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人生贏家培訓指南》第219章
第219章 名士風流(四十六)

  立國這件事, 其實游鴻吟的屬下早有準備,雖然口頭從未說過,但是彼此之間早已心知肚明。

  司馬氏雖然是皇室, 但是他們的天下得來本就不正, 加上統治時間太短, 所以大家對皇室的忠心當真有限,對於立國之事自然不會太過排斥。

  所以比起在其他世界的任務, 游鴻吟這次稱帝的過程更類似於白手起家的建功立業, 基本上都是光明正大的拼硬實力,考驗的是他的政務能力。

  只要他正確認知天下詳細情況, 並相應的制訂出契合的制度,平衡多方勢力,盡力讓天下修生養息,那麼他的優勢將會無限大。

  不過雖然大家都知道立國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這個提議卻並不能由游鴻吟自己首先開口, 否則就是吃相難看。

  也許如今看來, 這種做法不過是自欺欺人, 甚至有一些沽名釣譽,但實際上這種類似於潛規則的情況, 是十分正常的,主要是為了在歷史上不留下污名, 畢竟推倒前朝, 起兵造反的名聲並不好聽, 哪怕是為了所謂的天下黎民, 因為一個人是無法代表所有黎民百姓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群臣『諫言』,然後君主在眾望所歸下,才會建國。

  許多開國君主立國之前,都會找到一個光明正大、佔據大義的理由,勤王、討伐暴君、光復舊朝等等旗幟,不知道被多少任君主使用。而光明正大沒披著這層皮的便是始皇帝,名聲卻早已不知臭了多久了。

  所以游鴻吟就算是要立國,也必須等個契機,同時還得找個光明正大的『理由』。

  在將司州徹底握在手中,游鴻吟就迅速開始在司州招攬流民,恢復那些因為無數世家徹底離開而陷入癱瘓的各方生產和民生。同時因為當地部落、族類比較複雜,司州的處理方法類比幽州,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梳理各方勢力,制定適合各方的制度。

  而在司州勉強恢復了一些元氣,似乎有幾分昔日繁華影子的同時,聰明的陸雲被游鴻吟暗示了一次,他也不可能聽不懂,不過陸雲本身是不太贊同這麼快立國的。

  他雖然不知道如今情勢大好的情況下,為何主公會如此著急,要知道一旦立國,就代表著主公正式和朝廷撕破臉,朝廷有諸多世家扶持,實力不可小覷,真拚殺起來,他們這邊不一定能佔到便宜。

  所以陸雲表示,他根本沒聽懂主公到底暗示了自己什麼。

  游鴻吟見狀,就明白陸雲天性中謹慎的個性讓他並不贊同這麼快就立國。但是游鴻吟比陸雲更能明白,與南方朝廷相鬥,已經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佔據富庶南方的朝廷可能會解決內部矛盾,並且恢復元氣,實力大增。

  而隨著雙方實力都積蓄的更為強大,死傷人數將會越巨大。

  所以,還不如速戰速決。

  這也是游鴻吟想要快速立國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方面便是游鴻吟想要以主君的身份接受漢國的投降。

  漢國內亂到一定程度後,實力大為削弱,游鴻吟自然不可能一直放任這頭瀕臨死境的老虎一直在身邊臥著。必然是要接手過來的,而以一國之主的身份接受漢國投降,是為了天命這兩個字。

  漢國雖然是以匈奴為主,算不得純粹的漢人國度,但是它是一個有國號,有君主,有朝政體系的正式國家,所以若是能接受一個真正的國度投降,便會有了『天命所歸』的說法,這個情況將會給其他各種偽政權以及南方朝廷一個沉重的打擊和無與倫比的壓力。

  不過游鴻吟並不覺得陸雲這種消極怠工做的不對,他從不覺得臣子與君主之間不能出現分歧,反而陸雲這種做事態度才是真正的忠臣該為之事。

  不過,他能懂陸雲,陸雲卻並不是對他這個主公有絕對的瞭解,這讓游鴻吟多少有些惆悵。但陸雲如今是他的謀主,可以算得上是文臣之中第一人,他不牽頭,游鴻吟暗示的第二個人就要比較挑剔了。

