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形勢
十月,朝鮮傳回消息,被派去向朝鮮國王問責有關大報壇祭奠前明皇帝一事的使臣死在了平壤,疑被人亂刀砍死,其餘使團官員則俱在暴.動中被殺。
朝廷上下一片討伐譴責之聲,不少武將已經蠢蠢欲動極力鼓動胤礽出兵征伐,胤礽卻是半點不為所動,將理藩院官員傳了來,翻著手裡的公文,要他們給一個關於這事件明確的前因後果。
理藩院官員也是滿頭霧水,這次出使朝鮮的官員一共二十餘人,起初朝鮮國王李焞對使臣尚且以禮相待,小心翼翼地解釋祭壇一事,結果沒兩日,傳達皇帝問責之意的使臣理藩院侍郎突然死在了平壤街頭,渾身上下都是刀傷,使團一眾人大驚失色,當下找上朝鮮國王討要說法,朝鮮國王也顯然懵了,完全不明所以,只能先安撫著他們說是查清事情真相會有個交代。然後沒兩日,使團官員下榻的驛館被暴民包圍,手握利器的暴民闖進去,大肆砍殺,近二十人的大清使團只餘一個逃了出來,逃回國境之後說了事情發生的經過便也重傷不治而亡。
聞言,胤礽的眼裡泛起了厲色,握緊手裡的公文,沉聲問道:「原因呢?我朝使臣被殺,總得有個原因吧,難不成是李焞他活膩了,公然與我朝作對準備兵戎相見了?」
那自然不是,胤礽也相信他應當是沒這麼大膽子也不會這麼蠢做這種以卵擊石之事。
理藩院官員說出個所以然來,胤禔匆匆進來,稟報道:「事情查清楚了,不是那朝鮮國王做的,不過與他脫不了干係。」
胤礽挑起眉,洗耳恭聽。
李焞的王后閔氏入宮多年膝下無子,李焞唯一的子嗣是寵妃禧嬪張氏所出,生下兒子之後張氏開始培植她在朝鮮朝中的勢力,並成功使其子被立為世子。後張氏母憑子貴,不斷挑撥離間,使李焞廢黜閔氏,改立張氏為中宮。自此張氏狂妄驕縱,又意圖謀害廢後,被李焞識破,後將閔氏迎接回宮,把張氏降為嬪,張氏不曾收斂悔過,變本加厲地在宮中行巫蠱之術加害王后,終於被李焞下旨處死,家人連坐受難。
「李焞不能容忍張氏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她廣交外臣,通過其子後宮干政,四年前張氏被處死,但因李焞子息單薄,便沒有牽連其子,世子的地位倒是保住了,也因此,張氏餘黨其實並未完全清除,世子身邊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當初張氏一黨的餘孽,世子仁善軟弱又身體孱弱,飽受這些人的擺佈,這一回,就是這些餘黨想推世子上位,取李焞王位而代之,恰巧我朝派出使臣問責祭壇之事,這些人便心生歹計,殺我朝使臣嫁禍李焞,又借前明祭壇一事煽動對我朝無甚好感的平民暴動鬧事,將我朝使團官員全部殺害,如此,他們定以為皇上您會勃然大怒,廢黜李焞,他們再趁機檢舉表忠心悔過,請求您改立他們的世子……」
胤礽冷笑:「算盤打得倒真是挺好。」
可惜他們想錯了,胤礽當真要遷怒,必然是要怒及整個朝鮮,而不單是他們的國王。
果不其然,不兩日,以朝鮮世子名義上的檢舉國王包藏禍心有反清復明之意殺大清使臣為祭奠前明亡魂的密折就呈到了胤礽的桌案前。
李焞的請罪書則比他們慢了個十餘日才到,裡頭所解釋的事情來龍去脈確實如同胤禔所說那般,但胤礽這會兒卻不想相信了。
「這李氏父子私下祭拜前朝皇帝散播謠言,先殺我朝使官,後又前後上書互相推諉罪責,委實沒將我朝、將朕放在眼裡……」
胤礽撇下這樣的話之後,下聖旨斷絕朝鮮與大清臣屬關係,拒收朝貢,從此不再為之做庇護。
此聖旨一下,朝鮮國內上至王公貴胄,下及平民百姓,俱是惶惶不可終日,只道大清國怕就要揮師討伐他們了。
至於胤礽是不是當真有這個意向,滿朝文武都在猜測,他自個那裡卻遲遲未有動靜。
「急什麼,」胤礽對此不以為然:「先嚇嚇他們,有人會替朕收拾他們的。」
要打仗也不是現在這會兒入冬之後去打,關於這一點,胤礽一貫是個很體貼自己將士的皇帝。
胤禔笑著攬攬他的肩膀:「過海的我打不了,隔條江的問題倒是不大。」
胤礽白他一眼,這傢伙明顯也是個有戰爭狂人傾向的。
四年正月,又有琉球使臣低調來朝。
琉球也是大清的藩屬國,與日本在同一片海域之內,位於台灣和日本之間,離日本極近,這些年飽受其侵擾,明面上臣屬大清,實則內政一直受日本德川幕府所控制。
這一回琉球國王派出的使臣前來大清,除了照例送上今年的歲貢,還是來向大清求援的。
據接見他的理藩院官員前來回報,說是倭國這些年變本加厲干擾控制他們的內政,如今那實際上掌權的幕府將軍側用人柳澤吉保更是意圖發兵吞併他們,還請大清皇帝為他們做主。
關於這個事情,其實胤礽也一早就聽了他派下去監視日本和琉球兩國的探子回報,只不過對這種海上的孤島小國,他實在是提不起太大的興趣去花功夫幫他們而已,即使那是大清的臣屬國。
何況,倭國也還沒有明著出兵不是。
「琉球使臣說,他們在柳澤吉保身邊安插了親信內奸,知道這人野心不小,為篡奪將軍之位,想方設法地意圖向外擴張,以昭顯軍功,好讓日本民眾接受他尊崇他,琉球使臣說他們如今會打他琉球的主意,日後怕也會打上我朝的主意,還請皇上慎重考慮此事。」
當然了,琉球這是有求於他們,難免說得誇張了些,一眾頗有些自負的理藩院官員都對此嗤之以鼻,就那麼一點大的海上島國也想打大清朝的主意?未免癡人說夢!
