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明朝當縣令》第35章
第35章 蓖麻與牡丹

  處理完下毒案, 溫瑜著實氣的不輕,但其實也並非一無所獲, 最起碼他們發現了蓖麻這個東西。

  要知道蓖麻在可全身是寶,據他所知,光是蓖麻外敷, 就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等一系列病痛。而且據說蓖麻油還可以美容美發,不過這種子毒性太大, 弄不好還是要出人命, 所以這一點暫時還是放棄吧。

  溫瑜叫來了蒙陽城中的名醫, 他們得知這個蓖麻的這個消息之後都表示非常感興趣,迫不及待想要研究一番,不得不說大明朝的醫生工匠都是非常有求知精神的,也難怪在歷史上出名的那麼多了。

  溫瑜只跟他們講了個大概, 餘下的讓其自行探索。

  醫學作用其實是次要的,關鍵是蓖麻的經濟作用。

  用蓖麻蠶繭作原料、進行絹紡加工而獲得的絲,稱為蓖麻蠶絹絲。

  蓖麻蠶絲截面結構與桑蠶絲、柞蠶絲相似, 但銳角較小,截面呈現麻紋並有孔腔。這種蠶絲絲質好、彈性大、耐磨性優良, 且纖維均勻、所制絹絲及絹綢節疵與白點少,綢面清晰。

  不過, 蓖麻蠶絲的顯色鮮豔度較桑蠶絲差,織物光澤較暗,手感也較粗。但是這從另一方面講,未嘗不是它的優點。

  要知道溫瑜此刻正處在成化末年, 此時正是明朝中期,華夏大地剛剛從滿目瘡痍裡緩過來。不像洪武永樂時期的蕭條,如今江浙地區經濟騰飛,徽商晉商崛起,連兩廣地區都因為近海通商而富裕了不少。

  這人一有了錢,就開始追求生活品質了,原本明朝開國時規定,商人不能穿綾羅綢緞,但如今一百來年過去了,許多都在裡面偷偷穿。膽子小的即使不敢穿,看著也心癢癢。

  蓖麻蠶絲不如正經蠶絲打眼,而且蓖麻生命力十分旺盛,種植蓖麻的時候只需要注意及時澆灌水就可以了。因為蓖麻的抗病蟲能力也是非常的強,幾乎不會受到什麼害蟲的侵略,所以不像桑樹,它的種植成本也很低。

  低調低價,符合現在的情景,溫瑜對這個還是很看好的。

  溫瑜為了推廣蓖麻蠶絲,還特意叫來了蒙陽幾戶有名的桑農。他們聽完溫瑜的描述之後都十分激動,想都沒想就要擼胳膊開干,回家立即種植起蓖麻。

  溫瑜一臉懵逼的將他們拉住:「等一等!你們都不問一下嗎,這只是我的一面之詞,也不一定能成功啊!」

  幾個桑農互相看了一眼,都忍不住咧嘴了:「大人您說笑了,現如今蒙陽誰不知道您點石成金,城外養殖場,城內酒樓還有紅磚水泥,都是經過大人的指點。小民承蒙大人看得起我,得此技法,一定好好幹不讓大人失望!」

  接著臉上又露出討好的笑容:「不過在養好之後銷路還是個問題,這個還要麻煩大人多多提攜,我等自是願奉上二層利潤以示忠心。」

  溫瑜哭笑不得,誰說古代勞動人民淳樸,人家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不過被百姓這樣信賴他也不討厭就是了。

  溫瑜沒有推辭,因為要將蓖麻絲推廣確實是比較麻煩,剛好他也想重整一下蒙陽當地的織造。

  早在宋朝,中央就已經在成都成立了織造局,宋代蜀錦,技藝之精湛、錦紋之精美,不僅繼承了以前的風格,更有了創新和發展。

  現在蜀錦雖然不如宋朝時候輝煌,但也是名聲在外。可在明末清初,蜀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戰亂。清代初期,蜀錦幾十隻織品花樣只剩下一種。

  想到這裡,溫瑜就十分心痛,他覺得即使他無法阻擋歷史洪流,但最起碼應該把古人的智慧傳承下去。於是他發了一條公文,說官府現在高價收集各種織品花樣,只要好看的,願意更官府簽訂協議轉讓,都能得到一大筆銀錢。

