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請叫我威廉三世》第5章
外篇 關于埃菲爾鐵塔

 看到有讀者說埃菲爾鐵塔是一戰之後用德國的武器熔煉而成的……

 天空不知道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大家隨便去google或baidu上查一下就好了。

 埃菲爾鐵塔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游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采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外篇 公告︰正式上架

 很俗套的情節,發現一本好書,看書,砸票,等更新,最後,它上架了!

 大家都說上架有保障,更新也有動力,說實話,的確如此!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有錢的朋友捧個錢場,沒錢的朋友捧個人場!實在只能看公眾版的朋友們,等上幾個星期(VIP解禁條件︰VIP章節發布至少兩個星期,VIP內容超過6萬字),就可以再次在公眾版里面看到吉吉.威廉了!

 喜歡本書的朋友們砸月票啊!感激不盡!

 =======================================

 大家好!我叫做辰天,德國名字叫做吉安魯吉.威廉,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親王。我只是帝國的一個邦主,我沒有權力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我無法改變復雜的歐洲政治,我也無力阻止戰爭的開始,但是,我會一直為這個帝國戰斗到最後一刻。

 我希望我的東普魯士軍團能夠在寒冷的俄國大顯身手!

 我希望不用分兵東線,德意志西線攻勢可以按照“施利芬計劃”順利擊敗法國!

 我希望擁有大批潛艇和飛機的德意志海軍可以擊敗不可一世的英國海軍!

 但是大家不要以為我可以憑借時速15-20公里坦克和載重幾百公斤的老式飛機就能打出閃擊戰,或者用笨拙的鴨媽媽們干掉日不落帝國一堆的戰列艦!

 不,我不過是比英國人早5年把它們制造出來,帝國的榮譽需要我和我的士兵們用血去捍衛。

 如果有一天我的士兵流淚了,那麼意味著,我們取得最後的勝利

 或者,我血灑疆場……

外篇 齊伯林飛艇

 伯林伯爵(全名︰費迪南德‧馮‧齊伯林)1838年7月8日生于德國的康斯坦茨,1917年3月8日于柏林逝世。齊伯林伯爵為德國航空界的先驅,大型實用硬式飛艇的發明人。他于1957年畢業于路易斯堡陸軍士官學校,1858年進入土賓根大學進修工程學課程。以後歷任瓦敦堡國王侍衛官、王國駐柏林使節、騎兵旅長,1890年以陸軍中將軍餃退伍。他很早就步入航空界,早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期間,齊伯林曾作為北方聯邦軍的軍事觀察員,在明尼甦達洲的聖保羅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氣球升空。退伍後,他于1900年制造成第一艘雪茄形鋁制硬式飛艇LZ-1型。飛艇長128米,直徑11.7米,氫氣囊總容積約11300立方米。艇身下有兩個外掛吊艙,艙內各裝一台16馬力發動機。1900年7月2日,該飛艇從德國康斯坦茨湖出發作了首次飛行。1906年,他又制成了兩艘飛艇並成功地進行了兩次時速57.6公里的試飛。為此,德累斯頓工程學院授予他名譽工程博士學位。齊伯林致力于航空,他于1908年創辦了“齊伯林飛艇公司”,他們制造的飛艇不僅用于商業,而且用于軍事。他們在飛艇上裝上火炮、機槍和炸彈等武器,用其轟擊敵方的軍事設施、攻擊潛艇、探測雷場和進行海上偵察等,僅在最初的十年中這個公司就制造了113艘軍用飛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顯神威。齊伯林伯爵還在1909年開辦了“德國航空運輸有限公司”,簡稱Delag,經營國內航線和漢堡-美國之間的航線。他們的齊伯林硬式飛艇是世界上最早用于正式空運旅客的商用運輸工具。1917年,德國的齊伯林飛艇有兩次曾達到將近100小時的續航時間。“齊伯林伯爵號”首次創造了橫越大西洋的飛行業務,直到它1937年停用之前,共飛行590次,包括144次越洋飛行,里程在160萬公里以上,1929年,這艘飛艇用了約21天的時間作環球航行,航程約35000公里。

 齊伯林公司制造的另一艘有名的飛艇是“興登堡”號。“興登堡”號是以當時德國總統的名字命名的。該飛艇長245米,最大直徑41.4米,總重量為195.15噸,載重量為19.06噸,氣囊總體積達20萬立方米。裝4台11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巡航速度為121公里/小時,續航時間可達200小時。艇上還裝有無線電台和電報系統。艇內設有豪華的旅客臥室、餐廳、休息廳、吸煙室以及可供散步的走廊,堪稱當時飛艇制造技術的頂峰。雖然該飛艇于1937年5月6日在美國新澤西洲起火焚毀,造成36人死亡的震驚世界的大慘劇,但是它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興登堡”號問世一年多,共飛行3088小時,總航程達332571公里,運送旅客3059人次,在63次商業飛行中橫跨大西洋飛行有37次。

外篇 拿騷級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為了與皇家海軍無畏號戰列艦對抗而建造的首級現代化無畏艦。共有四艘,分別以屬于普魯士王國的四個主要工業省份——拿騷u(在德國中部)、威斯特法侖falen、萊茵蘭/Rheinland、波森今波蘭的波茲南尼亞地區)命名。

 1906年無畏號的服役,帶動了海軍強國之間新一輪的造艦競賽。在無畏號出現之前,德國海軍對此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已經開始著手對1901年型的舊式戰列艦進行改造工作,加強裝甲防護。參照著英國的新無畏艦,德國皇家海軍的首批新型戰列艦很快就被設計了出來。與無畏號不同的是,采用6座雙聯11英寸主炮,口徑雖然小于無畏號的12英寸,但是射速比英國海軍的艦炮快得多,而且可以保證在每個船舷方向都有八門主炮同時射擊,比無畏號的火力要強。但是在動力方面,德國人對無畏號使用的那種大型蒸汽輪機沒有信心,拿騷級還是采用老式的三缸往復式蒸汽機。

 1907年,德國海軍向船廠下達了建造新式戰列艦的訂單。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廠建造拿騷號;另外三艘分別由不來梅的威塞爾船廠、斯德丁的伏爾甘船廠和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建造。四艦均編入第一戰列艦隊。

 隨著德國和英國的造艦競賽進入狂熱狀態,拿騷級的設計很快變得落後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們都參加了日德蘭大海戰,均受輕傷。在戰爭的其余時間里,由于英國海軍對德國公海艦隊的出色封鎖,它們全都無所作為,只是多次嘗試從北海方向突圍。威斯特法侖號戰列艦曾經參加過芬蘭獨立戰爭,支援德國軍隊佔領宣布獨立的芬蘭大公國。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中規定解散德國海軍,並沒收其主力艦只作為賠償。老舊的拿騷級本不在引渡賠償名單上,協約國允許德國保留這些戰列艦。但是隨著德國的主力艦隊在斯卡帕灣的集體自沉,協約國宣布引渡這四艘相對完好的戰列艦抵充賠款。1919年11約5日,四艘拿騷級戰列艦從德國海軍名單上除名。拿騷號被賠償給日本,剩下的三艘賠償給英國。拿騷號也在1920年賣給英國。四艦均在20年代初解體拆毀。

