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世國師》第128章
第128章

  皇帝雖然有些警覺, 但並未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討論, 一是此事不過是推測而已,未有定論;二是朝臣們的思想和皇帝差不多,都看不起周邊那些彈丸小國,就算拿出來討論,也討論不出來什麽,大概都是一副“任它去吧”的模樣。

  不過皇帝也沒有置之不理, 他將此事全權交給了慕晏, 並且給了慕晏極大的權力。若是真有異動,慕晏可先斬後奏, 調動青州軍隊。

  此事若真應了宿誼的預感,擔子壓在慕晏身上就太重了些。皇帝派了太子去查探宗室一事。以太子地位,不會因為宗室就束手束腳。

  太子微笑應下。

  皇帝叮囑他, 雖然知道他心裏仇恨,但要以大局為重。皇帝叮囑後, 覺得這小子不一定聽話, 便拉了皇后一起勸說。皇后勸說之後, 覺得即使叮囑了,但太子年輕氣盛,說不得就被宗室激起不好的回憶給坑了。於是皇后和皇帝商量之後,給宿誼去了一封書信。

  宿誼接到書信之後有一瞬間的迷茫, 他對著慕晏吐槽道:“既然陛下和娘娘這麽不放心,那為何不換個人去查探?二殿下也可以勝任。”

  “就是因為不放心,才會交給太子殿下。”慕晏道, “這對太子殿下,也是一種磨練。”

  宿誼撇嘴。用這種大事來磨礪?也不怕出亂子。算了,封建社會就是這樣,他就不吐槽了。雖然槽已經吐完了。

  宿誼吐完槽之後,就開始琢磨給太子弟弟的信。他知道么弟對這些人的仇恨只會比自己更強,一般勸說還真不一定有用。宿誼思考了一下自家寶貝弟弟的性格,提筆道,對這種仇人,就是要他們好好活著,活著看咱們逍遙自在,這才是軟刀子割肉。把他們好好養著,禁錮他們的自由,讓他們空有野心但什麽也做不了,那才是真正報覆。

  宿誼叮囑太子,一定要保持溫文爾雅的微笑,保持淡定自然的態度,無論對方怎麽嚎叫,都不能露出生氣或是難過的表情。你看他們,要用看笑話的眼神,要高高在上。你越是淡定,越是不將他們放在眼裏,他們越是難受。

  大局什麽的你都知道,咱就不叮囑你了,但一定要好好端著你的態度,從心理上好好折磨他們。

  太子想好了一百種折磨那群宗室的方法,在接到宿誼書信之後,太子沈思,大哥說得對。要宰他們隨時都可以宰,留著他們,就是要讓他們日日煎熬。

  若是讓他們看到自己高高在上,從容淡定的一面,想必他們一定會背後吐血吧?

  咱家日子過得越好,他們心裏就跟刀子割似的,越難受。

  太子果斷放棄了自己之前的計劃,他決定要如春風般和煦的對待他這些叔伯堂兄弟們。

  不過宿誼的書信,太子猶豫之後燒掉了。大哥對他沒有絲毫保留,但他要保護大哥對外的形象。大哥怎麽能和仇恨、和陰謀詭計扯上關係呢?

  即使是帝后詢問,太子也只道,大哥讓他以大局為重。

  宿誼的信是直接送到太子手中,連皇帝都沒拆開。他有時候也挺開明的,知道給其他人留點自我空間,不是事事都控制在手心。

  宿誼這封信,除太子外,只慕晏讀過。慕晏還給宿誼提了些意見,怎麽寫才更加煽動人心些。論起厚黑來,宿誼遠遠不及慕晏。宿誼只起了個頭,慕晏就編出了一大堆理由。宿誼看著自己寫完的信,連自己都被自己說服了。

  或許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讓他們看著昱朝在自家手中越來越好,才是最好的報覆?

