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姝色無雙》第110章
第110章 試探反齧

 原苓對自己那被休的二嬸解氏和被除族的堂妹原芙之後的狀況, 根本就沒什麼興趣知道後續。

 但靜姝卻是注意到徐維若有所思的神色,徐維對原苓的特別,靜姝早就察覺,一來解氏母女所為到底可能還是會對原家有影響, 二來靜姝也想間接瞭解多點徐維的品性和真正行事的風格, 便派人盯了盯解氏母女後面的情況,看徐維會不會做些什麼。

 不久之後, 解氏就帶著女兒原芙改嫁給了一個據說是西寧來的「富商」做繼室, 跟著那富商去了西寧,在京中這邊也就銷聲匿跡了。

 不過探子查到的消息很全面,那所謂的「富商」其實不過是西寧山區一個專賣山物的商行的其中一個收貨掌櫃。

 因這掌櫃是山裡獵戶出身, 對山貨精通, 商行東家有意讓兒子跟著這個掌櫃長長對貨物的眼力,此次京城之行便特地命了這掌櫃陪了兒子少東家到京中來交接貨物的。

 而徐維和那商行的少東家有些交情, 說通了那掌櫃, 不過是略施小計, 那解氏不願過苦日子, 正滿門心思的想著找棵大樹依靠, 誤以為那掌櫃「有錢」,就渾身解數的貼了上去。

 那掌櫃品性倒不差,但他獵戶出身,性子卻很直爆, 家裡的老母親更是治家嚴苛, 他還偏偏侍母至孝, 他家中前妻的子女也都已經長大成人成親,家中雖略有薄產,但老太太把錢抓得緊,又節儉成性,家裡卻是連個僕婦丫鬟都沒有的,平日裡過得還是半個獵戶的生活。

 解氏嫁過去,不作妖其實日子也還過得,但她是個貪慕富貴愛慕虛榮好逸惡勞的,就是跟著原二,她身邊也沒少了人服侍,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原二也是盡力滿足她的,這嫁去山裡,過從沒過過的山野生活,要操持家務,侍奉那掌櫃的母親,前妻兩個兒子的兒媳婦更都不是省油的燈,她嫁過去日子定是不會好過的,而原芙以後大約也只能在山裡找個人嫁了。

 想來她們怕是不會甘心的,可惜徐維通過那少東家給了那掌櫃一些好處,解氏嫁過去只會被管的死死的,在那老太太手心裡,定是作不出什麼妖來的。

 這其實已經很好了,靜姝搖頭,其實解氏所行惡毒,原家沒直接喂她些□□怕到底還是念了原芙……大約還是不能肯定原芙到底是不是原二的骨肉,眼不見為淨,命數由其自定的意思吧。

 不過事情既然查了,靜姝自然會跟原苓說上一說。

 靜姝是在藥房裡跟原苓說此事的,原苓聽完了,眉毛挑了一挑,神色很有些不以為然,一邊繼續給她的寶貝藥草淋著水,一邊就輕哼一聲道:「多管閒事,就是閒的。」

 靜姝「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師姐口中「多管閒事,就是閒的」之人指的自然不是自己,而是徐維了。不過通常能讓她用這番語氣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實反而說明那人已經得了她的認可,入了她的眼甚至她的心了。

 當初原苓最喜歡譏誚著調笑兩句的人可不就是靜姝自己…....這徐維,雖然很多時候好像不靠譜,但說實在的,關鍵事上,他可從沒掉過鏈子啊!

 靜姝在長梅山別苑住了段日子,每日裡和母親說說話,逗逗圓哥兒,再跟著原苓一起搗鼓些用花草調製的胭脂水粉,還有姜琸每日也會儘量抽時間陪她在園子裡走走,又因她有孕,京中貴夫人們也很有眼色沒有敢這個時候邀她出席宴會或非要不識趣的湊過來給她請安什麼的,因此日子過得很是舒心自在。

 只是姜琸不可能待在長梅山別苑太久,不說別的,這過了不到一個月,眾大臣就已經奏請了數次請太子回東宮。

 更有甚者還道太子妃娘娘有孕若是身體不適,可以自己住在別苑,但太子卻應該搬回東宮,更應該再納側妃,一來廣開枝葉,延續皇家子嗣,二來也好協助「身體不適」的太子妃服侍太子,打理東宮。