 數據

 艦名︰拿騷(建造代號ErsatzBayern)威斯特法侖(建造代號Ersatz萊茵蘭(建造代號ErsatzWurg)波森(建造代號ErsatzBaden)

 船廠︰皇家造船廠/威廉港威塞爾船廠/不來梅伏爾甘船廠/斯德丁日耳曼尼亞船廠/基爾

 開工日期︰7/22/19078/12/19076/1/19076/11/1907

 下水日期︰3/7/19087/1/19089/26/190812/12/1908

 服役日期︰10/1/190911/16/19094/30/19103/31/1910

 排水量︰18,873噸(設計)/20,535噸(最大)

 尺寸(米):146.1(全長)x26.9x8.76

 動力︰12台甦爾壽-桑尼克羅夫特鍋爐(燃煤),三座三缸往復式蒸汽機,22000馬力

 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0節,續航能力9400海里/10節;2800海里/19節

 主炮︰12門280mm/45倍徑克虜伯SKL/45炮,6座雙聯炮塔

 副炮︰12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16門單裝88mm/45倍徑炮

 魚雷︰6座450mm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前後各一門,A炮塔和D炮塔兩側各一門)

 乘員:1008人(軍官40名)

外篇 赫爾戈蘭級戰列艦

 兄弟姐妹們,推薦一本好書哇!吐血強烈推薦︰架空大作《婦聯干事傳奇之大話隋煬帝》,書號57685!

 ===================

 從1909年開始,德國和英國的造艦競賽如火如荼地展開。拿騷級戰列艦開工後不久,獲知英國海軍正在建造安裝13.5英寸(343毫米)口徑主炮的無畏艦,德國海軍就開始覺得它們裝載的280毫米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在新建造的四艘戰列艦上安裝口徑為305毫米(12英寸)的主炮。為了驅動加大了的軍艦,在這一級戰列艦上安裝了三座煙囪,這也是德國海軍中唯一一級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舊式戰列艦除外)。該級艦以德意志帝國的四個地區命名。其中,赫爾戈蘭島是德國在不久前用非洲的桑給巴爾島同英國交換的,後來成為德國在北海上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

 這一級的四艘戰列艦在一戰中曾經多次參加戰斗。在日德蘭海戰中,它們戰斗在第一線,並且均在戰斗中受傷(赫爾戈蘭和奧爾登堡各中一彈,奧斯特弗里斯蘭觸雷)。

 戰爭結束之後,這四艘戰列艦均被移交給盟國。赫爾戈蘭移交給英國;奧斯特弗里斯蘭移交給美國;圖林根移交給法國;奧爾登堡移交給日本。由于德國戰列艦的狀態普遍不好,因此戰勝國沒有將其拿來加入本國海軍使用,而是都在不久之後就將其出售報廢了。

 就象拿騷級戰列艦一樣,赫爾戈蘭級戰列艦也使用往復式蒸汽機。但是德國海軍自從1904年在呂貝克號輕巡洋艦上試驗了蒸汽輪機的技術以來,就不斷對其進行大型化的改進工作。隨著技術的成熟,下一級德國戰列艦——國王級,開始以蒸汽輪機作為主要動力來源。

 數據

 艦名︰赫爾戈蘭(建造代號ErsatzSiegfried)奧斯特弗里斯蘭(建造代號ErsatzOldenburg)圖林根(建造代號ErsatzBeowulf)奧爾登堡(建造代號ErsatzFrithiof)

 船廠︰霍瓦爾德船廠/基爾皇家造船廠/威廉港威塞爾船廠/不來梅碩效船廠/但澤

 開工日期︰11/11/190810/19/190811/2/19083/1/1909

 下水日期︰9/25/19099/30/190911/11/19096/30/1910

 服役日期︰8/23/19118/1/19119/10/19113/1/1912

 沉沒︰奧斯特弗里斯蘭號于1921年7月21日,在弗吉尼亞州亨利角外海作為靶艦被美國海軍飛行員米切爾炸沉

 解體︰赫爾戈蘭號1921年在英國解體;圖林根號1923年在法國洛里昂解體;奧爾登堡號1921年在荷蘭的多德雷赫特解體

 排水量︰22,808噸(設計)/24,700噸(最大)

 尺寸(米):167.20(全長0x8.94

 動力︰15台甦爾壽-桑尼克羅夫特鍋爐(燃煤),三座四缸往復式蒸汽機,28000馬力

 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1節,續航能力5500海里/10節;2700海里/20節

 主炮︰12門305mm/50倍徑炮,6座雙聯炮塔

 副炮︰14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14門單裝88mm/45倍徑炮

 魚雷︰6座500mm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前後各一門,A炮塔和D炮塔兩側各一門)

 乘員:1069人(軍官42名)

外篇 寫完這章,我哭了

 天空︰首先,感謝CCTV、MTV、感謝廣大讀者,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天空和《請叫我威廉三世》的支持,謝謝!

 這部作品是本人第一次寫作,難免會有很多漏洞……

 旁邊一位小朋友舉手)

 天空︰這位小朋友有什麼事情要向叔叔反映啊?

 朋友︰你的書不是很多漏洞,是全身都是窟窿!

 完小朋友朝天空臉上吐了好大一口口水)

 天空︰小朋友,你人這麼小居然會有這麼多口水,小弟真是佩服佩服!

 言歸正傳,的確,這本書主角本身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一戰之前的德意志帝國實行聯邦制,作為邦主的親王權力的確很大!當然,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功高蓋主”,如果親王表現出來的實力和氣勢太過囂張,完全可能被皇帝 嚓掉!所以書中的主角一開始並沒有很深地涉入政治斗爭中去,再說至少在一戰結束之前,主角和德國皇儲,也就是皇太子之間並沒有什麼政治利益的沖突,所以天空認為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將政治斗爭復雜化,有些權貴們心知肚明的東西也就走走過場就好了!畢竟這些貴族們都是很要風度的嘛!

 關于主角與中國的關系,也是大家所最為關心的,也是唾沫吐得最厲害的地方。原本天空是想在中國建立一個親德的政府,但是由于很多原因,這個想法在本書剛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被取消了,所以本書未來的發展不會涉及中國的政權問題,青島和膠州灣也會在主角當上皇帝之後歸還給當時的中國政府(那時中國政府姓什麼?我不知道,我只會用“中國政府”四個字表示)。但是一戰的時候,主角不會讓日本人將青島佔領去,這完全是從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出發,如果再有人說主角是二鬼子,表怪天空生氣哈!

