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騙婚(六月初十)
本來似李滿囤和謝子安兩個好朋友一處喝酒, 然後喝高興了後相互間以花式誇贊對方兒女的方式委婉表達自家想結親的意願原都是酒席上的常景,誰見了都是會心一笑, 樂見其成——未來親家公和親家翁的好交情成就兒女佳偶的故事歷來都是人間佳話。高莊村裡那許多的「親上加親」,比如李貴雨和郭香兒的親事,最初都是打這樣說起來的。
但似李滿囤和謝子安兩個,今兒這樣一點遮掩都沒有的大庭廣衆之下, 一個大言不慚地顯擺自家産業太多, 多得連個能管家的兒媳婦都找不到;另一個則王婆賣瓜式的吹噓自家女兒能耐大, 大得給對方做兒媳婦管個家啥的都綽綽有餘——如此和小孩子鬥氣抬杠一樣的吵吵直把屋裡衆人都看得想笑却又不敢笑, 一個個憋得表情破裂——即便是喝醉了酒發酒瘋的謝大爺,那依舊還是謝大爺。沒看見他那個聲名赫赫的管家在門口探頭往裡望嗎?若是自己笑得太過,被那管家看在眼裡然後背後告了黑狀,可是不好?
憋笑憋得正辛苦,比如笑點最低的李貴銀他都掐自己腮幫子掐得不敢鬆手了, 不想場內的謝大爺和李滿囤却忽然地「啪、啪、啪」連擊了三掌,結成了正式的婚約。
擊掌是正式的合約承諾方式,代表「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而擊掌三次, 則更是一切約定中最鄭重的承諾方式。
所以,這玩笑一樣的婚事竟然就成了?而紅棗這就要嫁到謝家去了?他們李氏一族這就和城裡謝家,謝半城家成了兒女親家?
一屋原本笑得齜牙咧嘴的人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難以置信!
作爲李氏族長, 李豐收原是屋內一衆人中,除了謝子安外最巴望婚約能成的那個。現李豐收眼見目標達成,自是立刻就站了起來。
「咳,」李豐收清了清嗓子問道:「謝大爺,您知道您現在做什麽嗎?」
「當然,」謝子安慵懶笑道:「我幫我兒子定親呢!」
「定親可不是玩笑!」李豐收正色道:「我李氏一族,雖是莊戶寒族,但族風清明,在高莊村立足五十餘年來,族內從未出過二嫁之女!」
「這話說的,」謝子安不屑笑道:「好像我謝家就曾經食過言,悔過婚,而我是個言而無信的人一樣!」
冷笑間,謝子安突然拍桌子叫人:「謝福,謝福!」
謝福早知道他家大爺今兒要搞事,故而連午飯都沒敢好生吃——午飯紅棗參照席面標準給他備了八個小碗,而他却只來得及撈了半碗同心財餘里的同心菜拌了一碗飯匆匆吃過就又來廊下聽候使喚。
關鍵時刻,謝福可不敢拖後腿!
故而剛剛堂屋裡的動靜,謝福在前廊都聽得清楚明白,沒有一絲遺漏——也是這一刻,謝福方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大爺昨兒讓尋《宋史》的《太&祖本紀》和《宋太&祖演義》這個話本,原來大爺打的是「杯酒定婚約」這個主意!
現高福聽到謝子安呼喚立知道這下面還有他的戲碼,便趕緊地答應了小跑進來。
一見謝福,謝子安便立刻吩咐:「謝福,你馬上家去告訴大奶奶,就說尚兒的親事我定下了,讓她趕緊地請了媒婆來!」
謝福……
謝福心說:大爺,您是認真的?現午晌都過了,可沒有媒婆上門的道理。
心念轉過,謝福福至心靈地立明白了自己當下的角色,立即誠懇勸道:「大爺,今兒天色已晚,倒是明兒,不,明兒六月十一,單日不宜議親,所以,大爺,咱還是家去先查了黃曆,然後選定了日子再來。」
「大爺,尚哥兒可是咱們謝氏一族的宗子,他的終身大事,您可千萬慎重啊!」
雖然這樁婚事原是大爺自己看中成就的,謝福心裡跟明鏡兒似的透亮:但後續的婚娶安排,却得都照著自家的規矩來。
他家大爺可是授人以柄,讓人拿捏的主兒!
