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帝國征服史》第126章
大宋帝國征服史 第四十二章 改制(上)

政和七年四月十二,庚辰。西元1117年5月15日

前日三人商議已定,趙瑜又拖了幾天,等得童福耐不住性子,幾次三番上門催促,方寫就了書信,連同大批財禮,命一名親信帶隊,護送童福回京。在給童貫的信中,趙瑜原則上同意了上表朝中,舉東海之地內附大宋。不過,前提是大宋依照羈縻制度,不在東海設立流官,不插手東海內事,也不征收稅賦,只需按時上交貢物,就一切讓東海自便,也就是說為一自行其是的藩鎮。

這一前提,趙瑜不愁童貫不答應。既然童貫日后愿助東海成為大宋藩國,現在理所當然的,就不能干涉東海內部事務。若是這點誠意都沒有,那就干脆一拍兩散好了。就算沒有童太尉斡旋,大宋立意防備東海、禁絕海貿,趙瑜也不是撐不下去,有強軍在手,光靠劫掠海外諸國,照樣能堅持到金人南下的那一天。

清晨,天剛蒙蒙亮,趙瑜已經起床到了書房。他的書房處在基隆堡中心的最高處,憑欄而望,正能俯視下方的港口。他站在窗前,手里拿著新造好的一具望遠鏡,舉在眼前,向外張望著隨著制造數量的增多,幾個水晶匠師磨制鏡片的手藝也愈加圓熟,這具昨天才呈上來的望遠鏡比起第一具來,不論是清晰度,還是放大的倍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圓形的視野中,港口內一艘千五百料的中型海船清晰可辨。普普通通的式樣,半新不舊的船身,任誰也看不出那是童貫特使將要乘坐的船只。不過,鐵力木打造地堅實龍骨和船肋,只要不是正面撞上臺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其中乘客地安全。

碼頭上。一群人聚集在棧橋附近。雖然看不清面目和服飾,但從各人所站的位置上,趙瑜還是能辨認出。哪個是童福,哪個是趙文。童福一行上船出海,趙文前去相送,給足了童老都管面子趙瑜是東海之主。沒有給一個奴仆送行的道理不過更給面子地是私下里送給童福的萬貫財貨。那老貨,見了滿箱子的奇珍異寶,立刻笑得見牙不見眼,拍著胸脯保證要幫東海在童貫面前多多美言。

東面的海上泛起了紅光,趙文也說完了道別地話,童福帶著從人轉身上船。等候已久的船員立刻收碇起帆,離開泊位,向海中行去。看著帆蓬遠去,趙瑜放下望遠鏡。他估摸著。兩月之后童貫應該還會再派人來。他與童貫的這等秘密交易,沒有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敲定細節,也不可能達成雙方都認同的協議。也就是說,等朝中冊封文書下來,大約還要一年的時間。不過趙瑜也等得起,就看童太尉有沒有這個耐心了。

在門外讓人通傳了一聲,陳正匯這時走了進來。他手里捧著一大摞簿冊,放在趙瑜的桌案上。這兩日,他都在忙著整理島上的戶籍、田簿。上表內附,臺灣的土地、戶籍,也就所謂的田口。都要整理出來。連同地圖一起上交朝中。不過這其中,也有許多門道。既不能把東海地真正實力暴露出來。讓朝中心生警惕,也不能表現得太過虛弱,讓大宋以為東海是一顆任人把玩的軟柿子當然,后一種地可能性并不大,當李乾德在校兵場上被砍下頭顱的那一刻起,外人只會高看東海一眼,絕不會小覷半分不管怎么說,要把握好這個平衡度,也只有陳正匯能做好。

見陳正匯今天一早把一堆簿冊抱來,趙瑜微微吃了一驚。這偽造田籍戶口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一點,幾萬戶口田籍要刪改,大部分軍籍簿都要重新謄錄,還有地圖也要偽造至少要改得離大宋遠一點,離交趾近一點,以便大宋君臣能夠安心這些事,千頭萬緒,陳正匯手下不過十幾個屬官,怎么這么快就能完工。

看了看陳正匯充滿血絲的雙眼,趙瑜溫言道:“這兩日辛苦先生了。”

陳正匯知道趙瑜誤會了,便搖搖頭:“呈進朝中的那些簿冊,至少還要一月才能做完。我帶來的這些,是島上的戶籍名錄。”

趙瑜奇怪起來:“先生帶著些東西來作甚?”

陳正匯沒有回答,反而問道:“大當家可知現在臺灣島上有多少戶口?”