 朋友又問了,生氣會怎麼樣?天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另外就是一個感情戲,我知道大家都希望這是一本純粹的架空戰爭小說,但是我希望一本書會鮮活生動一些,那麼感情戲是不能完全沒有的。主角(其實也就是天空本人)向往那種純真的感情,但是卻遭到眾人的唾——罵,因此今後凡是涉及到感情細節的地方,都只會一筆帶過。其實寫奧地利公主、寫朝鮮公主都是為了打一個伏筆,一個大大的伏筆,只不過打伏筆的時候容易被不明真像的群眾圍毆。(我好命苦哇,5555)

 到這兩位公主,請大家豎起中指,跟我一起BS某個讀者。他的名字叫俺就不說了,這哥們夠奔放,直接跟我說︰“我說作者大哥,如果主角不想要那倆公主,那就給俺吧,俺至今單身……”

 偶一听這口音覺得這哥們是東北人。不是中國東北人也是他們們那地方的東北人,比如說,上海東北方向的人。再小一點,那就是XX市XX區域東北方向的人了。實在不行,那哥們的房子肯定在東北方向的。再不行,他的電腦是朝東北方擺設的吧……真的所有一切都不行,那就經常經常朝東北方向噓噓的人……

 言歸正傳,這小子整天想著怎麼XX兩位公主,無數次給我提意見說“既然主角不要,那就把公主讓給我吧……”更卑鄙的是,這人看我不給面子,為了滿足他BT的願望,據說他準備寫本書,書名叫《我征服了奧地利公主和朝鮮公主》!

 關于土耳其戰爭的描寫,很多人認為太過詳細,天空不否認那是對于戰爭場面的一次練筆,雖然效果不怎麼樣。在這本書里面,土耳其對于主角來說是一步很重要的棋子,大家已經看到的就是石油資源。沒錯,石油!大家是否覺得經過對凱末爾建立土耳其政權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之後,主角從那里取得大量的石油變得非常理所應當了呢?反過來,如果土耳其事件只是一筆帶過,大家會不會覺得主角從那里挖到大桶大桶的石油太過容易了呢?

 至于武器,大家可以看到,主角的新武器並不多,只有航空母艦、彈鏈式輕機槍和坦克,而且在技術上幾乎沒有超越時代(飛機在艦船甲板上起降的技術始于1910年美國海軍,一戰之前比利時軍隊就已經裝備了彈匣式輕機槍,履帶式拖拉機在1906年就已經發明),由于火箭動力技術至少要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才會出現,因此不會列入一戰的裝備。主角是在努力地利用現有技術和裝備來武裝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包括大量(簡直是超大量)的機槍和摩托車。實際上三輪摩托加機槍很早就在俄軍中出現,只是他們沒有大量裝備而已,卻被主角撿了個便宜,彈藥消耗的確很大,不過對于擁有大量卡車和足夠汽油的東普魯士軍團來說,在德國的土地上後勤不會是很大的問題(當然遠征俄國的時候就會變得困難起來)。

 最新的VIP章節中,不少人認為主角的軍團對俄國人屠殺得太厲害,不好意思!歷史上的一戰就是這樣的,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有被大量屠殺記錄,只要你有足夠的機槍、大炮和彈藥!

 沒有不敢做的,更沒有不敢想的,如果每一個細節都得經過仔細推敲,相信大家看得不爽,天空寫得也不爽,YY之作,湊合著看吧!

 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句,有位牛人曾經說過“我喜歡寫書,所以我寫了,愛看的,我歡迎,我更感動。不愛看的,請看別的書去。”相信每個有腦子的讀者,都明白這話的意思,別開就閉口就罵,提意見的我歡迎,但是一味的人身攻擊這算什麼?

 咦,小朋友你不要撇嘴巴,我知道你想干嘛,我閃!)

 閃之前還有很重要的東西要交待一下,這也是我今天寫此文的另一個重重重重重重要的目的——在此之前,天空先左手按著《鄧小平文選》,左右摁著《毛澤東思想概論》宣誓,以下本人說的話,句句屬實︰

 一個富有悲情色彩的起點神奇作者剛剛失戀了,失戀的感覺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這兄弟現在的心情簡直象一位十七歲的少女那樣猶豫。要怎麼讓這位作者仁兄重新振作起來捏?對了,就是砸票,砸到他忘記傷痛為止,砸到他流下幸福的眼淚為止,砸到他對著天空高唱‘吹天花會開’為止,砸到他每次一見到偶就大喊一聲“大哥,緣分吶”然後熱淚盈眶為止,這位大哥就是……咳,不是天空啦,天空木有失戀,因為天空現在單身,哇哈哈哈哈!

 這位失戀的大哥就是——當當當——當當當就是——曾經的某位偶像級人物——某神奇人物開神奇馬甲寫神奇新書創神奇架空——黎傷大大的《婦聯干事傳奇之大話隋煬帝》,書號57685!……大家一定要給天空這個面子!

 目前《請叫我威廉三世》已經上架,暫時不需要推薦票了,大家把砸我的推薦票都砸給《婦聯干事傳奇之大話隋煬帝》吧,能收藏的盡量幫忙收藏了,謝謝~~~~~~~~~~~

 ︰大家用月票砸我就行了,砸吧砸吧,砸暈為止……寫到這里,我覺得眼眶濕濕的,啥也別說了,先抹一把眼淚。俺太厚道了,太夠義氣了,太英俊瀟灑了,太……好了,各位觀眾,今天到此為止,記得幫忙砸票。

外篇 關于反坦克步槍

 看到有書友質疑1914年出現反坦克槍的可能性,小汗一下,坦克出現了,反坦克槍能拖那麼久不出來嗎?再說反坦克槍本來就是在一戰中出現的。8過有問題就問就是好同志啊,呵呵!

 那麼就在這里向大家提供一些有關反坦克槍的資料吧!

 射擊裝甲目標的專用槍械。舊稱戰防槍。用于裝備步兵,打擊300米以內的坦克和裝甲車輛,也可用于射擊800~1000米以內的土木工事和火力點。其外形似步槍,僅能單發射擊。口徑6.5~20毫米,以大口徑者居多。發射高初速鋼(或硬質合金)彈心穿甲彈或穿甲燃燒彈,全槍長1200~2000毫米,槍重10~60千克,彈頭初速一般為800~1200米/秒,穿甲深度多在35毫米以內。由于彈頭質量大、初速高、後坐力大,常采用高效率的槍口制退器,並在槍托上安裝保護射手的緩沖墊等。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反坦克中被廣泛使用。

