝拍拍腦門,覺得二皇子最近有點閑,天天盯著文武百官小辮子想要再抄人家給國庫賺點錢也不是辦法,於是將二皇子扔去了青州,讓二皇子負責海運之事。

  太子爾康手:等等!讓弟弟留下編書,換孤去!

  二皇子包袱款款連夜出京,溜得比兔子還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