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盛世國師》第80章
第80章

  自宿誼給慕晏泡了一次茶之後, 慕晏就愛上了喝茶。

  準確來說, 應該叫愛上了泡茶。

  有茶園,有炒制方法,很快就有茶葉陸續送到。慕晏纏著宿誼教他泡茶,自認為動作什麽的都已經出師,但泡出來的茶味道還是不如宿誼。

  宿誼對慕晏除了系統和穿越之外,其餘沒什麽不可說的, 便直言是茶葉的問題。

  慕晏並不問宿誼的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為何之前沒見過。他一門心思想泡出更好喝的茶,便詢問這茶葉有什麽講究。

  宿誼道:“種植的土壤、氣候, 採摘的季節、時間、手法,都是有影響的。”

  慕晏嘆息:“世人以飲茶為清廉,可以康樂所說, 飲茶也不見得清廉。”

  宿誼笑道:“清廉有清廉的飲茶方式,不清廉有不清廉的飲茶方式, 因人而異罷了。何必非給物安上一個名頭?都說翠竹為君子, 家中栽種翠竹, 就是君子了嗎?”

  慕晏點頭:“康樂所言極是,是我著相了。”

  慕晏在知道茶葉有這麽多講究之後,就開始研究怎樣的茶葉泡出來才最好喝,最後寫成一本筆記。

  後人有整理先人文獻, 結合自己經歷成研究茶藝一書,其中多處引用慕晏的筆記。

  因慕晏並沒想過將自己飲茶筆記刊印成書,之後雖然因多次傳閱而流傳下來, 但到現代之時,他的飲茶筆記已經失傳。

  所幸在那一部書中被引用摘抄,留存了一部分內容。

  而慕晏的飲茶筆記,為歷史學家研究炒茶法的起源時間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以慕晏筆記所言,炒茶法為最具傳奇色彩,在各種影視小說中瘋狂跑龍套的宿天師最先採用。但宿天師說是門派所創,並非他發明。所以發明人並不可考。

  但炒茶法的確是在宿天師手中推廣的。宿天師多次用新的泡茶方法待客,因其玄妙的手法和絕佳的口感,被京中權貴爭先效仿。

  本來飲茶之風在南方盛行,北方仍舊以飲酪漿為主。當炒茶法從宿天師手中傳出之後,北方飲茶之風逐漸盛於南方。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炒茶法和泡茶法應該早於這個時期。因為從慕晏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宿天師拿出的一套方法已經十分完善,連各種茶的分類都十分清晰。這已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若是剛發明出來,應該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只是不知道宿天師師從何處,這套方法是從何而來。

  宿天師的門派為謎,歷史學家爭論紛紛,卻沒辦法拿出一個令所有人信服的結果。

  宿天師的門派所在地也被眾多國家地區紛紛搶奪,多是根據宿天師來之後,帶來的“農作物”來判定。

  有說來自印度的,有說來自歐洲的,有說來自非洲的,更多的說法是宿天師的門派就建立在美洲大陸上。

  因為宿天師最先提出了美洲大陸的位置,之後昱朝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根據宿天師留下來的訊息,經歷九死一生,到達了美洲大陸,為第一位發現美洲大陸的人。

  但因茶葉的緣故,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宿天師到過美洲大陸,但門派不一定在那裏。

  當然,華國人最認可的一種說法自然是宿天師的門派就在華國群山峻嶺中,只是他、或者他同門派的人到達過這些地方而已。

  可惜並無遺址或文物證明這個門派存在的痕跡。

  但所有研究者都認為,門派肯定是存在的。這個門派也並不是什麽修仙門派,而是集中了一大群古代科學家。他們掌握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只是因為東漢吏治黑暗,隱於山野。

  待天下重新安定之後,門派才派宿誼下山,將這些東西拿出來造福民眾。

  而宿誼一段時間拿出一些新事物,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一定是門派不斷有人接觸宿誼。不過不知道為何,這些都沒有記載。

  或許,這是對那個門派的保護吧。

  門派的起源,很多人推測是在漢朝時突然消失的墨家。

  墨家消失了,但是墨門那麽多古代科學家們,以及那麽多文獻資料,不一定消失了。他們只是隱藏起來了。

  研究者們的推測,也給華國後世文藝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圍繞著宿天師和宿天師的門派的故事,估計會一直為文藝創作者們提供食糧。

