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錦衣行
宗一封結果茶抿了一口, 只覺得清香甘潤,由於他本身在江南長大, 平日裡極為嗜甜。到了北邊總覺得飲食有些不稱心,這茶水倒是極對他胃口。
於是不由問道:「此茶是何處買的,怎麼從沒見過?」
那男子略感驚訝抬眼:「大人不知道?這茶是蜀地那邊新送來的, 剛一運到京裡就搶售一空聽聞當時還有人因著茶起了紛爭,現在已經炒到售價的幾倍, 我這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得到一些, 觀大人是個懂茶的, 就拿出來供您品一品。」
宗一封尷尬的點點頭,近些日子他被上司折騰的身心疲憊,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追趕精力的風潮。
一邊飲茶一邊聽琴,宗一封只覺得好久都沒有這樣平靜了, 他突然想到年幼的時候,家中父慈母愛,什麼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只需每天傻玩瘋樂,日子是那麼幸福。如今雖然官職在身, 錦衣衛百戶說出去也夠唬人的,但成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著實讓然厭倦。
第二天宗一封心不在焉的去工作,剛到司裡,就見身邊同僚眼神閃爍,想攔住一個詢問, 但眾人彷彿避他如蛇蠍。宗一封自嘲的笑了笑,這就是所謂的牆倒眾人推吧,自己平時也是夠失敗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上官就說找他有事,待走進後神色複雜的看著他:「剛才萬指揮使下令,說這幾日聽說蜀地白蓮教又有活動,已經跟皇上稟報,皇上下令說派一人去那裡調查,務必要查出抓出幕後主謀……」
宗一封心知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如果沒抓到人就不必回京了。上司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必難受,說不準等個三五月,萬指揮使貴人多忘事就把你拋在腦後了,到時候我再向上申請將你調回來。」
宗一封搖頭:「謝大人,但此事還是不勞您費心了,萬通這個人你我都知道,如果因此連累到您我簡直萬死難逃其咎。」
他現在也看開了,蜀地也挺好的,而且昨天品的茶據說也是從那邊運過來的,想到這裡他還有些躍躍欲試。然而上司卻認為他只是強顏歡笑,看了不由心中難受,暗自發誓有機會一定要讓他重回京城。
因為怕再待下去又有什麼變故,宗一封簡單收拾了一下行禮就啟程去上路。這次的目的地是一個叫蒙陽的小城市。
「蒙陽啊……」宗一封聽過這個地方,不知什麼時候起,京中冒出一種特殊的廁紙,紙質細膩不說還極為柔軟,價格又不算太貴,很快就流行起來,畢竟吃喝拉撒是人生大事。而這種紙的生產地就是蒙陽。有這樣的東西最起碼說明當地經濟治安還過得去,上那邊養老也還好。
這一走就是兩個多月,等宗一封進入蜀地,城中已經入秋了。剛到蒙陽,他就被震懾住了。
這是一座嶄新的城,外表呈青灰色,看起來莊嚴大氣。整個城牆看起來極為高聳,上面寫著龍飛鳳舞的蒙陽兩字。門口進城的隊排的老長,百姓衣裳整潔,臉上都掛著笑意,單看精神氣就感覺跟其他地方不一樣。
宗一封身為錦衣衛自然是有特權,他也沒什麼耐心去排隊,直接走到前列亮出腰牌。
守門人員只掃了一眼就嚇得腿肚子直鑽筋,錦衣衛在這個時候可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存在,畢恭畢敬的把人請進去,便忙派人去通知縣令大人。
宗一封進城後,在差役的帶領下往縣衙走,此時他發現這城似乎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大,別說跟京城比,就算是江南一些小地方也比他寬闊一圈,而且城中人出乎意料的多。
他將自己的疑問說出來,差役恭敬的解釋道:「回大人,蒙陽戶籍人口本來就不多,之前我們計算過,現在新城這個規模是綽綽有餘的,不過是因著昨日才剛剛竣工,再加上近來豐收,縣令大人發佈公告說要舉行慶典,所以又大量外地人湧入。」
宗一封也是個愛湊熱鬧的性子,對此感到有趣:「你們打算怎麼慶祝呢?」
差役看他露出笑意,覺得錦衣衛也沒傳言中那麼可怕,便放開了些道:「活動有好多啊,有美食節,有賞花大會,城裡的店舖這些天也都打折,還有根據蒙陽暢銷書新編的戲劇,入夜後縣裡租住放煙火,可以不出門在自己欣賞……總之好玩的不得了。」
宗一封聽他這麼講也不由心生嚮往,這幾年京中風起云湧,太子黨和萬貴妃黨斗的越來越厲害,好些日子都沒怎麼慶祝過了,蒙陽天高皇帝遠果然還是有好處的。
再說另一邊,溫瑜其實一早就收到消息錦衣衛要過來。作為大明官員,跟廠衛打交道自然是心驚膽顫,但擁有一個現代社會的他,在害怕的同時又有幾分期待,畢竟這可是錦衣衛啊!在不少言情小說裡,甚至能壓過皇帝王爺宰相而競爭男主的職業!