剛聽謝子安讓謝福請媒婆的時候,李豐收以爲好事已成,一顆心激動得恨不能蹦出嗓子眼——他們李氏一族只要和謝家結了親,成了兒女親家,往後在雉水城也就算站住脚了。
但謝福的話則似一桶凉水將李豐收一腔熱血澆成了冰凍:李豐收終想起謝家現雖是謝大爺當家,但他父親謝老爺、祖父謝老太爺還在,而謝大爺酒醒後認不認這樁婚約也都是兩說——即便他真是如他自己所說的一樣言而有信,承認這門親事,那也不代表他家的長輩,比如謝老太爺就能點頭。
謝家老太爺,那可是官身,是城裡唯一的八抬大轎,他還真能甘心自己的長房嫡孫,謝氏一族的宗子明媒正娶個莊戶人家的姑娘?
謝子安看著李豐收似乎很想了一刻,方才點頭道:「你說的在理。既是這樣,」謝子安轉頭和李滿囤道:「滿囤兄,那我就先家去挑日子了!你就等著我家來人提親吧!」
「行,」李滿囤點頭道:「我等著你!」
「哈哈,各位,」謝子安雙手抱拳四下裡作了一圈揖:「喜從天降,我趕著家去預備,就先告辭了!」
丟下話,謝子安便扶著謝福離開。
李豐收一旁幹瞅著謝子安離開心裡著急但也不敢去攔——人家都已經說了挑日子來上門,他若是再阻攔,可是顯得他李家的姑娘沒人要,賴著要上人家的門?
目送謝子安出門,李豐收和李春山道:「二伯,這事兒怕是還有些棘手!」
李春山也是面沉如水,懊惱自己剛剛的猶豫,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沉聲道:「今兒這事兒,現誰都不許往外提!」
「誰出去說漏一個字,壞了紅棗的名聲,就照族裡『毀人名節』的規矩處置!」
李豐收心中著實可惜剛剛的功虧一簣,但現在也只能附和道:「都記住了,不許再提!」
轉臉看見李滿囤還坐在桌邊嘀咕「我等著你,我就在這兒等著你……」,李豐收驀然覺得有些心煩。他和兒子說道:「貴林你陪你滿囤叔說話,隨便說點啥,讓他別再念叨這件事兒就成!」
其時,李貴林一整個人也是懵的。一直以來,李貴林都極其看好紅棗,認爲她聰慧能幹,將來一準地能嫁個好夫婿。
今兒酒席他就坐在謝子安旁邊。對於今兒謝子安和誰喝了酒,一共喝了幾碗酒,李貴林怕是比謝子安本人還記得明白——謝子安的酒除了最開始的一碗是四丫給倒的外,其餘都是他給添的!
李貴林今兒雖然給謝子安前後倒了有十五次酒,但每一次倒的都只是半寸深的碗口酒——念叨著「淺茶滿酒」,謝子安在每和人喝酒前都會要求把酒碗斟滿以表達他對別人的敬重。
但在城裡讀了八年書的李貴林却知道謝子安這番平易近人的作態背後却只是城裡人在酒桌上小把戲——他不止一次的在城裡酒樓,比如四海樓看到人喝酒喝得熱火朝天,然後拍桌子打板凳地把「斟酒」叫得山響,結果輪到結帳就會現行:往往一桌七八人,才隻喝一壇酒,這均到人頭也就一碗出頭,遠不及他們高莊村人喝完一碗再倒一碗的實在。
所以,先前謝子安和李滿囤較勁的時候,李貴林就沒攔著——李貴林覺得謝子安壓根就沒醉,他只是借酒和他滿囤叔玩笑,只一個易讓人誤會的玩笑而已!
名頭山響的謝家大爺,李貴林深信:如何能是一個被幾碗酒就隨便放倒的酒徒?若真是如此,那他兒子的親事還不早早地就訂下了?
因爲比族裡其他人都看得透徹,故而當啪啪啪三擊掌盟約的時候,李貴林便就比族裡其他人更懵逼——堂堂謝大爺竟然騙婚!
