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帝國征服史》第131章
大宋帝國征服史 第四十六章 新年(上)

政和七年臘月三十,癸未。西元8年1月23日

除夕。

已是政和七年的最后一天。同時這也是政和年號的最后一天。三個月前,道君皇帝在新建起的明堂,頒布了新一年的歷法,同時昭告萬邦,明年起,將改政和為重和,并大赦天下。

為了趕上重和元年的元旦朝會,宣和殿大學士蔡攸在基隆逗留了兩天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辭離島。在使節船上,趙瑜塞進去了幾乎能把船壓沉的禮品,一部分是謝恩的貢物,但大部分還是給使節團的賄賂,在蔡攸的座艙里,還附贈兩個會說話的禮物李乾德的女兒,交趾的公主。趙瑜送上的這些禮品,大半是東海從交趾和占城劫掠而來的戰利品,沒本錢的禮物,他就想著讓蔡大學士見識一下,滅人之國,到底能有什么樣的收獲。

蔡攸走后,聽聞趙瑜封王,東海上下的軍民們歡欣鼓舞,但剛剛就任的大小官吏們,卻陷入了一陣歇斯底里的忙亂之中。趙瑜既然已經是一國之主,之前依節度使規格訂立的制度、規程以及禮節、儀仗,便全都要更換,甚至那數千份封官晉級的告身文書,由于提前蓋下了東海節度的大印,現在也得一份份重新改寫。

整個政和七年的臘月,東海的政府機關就這么在瘋狂的忙碌中度過。但之前花了半年做的準備,卻哪是一個月時間就能改換過去,而官吏們只顧忙著這些雜務,卻連正事也耽擱了下來。所以到了除夕之日,趙瑜依然得待在基隆堡的書房里,聽著陳正匯向他匯報一堆積壓下來的政事。

基隆堡現在成了東海宮城。原本住在堡內的文武官吏,都陸續搬了出去,除了駐守堡中的八百近衛,就只有趙瑜一家在其中居住。不過既然是宮城。自然也分了內外前后。☆☆后半部分,勉強算是后宮,而前半部分,則依然是東海的政治重心。白天時。官員們會進堡來處理公務,到了晚間,除了值日者之外,其他人便會離開。至于趙瑜的書房,就只有不多的幾個重臣,才可以進入。

趙瑜站在書房窗前,皺眉翻看著一份剛送來地公文。他依然是一身舊日的青色常服,并沒有因為封王。而講究起穿戴來。略顯冰冷的涼風從窗外吹入,半月來的濕悶地天氣,終于在前日的一陣密雨之后,變得清爽起來。隨之而起的北風,也給基隆帶來了一絲冬天的氣息。

從書房向西望去。自基隆堡到七里外的基隆港,在河流和山丘之間,幾個市鎮和數個東海軍營,已被一道竹籬繞起,這是計劃中東海國都基隆城的范圍。等到年后,基隆城的建設就將全面展開。

在剛剛草擬好的建城計劃中。以基隆堡和基隆港為中心,倚著附近地山巒水勢,將建起一個城周長達二十余里的大城。不過趙瑜并沒有打算為這座城市修建多結實的城墻,兩丈來高,一丈多寬也就足夠了。一方面是因為東海所擁有的重型火炮,只要在城周的幾處高地,修起能相互支援炮臺,就算只有半人高地胸墻,也足以打發任何來敵;另一方面。是趙瑜并不喜歡把錢往水里砸,以臺灣的地理位置,以東海水軍的戰斗力,根本就沒有修造城墻的必要。不過東海既然立國,就必須有個像樣的都城,這樣才能足夠的威懾力和凝聚力,不然在他人眼里,東海永遠都是個草臺班子。

“整整三十八萬貫啊……”趙瑜嘆了口氣,搖著頭對陳正匯道:“為了個面子工程,就要把東海一年三分之一地財政收入丟進水里。東海國庫再豐。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

“汴京城年年維護。雖然只修外城。內城幾乎都放棄了。但每年也要近十萬貫地花費。現在基隆建城。連城墻帶城內地建筑。只要費上這點錢已經算少了。”作為執掌東海政務院地相國。陳正匯向主君細細解釋:“臺灣土質松軟、雨水又多。并不適合夯土筑城。但如果像基隆堡這樣。用磚石夾土修起整條城墻。再加上城中各種必不可少地建筑設施。這三十八萬貫就已是工部竭盡全力削減建城預算后。所得到地花費最少地結果。再也減不下去。”

“工部?”趙瑜笑道。東海立國。原來計劃中地長史府便升為了政務院。而下屬地六曹當然也跟著升為六部。“這個預算案。馬林溪做不出來他只會往多里用錢還是下面地幾個郎中做地罷?”

