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殺破狼(烽火流金)》第134章
番外六 盛世安康

  要說起來,太子李錚的命算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很難一概而論。

  他乃是隆安先帝的皇后所出,是嫡非長,上面有個野心勃勃的大哥,按照常理來看,等他長大成人,很可能會走上一條跟自己大哥拼娘爭寵、你死我活地打儲君保衛戰的道路。

  太子生性溫柔寧靜——溫柔隨了他的祖父,寧靜隨了他的娘,二者都不是什麼為人君的好榜樣,他母后多愁多病,母家沒什麼勢力,本人談不上野心,也沒什麼主心骨,很對隆安帝李豐的脾氣,曾因皇寵而封後。

  然而封了後也是爛泥扶不上牆,比起當年的呂妃大皇子一系,怎麼看她將來都是當炮灰的料。

  可是命運總是無常,小太子李錚才六七歲的時候,太平破碎,國生離亂。

  對於那幾年艱難的戰爭年月,身在深宮的李錚其實並沒有很直觀的印象,他只記得那一年的份例格外少,那一年初夏的京城熱得仿佛鍋爐,西天蒸騰著紫氣,宮牆內外人心惶惶,進出的宮女和內侍都沒有一點笑模樣,個個戰戰兢兢、來去匆匆,父皇已經連日不見,小太子被拘在纏綿病榻的母親身邊,午夜夢回的時候,總能聽見宮人可以壓低聲音稟報外面的事,三句不離打仗。

  太子太年幼,聽不懂大人們都在說些什麼,然而卻記得這話題總是伴著母后低低的啜泣聲。

  後來,隨著年幼的太子一點一點長大,開始瞭解周圍的世界,大樑的情況也一點一點地好了起來,後來朝中風雲變幻,虎視眈眈的呂妃一黨一夜之間樹倒猢猻散,呂氏謀反獲罪,呂妃被削位打入冷宮,大皇子也從此一蹶不振。

  那一段時間,東宮好像突然成了一塊香餑餑,太子第一次在懵懵懂懂間感覺到了如潮的權勢起落,但他並不喜歡,太傅教的聖人書裏沒有來得及說起這些齷齪事,而他已經憑著某種天生的敏感,超乎年齡地感覺到了不安——他總覺得起落意味著動盪,有一回門庭若市,就有一回門可羅雀。

  隆安皇帝子嗣稀少,皇長子勢微,三皇子母族卑賤,年紀又小,人人都以為太子李錚是大樑最尊貴的儲君——而他還沒有隨著大家一起產生這種幻覺,就親眼看見了他的父皇死在亂軍從中。

  那天小太子在亂軍中攥著四皇叔的手,心裏還拿自己當個孩子,無遮無攔地用孩子的眼目睹了權力的真相。

  對於大樑來說,是新皇登基,新時代與新政的起點。

  對於深宮中的小太子來說,整個世界都好像變了天。

  皇后生性懦弱,總是耳提面命地令他討好四皇叔,因為他們孤兒寡母的小命從此以後就吊在他皇叔的良心和承諾上了,群臣誰也說不好他這個太子能當到什麼時候,能在從小長大的宮裏住到什麼時候。

  李錚以前很喜歡親近皇叔李旻,然而那段時間他一度覺得面對四皇叔的時候壓力很大。原來親切博學的小皇叔搖身一變成了皇上,一時間連稱呼都要跟著變動。每天,小太子硬著頭皮聽一知半解的政務,承受著周遭種種或考量或意味深長的目光,硬著頭皮去給皇叔請安,再回到東宮硬著頭皮聽母親喋喋不休的憂愁。

  他的母親始終不及呂妃,自己沒有自己的主心骨,自己沒有准主意,只會把壓力往兒子身上轉移,每天張口閉口空泛地要他「爭氣」。

  可是具體讓他爭一口什麼樣的氣,或是期望他將來能長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又全無見解。

  每個人少年時都有自己的迷茫和困境,好比顧昀的困境是零落各地的玄鐵營,太始皇帝李旻的困境是可怕的烏爾骨和顧昀——而小太子李錚的困境就是他那未蔔的前程。

  但是顧昀身後是數萬把割風刃與顧家高懸堂上的列祖列宗,長庚身邊有一個始終注視他、牽引著他的小義父。

  但是李錚的周遭卻只充斥著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沒有人給他指一條明路。

  太始四年秋,一場霜降過後,李錚的母后在生前無盡的惶恐與憂心中溘然長逝,皇上著禮部按制厚葬。

  十五歲的太子已經長出了少年模樣,日復一日的沉默寡言。

  停柩時,長庚摒退了左右,緩步走進來,輕輕按住準備起來行禮的李錚肩膀。李錚沒有堅持。在他母后的督促下,他每天費盡心機揣度這位四皇叔的好惡,知道他並不喜歡別人私下多禮。

  李錚:「皇上。」

  長庚看了他一眼,那少年立刻訕訕地改口道:「皇叔。」

  「節哀吧。」

  長庚囑咐了一聲,禮數周全地拜祭了他沒見過兩面的皇嫂,剛剛直起腰,就聽見旁邊小太子用變聲期有些吃力的嗓音說道:「臣無才無德,不堪大用,請皇叔廢了臣的儲君之位。」

  長庚眉頭一皺,抬起頭來。

  這便宜侄子的模樣並不像他父親那樣端正威嚴,倒是有些過分清秀,那少年面色蒼白,身形瘦削,眼角眉梢中帶著一股經年不變的憂鬱,看起來實在不像個貴重的鳳子皇孫。

  李錚說完那句話,好像把自己給嚇著了一樣,一臉惴惴,也不知怎麼那麼巧,沒關嚴的靈堂外面倏地刮進一陣風,蒸汽宮燈下面的瑣碎的裝飾忽忽悠悠地響了幾下,撞上了一邊的靈位,靈位應聲而倒,少年太子狠狠得激靈了一下。