發現真相的李貴林自覺他滿囤叔和紅棗一準的讓謝大爺給坑了——那謝大爺的兒子一準是身帶殘疾或者有啥難言之隱,以致說不到門當戶對人家的姑娘,然後便把主意打到他們李家的紅棗
頭上。
如此便也就能解釋通先前這謝家大爺爲啥平白無故地交好他滿囤叔送他莊子,然後又主動來走禮了。
想著紅棗這輩子要嫁給一個殘疾,李貴林心裡難過,沒啥精神,但他爹的吩咐却又不能不聽,便只能强打精神望著面前的一碗黑漆漆的蛋狀物問道:「滿囤叔,這碗裡裝的是什麽啊?」
聞聲李滿囤抬起頭,望了一眼便即笑道:「這碗是鹵蛋。是紅棗拿鶏湯和茶葉煮的,味道極好!」
「嘗嘗,你嘗嘗!」不由分說李滿囤夾了一個鹵蛋送到李貴林吃剩的麵碗裡,然後又招呼桌上其他人道:「都嘗嘗啊,鶏湯和茶葉一道煮的鹵蛋!」
說話間,李滿囤又夾了一個蛋放到他爹碗裡……
紅棗就在東厢房吃麵。她透過窗戶,看到謝福扶了謝子安往院外走,身前左右幷無他爹相送,便猜想他爹一準是喝多了。
丟下筷子,紅棗追上前去問道:「謝大爺,您這是去哪兒?」
謝福一直把謝子安攙扶到門房後方才答道:「紅棗小姐,我家大爺覺得有些上頭,想家去歇息。」
「那要喝碗濃茶嗎?我剛泡了壺濃茶正準備送過去!」
剛才上面時,紅棗眼見她爺、她爹、謝子安還有其他人都喝多了,故而一出堂屋就立刻去厨房泡了壺濃茶,然後方端了面送去女席。
謝福想著天上日頭正盛,他家大爺身嬌體貴,倒是先在這門堂喝碗茶,他去把騾車趕來接人才是正經,便點頭道:「如此便多謝紅棗小姐了!」
謝子安素常厭惡濃茶,覺得味苦難喝。聞言便掐住謝福手臂,怪他自作主張。
謝福咬牙忍著,直看到紅棗去了厨房方才小聲勸道:「大爺,您看這外面日頭多大?小人先去前頭趕了車來,您且在這門堂竹椅上歇上一歇!」
「至於紅棗小姐一會兒端來的茶,您不愛喝不喝就是了,又有啥要緊?」
謝子安一想也是,方才罷了!
站在門堂,看謝福趕騾車走遠,紅棗方才喚了四丫五丫端了茶壺茶碗給堂屋上茶。
進屋瞧見她爹李滿囤揮著筷子興高采烈地勸次席的人吃鹵蛋——連興和的麵碗裡都被强塞了一個,紅棗頗覺有些哭笑不得。
「爹,」紅棗無奈勸道:「鹵蛋好吃,你也別光勸人吃,你自己也吃啊!」
李滿囤聞之有理,便就坐回自己位置吃鹵蛋去了!
看見紅棗來上茶,屋裡衆人,除了李春山、李豐收、李滿倉、李貴林這幾個老成持重的,其他人雖都得了李春山不許議論的警告但還是禁不住把目光都轉到紅棗身上。
紅棗見這許多人一邊吃蛋一邊瞅她,其中還包括李興和,心裡也不免有些心虛,只能看著自己手裡端的茶壺胡亂地解釋道:「興和,這個鹵蛋吃起來有些苦,你不愛吃,就別吃了!橫竪你也沒喝酒!」
李興和一聽如蒙大赦。他剛想放下筷子,就看到對面席上的他爹正拿眼瞪他,便又趕緊地握緊了筷子,跟紅棗表態道:「紅棗嬢嬢,這蛋雖然有點苦,但我爹說做人要不怕先苦才有後甜。」
說著話,李興和拿筷子別住蛋,低頭凑到碗邊狠咬了一口鹵蛋,然後就忍著苦味故意地大嚼起來。
紅棗……
人小鬼大啥的,真是一點也不可愛!紅棗心裡吐槽,轉又與李貴銀道:「貴銀哥,這個鹵蛋苦是加了茶葉的緣故。茶葉解酒,故而我就做了這鹵茶葉蛋來解酒!」
「貴銀哥,你若吃不慣這個鹵蛋,這裡還有濃茶,你喝一碗解酒也是一樣!」
「吃得慣,吃得慣!」李貴銀趕緊端著碗與辯解道:「這鶏湯煮的鶏蛋,還吃不慣?那我得成啥人了?」
讓他爺知道他敢挑嘴,會打死他的!
好吧,紅棗服氣:你們愛吃便就吃吧,你們高興就好!
於是,紅棗不再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