  “你想太多。”慕晏無奈,“你知道那些宗室每年要耗費多少賦稅嗎?有那點錢,做些什麽不好?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誰讓先帝下了那種遺命。”

  宿誼諷刺道:“先帝倒是一片慈父心腸。”

  易家的事,慕晏不便多說,他抱了抱宿誼,安慰的拍了拍宿誼的肩膀:“一切都過去了。”

  宿誼深呼吸了一下,將自己的情緒藏起來,轉移話題道:“不管他們是否和高句麗、百濟、倭國除經濟往來之外還有什麽往來,但這幾個國家不得不防。若是能直接打下來就好了,就算不能,也得做些什麽。”

  慕晏道:“你對這幾個國家很是謹慎啊。”

  宿誼聳肩:“誰讓我看得到未來?你也知道,未來華國自己落後了,然後挨打了。這些鄰國誰不來啃一塊肉下來?連大海另一邊大陸另一邊的國家都來華國分食,何況鄰國?”

  雖然那時候高麗棒子也很慘,不過這時候還是將其扯進去吧。

  慕晏的臉色立刻變了:“你該早些說。”

  “說不說也沒什麽,到了華國落後之時,全世界都是華國的敵人,說了又如何?”宿誼道,“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真理。未來的事,現在拿來說也沒意思。還是專註看著現在他們如何。你也不必太在意他們,在華國落後前,這些地方建立的國家,也曾是我們的屬臣或者盟友。”

  慕晏苦笑:“這可不是說不在意就能不在意的。”

  “反正記得一點,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宿誼攤手,“只要我們強大,什麽都不用怕。”

  慕晏嘆氣。這點他何嘗不清楚。在宿誼讓他看到了華國之外廣闊的土地之後,他心中一直充滿憂慮。即使宿誼說現在的交通工具不會讓這些國家走的太遠,跑昱朝來搞事,慕晏心中憂慮卻一點也沒有減輕。

  既然他們能過去,就說明別人能過來。現在不過來,不過是別人不夠強,他們不弱。

  而且“神藥”之事後,他們查到西邊有一個不輸於他們的強大帝國,不過是因為有高原和戈壁的阻攔,他們的士兵到不了華國來而已。

  “神藥”之事就有羅馬人的影子,雖似乎是私人行為,但若是他們國王突然想起來針對華夏了呢?

  慕晏觀遍華夏四周,居然有一種四面皆敵的焦慮。

  宿誼是想讓昱朝的皇帝和朝臣有緊張感,但慕晏這焦慮也太過了,宿誼盡力分析現在周邊國家的現狀,讓慕晏不至於天天憂慮會有人在昱朝休養生息,修覆戰爭創傷的時候打過來。

  不過北邊還是在打仗,這個實在是沒辦法。宿誼還記得有“五胡亂華”一說呢,至少現在還沒到這地步,不錯了。

  因焦慮,慕晏對海船建造更加積極了。昱朝的短板就是水軍,在征戰江南的時候吃了不少虧。後來雖然收了江南的水師,但江上打仗,和海裏又不同。

  昱朝的海商的船隻還是不錯的,但並沒有一支海上的軍隊。畢竟華夏一直習慣在自己一畝三分地打仗,沒想過開著船打到海外去。

  聽宿誼講了那麽多海戰的事之後,皇帝也想把海軍搞起來了。至少能護衛自己的船隻出海賺錢才成。現在慕晏聽聞那百濟是“海上強國”,倭國也能“渡海當強盜”,又發現這兩個國家和藩王可能有勾結,不著急是不可能。

  慕晏在著急的時候,宿誼也在琢磨,怎麽給自己家的海軍配備些武器。

  海軍不比陸地,短兵相接。海軍最重要的還是遠程打擊,什麽登船作戰,那是遠程打擊之後的事。

  在天朝時代,自然是大炮火槍。現在沒有火藥,就是弓箭。可在海上,弓箭的作用有多大,實在是不好說。

  宿誼心想,或許他應該早一點把火藥弄出來,但不是現在。宿誼已經不再恐懼自己拿出來的東西的蝴蝶效應,但要考慮這個社會的接受程度。現在他已經拿出了太多東西,還是待昱朝消化一下再說吧。現在大家都在冷兵器時代,不必要改進兵器。

