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太后金安》第60章
第60章 老佛爺別想吉祥了(8)

  「肅中堂, 你的心思哀家清楚,聖母皇太后與恭親王的心思,你我也心知肚明。我問肅中堂一句, 你覺得, 哀家會不會讓你們其中的任何一家獨大?」看把他們兩個能的,覺得自己個兒能一手遮天呢, 要不說,還得是奕欣明白呢, 不跟著他們瞎蹦跶。真以為婧瑜還是原來那位無權無勢的面人兒皇后呢!

  「太后聖明, 臣只是想做事……」

  「那我問問肅中堂, 您要做什麼事?」

  「當然是輔助皇上,振興大清國。」

  「那你想怎麼做呢?」

  「無非富國、強兵而已!」

  「好,那怎麼富國, 如何強兵?」

  「整頓吏制,發展商業,增加軍備。」

  「哀家聽人說過,最瞭解一個人的, 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敵人。那麼以肅中堂你對恭親王的瞭解,如果朝政在他手裡, 他會怎麼做呢?」

  終於不再對答如流了,肅順想了一會兒,「如若恭親王主政,他必發展洋務, 其它,也不過臣剛剛說過的那些。」

  「肅中堂坦誠。」婧瑜看著肅順,「那哀家也跟肅中堂說句心裡話,哀家不支持!哀家保證,肅中堂您的想法,一定實現不了。」

  「臣等是大行皇帝欽定的顧命大臣。」

  「那又如何?」

  「太后就不怕史書彪炳嗎?」

  「呵,這話由您肅中堂說出來,您自己不覺得可笑嗎?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臣無話可說……」肅順低頭行禮,但不代表他就心服。

  「那就做好你的首輔。肅中堂有治世之能,哀家也不是沒有容人之量,哀家能容下所有人,卻決不允許任何一個人獨佔鰲頭。」

  說的這麼明白了,要怎麼做就全憑肅順自己了。他若是非要作死,那婧瑜也不介意成全他。

  第二天,婧瑜提出由醇郡王奕譞接任步軍統領,肅順沒有反對,八大臣唯他馬首是瞻,他不說話,別人也就無話可說。醇郡王走把上任,掌控了京城的防務。聖母皇太后驚訝於婧瑜的手段,再不曾找過婧瑜,高四兒跟婧瑜打小報告,說聖母皇太后正在琢磨著也要弄一個衛隊。

  這是看著婧瑜手握朝凰衛,在朝廷上翻雲覆雨,眼氣了吧?可是她也不想想,朝凰衛是那麼好建的?

  十一月二十日,皇帝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皇太后。

  二十一日,兵部待郎勝保率兵到承德護送大行皇帝靈柩回京。

  咸豐十年十二月初一,咸豐皇帝的靈駕返回京城。

  十二月初二,御史董元醇上奏摺,請太后權理朝政,簡親王一、二人輔弼。上允。著恭親王為議政王,入軍機處。另,加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侍郎寶鋆、文祥為軍機大臣。自此,八大臣顧命制名存實亡。大清朝進入了一個太后垂簾,親王議政,大臣顧命的史無前例的新局面,軍機處大臣更是多達十一人,同樣史無前例。

  初五,從大學士周祖培疏言:「怡親王載垣等擬定『祺祥』年號,意義重複,請更正」,詔改「祺祥」為「同治」。

  初九,同治皇帝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十五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於養心殿垂簾聽政。

  婧瑜達到了她幾世太后生涯的巔峰。

  大行皇帝大殮後,咸豐十年也就結束了,正值國喪期間,過年也沒什麼年味,太平天國與曾國蕃在南邊兒廝殺,有點兒正事兒的人,誰也沒心思過年,都在思索著,新的一年開始之後,要怎麼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唯有慈禧太后,興致頗高,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參知政事的她,志得意滿,春風得意。

  年後開朝,便是同治元年了。恭親王與肅順像是達成了某種默契,恭親王只提開辦洋務的事宜,奏請開辦同文館,設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建立海關衙門,向各國派駐使節等等。肅順則是更注重整頓吏制,肅貪反腐。各忙各的,挺好。婧瑜看著他們都在自己更加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別提多欣慰了。