  雖然錢給的不少,可來的還是寥寥無幾,一是織造一事的確需要天賦,二是這時候都講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眾人頗有些敝帚自珍的思想。

  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溫瑜讓人將收集到的這些記錄下來,裝訂成冊,寫下提供者的名字。然後發給蒙陽城的女工,讓她們沒事多看看。

  此外,蓖麻蠶蛹營養豐富可做副食品、飼料和藥材。蠶糞是很好的魚飼料和有機肥。蓖麻蠶繭雖不能繅絲,但能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等混紡成劣質絹絲,小康之家想要買些衣服,這種便宜但是質量有好的料子簡直就是第一選擇。

  養蓖麻蠶種,只需十八天後蠶就可以開始吐絲,加上溫濕度適宜,每年可發生兩代。

  很快,第一批蓖麻絲就出來了,這批產品由官府出面收購,價格比桑蠶絲便宜了近三成。

  溫瑜請織女將他們紡織成絲綢。因為蓖麻絲本身就很白,也沒染整,直接放入庫存。

  絲織品是龍頭買賣,如今的蒙陽,還沒有這麼大的商人有能力經手一種全新的產業,他還是等王家來人再說吧,總之還是要先可著自己家裡人來。

  這還沒完,蓖麻桿也有大用,從蓖麻的纖維方面應用來看,其莖皮中富含纖維,為造紙、麻繩以及製作人造棉的上等原料。

  蒙陽現在這兩個行業都不是很發達,尤其是造紙業。整個蒙陽城只有一戶經營造紙的,其生產的大多是一些粗糙的草紙,宣紙產出低不說,質量還差。

  說來也是好笑,如今大明,造紙行業還有鄙視鏈,能生產好宣紙的紙廠在外人眼裡就是靠譜的,生產不出來的那麼人家草紙都不願意從泥這裡進。

  原因就是此時崇尚文字,舉個例子,明代人劉宗周在《人譜類記》卷下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宋代有一個過目不忘神童,一天他偶然拉肚子,夜裡上廁所,誤將字紙作為手紙來用了。第二天再來看書,所有的書都如同沒讀過一般,往日下筆干言的才氣也都風消云散了。自此不能成文,成了一個廢人,不久就病死了,這也正說明了傳統社會中國人對文字乃至於字紙的敬重。

  而蒙陽這間不能生產好字紙的紙廠就這樣一直半死不活著。

  溫瑜得知此事卻非常高興,他把紙廠的老闆叫來,問他以後是否願意專門生產廁紙。

  那老闆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大人說什麼?只生產廁紙?」

  溫瑜點頭,因為蓖麻莖的纖維比較細,生產出來的紙往往太過細軟,寫字是根本寫不了,不過卻比較接近現代的衛生紙。

  反正蒙陽跟那些大紙商也競爭不過,不如專攻一面,只生產草紙。

  溫瑜跟那老闆解釋了一遍,那老闆始終猶猶豫豫,不管怎麼樣,只產廁紙也太過丟人了。

  溫瑜觀他這樣,故意板起臉:「既然你不願意那就回去吧,我在蒙陽再找個會造紙的就是了。」

  老闆聽他這麼說,方才慌了起來:「願意願意!不瞞大人,小民那紙廠沒有人訂貨,已經拖欠兩個月的工資,再不開張工人就要回家了,如今大人給指條明路,只要能掙錢,小民一定聽大人的話!」

  溫瑜聽罷便將用蓖麻莖製紙的方法傳授給他,還將那些桑農叫來,講明兩方可以合作,這樣一來,成本更是低了不少,眾人都很滿意。

  蓖麻算是徹底利用起來了,溫瑜卻敏銳的察覺到周圍梅鴻之、楊醒等人性質都不高,不像一開始紅磚的時候大家那麼有幹勁。

  按理說不應該這樣,如今官府裡的錢越來越多,還無事發生,大家應該很開心啊。

  於是將他們叫來詢問,梅鴻之跟楊醒對視了一眼,半天終於道:「大人,我是覺得,蒙陽現在只需水泥一物,就已經能在蜀地打出名氣來了。我們真的要發展,是否應該想辦法產些高雅之物。比如旁邊彭縣的牡丹,還有其他地方的刺繡,最好是聚集一些文人多開幾場文會,讓別人知道我們縣裡的向學之心。」