  煉鋼方法還在試驗,新的鋼鐵兵器還沒有普及,現在無論是人力物力,都不適合拿出火藥,給國家增加負擔。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但這不代表兵器就沒有改進的空間了。遠程兵器的話,投石機、床弩,還有傳說中的諸葛弩之類。在火槍發展之前,這些遠程兵器已經發展到極高的程度。宿誼曾經研究過這些,現在就能畫出圖紙。他曾經畫過諸葛弩,據說諸葛弩已經製造出來,在北疆戰爭中應用了。

  宿誼並不認為自己畫出來的東西直接就可以應用。雖說越發展在後面,兵器應該更發達,他的圖紙應該也是最先進。但兵器的製造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適合安裝在船上,還要能在如今技術條件下大規模製造。

  宿誼想拿著圖紙給墨家的人研究,但是思及墨家“非攻”的思想,有些猶豫。

  要說這些兵器只用於國家防衛力量,宿誼自己都不信。海外有大片的肥沃土地,待昱朝穩定下來,發展起來,為什麽不可以出去看看?

  宿誼跟這群墨家人相處之後,越發佩服這群樸素的古代科學家,不願意欺騙他們。

  宿誼猶豫之後,將此事照實告訴了他們,並且道,這些兵器雖然現在是用於防衛別人,護衛海船,但將來不一定不會用在戰爭上,所以希望他們三思,一切看他們自願。

  張甫很驚訝。

  墨家其實建造了許多攻城和守城的機械,這在春秋戰國時期都很出名。若是讓他們製造新式兵器,他們並不驚訝。誰都知道墨家擅長這個。但像宿誼這麽直白,還真是少見。

  果然如宿誼所說,他不一定認可,但一定尊重每個人的思想。

  而張甫也的確在考慮,現在算是依附了昱朝的朝廷,若是朝廷讓墨家做一些違背墨家思想的事,他是做還是不做。

  宿誼還在的話,或許他不用擔心這個了。之後,就之後再說吧。

  墨家經歷了許多次打擊,照舊練就了一種只看當下的樂觀精神。

  張甫很快回答,武器的事,他們不造,但他們能夠幫忙製造用於船隻上的,用於防備的器械。

  宿誼十分高興。

  他看的武器許多,但防備的還真沒關註過。怎麽防備別人的弓弩,怎麽防備別人登船,這些都需要研究。墨家能幫忙研究,真是太好了。

  宿誼與慕晏“合股”之後,賺了不少錢。而他幾乎沒有花錢的地方。於是宿誼大手一揮,十分慷慨的讓墨家在他私庫裏隨意取用錢財去購買材料。這種當大佬的感覺真好。

  張甫見宿誼不但絲毫沒有生氣,反而如此信任且慷慨,對宿誼更加感激涕零。墨家這幫終於閑下來可以研究宿誼給的各類基礎知識的學者們主動放下了手中的書本,去投入防衛的機械的發明中。

  至於那些兵器,宿誼則直接丟給了慕晏。以前也是讓兵器營那些工匠們琢磨的,現在也交給他們吧。

  慕晏見船還沒琢磨透,宿誼將兵器都拿出來了,心中十分覆雜,總覺得自己跟不上宿誼步驟,便工作更努力了一些,結果累的病了一場,把宿誼嚇得不輕。

  慕晏身體一直很好,從不疏於鍛煉。這種不常生病的人,一生病,就來勢洶洶。宿誼先是嚇得不輕,後來見沒什麽危險,就是臥床養病一段時間,便日日去調戲這病美人。慕晏看得著吃不著,恨得牙癢癢,在小本子上給宿誼記了好幾筆,就等著病好之後找回來。