 據說就是在皇莊的景元帝那裡,還有宮中的太后娘娘那裡,也是有不少人耍了不少花樣進言,希望太子能多納上幾個太子良娣良媛什麼的。

 但誰不知道,那冠冕堂皇的說是為了皇家子嗣什麼的,真心的怕是沒有幾個的,不過是眾舊臣想拿捏一下這位非陛下之子而半路被封的太子罷了。

 一來總有人想早點將自己女兒塞進未來陛下的後宮,增加自家未來飛黃騰達的幾率,二來也擺擺譜試探一下新太子的脾性底線。

 尤其是這位現任太子妃娘娘家世低微,在朝中可是一點底蘊也沒有,將來能否成為後宮之主還難說,說不得自家女兒才是天命的鳳凰也不一定。

 可惜眾位大臣們算計的很好,卻是估錯了姜琸。這位新任太子可沒有半點討好拉攏他們這些舊臣老臣的自覺,戰戰兢兢的任由他們拿捏。

 此時正值大周和北真國以及西域諸國停戰和談,北真國和西域諸國使臣來訪,送來了一披美人,又向大周提出求娶大周貴女和親,他們也知道大周國可沒什麼待嫁的公主,便也沒要求定要求娶公主啥的。

 眾臣的架勢擺得很高,也絲毫沒意識到這跟自家有什麼關係,對自家有什麼危險性,畢竟他們認為大周才是戰勝國,北真和西域諸國還有刺殺他們太子的把柄在手裡捏著,因此面對這些使臣還很有些優越感。

 至於那和親,歷朝歷代的規矩都是公主先上,就是沒有公主,也還有大把的宗室女,這和親人選,八成也該是從幾位藩王的郡主縣主裡面選上一選,嫡出的不捨得,庶出的總可以吧,這可是為國為民的大事啊,徇私不得。

 景元帝早將這些事全數交給了姜琸處理,就在京中幾位藩王世子戰戰兢兢之時,令眾臣再想不到的是,太子沒理朝堂上下的吵吵鬧鬧,突然就下旨冊封了幾位大臣之女,冊了從公主到縣主的不等爵位,下令由她們和親嫁去北真國和幾個西域小國。

 這其中就還包括蜀王世子妃娘娘的姑家表妹戶部侍郎梁家的小姐梁纖纖。

 雖說是太子殿下在朝堂上下的旨,但那上面蓋的卻的的確確是陛下的玉璽,頒的是陛下的聖旨。

 聖旨已下,就再沒有更改的餘地。

 幾位大臣震驚之餘還有些蒙圈,內心更是十分的不滿,但接著就是太子分別召見「撫慰」了他們一番,從太子書房出來,幾位大臣莫不是面色蒼白滿臉苦色雙唇緊閉的回家去吩咐夫人替女兒備嫁去了。

 自家釀的苦果自家噎,他們也總算是知道了下這位名聲在外的太子的手段。

 朝中大臣都是人精,前後略一思索便知道了,這幾位大臣不正是那幾個家中有適齡女兒,私下蹦跶攛掇得最厲害,從各個渠道想把女兒塞進東宮的那幾家?

 如此,朝中請立太子良娣良媛的聲音才終於平息了下來,一片詭異得平靜。

 不過仍是有人不甘心,聖旨下了的第二日,蜀王世子妃鐘氏的姑母梁纖纖的母親梁夫人,就腫了眼睛去了蜀王府。

 她一見到自家侄女蜀王世子妃鐘氏,眼淚就汩汩而下道:「阿敏,阿敏,你知道,姑母就只有纖纖一個女兒,她就是我的命根子,如何能嫁到那茹毛飲血風沙漫天的西域去啊?阿敏,你是太子殿下的大嫂,你幫姑母去求求太子妃,她這點面子肯定還是會給你的。」

 鐘氏皺眉,道:「姑母,太子殿下已經頒了陛下的旨意,萬不可能再更改的。而且這是朝堂之事,和太子妃又有什麼關係,去求太子妃不是讓太子妃為難嗎?」

 你與其有時間跑到我這裡哭哭啼啼,還不如好好去尋人打點一下那西域小國的使臣,問問那國君的喜好,看能不能做些什麼,讓表妹在那邊過得舒服些呢。

 梁夫人哭道:「怎麼會無關?必是前段日子你姑父他們懇請陛下冊立太子良娣良媛,讓太子妃娘娘嫉恨了。阿敏,你姑父他們這些大臣也是為著皇家子嗣,為著太子殿下好,太子妃娘娘如何能因著私心,就能攛掇了太子把別人家嬌養大的姑娘嫁去蠻荒之地呢……」

 「哐當!」一陣刺耳的聲音傳來,卻是鐘氏重重的把手上的茶杯砸回了桌上。

 她盯著自家姑母,心道,這莫不是瘋了吧?她記得自己幼時這姑母也不是這樣口無遮攔,瘋言瘋語的啊,怎麼姑父官位越升越高,她卻越來越無狀了些?