  宿誼自然不會知道這麽久遠之後的事。

  這些的確是他一個人拿出來的。之所以這麽神奇,不過是因為他是穿越者,他身攜系統罷了。

  不過若是哪本小說這麽寫,肯定會被罵死。這寫的太扯了,還不如說宿誼是神仙下凡呢。

  雖然……穿越並身攜系統,跟神仙下凡相比,好像也沒有誰比誰更扯的說法。

  但後世有個研究是對的。飲茶之風的確經宿誼之手,在北方迅速發展,逐漸超過南方。而後炒茶和泡茶的方法迅速蔓延全國,取代了煎茶法,成為了持續千年的飲茶方法。

  這也不難理解。第一是因為宿誼的偶像效應加成;二是皇帝倡導節儉之風;三是作為平常飲品,茶葉比乳製品更爽口易得;最後,從茶葉的選制,泡茶的水和器具選擇,統統都可以十分精緻奢侈。泡茶那一系列規矩,也讓世家貴族覺得逼格非常高,非常適合他們。茶藝先從上層興起,漸漸簡化,在民間流行,理所當然。

  作為推廣主力,宿誼用光的兌換點又得到了補充,不過點數並不多。

  宿誼並不瞭解那系統的計算公式,反正給他就用,他也沒準備瞭解那麽多。

  ..................................

  有了茶葉之後,對宿誼而言的影響,不過是有了一種新的飲品,以及一種新的裝逼方式而已。

  其他方面,宿誼並未感到有多大改變。

  他現在所想的是,系統包裹裏的那些農作物要怎麽拿出來。

  本來紅薯和玉米都是可以在夏季種一波,下半年就能收獲,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播種期。

  宿誼不太懂種植這方面的事,但是他覺得,即使錯過最佳播種期,應該也能趕著尾巴種一波,至少種出來的比播下去的種子多,能留更多的種。

  雖然皇帝讓宿誼明年再拿出來,但宿誼還是想著都兌換出來了,就趕快種。越早種,留種越多,百姓就能越早受益。

  最終還是慕晏想出一個方法。

  這時候的海船還是能航行一段不短的距離的。從倭國派使者來向漢朝皇帝稱臣就可以看出,至少去倭國是沒問題的。

  昱朝私人的海船也能自由航行。一個大世家除了為官,也有旁系經商。經商的旁系受做官的嫡系庇佑,並為嫡系提供大筆金錢。

  慕家也不例外。所以出海的商隊,慕家也是有的。

  慕晏便讓人派船隊裝模作樣的在外面逛一圈,然後將玉米和紅薯獻上。

  理由也很容易找到。宿誼曾經拿紅薯和玉米出來待客,只是說這都是從門派帶來的口糧,比較稀少。皇帝自那時候起,就派慕晏組織人,出海尋找新的農作物。終於從海外夷人手中換到了紅薯和玉米的種子。

  皇帝說,這口鍋朕背了。朕就是這麽棒棒噠。以後就這麽辦吧。

  這理由顯然比什麽“神農天賜”更容易讓人相信。一些比較理智的人猜想,是不是土豆也是這麽來的。只是找到土豆的人事先將土豆藏了起來,然後皇帝派慕晏和宿天師裝模作樣的去尋找,並自導自演了一場神異之事。

  其實這猜想已經比較接近現實了,不過這些種子的來源比他們所想更神奇而已。

  新的農作物出現似乎並沒有宿誼什麽事,那只是皇帝和慕晏的行為。但京中普遍認為,宿誼定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

  除了從皇帝對宿誼新一輪賞賜中可以看出之外,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慕家旁系對下人的管束也沒有慕晏這麽強,自然洩露了一二“真相”到別人的耳朵裏。

  傳說船開到離京城最近的海港的時候是空著的。慕晏和宿誼偷偷出京,來到船上。船上所有人都在岸邊等候。後來,慕晏率先下船,只餘宿誼一人在船上,待了整整一夜。等第二日,其餘人上船之後,就發現紅薯和玉米了。

  慕晏在聽到傳聞之後,氣得半死。

  他之前多次囑咐,一定要派可信之人。船上的人也並不多。他這邊的人都是可以相信,這事定是從船員口中洩露。

  不過還好因此事太過神奇,又只有一人醉酒後說漏嘴,其餘人都認為他在胡說。而他酒醒之後,也否認了之前的說法。

  除了一些消息靈通,知道慕晏的確有悄悄出京——但不知道宿誼是否和他一同出京,畢竟宿誼深居簡出,行蹤成謎——又對宿誼的神奇本事深信不疑的人,認為這事有幾分可信性之外,其餘人都認為這應該就是皇帝派人從海外找到的。宿誼應該在其中起了指路的作用。

  不管別人如何推測,他們都沒有證據,也僅限於推測而已。

  最終結果,就是紅薯和玉米終於能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育苗搶種,爭取下半年收獲一波。

  讓人高興的是,宿誼這次並沒有生病,也沒有遭遇任何不好的事。

  宿誼摸摸鼻子。前兩次生病本來就是意外,和這個沒關係啊。

  但話不能說滿了,宿誼很快就因為走神平地摔了一跤,額頭磕在了台階上。雖然傷口不嚴重,但是出了許多血,看上去十分嚇人。

  宿誼:……這真的只是意外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