  宿誼知道慕晏會“記仇”,但仍舊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繼續樂此不疲的撩撥。

  慕晏病時,並未耽誤青州政務。只是苦了齊韞。

  宿誼嘲笑,這兩人該不會輪番生病吧。一個累病一個頂上,等那個身體好了的時候,另一個就累病了。

  看著齊韞那兩個堪比國寶大熊貓的黑眼圈,宿誼覺得自己說不定還真說中了。

  於是慕晏為了不讓自己的副手倒下,臥著床處理政務。

  宿誼心疼的不行,便開始給慕晏打下手。宿誼曾經被他大哥壓著去公司上班,還學過相關管理課程。雖然最終在宿誼的打滾撒潑下,宿縉放棄了讓弟弟跟著他幹的奢望,但宿誼確實是學過的。此時重新撿起來,宿誼居然覺得居然還能想起來曾經學過見過的東西。

  宿縉既然能有那種奢望,即是宿誼也並非爛泥扶不上牆。但宿家大哥沒料到的是,宿誼才華上並非爛泥扶不上牆,但思想上是。

  換了個時空,因為心疼自己的愛人,宿誼居然主動去處理這些麻煩事,甚至比管理一家公司更麻煩。宿誼還提供了先進的分類方法,表格製作方法,並且開始推廣阿拉伯數字和加減乘除表……

  後面的是什麽鬼……

  對了,珠算也不能丟下。這個必須有。至於宿誼為什麽會珠算,這是個悲傷的故事。作為先行別人一步的富N代,宿誼小時候要學的東西可多了。鋼琴是一直學下去的但是沒有情感沒走上專業道路,書法這是陶冶情操的但怎麽寫都充滿匠氣,珠算是開發大腦的最後宿誼先用計算器後來是編程。

  只是珠算這東西,只要學會了,口訣還記得,練一練很快就能撿回來。

  算盤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當年咱們造大蘑菇的時候沒有超級計算機,甚至計算器都沒,都是用算盤打出來的。是的,咱們的蘑菇蛋,是用算盤打出來的。

  可見算盤有多給力。

  作為一州刺史,慕晏許多工作都是在數字的海洋中徘徊。看著那大寫的一串數字,和亂成一團糟的記賬,宿誼全部打回去重新,教導他們用阿拉伯數字計數,用表格分類,再拿上來。

  在宿誼雷厲風行的推廣下,再加上這些又不難,很快下面人就掌握了這種符號,並且改進了記賬方式。

  之後宿誼為了增加效率,先後推出了加減乘除表,讓下面的小吏背熟,然後又讓人製造出算盤,開始教人打算盤。

  最先學會的當然還是墨家那群人,然後他們再去教導別人。待慕晏病好之後,下面關於涉及數字這一塊大變樣,一條一條羅列的清清楚楚。小寫數字和大寫數字對比著看,即使想塗改都難。

  除了這些宿誼比較擅長的一塊之外,宿誼還改進了一些管理方法。即使他並非官員,但他以慕晏的名義下達的政令都實施了。慕晏在一旁聽著,給他簽字畫押,不對,蓋章認可。

  慕晏病好之後,這些事又要重新交回他手中。

  齊韞嘆息,若是宿天師入朝為官,一定是一個能臣,可惜宿天師不願意。

  慕晏心中想的更多。

  這江山本應是宿誼的,可惜宿誼自己拒絕了。以前覺得宿誼那性子太單純,不適合當皇帝,現在當個世外高人,更適合他。但現在看來,若是宿誼當了皇帝,說不定是一個好皇帝。宿誼不是不會,只是不願。若是逼一逼,若是宿誼到了那個位置,還是能做的好好的,說不定比當今聖上做的更好。