  長庚面色沉靜地站起來,恭恭敬敬地扶起了靈位,沖誠惶誠恐地沖進來的內侍們擺擺手,轉向侄子,問道:「我聽太傅說你的書念得很好,為什麼突然這麼想?」

  李錚低著頭不敢說話。

  長庚頓了頓,又道:「你小時候經常追著我問問題,我那會還給你編過草蟲,怎麼如今年紀大了,反而和四叔生分了?」

  李錚無言以對,囁嚅道:「君臣有別,臣……我……」

  細想起來,李錚從前對小皇叔並無所求,只是單純地喜歡他,這些年雖然仍住在宮裏,卻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面對著皇叔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摻著許多討好與小心翼翼,反而早已經變了味道。

  而李錚一看長庚的眼睛,就知道這位挽大廈於將傾的四皇叔心裏明鏡一樣,什麼都知道,只好越發地自慚形穢。

  「廢立儲君乃是大事,」 長庚不溫不火地回道,「國有國法,並不是你我任性而為就能隨意決定的。」

  李錚臉漲紅了,好像自己自作多情了。

  長庚:「有些話你要是覺得不方便和我說,不如去找安定侯聊聊,他下個月要離京巡查四境軍務,你要是有心,可以求他帶你去看看。」

  李錚一愣。

  便聽長庚笑道:「四叔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曾經滿心迷茫,那年我跟當年奉命照看我的義父……就是安定侯大吵了一架,執意離家出走,隨著了然大師與鐘老將軍走遍大樑,去了很多地方,見過眾生奔波生計,也見過刁民匪類橫行,人間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看得多一些,有時候塞在你自己心頭的那些就仿佛能變小一點。」

  小太子再不懂事也知道拿著玄鐵虎符的安定侯在朝中和軍中是什麼分量,他年幼不懂事的時候對那位傳說中的英雄曾經十分好奇,死纏爛打地求過他寫字帖,後來不敢了,他母后生前的時候把他嚴絲合縫地拘在宮裏,不讓他出門結交朝臣,生怕兒子哪里做得過火礙著新皇的眼,也就再也沒有踏足過侯府。

  「不用怕他,你小時候他很疼你的,還記得嗎?」長庚提起顧昀,眼神不由自主地就變了,十分自然地含起一點溫柔的笑意。

  太子一時沒反應過來:「顧……顧帥嗎?」

  長庚往靈堂外走去,太子愣了一下,連忙跟上,兩側內侍仿佛知道叔侄兩個人要有話說,自動向兩側退開,年輕的新帝背著雙手走在前面,毫不避諱地對李錚道:「我暫時沒有屬意其他的繼承人,若干年後,會把皇位傳給你,但那會是個不一樣的江山,當你坐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九五之尊也不能一言九鼎。整個朝堂、乃至於天下有自己的運行規則,頭頂法度,君與臣,臣與民之間相互制約……甚至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個尊貴的傀儡。」

  這番話世人聞所未聞,李錚聽得呆住了。

  長庚偏頭看了他一眼:「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李錚:「我……」

  「現在不用回復我,」長庚笑了笑,伸手在少年的頭上按了一下,「你可以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好了再回來,如果實在不行,我可以想辦法從宗室中過繼其他子嗣,不用想太多。」

  說完,長庚逕自走了,他也就是匆匆來上墳點個卯,又要回宮外去住。

  「皇……四叔,」李錚忽然叫住他,「為什麼不想要自己的子嗣呢?」

  「我到過一生歸宿之地,生前身後再無遺憾,不必留什麼血脈。」長庚頓了頓,瞥見李錚一臉懵懂,搖頭笑道,「跟你說也不懂,長大就明白了。」

  李錚:「……」

  半個月以後,太始帝手腕高超地力排眾議,准了太子隨安定侯巡視四境之請,李錚跟著顧昀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從空中、水上、蒸汽鐵軌上踏過了全境三山六水,而後仿佛上了癮似的,時常找藉口離京,一年中倒有半年不在宮裏。

  又三年後,李錚年滿十八,自己到曾經的雁王府——如今的皇帝別莊跟長庚聊了一整宿,磨著長庚同意他帶足侍衛,上了杜公子牽頭的出海商隊,前往海外更廣闊的地方。

  說是商隊,其實隨行了數十艘長短蛟隨行,船上除牽頭的杜公子等人外,還有一部分大樑水軍精兵與以曹春花、了然等人為首的靈樞院高手護送,除貿易貨物外還帶了國書與談判條約,縱橫東西,徜徉四海,五年方歸。

  李錚回來以後自嘲,以自己愚鈍平庸的資質,在李家數代中排不上號,然而肯定是野出去最遠的一位。

  太始十八年,顧昀交回玄鐵虎符,掛印請辭,幾個月以後,太子李錚從他一言九鼎的皇叔手裏接過了皇位,廢除年號,設立放之四海皆准的新曆,將一眾前輩磕絆摸索了十八年後平穩抬起來的新時代延續了下去。

  至此,山河依舊,四海清平。

  (番外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