身邊人有的注意到溫瑜不自然的亢奮,都十分不解。旋即又表示欽佩,真不愧是大人,連錦衣衛都不放在眼裡。
要知道現在錦衣衛辦案可是可以不經過刑部審核,直接抓捕嫌犯的,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有先斬後奏的權利。在明朝開國初年,光是胡惟庸一案,死在他們手裡的就有三萬人!所經之處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腥風血雨,而現在自己大人竟然毫無懼色!真乃吾輩楷模!
絲毫不知自己又收穫了一圈腦殘粉,溫瑜興奮的踱步,總算是將其盼來了。
等見到人,溫瑜著實受驚不小,「這怎麼就一個人,而且看樣貌平平無奇,跟本沒有電視上那麼拉風。」他心中嘀咕,但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於是上前低頭行了一禮。
宗一封將其神情看的一清二楚,但卻誤解其意思了,他覺得這位溫大人應該是想建功立業,靠著錦衣衛一舉殲滅白蓮教餘孽,看他只一個便有些失望。
宗一封覺得好笑,來之前他調查過一番這個溫縣令,年紀不大又是第一次當官,果然不切實際腦子裡都是些天馬行空的東西。也就使自己脾氣好,要是換一個人來這位溫大人怕是有苦頭吃了。
二人略微寒暄了幾句,宗一封直接問出自己心中所想:「我來之時看見城中張燈結綵準備慶典,心中著實有些好奇,不知到時候大人能否帶我一同參觀。」
溫瑜:「……那自然是沒問題,不過宗大人這次來不是為了白蓮教一事嗎,現在那三個教中還在牢裡關著,不如我們先去審問一番。」
宗一封微笑不語,在溫瑜疑惑的目光下慢悠悠的端起茶盞,品嚐後讚歎道:「好茶,大人不知道,現在你們蜀地的茶在京中可是人人追捧,我這個五品小官想買都買不到。」
溫瑜心領神會:「那好說,我這就叫人包幾斤給大人送過去,大人以後想喝儘管開口。」
宗一封眉開眼笑:「如此我便卻之不恭了。」
喝了半天茶又聊了好久的風土人情,就在溫瑜快要不耐煩的時候他才進入正題:「不知溫大人可瞭解白蓮教?」
溫瑜鄭重道:「下官在抓到白蓮亂黨後又去查了些東西,對他們不能說是一清二楚但也算是有個大概的認識。」
宗一封搖頭:「你那都是些皮毛,你可知這些年因著東廠西廠起來了,朝中的事大部分都被他們攔了過去,而我們兄弟則被派遣到各地追查這群反賊,經我手的白蓮教眾怎麼也有百八十個了。我說句難聽的,就你們蒙陽這麼個小地方,白蓮教上層根本就不會派什麼重要的人。那三個估計連上級都沒見過,只不過是被邪、教忽悠的傻子,所以審不審都無所謂。」
溫瑜聽他這麼講,再結合自己所見所聞,也覺得有道理,旋即又問:「既然沒有什麼價值,那為何還要勞煩大人您大老遠走著一趟呢。」
「這你就問道點子上了,」宗一封笑道:「雖然這三個只是小嘍囉,但按照白蓮教一貫的做法,如果有人破壞了他們的計劃,除非是像我們錦衣衛這種他們惹不起的,否則這幫人必定要採取行動報復。換句話說,我這次來,其實主要目的是保護你啊溫大人。」
溫瑜聽他這麼說,心中也有些沉重,雖然他自己是不怕,但溫府全都是些婦孺,假如白蓮教真喪心病狂到傷害他親人,那他恐怕是要後悔死。想到這裡,溫瑜顧不得其他,將所思慮之事告訴宗一封,然後又站起來又對著他行了一禮:「日後怕是要勞煩大人了。」
宗一封坦然接受:「好說,本官自當竭盡全力。」