  慕晏有些惋惜。

  宿誼暗搓搓的暫時代理慕晏刺史權力一事,宿誼知會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當然是允許了,反正有慕晏看著,宿誼只要搭把手就成。

  當宿誼弄出這些動靜之後,皇帝陛下心中也惋惜,為什麽宿誼不能再回來。不能叫他一聲父皇,不能繼承他的皇位。

  若不是宿誼多次強調,他不能回來,回來會遭受“天譴”,會生病,會受傷,甚至會危及生命。若宿誼只是不願意“奪走”弟弟的太子之位,只是心理因素,皇帝肯定會專橫一把,不管宿誼願意不願意,直接把太子位置扔給宿誼,不當也得當。

  在皇帝心中,宿誼仍舊是他第一位的繼承人。

  現在看到宿誼的才華,皇帝心裏更難受了。

  他兒子什麽都好,為什麽老天爺就是不能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呢?多暴殄天物啊。

  都是那群藩王的錯。皇帝在自己已經記滿了的小本本上,又用口水粘了一頁空白的,然後在上面記了一筆。

  宿誼不知道皇帝的惋惜,但聽到了慕晏的感嘆。

  宿誼冷哼:“別想了,我才不想做這些麻煩事。”

  當年他大哥那麽專橫都沒能讓他進入公司,只得無奈讓他過自己想要的技術宅米蟲的舒坦小日子。現在還有誰能逼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說起來,他現在已經改變了許多,主動做了許多事了,已經很不容易了。想當年,他那麽逍遙自在,想做什麽做什麽,從來不考慮別人,不考慮未來。那種不費腦子的小日子已經一去不覆返了。

  宿誼有些哀嘆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

  把上輩子當童年,宿誼這也算是罕見了。

  ...............................

  慕晏生病之時,太子已經趕往了許王封邑所在。

  許王世子和他的妻弟早就被慕晏送往了京城,此次由太子帶著,一同“回家”。

  太子此行並非一帆風順,聽聞路上還遇到了刺殺。

  因交通不暢,消息不暢,當宿誼得知太子被刺殺的消息的時候,太子已經完成了任務,準備回京了。這讓宿誼不至於被驚嚇太過。若是第一時間接到這個消息,宿誼說不定會一時慌亂,不管不顧的朝著太子趕去,誰勸都沒用。

  此次太子雖說是完成任務,但收獲並不大。許王咬死了自己就是做生意而已,許王世子去青州,也是照看生意。並且許王還倒打一耙,說就算世子不應該出藩,但慕晏居然將人關了起來,還打上了世子妻弟,實在是太過狂妄,目無皇族,叫囂著要參慕晏一本。

  太子當然也咬死了既然世子不該去青州,慕晏又沒見過許王世子,那麽以為是有人冒充也是情有可原。有人冒充皇親貴族,這是大事,慕晏此舉十分合情合理,倒是許王世子犯了這麽大的錯,應該被懲罰。

  最終雖然沒能查出許王是否真的只和外國有經濟往來,畢竟世子被抓之時,許王已經得到消息,太子去查探的時候,也查不到什麽了。但太子以許王世子私自出藩一事,還是順利責罰了許王。

  許王世子更是先遭受了牢獄之災,又挨了板子,甚是淒慘。看許王那模樣,頗有些恨不得另立世子的樣子。

  只是許王世子乃是嫡長子,國家法令,不得更改。

  至於太子遇襲之事,是一群北方胡人所為。好似跟藩王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因為北方戰爭之事。