趙瑜皺起眉,戶口數字在大宋通常是三年一統計,但在臺灣,由于移民一日多過一日,所以都是半年一計,分別安排在五月和十一月。他回想著去年年底收到的數據,再估計一下這幾月來上島的移民數字,試探的問道:“有三萬五六千了罷?”

陳正匯搖頭沉聲:“島上總共有四萬三千六百六十四戶!如果加上衢山、瓊崖、琉球等外島地,那就足有四萬九千余戶!”

“啊……有這么多了?!”趙瑜驚喜道。去年年底地統計,整個東海也才四萬戶不到的樣子,但現在不過五個月,就一下漲了兩成還多。按這個增長速度,兩三年后,就能達到十萬戶了,十年后,三十萬戶也不是不可能。戶口是兵源、是財源,戶口越多,兵就越多,錢糧也就越多。要是十年后,能在臺灣島上組建起五萬常備軍,就可以登陸中原,如滾雪球般擴張勢力。幾年內,平宋滅金,席卷天下也不在話下。

“是啊,真地有這么多。現在東海轄下有近五萬戶。不過南方戶小,平均每戶壯丁也就兩人不到,人口也不會超過四人。所以丁口計有八萬一千,人口總計十八萬有余。”

“不少了,不少了!”趙瑜連聲笑道。

陳正匯冷著臉道:“的確是不少。但大當家你可知道,島上這么多人,有多少官吏在管著嗎?”

趙瑜搖頭,他哪記得這些數字:“有多少?”

“只有一百一十七人!”

“不夠嗎?”趙瑜問道,他聽出陳正匯想說什么,“一個縣才幾個官?一百多人不算少了罷?一千五百人養一個官啊!”這個時代又不是后世,官制疊床架鋪。放在此時,大宋人口一億,在吏部四選掛名的官員才不過四萬多,而職位才萬五不到,就這樣已經就被稱為冗官了,而臺灣島上的官民比例,比大宋還高,怎么也不算能少。

陳正匯搖頭嘆道:“東海官吏不分,若是細分下來,真正能稱為官的,也就二十人啊!”

“啊,這么少?!”趙瑜倒沒想到這一點。

陳正匯正色道:“這半年,投奔東海的移民日漸增多。但現在東海的治理能力,已經跟不上戶口增加的速度。除此之外,各鄉各寨,若是有個紛爭,很多時候,不是到基隆來稟官,而是去附近的寨堡找軍頭們調解。軍政不分,這是大忌啊!大當家,東海即將內附,正好可以趁此機會,改革軍政二制,舊日稱號,也可以趁機取消……東海若想繼續發展下去,現在的制度必須得改!”

趙瑜摸著下巴沉思不語,而門外突然傳來趙文的聲音,“陳先生所言正合我意!”他幾步走進門來,在趙瑜面前抱拳道:“大當家,現在的制度多是源自舊日,早已不敷使用。我們既然要上表內附,日后就是官身,如今的官制、軍制,當是要改一改了。”

那日之后,得了趙文、陳正匯的建言,趙瑜也忙碌起來,一封封書信接連發往外島。半月之內,趙琦、趙武等幾個在外的大頭領都被緊急招了回來,這也多虧了軍中新近裝備的梭子快船,讓東海各島之間聯絡傳信的速度直接提高了五成。

四月二十九日,丁亥。

基隆堡議事廳,廳門緊閉,甲士封門。而廳中,隔了數月,又終于坐滿了人。自從斬了李乾德的那一天之后,這間大廳中,還是第一次出現東海軍的十幾個大頭領濟濟一堂的場面。若在往日,這些人聚在一起,總少不了些高聲喧嘩。不過今日,卻安安靜靜,只有壓得極低的交頭接耳聲。

趙瑜高坐廳上,看著下面的人悉悉唆梭的議論。方才他讓趙文把與童貫的密議向眾人通報了一遍,這些事,可以瞞下面,但大頭領們卻必須都知會到。

交投接耳一陣后,趙武第一個出頭:“二郎,你好好的東海王不做,干嘛向趙官家低頭,我們又不怕他!日后做了大宋臣子,哪有現在這般快活。”

趙瑜沒說話,趙文出言道:“雖然現在要上表內附,但也只是敷衍罷了。也可算是稱王前的一步。畢竟交趾李乾德能稱王,大當家就更有資格。只不過,現在時機不到。等日后,天下變亂,能有西夏,自然也可以有東海。”

趙武還想再問,趙瑜這時抬起手來,“關于上表內附之事,我已下定決心,不必再多說。今天招各位來聚,并非為了此事,而是更重要的、關系到我東海未來事業的一件事。”

“何事?”

“改制!” 大宋帝國征服史 第四十二章 改制(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