  首先,徒弟要都排出去,關係太過密切,若是徒弟們開口,和他這個主公親自開口沒有任何分別。

  最後游鴻吟選擇了葛洪。

  葛洪如今做一州長官做的風生水起,可是他的修道煉丹的愛好卻一直都沒有放下,所以在自己手下的那些文臣之中頗有人緣。

  游鴻吟在王彌動手大敗漢國成列在并州的將近十五萬人馬後,召開了大例會。

  而正是在這場會議上,他麾下文臣武將各有說辭,揭開了立國之序幕。

  其實下面許多人早就想要主公早日立國,要知道立國之後,他們的位置也許久會變更一下,也算得上名正言順的在歷史之上佔據『開國元勳』這個名號了。

  所以大家在大例會上可謂是群情洶湧,各個口若懸河,引經據典之間,說的好似游鴻吟不立國就是對北方所有黎明無信,棄萬民於不顧等等。

  游鴻吟不過是走個這麼過程,免得被對手抓到攻訐把柄而已,並沒有故作矜持,很快就正式確認了立國之事。

  隨即便開始討論國號,在沿襲古稱的夏、周,按照郭氏姓名起源和發源地起源的虢、姬、任,以及以起家之地為名的青這些個之間,最後定下了『周』為國號,沿襲古國之號。

  然後便是一干定封號、年號等,在場諸位均熟知典籍,很快便定了下來。

  不過隨即陸雲便提出異議,覺得比起立國稱帝,不如先稱王。

  游鴻吟拒絕了。

  的確,自三國始,便有稱帝之前先稱王的說法,但是,這種規矩不過是那些皇帝為自己怯懦的內心加上了一絲安慰,或者說是原本就是實力不足,所以稱王做個過度。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因他實力虛弱,所以不敢一開始便稱帝。曹丕本就是曹操之子,襲曹操魏王理所當然之事,本就不是特意為之。

  游鴻吟如今缺的是時間,沒工夫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些方面。這種事情並不是如今的重點。

  然後便是游鴻吟甩出了大招,他定下的朝廷官制並非自古沿用的八公制度,而是十分新穎的『內閣六部』制度,頓時令所有人驚為天人!

  其實一些原本在朝廷之中任過職的官員到游鴻吟手下做事之後,就發現了主公的對於治下官員職責的分工是十分整齊特殊的,與朝廷或者是古禮並不一樣,而如今這套制度拿出來,他們才明白,原來自己頭上套的雖然都是晉朝官職,但實際上負責內容和整套班子的運行方式,早已脫胎換骨,變成了這種方式。

  比起其他人被這套方案砸暈了,陸雲卻十分清晰的看到了這其中的問題,那就是文武兩種職位的徹底分離。

  要知道如今那些什麼大司馬、大司徒、丞相之類的能權傾朝野,更是有權與皇帝叫板,其中部分原因便是文臣同樣可以掌握著兵權。

  這種方法分開了文武,武將只對皇帝一人負責,而朝政方面,文官卻又有著與皇帝相輔相成之處。

  即便是陸雲,也無法在這套制度真正實施前就確定是好是壞。

  所以,最後他並沒有發言,不過已經開始準備將這套制度帶回去好好研究了。

  但是立國之事麻煩的很,許多事都是千頭萬緒,就算是一向清閒,不太管事的陸雲,也不好意思一直看著同僚忙碌的沒空回家睡覺,只能收起自己悠哉喝茶的做派,擼起袖子幫忙。

  建康六年立春之時,周朝立國,郭溪稱帝,封號為青,新建年號安寧,立都洛陽!

  此詔文廣傳天下,引起天下大嘩。但是除了氣得不輕的司馬睿,其他人仔細想一想,卻覺得這種事情似乎是早晚都會來,沒什麼可以去驚訝的。

  就在司馬睿暴跳如雷,坐臥不安,終於按耐不住,想要讓王敦領軍攻打司州,拿回洛陽之時,又有一個重磅消息傳來。

  漢國新帝劉乂,率漢國百官,降了大周。

  這件事情才真的令人瞠目結舌,無數人回去查看自己手中搜集情報的人員是否漏了什麼,漢國雖然換了個少帝,但是劉淵留下的根基還在呢,更是留下了不少肱骨之臣,怎麼可能就這麼悄無聲息的投降了?!

  然後他們確定,從頭到尾,除了在并州那場大戰,漢國打敗,損失將近七八萬人馬之外,漢國和那周國並沒有再有過任何爭鬥!就算是死了七八萬的人馬,對於漢國的確也頗為傷筋動骨,但是絕對不可能就這麼一蹶不振,他們可是匈奴!