又說了一會兒話,剛好要到用飯的時間了,溫瑜提前知道錦衣衛要來,精心準備了一番,留宗一封在家中用飯,宗一封欣然同意。
恰逢第一批紅薯南瓜辣椒豐收,溫瑜提供菜譜,命廚房準備了奶酪焗紅薯、南瓜煲、辣子雞、水煮魚這幾道在現代也頗受歡迎的菜。
宗一封看得新奇,他自己也算見多識廣了,但還是第一次品嚐到如此美味。之前也說過了他嗜甜,那道奶酪焗紅薯簡直不要太對他胃口,如果不是胃裡裝不下了,他還能再吃一盤!
溫瑜觀其表情就知道他對菜色還算滿意,於是又將紅薯的產量大致說了一遍。宗一封雖說沒有什麼概念,但聽他這麼描述也大致知道此物的神奇之處,不由嘖嘖稱奇。
溫瑜又道:「不知如此,南瓜的產量也不錯,辣椒也可以入藥,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食的功效。如能將這幾樣推廣普及實乃利國利民大好事。下官不才,早就寫了摺子,如今勞煩大人遞送上去。」
宗一封知道這是溫瑜在給自己賣人情,也不推辭,雖然此事能不能讓他回京還是未知數,但最起碼能使他在皇上面前掛上號,以後萬通還想拿捏他也要考慮一下。事關身家性命,他實在不好推脫,於是便同意了。
溫瑜倒是不在意這些,比起陞官發財他更在意家人的安危,現在敵暗我明,需要用到宗一封的事太多了,讓一些功勞換取他的傾力相助,這筆買賣著實划算的很。
待到二人用完飯,溫瑜看宗一封還沒有落腳的地方,索性就邀請其住到自己家裡,溫瑜算盤打的啪啪響,如此一來自己家豈不是多了個免費保鏢。
可誰知宗一封卻委婉拒絕,表示他還是喜歡獨自生活,住在別人家裡終究有些不方便。
溫瑜再三挽留無果後,只能眼睜睜的放其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 果然寫穿越到明朝的小說沒有錦衣衛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現在電視劇電影裡,如果描寫到錦衣衛一般都是武功與顏值並存,大明FBI的存在,那麼可能一些人就會有疑問,歷史上的錦衣衛真的這麼帥嗎?答案當然是
是的!!歷史上的錦衣衛就是這麼帥!!最起碼明朝早期是這樣的,因為錦衣衛最早其實是儀鸞司,每當有活動的時候,他們就負責打傘,開道,充當門面。換句話說也就是花瓶。
作為合格的花瓶,錦衣衛人人膚白貌美,身材高大,再加上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所以深受京中女子喜愛。後來朱元璋需要對付胡惟庸,就要他們點滿了特務技能。更名錦衣衛,監聽罪證。
為什麼說早期呢,因為早期的時候相當錦衣衛都是要經過選拔的,家世、武功、樣貌三者缺一不可。不過到到了明朝中後期錦衣衛就大多變成世襲的了,難免出現些歪瓜裂棗,嚴重拉低平均顏值!心痛!
還有個有意思的,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繡春刀》這個電影,裡面的主角沈煉其實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非常傳奇,本來是個進士,後來被調到錦衣衛。屬於文武雙全的大佬,後來因為性格剛正不阿,得罪了大奸臣嚴嵩,被污衊謀反處死,隆慶初年的時候才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