  溫瑜這才明白,原來他們這是覺得蒙陽現在名聲不好聽啊。

  說來也是,細想蒙陽最近生產的,低價劣質代替青磚的紅磚、低價劣質代替桑絲的蓖麻絲,還有廁紙……有時候溫瑜自己都覺得自己給穿越者丟人,別人都是玻璃大砲的,到了他這裡就變成衛生紙了。

  不過梅鴻之楊醒這兩人也是目前大明文人的普遍想法,清高且不通庶務。溫瑜對兩人笑道:「你們可知其實單靠水泥一項,蒙陽的經濟規模就已經能在蜀中各縣排上前列了,我弄出這麼多項目,當然不是為了掙錢。」

  看兩人不解,他又道:「你們知道水泥廠現在的匠人每個月月俸多少嗎?」看二人茫然的眼神,溫瑜無奈道:「最少都有八兩銀子。」二人吸了一口氣,此時經師的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三十到五十兩一年,區區匠人竟掙這麼多。

  溫瑜接著說:「但是其他百姓的月俸還是沒變,即使水泥廠再擴大規模,又能招多少人?到時候一場天災,老百姓們沒有收成,你們想過又該怎麼辦嗎?」

  明朝本身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太顯著。就拿滅了明朝的李闖來說,李自成原本是郵遞員,驛站裁撤後無法生活被逼造反。如果生在江南,壯勞力謀生手段多矣,中途被裁員不會引發太大社會問題,恐怕他也不至於造反了。

  如此多的產業本身就是讓蒙陽每人都有活幹。至於低賤?溫瑜表示呵呵一笑,根本不在意,放到二十一世紀的天朝,不少地方以生產假貨或者小商品批發而出名,大家雖然都提到它們都帶著幾分調侃,卻不知那些地方的老百姓大多數是真的過的不錯,只要人過得好,還怕別人說嗎?

  溫瑜又道:「況且水泥此物太過引人注意,單靠我們蒙陽一個地方肯定是消化不來,等過段時間,我就打算與其他地方談合作一事,到時候利潤必定會有所減少,這才剛開始,多找些賺錢的營生總是不會錯的。」

  梅鴻之楊醒二人這才被點醒,旋即對溫瑜佩服的五體投地:「大人總是為百姓打算,而且目光有如此深遠,是我等淺薄了。」溫瑜笑著搖頭,讓他們退下了。

  光是有這幾樣產品溫瑜總覺得還缺點什麼,現代城市的話,往往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都要發展,如今就剩服務業了。在蒙陽這種小地方發展服務業有些困難,但並不是毫無辦法。

  溫瑜將主意打到了隔壁縣上。

  彭縣就是他的主要目標,彭縣跟蒙陽這種小地方不同,是個上縣。他一早就聽聞彭縣如今的縣令也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姓易。

  這位易知縣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當時派周紈四處考察之時彭縣也是第一個下令接待的。他熬夜寫了一封信給彭縣縣令,第二天一早命人送過去。

  很快,彭縣就來人了。來的是易知縣的師爺,看見溫瑜先拜了一禮,然後直接問道:「溫大人在心中所言要幫我們興辦牡丹節可是真的?」

  溫瑜沒想到他如此開門見山,微微一愣,笑道:「我既然說了,自然是真的,蒙陽不止投資出錢,本官還可以派一些有經驗的工匠為貴縣修建牡丹園。」

  原來問溫瑜第一個想入手的點正是牡丹。說來慚愧,他從前一直只聽說過洛陽牡丹,現在當上了蒙陽縣令才知道原來四川也是牡丹大省。陸游在《天彭牡丹譜》中有「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的讚譽。

  天彭牡丹以其株高葉茂、花大頸長、滋潤豐腴、豔麗多姿著稱天下。

  彭縣牡丹在宋朝時名聲達到最高點,一是因洛陽淪於金,彭縣作為當時唯一中國著名的牡丹觀賞基地;二是因此處牡丹本身也與其他不同,盛開於山野崖間,花時倒垂,極具野趣。

  但在宋之後,蜀地遭受重創,直到明朝中期,也就是這幾年才慢慢緩過元氣。

  易縣令是個有想法有抱負的人,他一直想要重振彭縣彭縣,讓彭縣牡丹重回大眾視野。

  無奈彭縣跟蒙陽不同,本地士紳官商勢力錯綜複雜,想要施政難度極大。易縣令一個外來人,光是跟他們鬥法就鬥了兩年多,現在想要讓他們拿錢辦牡丹節,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得不說也幸虧溫瑜是以舉人身份選官,只能選到下縣。要是跟易縣令一個進士出身,怕是在大縣裡要處處受人掣肘。