  實際上,漢國國都平陽,在劉乂繼位之後的短短一年時間內,已經數度易主了。

  非常諷刺的一幕,當年司馬氏也是諸王爭霸,在洛陽打得昏天暗地,結果晉朝分崩離析,劉淵抓住了這個時機,才能立國稱帝。而如今他一死,司馬氏的悲劇在匈奴劉氏身上重演了。

  當時扶持劉乂的劉歡樂是宗室,頗具才幹,也有男人共同都有的野心,至少劉乂是不可能降服這位王叔的。所以,劉歡樂仗著自己手中的兵權打算掌控朝政。

  這時候,劉乂的舅舅單將軍不幹了,當然,他並非是替劉乂這個外甥抱不平,而是替自己抱不平。

  單太后,曾經的單夫人出身氐族,乃氐族酋長單征的女兒,當年單征率部投奔劉淵,劉淵見其女容貌艷麗,遂納為夫人。而這名多年以來,自己妹妹不知道受了多少苦,自己作為氐族人,根本不受重視,自己父親當年的投靠,換來的,不什麼都沒有換來,劉乂這個外甥還是自己瞅準時機扶持上去的。

  所以,如今將這個皇帝寶座送與舅舅也是不錯的報答方式啊。

  劉歡樂和單將軍這兩位托孤之臣卻是掐了起來,劉歡樂領軍,背後有匈奴人支持,單將軍也不是吃素的,背後站著氐族族人。

  而另外一邊,被害死了兒子、被封了個有名無實太后的呼延氏終於爆發了,不過她兒子是二皇子害死的,而二皇子已經被皇帝殺死了,她看著皇帝如今陷入了絕境,曾經支持他的人如今早已翻臉不認,便決定為劉乂做的點事情。

  呼延氏一場鴻門宴,邀請了眾多對劉乂有意見的臣子,一道道有毒的菜,徹底要了他們的性命。

  這種情況下,劉乂這個皇帝怕是坐也坐不下去了,為了活命,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至於劉乂投降後的麻煩事情,自然有游鴻吟接手處理。

  最後劉乂被封為侯,長居於洛陽城。

  其實這場內鬥背後自然是有鶴鳴那些個鶴子的推動和策劃,但是若不是他們本身就矛盾重重,野心勃勃,鶴子再怎麼精明能幹,挑撥離間也是不會奏效的。

  司馬睿和南方朝廷部分官員,都被漢國投降滅國之事刺激到了。

  要知道,當年司馬越便是因為漢國攻下并州,開放了草原進攻洛陽的路線,這才下定決心遷都的,如今這青帝卻已將強大到讓漢國徹底俯首稱臣了。

  多年的自欺欺人,放任自流,讓這些已經習慣了南方氣候和生活的世家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南方已經是郭溪的天下,而朝廷如今應該思考並不是周朝入主洛陽之事,而是如何抵禦來自北方強國的侵略。

  他們終於不願再騙自己,周朝如今一統北方,說郭溪沒有一統天下之心麼,傻子都不信,所以此人一定會攻打建康。

  可是司馬睿看不慣朝中重臣如此忍氣吞聲的當縮頭烏龜,所以便和王敦商量,雖然晚了些,但是一定要起兵攻打洛陽,否則朝廷的面子將徹底丟光了。

  王敦雖然心中覺得司馬睿抓不住重點,但是還是應了。

  這是他和哥哥商量做下的決定,此此陛下是定然要興兵的,若是王氏強行阻止,豈不是坐實了王氏如那曹魏一樣,架空了皇帝。他是無所謂,可是他哥哥對這種事情在意的很。

  另外就是王敦對自己非常自信,他仔細研究過郭溪的發家史,明白此人就是靠著錢財邀買人心,真說什麼本事可不一定有多少。

  切,洛陽郭氏,不知道是幾流的世家了,除了曹魏時期的一個郭嘉,根本沒有任何人傑再出,更何況這郭溪還是個旁支中的旁支。而郭溪那個老師,陳家的陳堪,投機取巧之輩,能教出什麼好徒弟出來呢。早年甚至名聲是靠著書法積累的,王敦不屑的想,論書法,誰又能比得過他王氏。

  所以,簡而言之,王敦看不起什麼周國,也對青帝嗤之以鼻。

  不過王敦對郭溪手下的那些個將領還是十分看重的,畢竟那都是真刀實槍的打出來的名聲,王敦有世家的驕傲,卻並不是盲目自傲之人。

  自立國之後,游鴻吟便開始安排各個部門的建立,好在這些事情曾經做過,並且早先已經將各個方面都梳理過,所以過程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繁瑣,進度很快。

  與此同時,周國全境上下,開始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南北大戰。

  這是所有人都有所預料之事,北方建國,總要和晉國交交手的,當年劉淵也是打敗了好幾位司馬氏,才能順利安穩了國祚,將漢國的名頭給打了出去。

  但是就在此時,又是天災降臨。

  建康城中,王敦剛剛發完誓詞,鼓勵好了軍心,雄心勃勃的準備領兵出發,結果一場瓢潑大雨下了下來。不過王敦自己坐在馬車之中,又淋不到,便開口繼續趕路,誰知冒雨走了一個多時辰,雨水越下越大,已經影響到了道路情況,後軍的輜重糧草等東西根本無法運輸。王敦不得不下令就地安營紮寨。

  王敦成了一個將大營駐紮在自家皇城之外十里地的大帥。所以還在建康城中的氣象官被王敦咒罵了個狗血噴頭。

  原本以為這場雨很快就停了,一般來說暴雨都是不持久的,誰知這一下便是一天一夜,等雨水小了些,王敦冒雨繼續走了兩個時辰的路,結果雨水又大了起來,只能繼續安營。此時,大軍距離建康大約四十里地。

  王敦覺得自己快變成一個笑話了!