  婧瑜是欣慰了,慈禧太后鬱悶了,還以為垂簾聽政以後終於可是天下盡在掌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了呢!誰成想,兩邊兒他都插不上手。

  還有慈禧太后更插不上手的呢!就是強軍。首輔與議政王兩位大人在這一點上非常的一致,肅順向來是強硬派的,不過以前他的強硬實在有些自以為是,恭親王也不是溫和派,他只是明白形勢比人強,對國際局勢看得比較明白,才不得不更趨向妥協,自從有了朝凰衛,他可是比誰都強硬,簡直就是霸道。英國人法國人別想在他這兒佔到一點便宜。

  強軍這一點上,婧瑜是十萬百萬千萬個支持,這一項做好了,國家穩定了,其它的也就順其自然了。

  三位大佬取得了一致,那這事情就再順利不過了。朝廷下旨意給下面的各省督府,酌情籌備兵工廠。力爭早日做到武器彈、藥自產自銷。當然,首要任務,也是朝廷目前最大的麻煩還是太平天國。越早平定越好。

  婧瑜是知道太平天國未來幾年就會被曾國藩平定的,但是這一次,她來了,只能說聲對不起了,她等不起啊。

  婧瑜本人對太平天國是很同情的,如果她穿到太平天國的某個人物身上,她會非常愉快的結束掉腐朽的清國朝,可是誰讓她穿到了慈安太后的身上呢!只能對不起天國的各位了。

  軍機大臣,兵部的尚書待郎,還有正在前線領兵的將領們,都在等著盼著婧瑜什麼時候能把朝凰衛派出去剿匪,可是又誰都不敢主動提出來。朝凰衛是先皇專門為慈安太后設置的專屬衛隊,當初京城危在旦夕,只出動了兩次,便改變了整個戰爭局面。可是那之後,再沒有過任何行動。除了慈安太后身邊跟著的馮婉兒,和保持在二十人的日常護衛太后的衛隊,其它人在哪裡,誰都不知道。朝凰衛的武器裝備之頂尖,不知清軍人人想往,就是西洋人,也都在想方設法的想要獲得一二樣品以便仿製,可惜從沒有人成功過。

  這一回,婧瑜沒有讓大臣們失望,痛快的派出了二十個小隊至曾國藩的帳下聽用。還給了大傢伙兒一個大大的驚喜,那就是她為既將開辦的兵工廠提供圖紙,包括生產機器和所有武器的製作圖紙,以及彈藥的製作配方。並且言明,朝凰衛的武器裝備大家就別惦記了,工藝太先進,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她提供的只是現有工業水平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

  這已經讓軍事主官們欣喜若狂了。這東西可太重要了,國之利,器,重中之重,能看到那些圖紙的人,十個手指都數得過來,存放之處的防衛更是比皇宮還嚴密。肅順與恭親王還分別給曾國藩去了密信,把婧瑜提供圖紙的消息告知他,責成他務必盡快把兵工廠辦起來,早一天造出來武器,就能早一天強軍。

  曾國藩啊,婧瑜想起這個把大半個國家抗在肩上的晚清名臣,之後的半個世紀裡,清朝幾乎所有的名臣武將都是湘軍出身,有人說,如果沒有他,清朝可能在太平天國的時候就亡國了。婧瑜不去評價他做清朝的忠臣,平定太平天國是不是助紂為虐,大家都一樣,誰也別說誰。但這個人,是個能人,大大的能人,這樣的人,那就得重用。所以,馮三保帶著朝凰衛出發的時候,婧瑜從系統商店裡特意定製了一把與之前送給咸豐和恭親王的同型號的手、槍,只是槍面的花紋由龍換成了虎,交給馮三保帶去賞給曾國藩,以示對他辛苦平判的嘉獎。