  那群胡人似乎早就潛入京城,伺機而動,此次是跟隨太子南下。

  皇帝當然是不信的。有了宿誼給他心中植下懷疑的種子,又遇到刺殺之事,皇帝越發猜疑藩王是否真的與外國有染。

  藩王又乖巧起來,皇帝暫時不能拿他們怎麽樣,但司馬家都遭了秧。誰讓這次被抓的人有他們家的人。

  其餘世家也嘲笑他們,早就知道皇帝和其餘幾個藩王不睦,就他們家還往藩王身邊湊,明擺著對皇帝說自己不忠心。

  雖然以前其他世家也說不上多忠心,但慕家、王家、衛家等旗幟鮮明的改變方向之後,多數世家都朝著皇帝這邊靠攏。皇帝強大了,世家就會弱下去,這是不變的道理。

  如今皇帝軍權在握,民心所向,世家就算想搞些什麽,也要看看成功率。

  何況,還有宿天師在呢。

  宿天師都支持皇帝陛下,那他們還是歇歇吧。皇帝陛下是天之所向,真龍天子。

  .......................................

  原本這些世家對雖然接連遭受損失,但仍舊顯示出大世家的氣象的司馬家也不是這麽以看好戲的心態。但今年二月中旬第一次春試放榜,司馬鵠一鳴驚人,斬獲會試第五,殿試第二,得榜眼頭銜,直接授官並留在朝中,真是讓人看足了司馬家的笑話。

  當年司馬家怎麽對二房,怎麽將司馬鵠趕出家門,他們可都記得。司馬家一直想要抹掉司馬鵠的才名,壓制司馬鵠的前途。然而金子就是金子,該發光的時候總會發光。

  其餘世家嘲笑司馬家,他們家再怎麽鬥,好歹自家人還是自家人。對於自家有才華的人,都是極力拉攏培養。內鬥不能內損,不能傷了自家元氣。不然不等別人對付你,你自己內部就把自己弄垮了。

  當年他們就說,司馬家這一代,也就司馬鵠有些能耐,甚至比司馬家老大更強。司馬家老大詭計有餘,氣度不足。

  現在看,果然如此。

  司馬鵠被自家人壓制,卻憑借自己的才華奪得榜眼桂冠,名揚天下,帝王親自問策,帶花騎馬,風光無限。

  看著司馬鵠的風光,其餘世家子心中隱約有些羨慕。好似這樣真的很風光呢,比起自家暗搓搓的在朝為官,這樣似乎更張揚一些。

  於是一些對自己才氣很自信的世家子也去下場嘗試了,折戟的不少,脫穎而出的也不少。

  比起司馬鵠因司馬家的事很是讓京城中八卦了一番,其餘兩位,就少了些話題。

  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畢竟是第一批進士,怎麽關註度也不會少。

  這次狀元乃是國子監博士謝寰長子謝淳。謝淳素有才名,在世家中也小有名氣,且其父乃是儒學大家,即使世家笑其迂腐,但也不得不稱讚其學識。謝淳奪得狀元之位,乃是家學淵源,實至名歸。

  探花則是一貧寒學子,名為趙璀。不僅是庶族,還是寒門,不僅是寒門,甚至出身貧寒之家,連入京趕考都是借的盤纏。此人年紀也不過剛三十出頭,一直默默無聞。此次一舉奪得探花之位,可謂是魚躍龍門,一鳴驚人,平步青雲了。

  因司馬鵠,世家子也想風光;因謝寰,非世家的官宦子弟找到了另一條路;而趙璀的成功,才是科舉興盛的最關鍵的導火索。世間無數學子,他們默默無聞,他們想要自我推銷,卻連世族的門都進不去。他們寫的詩詞歌賦被人扔進廢紙簍,他們和人辯論只會遭到人的白眼和嘲笑。他們似乎學的再多也看不到那條青雲路。

  現在通過科舉,通過層層考試,他們不僅看得到青雲路,甚至還能踏上去。

  雖然科舉之路十分艱辛,雖然十年寒窗,成功之人寥寥無幾。但至少有路,而不是之前那樣,每一條路都被堵死了,看不見希望。

  而且,就算考不上進士,考上秀才,就可以去給人當先生,去縣衙當小吏,好歹有口飯吃。考上舉人,就能補缺,當個小官了。

  便只是一小小縣令,對於大多數貧寒學子而言,何嘗不算“青雲路”?