 反坦克步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伴隨著坦克出現的。1916年9月15日,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MK-I型坦克向德軍陣地沖擊,使德軍蒙受了重大損失。面對這種金屬怪獸,德國人起初一籌莫展。盡管野戰炮可以給坦克造成殺傷,但對運動中坦克的直接命中精度卻很低。當時,德國軍隊中為機槍手及狙擊手配有一種“K”型子彈-該子彈含有一顆碳化鎢彈芯,比普通子彈重,以用于對遠距離目標和帶有防護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1917年的一次戰役中,德國人意外發現“K”型彈可以擊穿英國MK-I和MK-II坦克的裝甲板(厚度在5-10mm之間)。之後,“K”型子彈迅速配發給每位士兵,用以對付英國的坦克。震懾于“K”型子彈的侵徹威力,英國人馬上將新一代MK-IV型坦克的裝甲厚度提高到6-12mm以抵御“K”型子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得知“K”型子彈不能擊穿MK IV型坦克防護裝甲後,德國人立即把制造反坦克槍的任務交給了毛瑟公司。1918年2月,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反坦克武器-“毛瑟1918式反坦克步槍”(Tank-GewehrM1918)的樣槍誕生。該槍是將毛瑟制式7.92mm步槍按比例放大到13mm,並加長了槍管,槍長約1.9m,重15.9kg,單發裝填,後坐力很大;新槍的穿甲力在100m距離上是26mm,在200m上大約是10mm。只要射角適當,可以在100m以外擊穿MK-IV坦克的防護裝甲。5月,反坦克步槍開始大批量投入生產,到戰爭結束,大約共生產15800支,主要分發給專門的反坦克分隊,但還未來得及大展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1918年,毛瑟反坦克槍的研制成功,曾經大大激勵了德軍最高統帥部,以致他們毅然決定再研制一種反坦克機槍變型。結果這種機槍果真被造了出來,它依然由毛瑟公司(Mauser)制造,采用的是馬克西姆(Maxim)機槍的原理。實際上,這種機槍只不過是馬克西姆機槍的一種放大型號,正如毛瑟反坦克槍是毛瑟步槍的一種放大型號一樣。這種槍的性能良好,但到戰爭結束之前,才不過只造出了幾挺,最後又都進入了柏林博物館。在那里一直保存到1944年,到盟國空軍對柏林所進行的一次空襲中被徹底炸毀為止,現在僅存有幾張照片。一種武器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如果德軍在戰時能夠早點進行研究的話,它一定會紿盟國坦克部隊造成巨大的威脅。一挺機槍居然能夠擊毀一輛坦克,這對德軍來說,自然是一種無價之寶,這不僅是因為它比當時不得不采用的野炮要便宜得多,而且還能把野炮從反坦克作戰中解脫出來而專用于通常的炮兵作戰任務。有充分的理由使人們相信,使用13mm機槍進行第一次點射,就可以阻止住早期的坦克。

 在同一時期內,即1918年的夏天,一項關于發展輕型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建議被推薦給了美國陸軍。這項建議的倡導者是R‧H‧戈達德(R‧H‧Goddard)博士——他後來成了美國火箭技術的創始人之一。戈達德先後曾經設計了多種火箭發射筒和無座力炮,但最後僅選中了一種口徑為2in(51mm)的火箭,認定它作為一種步兵反坦克武器最為合適。它的發射管長度為66in(676.4mm),重7.5lb(3.41kg),前部支撐在射手的肩膀上,後部則用了一個輕型的雙腳架。之所以作出這種安排,主要是指望在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時,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射向。火箭彈長20in(508mm),重8.5lb(3.86kg),其中包括一個重為4lb(1.82kg)的戰斗部。1918年11月初,這種火箭筒曾在阿伯汀靶場進行過多次試驗表演,最大射程曾達到750yd,看起來這是一種大有發展前途的武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終止了戈達德博士工作的發展,而這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頭3年的坦克及坦克手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莫大的幸運。如果在1939年大戰爆發時,歐洲陸軍能夠使用上“巴祖卡”,而不是反坦克槍,那麼,德國所發動的“閃電戰”的結果,則很可能是另外一種景況。

外篇 “二戰德軍之父”利奧波德.馮.澤克特

 約翰尼斯‧弗里德利希‧利奧波德‧馮‧澤克特于1866年4月22日生于石勒甦益格。他是一個普魯士將軍的兒子,于1885年作為軍官候補生加入皇家亞歷山大近衛擲彈兵團。1893年與多蘿西‧法比安結婚,婚後無子女,但夫妻感情很好。

 他很早就體現出在參謀工作方面的才華,于1897年進入柏林的軍事學院學習,之後交替服役于一線和參謀單位。1899年他調入總參謀部擔任助理,這時他還只是個陸軍中尉。1913年被任命為駐柏林的第三軍的中校參謀長後,他任此職直到一戰爆發。第三軍隸屬于亞歷山大‧馮‧克魯克的第一集團軍,在德軍著名的“施利芬計劃”中擔任最重要的右翼攻勢。在馬恩河戰役後,第一集團軍被迫回撤。但馮‧澤克特在這次戰斗中充分表現出了他的個人才能和領導能力。

 1915年1月27日,澤克特晉升為上校,轉任在東加里西亞新組建的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的第十一集團軍的參謀長。在1915年5月2日開始的戈爾利采-塔爾諾夫戰役的突破中,第十一集團軍一共向前推進了300公里,到9月底完全拔除了波蘭突出部,徹底解除俄軍對加里西亞的威脅。這場勝利中馬肯森的指揮固然重要,澤克特的精妙策劃更是不可或缺。他因此晉升為少將,並獲得了藍馬克斯勛章。1915年10月-11月,他策劃完成了對塞爾維亞的佔領。這一戰績讓馮‧澤克特得以為他的藍馬克斯勛章添上了橡樹葉。

 由于俄軍布魯西諾夫騎兵上將在1916年6月所執行的壯大攻勢,奧匈帝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澤克特因此被任命為奧匈聯軍的參謀長,其任務是進行軍隊的休整並提升戰斗力。這個工作由于德國與奧匈帝國之間日益增長的敵意而並不容易完成。澤克特很快發現,和奧匈同事交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盡管如此,澤克特成功的完成了這個任務。背負著再次創造同樣奇跡的期望,他于1917年10月被派往土耳其擔任陸軍總參謀長。但是這個任務即使是馮‧澤克特也無法完成。巴勒斯坦戰場上,艾倫比于1918年9月19日發動的進攻擊潰了桑德斯的土德聯軍。10月30日,土耳其簽署停戰協定,允許所有的德國人在30天內離開土耳其。

 澤克特于11月13日回到德國,保羅‧馮‧興登堡讓他負責組織在烏克蘭和整個東部前線德軍部隊的撤離事宜,他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讓他進入參加巴黎和會的德國代表團擔任軍事代表。隨後澤克特被晉升為中將,于1919年7月7日-15日期間接提興登堡,擔任德軍總參謀部解散前的最後一任總參謀長。10月11日出任有實權的陸軍總參謀長,並開始著手建設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這是凡爾賽條約規定的最大規模。1920年3月,他成為德國國防軍總司令。這時64歲的他正要開始其人生最大的事業。

