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網游二戰之亞洲風雲》第91章
九一八事變及經過

更新時間2010-6-1 10:55:24 字數:2965

 1.柳條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臺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zha藥,炸毀了小段鐵路。并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尸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襲擊日守備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

  爆炸后,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2師步兵第2旅第29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2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并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后突圍撤走。由于執行不抵抗命令,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只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

  2.遼寧、吉林主要城鎮淪陷

  日軍在沈陽當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9月19日凌晨,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遼陽的第2師主力增援對奉天的進攻;獨立守備隊第3營進攻營口、第4營進攻鳳凰城、安東(今丹東);第2師第3旅主力、騎兵第2團、獨立守備第1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子、二道溝、南嶺等地。至9月19日10時,日軍先后攻占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9月21日,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率部投敵,日軍第2師主力占領吉林。

  3.黑龍江主要城鎮淪陷

  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0月16日在嫩江橋,被黑龍江省防軍擊退。守軍炸毀嫩江鐵路橋的第1、第2、第5號橋,以阻止日偽軍進犯。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占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長官馬占山指揮3個旅,5個團共1.6萬余人進行江橋抗戰,戰至11月18日,終因傷亡慘重而棄守省城齊齊哈爾,撤往克山、海倫。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4.錦州、哈爾濱淪陷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后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于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采取自衛行動”,此后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后,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軍攻占黑龍江省主要城鎮后,開始進攻遼西地區。12月15日,關東軍進攻錦州。12月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領錦州。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犯,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傷亡慘重,撤往賓縣。2月5日,日軍攻陷哈爾濱。

  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萬同胞陷于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

  5.滿洲國成立

  由于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關東軍不敢悍然武力占領滿洲全境,因此考慮建立傀儡政權。當時擔任特務機關負責人的土肥原賢二大佐游說了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當時關東軍以復興滿清為條件,說服溥儀回到東北。11月10日,溥儀從天津出發,11月13日到達營口,最后停留在駐守旅順的日本軍營內。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正式成立。溥儀擔任國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現在的長春),年號定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的公館發表。國際聯盟強烈譴責日本政府的行為,并不承認滿洲國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議并且脫離國際聯盟。

  3月9日,溥儀登基儀式在新京舉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與偽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滿洲國承認日本的既得權益,并允許關東軍在滿洲國內駐軍。九一八事變簡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制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尸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占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余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蔣介石于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莊召見張學良時說:“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政府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占領。東北軍撤向錦州。全國最大的沈陽兵工廠和制炮廠連同9.5萬余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余門大炮,2300余門迫擊炮,260余架飛機,以及大批彈藥、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沈陽損失即達18億元之多。此后,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占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日軍在東北的兵力部署

更新時間2010-6-1 13:18:26 字數:718

 1931年4月,日軍第2師團從仙臺調到東北遼陽換防。該師團成員多為日本北方人,適于在中國東北寒冷地區作戰。

  7月1日日本參議官會議決定將駐中國東北的日軍由輪換制改為常駐制,并密令第2師團以聯隊為單位集中駐屯,獨立守備隊各大隊、中隊亦相對集中兵力,以便隨時投入戰斗。駐朝鮮的日軍第19、第20師團亦作出了向中朝邊境集結的計劃,準備從圖們江和鴨綠江兩個方面越境以支援關東軍,并派出先遣部隊進行架橋和測量等戰備行動。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已達1.5萬余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余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總兵力約2.7萬人。日軍以沈陽為中心,部署于南滿鐵路沿線,以便于機動兵力。其具體兵力部署為:

  第2師團司令部,師團長多門二郎中將,駐遼陽;

  步兵第3旅團,旅團長長谷部照少將,駐長春;

  步兵第4聯隊,駐長春;

  步兵第29聯隊,駐沈陽;

  步兵第15旅團,旅團長天野六郎少將,駐遼陽;

  步兵第16聯隊,駐遼陽;

  步兵第30聯隊,駐旅順;

  騎兵第2聯隊,駐公主嶺;野炮兵第2聯隊,駐海城;

  工兵第2中隊,駐鐵嶺;

  獨立守備隊,司令官森連中將,駐公主嶺;

  獨立守備第1大隊,駐公主嶺;

  獨立守備第2大隊,駐沈陽;

  獨立守備第3大隊,駐大石橋;

  獨立守備第4大隊,駐連山關;

  獨立守備第5大隊,駐鐵嶺;

  獨立守備第6大隊,駐鞍山;

  重炮兵大隊,駐旅順;

  關東軍憲兵隊,駐旅順;

  旅順要塞司令部,駐旅順;

  特務警察隊,駐大連;

  在鄉軍人總部,駐沈陽。

  (摘自《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九一八爆發時中國東北軍兵力部署

更新時間2010-6-1 13:20:42 字數:867

 東北易幟后,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1930年9月,張學良支援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以其9個精銳旅共10萬人編成兩軍,由于學忠、王樹常統領入關。中原大戰結束后,入關的9個旅及配屬(騎兵3個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駐在平津一帶。1931年7月,為討伐石友三的反蔣反張戰爭,又將東北的步兵3個旅、炮兵2個團共8萬人調進關內。再加上駐山海關的何柱國旅,這時東北軍步兵精銳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留駐東北的步兵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裝備都較關內部隊差。由于東北軍政當局歷來是反蘇的,特別是1929年中東鐵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來對付蘇聯。“九一八”事變前夕,在東北的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總計約20萬人。

  具體駐地是:

  遼寧駐軍:

  獨立第7旅王以哲部,駐沈陽;

  獨立第12旅張廷樞部,駐錦縣;

  獨立第20旅常經武部,駐鄭家屯;

  騎兵第3旅張樹森部,駐通遼;

  省防一旅于芷山部,駐山城鎮;

  省防二旅張海鵬部,駐洮南;

  公安總隊(由原第20師改編)黃顯聲部

  部,駐沈陽;

  輜重教導隊牛元峰部,駐溝幫子;

  東北空軍、海軍及憲兵司令部,均駐沈陽;

  吉林駐軍:

  獨立第21旅趙芷香(后張治邦接任)部,駐寧安;

  獨立第22旅蘇德臣部,駐雙城;

  獨立第23旅李桂林部,駐長春;

  獨立第24旅李杜部,駐依蘭;

  獨立第25旅張作舟部,駐吉林;

  獨立第26旅邢占清部,駐哈爾濱;

  獨立第28旅丁超部,駐哈爾濱;

  騎兵第4旅常堯臣部,駐農安;

  省防第1旅孫鶴喜部,駐方正;

  省防第2旅王紹南部,駐蛟河;

  炮兵第10團穆純昌部,駐長春;

  邊防軍公署衛隊團馮占海部,駐吉林;

  哈爾濱特區公安大隊王之佑部,駐吉林;

  山林警備隊趙維祥部,駐延壽;

  黑龍江駐軍:

  省防步兵第1旅張殿九部,駐扎蘭屯;

  省防步兵第2旅蘇炳文部,駐海拉爾;

  省防騎兵第1旅王南屏部,駐綏化;

  省防騎兵第2旅吳松林部,駐克山、拜泉;

  獨立騎兵第2旅程志遠部,駐滿洲里;

  獨立炮兵第9團樸炳珊部,駐泰安鎮;

  邊防軍公署衛隊團徐寶珍部,駐齊齊哈爾;

  興安屯墾軍苑崇谷部,駐索倫;保安大隊竇聯芳部,駐齊齊哈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