  見溫瑜答應的這麼爽快,對面反而猶疑起來:「恕在下直言,敢問蒙陽這樣做,到底是為何?」

  溫瑜笑道:「不過是想跟貴縣互惠互利,我們想牡丹節當天在彭縣各處為我們蒙陽打上一下廣告。」

  是的,溫瑜所思正是這個。這麼一個牡丹節,如果辦的好,到時候不說蜀地,就是全國都有人慕名而來,彭縣如此小的地方肯定無法容納。兩地離的很近,蒙陽正好可以沾光發展一下第三產業,而且也可以將蒙陽這些特產的名氣打出去。

  彭縣師爺這才放心,兩人旋即商量起相關事宜。

  彭縣牡丹普遍四五月開花,準備時間比較少。二人一共設計了幾個方案,最後一起送到易縣令那處等其抉擇。

  易縣令收到方案後可以說愛不釋手,哪個都不捨得放棄,最後決定多管齊下,也就是彭縣的衙役要受點累。

  不過有了蒙陽提供的一大筆銀子,他們也能放手去做了。想到這裡易縣令就有些鬱悶,他每日累死累活的,結果彭縣還是老樣子,於是就的問師爺:「你說這溫大人出任蒙陽也沒多久,蒙陽財政上怎會如此寬裕?」

  師爺想了許久:「我觀溫大人是有大智慧之人,蒙陽如今產業非常多,我到蒙陽幾日,所見之處百姓皆富足和樂,官府自然閒錢也多。」

  接著又安慰道:「大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彭縣終究是豪強眾多,如今大人總算是把他們壓下去了,想之後彭縣也會越來越好。」

  易縣令也這麼覺得,他暗道牡丹節只是一個開始,往後的日子他還要將彭縣治理成蜀中最富足之處。

  關於牡丹節,他們首先是打算請蜀地名士寫詩寫賦傳唱,此乃雅事,眾才子也都欣然接受。

  二是請了戲班唱幾場關於牡丹的戲份,由彭縣出錢,在各地登台,唱戲的同時找人在下面裝作不在意的提起牡丹節,使人加深印象。

  最後一點是溫瑜提出但兩人都有些猶豫的,溫瑜想請蜀地豔名遠颺的青樓女子來牡丹節獻唱跳舞,然後由眾人評判,選出一位牡丹仙子。這雖然聽起來感覺挺有意思,但似乎有些不夠莊重啊……二人猶疑。

  但溫瑜堅持要加上這項。開玩笑,這牡丹節第一屆注定無法吸引一些真正的名人雅士,恐怕來的大部分都是些閒出屁來的公子哥兒二世祖,活動項目首先要滿足這群人的口味。等名氣大了,再談風雅之事不遲。

  就這樣,溫瑜又給自己找了不少事做,整日忙的團團轉。不知不覺,已到大年三十。

  溫瑜看著錢媽媽跟溫玉蘭在府裡忙前忙後才反應過來自己這是要在大明朝過第一個新年了。

  明初的春節假期日,一度十分摳門。朱元璋年間一度只有五天假,直到永樂七年,明成祖朱棣才大方了一把,增加了十天元宵節假期。

  溫瑜如今有了時間,便想著去女眷那邊搭把手幫著置辦年貨,最後被人以添亂之名趕了出去……溫瑜鬱悶的摸了摸鼻子,好吧,他確實是有點笨手笨腳的。

  被家裡人嫌棄,但卻有人得意他。這不,臨近春節,這一年蒙陽大小商人都不少賺,於是就打算一起搞個事,他們想要做一場春節「賀歲片」。全城三十六行的老闆們,都會湊上幾萬錢演出費,親自扮成當時各類火熱劇目裡的人物,呂洞賓諸葛亮之類的。而且哪家老闆掏錢最多,扮的角色戲份就越重。

  他們來找溫瑜,就是邀請他來當主角,眾人一致認為,沒有人比溫瑜這個父母官更適合當頭牌的了!當然最後被溫瑜一臉黑線的拒絕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