 澤克特的個性是“冷淡”、“易怒”、“冷冰冰”,他的外號是“斯芬克斯”,總之,他具有強烈的個性。曼斯坦因如此描述澤克特,“每個人都已感覺到他的內在激情和使他成為軍隊領導者的鋼鐵般的意志。”他不是一名理論家,更多考慮作戰層面。他如此表現對于理論家的敵意︰“有三件事情是由人類的大腦徒勞無益地與之較勁的︰愚蠢、官僚和口號”。

 澤克特認為人是其軍隊重建的核心問題。他幾乎把所有的責任都委托給能干的參謀,他親自負責監督訓練。他以名義上的“和平時期軍隊組織委員會”復活了原來的總參謀部,對軍官團的訓練尤其不遺余力。最後,德國的總參謀部提供了一個小規模但具有強烈事業心的干部隊伍,以便指導其他的核心參謀和戰斗隊。他的價值在1933-1940年得到了體現,這一時期德軍增加了50倍,但同時還使運動作戰學說不斷完善。在二戰中,總參謀部畢業的大部分畢業生以及部隊參謀和指揮官在作戰水平上表現得都非常出色。

 澤克特他懷疑傳統類型的龐大軍隊能夠依據追求快速決定性勝利的戰略進行運動戰,相信小規模的、長期服役的、職業性的、運動的軍隊。他于1921年發起一次對戰爭教訓的正式研究,這次研究成果形成了《487號軍隊條令》,澤克特親自撰寫了其中的“領導與使用合成兵器戰斗”。這本書成為直到30年代之前德國軍隊訓練的基礎,從30年代起,他們被修訂為著名的《300條軍隊條令》,一直使用到1945年。

 新德國軍隊的學說源于吸取的上述教訓。新的學說最顯著的部分是關于裝甲戰與空中力量的一體化。為了對《凡爾賽條約》所禁止的坦克和飛機戰術進行訓練,他以對紅軍的訓練援助換取在甦聯建立了秘密的訓練中心。這個訓練中心包括三個非法的訓練項目︰裝甲、飛機和化學戰。

 展裝甲戰是對一次大戰公認的技術失敗所做出的反應。澤克特偏愛殲滅戰戰略,而不是消耗戰戰略。他強調運動,他的訓練命令是由一句口號開始的——“作戰就是運動”。盡管澤克特在許多領域具有前瞻性的觀點,但是,直到他去世,他對騎兵令人感到奇怪的一往情深,這一點至今依然被指責為視野狹隘。此外,他從來沒有完全贊同過與其他武器和空中力量協調作戰的大規模裝甲部隊具有強大的能力。雖然澤克特從來沒有完全理解機械化戰爭的力量,對如何精確的進行坦克戰沒有把握,更多的強調對騎兵師實現摩托化後勤保障。但是澤克特並沒有對古德里安等人推動的變革采取具體的反對行動。另一方面,古德里安和其他人的實驗結果形成了一個主張大規模陸軍和澤克特“貶低大規模軍隊”二者之間的綜合體,他們在軍隊之中建立了軍隊——一支小規模由裝備精良的裝甲部隊構成的軍隊。德國人進一步將一戰中的風暴部隊戰術(即胡蒂爾戰術)發展成為機械化全兵種學說。

 澤克特對空軍作戰的革命性質有著更為廣泛和深刻的理解。他在新建的德國軍隊中抽出180名軍官,倡導建立獨立的空軍兵種。由于《凡爾賽條約》禁止這麼做,他組建了影子空軍。所有的演習都需要空軍的加入並且得到了廣泛的仲裁。他的空軍學說以對地面部隊的支援為中心,以獲取空中優勢為最高原則。和美、英兩國不同,德國使用轟炸機來實現現在所說的戰場空中遮斷。為了這一目的,德國人集中建設戰斗機,然後是對地面的攻擊機,最後是轟炸機。

 總而言之,澤克特的軍隊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其政治領導和政策的密切整體性、士兵的優先地位、適當的參謀體系和正確的學說。這個時期的德國軍隊小卻幾乎無可挑剔,是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機器之一。

 綜上所述,後來的德國軍隊具有鮮明的澤克特的個人風格。觀察二戰戰史就不難發現,德軍的輝煌戰績,尤其是初期戰績和澤克特的努力息息相關。但是,澤克特的計劃也存在著若干缺點。這導致了一些批評,認為這些缺點是二戰中德軍最後失敗的部分原因。

 麥克爾‧吉耶對德國軍隊獨立于政治現實之外給予了嚴厲批評。他認為這導致了意識形態和技術至上主義的融合,它推動德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遭到沒頂之災。他認為,澤克特使得德國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作戰藝術上,眼光盯在獲取戰爭的快速勝利。把戰爭的實踐者和戰略家區別開來的結果導致德國在二戰中許多作戰的成功都不具有持久性的戰略影響。吉耶成功的描述了一支試圖脫離政治結構而獨立存在、過于追求作戰層面勝利的軍隊是非常危險的,他清楚地展示技術上的卓越本身只是一個空殼。

 對澤克特軍隊的最強烈批評是總參謀部的軍事視野過于狹隘。以至于到了1934年,總參謀長進一步縮減了沙盤演習訓練的重點,從戰略作戰層面縮減到戰術(師和軍)層面,這導致了對後勤和情報科目的忽視。正如艾伯特‧西頓所寫的那樣“軍隊參謀部的行動很少超過大戰術的層次,它的許多成員都滿足于猶如在真空狀態下作戰,把200英里半徑當作戰略問題考慮。”

 最具說服力的批評是一位德國學者指出的︰“德國在意志和領導方面的優越感,對他們武斷和短視地評估潛在對手的能力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此外的一些指責包括︰重新武裝的努力在經濟方面是脆弱的,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德國經濟的弱點;德國空軍在戰術方面很成功,卻不能完全勝任各種水平的戰略行動等等。

 當然,總的來說澤克特建立的這支軍隊工作得很好。1940年那次歷時7周的攻擊戰摧毀了法國軍隊;德國軍隊隨後在北非、巴爾干、特別是在俄羅斯進一步執著于戰術和作戰層面的勝利。在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軍隊的領導和學說成功地推遲了希特勒國家的毀滅,盡管盟軍在物質方面有壓倒性優勢。應該說,澤克特出色了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大事業,以“二戰德軍之父”的身份進入歷史殿堂。

 1926年初秋,他對君主制的熱情斷送了他的職位。他允許一名霍亨索倫皇家家族的成員穿上軍服出席一年一度的軍事演習,這是《凡爾賽條約》專門禁止的,也與當時德國的共和情感上升發生了踫撞。澤克特于10月8日被迫辭職。