  這次春試之後,各地科舉興盛不少,或許世族還在觀望,但庶族寒門學子,幾乎都蜂擁而至,將科舉當做人生第一重要事。若是落第之後,才會向以前那樣,想著依附世族去當幕僚。

  或許這種情況以後會改變,但現在,大家都認為科舉是公平的,是皇帝的恩賜,是讀書人的福音。而世族在無知無覺中,就被皇帝挖了人才的牆角。

  可看不上這些庶族寒門的世族們,頂多只是擔憂一下庶族寒門的官員多了,會擠占他們的官場名額,卻沒想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皇帝挖了他們的牆角,就是斷了他們的根。僅憑世族自己那點人,他們又能做什麽事?

  鄉試和春試三年一次,但童試是每年都有的。青州作為自古讀書人聚集的地方,今年童試的聲勢也很是浩大,有不少有名之人參與。

  這些名士,有中的,也有落榜。畢竟吟詩作畫可以,但論起科舉考的那些,就不一定成了。於是專門鉆研科舉應試之人也逐漸興起,各種習題之類也開始暢銷。

  宿誼覺得這算是財路之一,便搞起了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咳咳,現在還沒有五年科舉,那就一年科舉一年模擬吧。

  宿誼為了幫墨家人保存典籍,折騰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次他的印刷術才真正顯示出威力來,各種模擬題和經書飛快的從工坊運出,其上好的質量和相對低廉的價格,讓讀書人們愛不釋手。

  宿誼見這書本生意挺好做,便做起了全城的生意。他讓印刷工坊,可以接全城書坊的單子,什麽詩歌集,什麽經義集,什麽文章集,只要給錢,都給印,給多少錢印多少。

  宿誼還張羅了些話本,印了不少話本。那話本比什麽詩歌文章還更好賣一些。

  宿誼賺到錢之後,就虧本印了不少技術類的書籍,比如怎麽紡織,怎麽種地,怎麽蓋房子,怎麽改進農具之類,將其刊印出來。

  科舉興起之後,每家只要稍稍有點錢,都會讓子孫讀書習字,即使是農家。因此很快識字的人越來越多。至少,每個村子肯定會有一個識字之人。這些書本,總會派上用場的。雖然現在可能賣不出去,但將來一定會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他們好不容易研究出來的東西可不能就這麽放在那裏不管不顧了,刊印出來,總會流傳下去。即使以後遇上戰爭什麽的,文化斷代。只要有書籍流傳下去,這些生產技術總會恢覆。

  就算真的遇上恢覆不了的,當後世子孫考古挖到這些書籍的時候,好歹會感嘆一聲,咱祖宗好聰明,原來科技發展到了這一步啊。

  宿誼在賺夠錢,和慕晏商量之後,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以及紙張和墨的改良的方法也刊印出去。雖然在許多人眼中,這種事實在是太傻了,但看到作者是宿天師的時候,就沒人說傻了。

  這是宿天師教化民眾呢。

  新的紙張、雕版和活字印刷,這將讓書籍變得更加便宜,讓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這是讀書人的盛事。

  宿誼雖然之前在民間聲望已經夠高了,但此刻才在一些讀書人心中地位高起來。

  一些讀書人,眼睛有問題,腦袋也有問題,不覺得民生是大事,認為那是俗事,俗不可耐。而宿誼現在,做的才是雅事,才是讀書人的事。

  宿誼對此只是呵呵,誰告訴你我是讀書人了?我是道士啊,我是天師啊,別拿你的標準衡量我。

  宿誼的確是有意推廣文化知識,讓書籍變得更加普遍,讓更多人讀上書。若將來有機會,他還想做更多掃盲的事,只是現在他沒想到怎麽做。

  但這不是什麽雅事,和推廣玉米土豆紅薯棉花等一樣,都是應做之事罷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