  朝凰衛小隊婧瑜是不擔心的,他們只負責斬、首,都是遠距離的擊殺,沒什麼危險,只是有一件事讓她為難了。

  「娘娘,讓我也去江南吧!」如今已改名馮婉兒的馮姑娘向婧瑜要求上前線。

  「為什麼啊?婉兒,過了年你已經二十了,你爹是恨不得見到哀家一回就跟哀家念叨一回,說你跟你們村的趙三省都訂親五六年了,盼著你們早日完婚,他好抱外孫呢!哀家原想著找個日子給你們賜婚呢?你怎麼還想往外跑?」馮姑娘的未婚夫婿趙三省是謝莊的異類,謝莊差不多全村都是獵戶,只有趙家一家是讀書人家。

  趙三省的爹以前救過馮三保的命,後來兩家才訂的親。馮姑娘也不是跟趙三省沒感情,相反,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相當好。兩家人都急得不行,希望他們能早日成親,偏偏兩個年輕人就是不著急。

  趙三省卯足了勁兒讀書,非要等考中的進士再成親,馮姑娘呢,之前就醉心武術與槍法,不想早早成家被綁在灶台上,跟了婧瑜以後,見識過朝凰衛的前進武器之後,就更不想待在家裡了。說來也怪,這兩人,一文一武的,一點沒隔閡,還特別的有默契。

  婧瑜喜歡馮婉兒,也特別羨慕她跟未婚夫的感情,就想著幫他們安排好,成全了他們有情人早成眷屬。誰知道這姑娘還想出去打戰。

  「娘娘,臣女與趙郎說好了,我去打戰,他在家讀書,今年會試結束之後,不管他中不中,我們都成親。娘娘待我們恩重如山,婉兒也沒什麼能回報娘娘,婉兒知道娘娘心憂國事,想盡自己一分力。別的臣女也不會,只會武槍弄棒的,再說跟著朝凰衛出去,也沒有什麼危險,婉兒也不要功勞,只要能多殺幾個匪首,能為娘娘解一點憂慮就心滿意足了。」這姑娘是直性子,有什麼說什麼。

  「那好吧,你就跟著去吧,你的槍法好,去了是比他們強。」應該也沒什麼危險,婧瑜就沒再阻止。論起來,馮姑娘的指揮能力可是比她爹馮三保還強呢,而且這姑娘還特別的能隨機應變,隨時根據環境變化改變戰術,平時他們訓練對抗,三五個小隊都不是她一個小隊的對手,她去了也好,能省不少功夫。

  婧瑜打發了朝凰衛去前線,基本上,戰事就跟她關係不大了,具體事務都有大臣們辦理,她不愛參和,剛好慈禧非常愛參和,就讓她辦好了。婧瑜把當初在圓明園寫的小本本拿出來,對著上面寫好的計畫書看,合計著下一步該幹什麼了!

  婧瑜圈定了一項,教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些上學的時候,婧瑜也是背過的。培養人材,那都是公認的興國之基了。

  婧瑜也沒正八經的在早朝的時候把這事拿出來說,單獨叫了肅順與恭親王兩個,再叫上慈禧,談了談自己的想法。

  「太后聖明,臣這幾日正想上摺子說這個事情。臣認為,不只要在各地開設學堂,還要選派優秀的學員出國留洋,甚至效仿西洋開辦大學,培養實用型人才。」恭親王這步子邁得可是不小。

  「六爺,這興辦學堂開啟民智是好事,派學員留洋就不必了吧?那外國的東西我看也沒什麼好的,學那些個勞什子幹什麼,至於那大學嘛,咱們不是有科舉嗎?還辦什麼大學啊!這不是重複了嘛。」慈禧向來是不喜歡洋人洋物的,她是守舊派的典型代表。

  「肅中堂以為如何?」婧瑜自動屏蔽了慈禧的意見,轉而為肅順。

  「回娘娘話,臣同意恭親王的提議,只是,大學之事可以稍緩,可以等過幾年,有了一定的生源之後再辦。」 嗯,這話說的,算是一片公心了。

  「那好,就按兩位說的辦理,在各地興建學堂,選派學員去西洋留學。大學的事,再等等。六爺,接收咱們留學生的事情,還得你跟各國去協商。肅中堂,辦學的事,就由你來安排吧!」婧瑜儘可能一碗水端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