 1930年,他競選成為議員。在他任職于魏瑪共和國國民議會的期間,馮‧澤克特與希特勒的納粹黨交往密切。

 他于1934年被派往中國協助建設一支現代化的中國軍隊,擔任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他的建議對國民黨發動的對江西紅軍的第五次圍剿頗有價值,這次戰役引發了史詩般的紅軍長征。他曾擔任委員長委托人,代表蔣介石本人處理軍政事務。此外,他為國民黨訓練建立的幾個德式裝備的師在抗戰前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初期抗日的核心力量。

 1935年3月,他返回德國。1936年12月29日,因心髒病卒于柏林。

外篇 一次大戰中的非洲戰場

 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

 當一次大戰開始時,德國在非洲有四個殖民地︰吐寇蘭、喀麥隆、德屬西南非、德屬東非。德國在非洲的殖民開始得比較晚,但是對殖民地的治理卻秉持著德國人一絲不苟的傳統精神,很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開戰時,德國殖民地已經有不輸于英法等國殖民地的發展了。

 歐戰爆發後,德國殖民地政府一直努力要保持非洲置身事外,嘗試引用一個有關非洲和平的條約來保護殖民地。它們的理由有三︰首先他們認為這個戰爭會在歐洲戰場上解決,在非洲這種荒僻的地方實在不適合爭戰;其次,它們不希望讓非洲土著看到白人間的戰爭,擔心土著會了解到白人之間有矛盾,會趁機起事;其三,這四個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所包圍,而德國殖民者人數不多,也只有土著的警備部隊,擔任相當于警察的任務,根本沒有軍事力量。無奈英、法等國想法不同,他們延續十九世紀對殖民地的爭奪歷史,認為這是將德國人趕出非洲的好時機。對英國人來說,這些德國殖民地雖然無力實際參與戰爭,它們卻可以提供德國通商破壞艦和潛艇的補給以及和德國本土通訊的無線電台。因此英法兩國就聯合起來進攻這些德國殖民地。

 很快地,吐寇蘭、喀麥隆、和德屬西南非都落入英國和法國手中。少數的德國和土著警察部隊根本無法抵抗,德國殖民者也抱著歐戰會決定一切的希望,沒有給英法兩國帶來太多的麻煩。但是當英國想要侵攻德屬東非時卻遇到嚴重的挫敗。

 列托─佛貝克登場

 德屬東非的幅員相當大,面積約38萬平方英里,人口約765萬人,白人只有5,300多人,另外有15,000名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它的四周都被敵人包圍,周圍有英屬東非(肯亞)、烏干達、北羅德西亞(桑比亞)、尼亞薩蘭(馬拉威)、比屬剛果(薩伊),大部份是英國的殖民地,只有南方的葡屬非洲(莫三比克)是中立的。因此在防衛上可以說幾乎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是它和其他德國殖民地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軍事指揮官,保羅31;凡31;列托─佛貝克(PaulvonLVorbeck)中校。列托─佛貝克于1870年生于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將軍,從小就被培養成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出身炮兵,曾經參加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役,對英軍指揮系統的無能留下深刻印象。1904年他在德屬西南非協助鎮壓土著叛變,接著回到德國擔任跟海軍協調的工作。其後他被派去挪威擔任武官,接著接掌喀麥隆的警備部隊(Schutztruppe),然後在1913年底他被調派到德屬東非接掌警備部隊。

 他雖然和其他德國殖民地的軍政首長一樣也認為歐戰的成敗是決定的因素,但是他卻引申出不同的結論︰他決定要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在非洲拖住敵人一大堆的兵力,並且越久越好;因為多一個英軍投入非洲戰場就意味著少一個英軍投入歐戰,更不用說他所需的武器、裝備、補給、醫藥等等。他要盡可能地幫助德國在歐戰獲勝。

 因此,當他在1914年初到達德屬東非後,他就致力于把當地的警備部隊改組成一支戰斗部隊。他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巡視德屬東非全境,熟悉地理環境,並且跟各地警備隊的指揮官和後備軍官(德國殖民者)溝通,讓他們了解他的指導原則與想法,並且鼓勵他們加強戰備。在開戰前夕他的兵力包括了68名白種軍官、60名白種士官、132名白種醫官和行政人員、2名黑人軍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askaris)。在武器方面則比較薄弱,只有67挺機關槍,31門過時的輕型野戰炮,另外士兵配備的步槍是1871年型的舊式毛瑟步槍,子彈的裝藥還是會產生大量白煙的黑色火藥。

 他或許不是隆美爾或曼因斯坦式的戰術天才,但是他的組織和領導才能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人格和領導風格讓他的部下都能發揮最大的能力,他的毅力更激發了其他人的孺慕之情,讓他們能夠撐過整整四年的艱苦戰斗。在開戰不久後,他就摒棄了年資制度,讓有能力的軍官擔任指揮,有時候甚至讓中尉來指揮團級的部隊。他更將黑白軍士官混合編組,除了讓白人士兵和黑人士兵在同一單位中並肩作戰外,甚至讓黑人軍官去指揮白人部隊。由于他的努力,他的部隊整合成為一支向心力很強的戰斗團體,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維持很高的士氣。

 英軍的冒進

 在開戰當初,他就抱定了不集中決戰的原則,但是仍然采取主動,趁著英屬東非不備佔領了一些土地,升高沖突層次。果不其然,這些土地其實軍事價值不大,但卻在英屬東非造成一陣恐慌,以為德國人會大舉入侵。這些要求保護的聲浪直通天听,驚動了遠在英國倫敦的戰時內閣,于是英國領導階層決定派兵攻擊德屬東非。由于英屬東非和烏干達一帶的部隊只有由土著組成的“國王非洲步槍團”(King‘sAfricaRifle,簡稱KAR),人數大約2000人,以及由白種殖民者志願組成的“東非步槍團”fricaRegiment)和“東非槍騎團”fricaMountedRifle,EAMR),英軍高層認為他們只能擔任警戒,無力進行攻勢作戰,于是由英國外交部(ForeignOffice)協調駐印軍派出兩個旅來進行作戰,番號編為印度遠征軍B支隊。

 這支部隊總數有8,000多人,除了一個營是由純白人組成外,其他營都是由白種軍官指揮的印度部隊,他們的訓練程度和戰力都頗值得懷疑。而且由于印度種族復雜,營跟營之間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種族,不但增加協調上的困難,連補給都成問題,必須供應該族特定的食物。更糟的是英軍的參謀作業一塌糊涂,許多部隊在船隊從印度啟航前就已經在船上待了一個月了,再加上三個星期的航行,這些部隊到達非洲後的戰力會剩下多少實在值得擔心。

 但是,在印度來的兩個旅未到達前,當地的英軍就先對德屬東非展開攻勢。包括東非步槍團在內約1,500人的部隊向隆及多(Longido)前進,卻被德國方面600人的部隊擊退,大大提升了德國方面的士氣。