 鐘氏斥道:「姑母慎言!且不說請封太子良娣一事和和親一事根本毫無關係,這和親一事乃是陛下下旨,乃是為國為民的榮事,誰敢說聲不?什麼嫉恨,什麼攛掇,姑母您這般無故詆毀太子妃娘娘,是嫌姑父的官做得太久了嗎?!」

 後面那句「還是嫌自己的命太長」倒是咬牙給吞了下去。

 梁夫人自昨日收到讓女兒和親的聖旨後情緒就處於極度激動之中,今日匆匆跑來王府也是一邊想求鐘氏,一邊還把鐘氏當成自家的侄女發洩心中的鬱憤怨恨。

 她吐了一番心中怨言之後,聽得侄女突然變臉語氣煞厲還沒反應過來,直覺就待反駁說上幾句,話到嘴邊抬頭卻看到侄女盯著自己的眼睛異常冰冷滿滿都是警告,這才猶如一桶冰水淋到頭上,澆了個透心涼,那話吞在了口中也慢慢嚥了回去,腦子卻是慢慢清醒了過來。

 是啊,那一位,現如今可不再是個五品郎中家的蜀中過來的鄉下土包子,任由她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了,而是已經身懷皇嗣,太子殿下捧在手心裡護著的太子妃娘娘。

 她,她竟敢跑到蜀王府說那些被太子殿下知道分分鐘會讓梁家覆滅的那些渾話……肅郡王……太子殿下可從來都不是個好惹的……女兒被和親不就是個例子?

 梁夫人身上一陣陣的發冷,也知道事情再無轉圜餘地,那尖銳的疼痛襲來,淚水又是糊了眼睛。

 鐘氏嘆了口氣,道:「姑母,很早以前我就勸過你,讓你打消了那份心思,你當初若是聽了我的話,也不至於弄到這個地步。事已至此,你還是回家好好幫纖纖打點打點,再備些有用的嫁妝,挑些得用的陪房侍女什麼的,再勿去說這些混賬話,行些糊塗事,否則將來出了事,就是我都幫不了你。」

 梁夫人聽言,也不知是聽進去了還是沒有聽進去,只神思恍惚渾渾噩噩的就告辭家去了。

 鐘氏見狀甚是不放心,生怕她會在外又惹出些什麼事來,特地派了人去了梁府給梁夫人的貼身心腹嬤嬤好一陣叮囑,事後又求了自家夫君蜀王世子,警告了姑父梁侍郎一番,又精心挑選了兩位教養嬤嬤給梁家送去教導梁纖纖,這才稍微定下心來。

 且說回靜姝和姜琸,什麼眾臣請奏冊封太子良娣良媛,然後又是各國進獻美人以及和親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姜琸想著讓靜姝安靜養胎,提也沒跟靜姝提過。

 不過靜姝雖在別苑,但她想知道的事,冬影向來不瞞她,且她父親容二老爺也常回映梅山莊,所以該知道的她一樣也沒拉,不過她聽了這些,卻絲毫也未擔心過,不過是當些樂子聽聽罷了,她也不知從何時起,就開始對姜琸有一種盲目的信任起來。亦或者,憂亦無用,還不若坦然該咋樣就咋樣呢。

 不過因著諸國使臣的來訪,而靜姝的胎相也已穩定下來,又且住在莊子上,莊太后對兩人也是牽掛得很,姜琸到底還是在九月底帶著靜姝搬回了東宮去住。

 回了東宮,靜姝便就時常去慈壽宮給太后娘娘請安,陪她說說話解悶。

 這日在宮中,靜姝還有向貴妃韓淑妃都在太后宮中說話,卻是突然有女官來稟報,道是福郡王妃華氏小產了,且還是和前不久才被解禁出宮的康王妃有些關係,福郡王此時正在宮外求見太后。

 眾人聽言都不禁齊齊變色。因為此時,華氏的身孕已經有五個多月近六個月,她身子一向康健,這個時候小產,著實讓人有些不寒而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