聽罷理藩院官員的回報,胤礽深思了片刻,偏頭問一旁的胤禔:「你以為呢?」
胤禔想了想,道:「這話倒未必不可信,這倭國一直以來都是個尚武的國家,要不把持軍政大權的也就不會是幕府將軍了,倭國臣民信服的都是武力強大的英雄,他們的國王形同虛設,被架空了全部的權利,倭國雖是彈丸之地,其人野心卻是不小,熱衷向外擴張,前明之時就派兵攻打過朝鮮,還屢次覬覦我朝國土,若是給他們機會,他們的目標哪裡又會只是這個小小的琉球,不能不防啊……」
胤礽笑了:「那朕就給他們這個機會。」
於是他吩咐理藩院官員:「去與那琉球使臣說,既然他們有柳澤吉保身邊的親信做內奸,就去鼓動他出兵朝鮮,反正他不是想向外擴張嘛,打琉球不如打朝鮮,琉球好歹是我大清臣屬國,打琉球是與我大清撕破臉皮,朝鮮現在跟大清沒關係,大清不會管他們死活,日本愛怎麼打怎麼打,滅了朝鮮國我朝也不會多過問一句。」
對這一點胤礽倒是有十足的信心,倭國打朝鮮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本國國土面積不小,國內土地不足分封,百餘年前就攻上過朝鮮想要將之吞併,不過當時是被前明的軍隊出兵給趕跑了,之後就有了顧忌,這回朝鮮已經被他大清國撇棄,倭國不趁機去撈好處實在說不過去,何況那位側用人如今又急著借軍功抬高自己的地位和民眾形象,被人一唆使,一準兒就動手了。
當然了,現在不比得百年前,那時正是德川幕府初期,武力最強盛的時候,這會兒他們去跟朝鮮打,怕是兩相膠著有的熱鬧了。
胤礽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鷸蚌相爭,再坐收漁翁之利。
胤禔聞言挑了挑眉,明白過來胤礽的用意,笑了。
理藩院官員卻是聽得滿頭霧水,完全猜不到萬歲爺這又是在打得什麼主意,卻也只能去與琉球使臣如實轉達胤礽的意思。
琉球使臣聽罷,驚愕了半響,吶吶道:「這樣能行嗎?萬一他們攻佔了朝鮮之後又轉頭打起我琉球的主意。」
「放心,」理藩院官員不耐道:「琉球怎麼說也是大清朝藩屬國,除非他們是想跟我朝開戰,否則他們就算有這個意思,也會有所顧忌,不會當真對你們出兵,只要讓你們的內奸用這些話去鼓動那柳澤吉保,要說服他想必不難。」
「可是即使不明面上出兵,他們也依舊對我國內政橫加干涉……」
「這點你們也不用擔心,只要你們能做到皇上交代的事情,關於這個,皇上會派人去與日本國交涉,且日本若是當真把心思功夫都放在朝鮮之上,對你們自然就兼顧不過來了,你們也能趁機喘口氣,興兵強武,到時候還怕他倭國作甚。」
「這……當真能成?」
對面的官員點頭,一臉蠱惑的笑意:「萬歲爺說能成,就定當能成,就看你們安插的內奸是否當真能在柳澤吉保面前說上話了,萬歲爺可是很相信你們不會讓他失望的吧?」
使臣抹抹汗:「那自然是不會……」
作者有話要說:琉球就是現在的沖繩那一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地方了,現在都是日本領土,應該沒人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