 當印度遠征軍在10月下旬到達英屬東非時,它的英國指揮官作了一個愚蠢的決定。他不但沒有讓部隊下船休養調適幾個星期再進行軍事行動,反而直接航向德屬東非北部的Tanga港登陸。在登陸時更由于英軍本身的遲鈍,錯失了迅速佔領無防御的港口的良機。等到他們在岸上站穩了腳步,並且把大部份的給養都運到岸上後,才開始進攻港口。這時,列托─佛貝克本人和約1,000人的德國部隊已經趕到了。

 在了解狀況之後,列托─佛貝克馬上下令攻擊,瞬間在印度部隊中造成大混亂。這些驚慌失措的印度部隊被從港口擊退,許多士兵拋掉步槍,退回沙灘嘗試逃脫。一天的戰斗之後印度遠征軍全盤崩潰,如果德軍再度進攻的話,幾乎可以確定會是場大屠殺。但是這時列托─佛貝克給英軍一個機會,要求他們撤退。英軍指揮官不得不拉下架子來接受這個提議,把士兵都撤走,但是所有的給養和武器都落在德國人手中。在這場戰斗中,英軍死傷約800人,德軍則只有150人左右。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擄獲大批現代步槍和彈藥,十六挺機槍,還有不計其數的食物、衣物、以及其他有用的給養;許多這些裝備一直被德國人使用到終戰為止。

 陸上對峙

 在這次戰役後,英軍士氣大大低落,也沒有足夠兵力再進行攻勢,整個1915年雙方形成對峙狀態。但是德國人並沒有閑著,他們常常派出班級的小部隊滲透入英屬東非,攻擊防衛薄弱的烏干達鐵路和橋梁;像在1915年7月,烏干達鐵路在一個星期內就被炸斷了5次(通常連火車一起報銷)。這種小規模的滲透行動讓英軍防不勝防,單單調去防御鐵路的兵力就達到了8,000人之多,相對地卻更提高德軍方面的士氣。

 在這期間,雙方都在盡量增集兵力。英國人從南非和羅德西亞調來白人部隊,輔以印度部隊,本地的土著部隊則只佔極少數;他們的給養也從各地而來,武器彈藥則由英國本土供應。在消耗資源這一點上,列托─佛貝克的策略是成功了,英國不但將原本可用在歐戰戰場上的武器分撥到非洲,更將那些原來可以調到歐洲作戰的部隊派來對付他。而德國人方面由于被封鎖,他們嘗試自給自足,不依賴德國本土的補給;在兵源方面,他們除了接受白種殖民者的志願役外,更大量招募本地的土著部隊。這些土著部隊證明了比英國的白人部隊更能適應本地的氣候,在日後的作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水上對峙

 這段期間,除了在陸上對峙外,在水上也有對峙。德國巡洋艦“哥尼斯堡”號在開戰前到達德屬東非,開戰後進行通商破壞戰,擄獲英國商船“溫徹斯特”號,並擊沈了英國巡洋艦“Pegaus”號和一艘巡邏艦。但是不久她的引擎故障,不得不藏在一個河口三角洲的水道中進行修復。這時英國海軍部調集大量船艦仔細搜索德屬東非海域,終于發現它的蹤跡。由于英國海軍沒有那個三角洲的水文圖,無法派大型艦只進去攻擊它,于是派出艦隊在外海進行封鎖。德國海軍部為了補給它和列托─佛貝克,特地派出一艘假冒丹麥船只的補給船,從德國本土萬里迢迢運來補給。不幸的是德國海軍密碼被英國破譯,英國海軍戒備森嚴,“哥尼斯堡”號無法突圍會合,補給船反而在近岸處被英國巡洋艦擊毀。但是英國海軍的本位主義在此顯露無遺,德國補給船在被攻擊後沖到岸邊,沈在不到10公尺深的水里,大部份的結構體都還露出水面,英國巡洋艦就認為大功告成,得意洋洋地走了,沒有把它徹底破壞。德國人馬上進行打撈工作,雖然船體無法修復,她上面的大部份補給品,包括要運給列托─佛貝克的新式步槍和彈藥、機槍、野戰炮通通都被打撈起來,在清理後仍然功能如新,在日後讓許多英國士兵對自己的海軍恨得咬牙切齒。

 不過,英國海軍對自己分內的事還算盡職。在這段期間,他們把原本巴西在英國船廠定制的三艘內河炮艇(類似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的裝甲炮艇Monitor)接收過來,從英國經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甦彝士運河一路拖到東非。由于它們吃水很淺,可以進入三角洲的水道,然後再配合飛機觀測彈著,對“哥尼斯堡”號展開炮轟。英國海軍的運氣還不錯,在經過兩天的交戰後,它們把“哥尼斯堡”號擊沈了,自己只有一點輕傷。但是本位主義再度發生效用,英國海軍看到“哥尼斯堡”號沉沒,接著就興高采烈地收兵。德國人卻努力地進行打撈工作,把“哥尼斯堡”號上的10門105mm的炮以及彈藥都撈起來,同樣地在日後作戰有很大功用。“哥尼斯堡”號雖然被擊沈,卻充分地發揮了吸引英國軍事力量的效能;在整個255天的封鎖期間,英國海軍派出多達27艘的艦艇來擔任封鎖的工作,這些艦艇共消耗了38,000噸的燃煤。

 同時,在德屬東非和比屬剛果交界處是非洲第二大湖──坦干尼卡湖。德國人在開戰時制敵機先,把兩艘渡輪改裝為炮艇,把湖上的比利時和英國船都轟得片甲不留,掌握了整個湖的控制權。英國人為了制衡,從英國本土一樣也是萬里迢迢地運來兩艘小汽艇,從非洲西岸沿剛果河上溯,再用火車、拖拉車和牛力車慢慢地由陸路運到坦干尼卡湖。他們的運氣也很好,跟德國船交戰時竟然毫無半點損傷,並且擄獲兩艘改裝炮艇,把湖面控制權又奪回來。

 英軍攻勢

 到了1915年底,在英屬東非方面的英軍指揮官被撤換,改由南非出身的司瑪特將軍接任。他在1916年3月初就展開攻勢,並且不顧雨季的問題,步步進逼,到了8月底就攻佔了德屬東非北部的“中央鐵路”。在紙面上,這個是極大的勝利,因為不但這個地區是德屬東非大多數人口集中的地區,跟歐戰方面要打上幾個月才能進佔那麼幾碼的情況相比,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在實際上並非如此。德國人方面,列托─貝佛克堅持他不決戰的策略,只是有計劃地逐步後撤,時機和地點合適的話就打個後衛伏擊戰,要不然就是把帶不走的東西來個堅壁清野、一燒了事。英軍多前進一步,他們的補給問題就更嚴重,不少部隊都是在口糧減半的情形下辛苦掙扎的。口糧不足再加上天候不良,士兵紛紛病倒,許多部隊的戰力只剩下一成不到,自然無法完成司瑪特設想的兩路包抄,逼迫德軍決戰。這時比屬剛果也派兵侵攻德屬東非的西部,雖然兩面受敵,德國人仍然保持極高的士氣。