  只能說王敦的確倒霉,天下災禍都是不講道理的,不過,這次與多年之前並不一樣,並不是乾旱,蝗災,而是水澇。

  天下大旱之時,北方受災最為嚴重,南方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而當天下大澇之時,情況就反過來了。

  就連一直陪著游鴻吟的陳喜全,都覺得老天爺怕是真的就站在游鴻吟這一邊。

  天命二字的威力,在此刻顯現無疑!

  王敦最後無奈請示司馬睿,而司馬睿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收買人心的機會,自然故作大方的同意等天氣好點了再出發,並且還派遣使者做了一番鼓勵,表示這並非是他的錯。

  雖然司馬睿派的人很靠譜,一番作態也完美表現出了司馬睿的寬容仁慈以及對王敦的關心,但是王敦並不關心司馬睿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他只是開始擔憂。

  其實不止是王敦擔憂,南方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開始暗自嘀咕了。

  並且,這時候,司馬睿得位不正的小道消息也開始傳來傳去,甚至他本身的血脈也開始被人質疑。

  據傳當初司馬懿有一次在讖書《玄石圖》上看到有「牛繼馬後」的話,司馬懿很擔心司馬氏的天下有朝一日會被牛氏奪走。於是司馬懿絞盡腦汁,殘害許多認為可能成為後患的牛姓主人(其中包括曹魏後期大將牛金)。卻不想司馬覲之妃夏侯光姬浪蕩成性,竟與一個姓牛的小吏私通懷孕,而生下兒子司馬睿,使「牛繼馬後」的話恰巧應驗。

  甚至早年王府中的舊人,那些個牛姓的大官小吏都被人翻開左瞧右看,似乎這麼瞧著,就能看出什麼來。

  這種流言涉及後宅**,人喜歡八卦這種天性在任何時候都能得以體現,所以穿來穿去,屢禁不止,最後竟然被司馬睿自己聽到了。

  這種話司馬睿能忍?

  為此大發雷霆不算,甚至開殺杖斃了許多人,這些人中有普通的僕從,也有朝廷中的小吏。雖然王導攔過,但是司馬睿這次並沒有聽從。

  顯然,不知道是因為心虛,還是覺得屈辱,這則莫名而起的流言觸到了司馬睿的底線。

  王導自然也明白這流言起的莫名,他也知道不能放任流言,但是他不贊同司馬睿的處理方式。這種捕風捉影的東西,只要不去管它,不去在乎它,自然有一天會消失無蹤,或者嫌棄它消失的太慢了,不如再找些更有刺激性的消息掩蓋過去。

  但是司馬睿顯然是被氣昏頭了,王導也也願意繼續為了這個問題而將師生君臣之間的關係更為惡化,所以他選擇了不管。

  王導要比司馬睿這個皇帝忙多了,司馬睿雖然批閱奏章,但實際上只能給個指導意見,真的去處理那些實際問題,不好意思,早年司馬睿做諸侯的時候,這些繁瑣的工作都是丟給幕僚的,自己並沒有處理過,所以也就談不上會不會了。

  而當了皇帝之後,司馬睿把握著大方向,實施、驗證、調解各方矛盾等等事務,卻是王導在全權負責。

  所以這也不怪王導精力不濟,事務實在是太多了,偏偏如今朝中內外皆不穩,更是讓這位年輕時丰神俊秀的世家美中年,有了提前謝頂的危機。

  而天下大澇,守在最嚴重便是南方,長江最近幾日,水位爆增,決堤也許只是遲早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流言不流言的,王導當真沒有力氣去管了,他正在聯繫眾世家,處理天災問題。

  特別是要保住長江,否則這水量,這地勢,將會毀掉半數晉國。

  晉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王導努力疏通,多方調解之下,眾人齊心協力終於在暴雨之中保下了長江,不曾出現過決堤情況。

  為此王導也算是大大舒了口氣,如此一來,澇災損失便可將至最低。

  但是即便如此,天命之說和司馬睿的身世留言依舊不曾斷絕。

  而在三個多月後,大雨終於停了下來,太陽露了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