馬大工到底有多少本事。他再清楚不過。若說造船。馬林溪自稱天下第二。那也沒哪人有資格排到第一。但說起執掌工部。處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為了不讓工部地工作陷入混亂。趙瑜和陳正匯可是幫他精心挑選了幾個助手。以馬林溪地年紀。過個兩年怕是要致仕。未來地東海冬卿注1應該就會在那幾個郎中中產生。

“馬工書做得已經不錯了。下面地幾個郎中也很用心。說起來。到了明年。工部就會是最忙地一個衙門。最好再充實些人手進去。以防措手不及。”

趙瑜點了點頭。東海六部。最清閑是權利被占去地兵部。其次則是禮部。由于東海人少官少。刑部、吏部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地。只有給東海國民建立戶籍、田籍地戶部和監造各大工程地工部。

“等過了年。就從義學里在找些學生來做。不僅是工部。戶部也要加派點人手。”趙瑜頓了頓。既然說起了戶部。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問道:“對了。明年地年度預算案到底出來了沒有?今天可都是除夕了。”

陳正匯應了一聲,從他剛剛搬來地一堆公文中,抽出了一份來。他兼著戶部尚書的職位,編定財年預算也是他的工作之

趙瑜接過那份公文,隨手翻到最后一頁。只一看,登時嚇了一跳,在國相陳正匯的簽名之上,赫然有著一百三十萬貫的字樣。

一百三十萬貫?!他心中暗驚。也就是說從明年的二月,到后年的元月,他至少要從東海國庫里掏出整整一百三十萬貫。不!趙瑜搖搖頭,政府的開支從來只會比預算多,不會比預算少,估計到了明年年底前,肯定還會要追加一部分。他連忙向前翻,又細細看了幾眼,終于松了口氣。

這一百三十萬貫多是基礎建設的費用:向臺灣南方的開拓,幾個新縣城的修造,各種水利設施的興建,島上主要道路的水泥化改造,還有各個官作工坊的擴建工程,只要這些工程完工,就可以立刻省去一大部分開支。至于軍費、行政費用和官吏們的俸祿,東海不過剛剛興起,還不至于有冗官和冗兵,也不會有什么的冗費,相對于大宋每年九成的收入被這些蠹蟲消耗掉,東海明年花在一萬五千常備軍和一千多官吏身上的開支,就只有六十萬貫。不過這并不包括年節慶典的賞賜這部分的費用,必須出自趙瑜的內庫。

就如此次趙瑜封王,從他的內庫下發的賚賞整整有三十萬貫,除此之外還有八萬匹從大宋購來的各色絲絹和大批的香料、器物。不但軍隊、官吏們人人有份,趙瑜名下的各個作坊、商隊也都有賞賜發下。比起當初以節度使的規格做的預算,整整高出了兩倍。

但趙瑜倒不擔心內庫缺錢,他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東海的財富有一半是他的,剩下的一半也由他名下的東海錢莊控制,臺灣島上幾乎所有的移民都是他的債務人。除了趙瑜自己和錢莊的總庫,就連陳正匯這個相國都算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錢。

不過錢是掙來用的,趙瑜也沒有吝嗇的想法。他身為東海之主,但每年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也不過萬貫。而他投入到東海國內教育上的費用,卻高達二十五萬貫。若是國庫真的缺錢,趙瑜也不介意動用自己的私房。

把預算案從頭到尾認真的審查了一陣,沒見到有什么大的問題。趙瑜便拿起朱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蓋上東海國王印。并沒有交給陳正匯,而是與一堆批閱過過后的奏章放在了一起。

他對陳正匯笑道:“這些瑣事,還是留到明年再說罷。今天,先生早些回去歇著,明天還有我東海首次的大朝會!何況,先生的親眷剛剛來到島上,現在必然在府中苦候,不要他們久等啊。”

陳正匯猶豫了一下,他成了大宋藩國相國,論身份也不算辱沒了先人,故而便遣人回福建老家把妻兒都接了過來。一別十年,也的確該多陪著他們一些了。

“臣遵旨!”陳正匯向趙瑜叩拜后退了出去。雖然趙瑜為王之后依然恭稱他作先生,但陳正匯卻謹守禮儀,從未有過失禮之舉。

陳正匯退了出去,趙瑜又站到了窗邊,俯視著他的國家。新的一年就要到了,離他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他伸手探出窗外,張開五指,舉在眼前,天地仿佛都在指掌中。

“還差一步!”

注1:工部尚書的別稱。這種別稱出自于《周官。吏部為天官冢宰,戶部為地官司徒。而禮、兵、刑、工四部,分別是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小說網手機問:電腦訪問: 大宋帝國征服史 第四十六章 新年(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