 1917年初,英軍再度更換指揮官,然後花了整年的時間把德軍逐出德屬東非。列托─佛貝克率領部隊進入葡屬莫三比克,繼續跟英軍周旋到底。英國領導階層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整個德屬東非都已經落入英軍手中了,為什麼還不能把列托─佛貝克解決掉?為什麼三不五時就傳回消息說在某地又跟德國人交戰,然後又沒有下文?這時列托─佛貝克的部隊其實只剩下幾千人而已,但是這幾千人都已經是在灌木叢中身經百戰過來的部隊,而且他們因為人數少、所需的補給品較少,在葡屬莫三比克四處攻掠還能支撐下去;龐大的英國部隊則又面臨了補給的問題,根本跟不上飄忽不定的德國部隊。

 L95號齊伯林飛船的遠征

 當列托─佛貝克在非洲辛苦掙扎之際,德國並未忘記他。德國統帥部決定派遣一艘齊伯林飛船,載運必要的醫療器材與工具來補給列托─佛貝克的部隊。當然了,這會是一個單程的任務,因此連飛船本身都得別改裝,以求在成功到達東非後能夠拆卸下來用在其他用途上。終于,齊伯林飛船L59于1917年11月21日從匈牙利起飛,途經土耳其、地中海、埃及,11月23日凌晨在甦丹首府喀土木以西接收到一道無線電訊息,命令返航;于11月25日下午3點鐘回到匈牙利。全程花了95“小時”,共4,220英里,它並沒有到達德屬東非,也沒有到達赤道(赤道橫貫烏干達和肯亞),最南邊約到北緯15度左右。不過那道無線電命令很可疑,直到今日還不知道是誰下令返航的,有的歷史家認為是英國情報單位拍發的假命令,成功地騙倒了德軍。

 收場

 就這樣,戰爭還一直繼續下去,一直打到歐戰結束後(1918年11月11日)還在進行,直到停火消息傳到非洲,列托─佛貝克才在11月25日投降。這時他的部隊還有150名白種軍、士官,1,156名非洲士兵,1,598名挑夫,一門擄自葡萄牙的野炮,37挺機槍(其中30挺擄自英軍),另加約1,000支英制和葡制步槍。

 這場持續了四年又三個多月的戰斗終于結束,列托─佛貝克回到德國本土,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他早在非洲時就已經獲頒MedaldeMerit(德軍昵稱為BlueMax,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榮譽勛章),並且晉升為少將了。他後來競選議員,在威瑪共和的議會中相當活躍。當希特勒上台後,他逐漸淡出政治,最後在1964年去世,享年94歲。

外篇 魯普雷希特——德國皇室最優秀的陸軍統帥

 魯普雷希特(Rupprecht,1869年5月18日—1955年8月2日),全名魯普雷希特.瑪利亞.柳特波德.斐迪南(RupprriaLuitpoldFerdinand),巴伐利亞王儲,1921年後為巴伐利亞王室首領,稱巴伐利亞、法蘭克尼亞和士瓦本公爵,萊茵行宮伯爵(HerzogvonBayern,Frankenundi,PfalzgrafbeiRhein)。同時他也是大部分詹姆斯派支持的英國王位繼承人,被詹姆斯派稱為英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和甦格蘭國王羅伯特四世。

 魯普雷希特是巴伐利亞末代國王路德維希三世和摩德納公主、詹姆斯派英國王位繼承人瑪利亞‧特蕾西婭的長子。1869年生于慕尼黑。1900年,魯普雷希特與巴伐利亞公爵卡爾‧泰奧多爾之女(茜茜公主的佷女)瑪利亞‧加布里埃拉結婚,瑪利亞‧加布里埃拉于1912年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魯普雷希特任洛林的德國第六方面軍總司令。1914年8月14日,他成功的抵御了法軍的進攻,獲得了洛林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法國一舉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魯普雷希特于次月發動反攻,但未能攻破法國戰線,直到戰爭結束一直在西線僵持。1916年,魯普雷希特被授予德國陸軍元帥軍餃。魯普雷希特被認為是一戰時王室成員中最優秀的軍隊統帥。

 1918年,巴伐利亞的君主制被推翻,魯普雷希特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1921年4月7日,魯普雷希特與盧森堡大公紀堯姆四世的四女兒安托瓦內特結婚。同年10月18日,其夫路德維希三世去世,他成為巴伐利亞王室首領,保王黨人稱他為巴伐利亞國王魯普雷希特一世。1939年,他因反對納粹政權而被迫流亡意大利,不久定居匈牙利薩瓦爾。1944年10月,德軍佔領匈牙利,他的妻子兒女被捕,拘于薩克森豪森納粹集中營。1945年被轉移到達豪集中營,在那里被美軍釋放。

 魯普雷希特1955年8月2日在巴伐利亞施塔倫貝格附近的洛伊茨特騰堡去世,終年86歲,他的次子阿爾布雷希特繼承了他的所有頭餃。

 子女

 魯普雷希特與第一位妻子巴伐利亞郡主瑪利亞‧加布里埃拉有三子一女,以及一個死產女兒︰

 長子柳特波德(LuitpoldMaximilianLudwigKarl,1901年5月8日-1914年8月27日),患有小兒麻痹癥。

 長女伊爾明嘉德(IrmingardMariaTher uml;ciliaAdelheidMichaeliaAdelgunde,1902年-1903年),患有白喉。

 次子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LuitpoldFerdinandMichael,1905年-1996年),他的繼承人。

 三子魯道夫(RudolfFriedrichRupprecht,1909年-1912年),患有糖尿病。

 魯普雷希特與第二位妻子盧森堡公主安托瓦內特有一子五女︰

 四子亨利(HeinrichFranzWilhelm,1922年-1958年),1951年娶安妮‧瑪麗‧德‧呂斯特拉克,無嗣。

 次女伊爾明嘉德(IrmingardMari,1923年生),1950年與堂兄、魯普雷希特五弟的長子路德維希結婚。

 三女埃蒂塔(EdithaMarieGabrielleAnna,1924年生),1946年與意大利人提托‧布魯內蒂(TitoBrunetti)結婚,1959年與匈牙利人古斯塔夫‧西梅爾特(GustavSchimert)結婚。

 四女希爾達(HildaHildegardMarieGabriele,1926年-2002年),1949年與秘魯人胡安‧布拉德斯托克‧埃德加‧羅凱特‧德‧洛埃扎(JuanBradstockEdgartLockettdeLoayza)結婚。

 五女加布里埃拉(GabrieleAdelgundeMarieTheresiia,1927年生),1953年與克洛伊公爵卡爾(CARLEmanuelLudwigPetrusEleonoreAlexanderRudolfEngelbertBenno,HerzogvonCruml;)結婚。

 六女索非亞(SophieMarieTherese,1935年生),1955年與第十二任阿倫貝格公爵讓結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