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風動。腓特烈。大不列顛。
看著諾斯首相的目光,達特茅斯伯爵心情也非常不好受。曾幾何時,大英帝國居然要淪落到站隊來維持自己的利益。但是現在是形勢比人強,在新大陸,美國的崛起已經是不可避免了,帝國之所以還在那裏陷入戰鬥更多是為了麵子;在南亞已經東南亞,帝國已經被五國同盟逐出了利益圈;而在大洋洲上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是岌岌可危,五國同盟的海軍已經陳兵帝汶島,隨時都要將帝國趕盡殺絕。
達特茅斯伯爵長舒了一口氣,道:“事到如今,帝國必須尋求其他盟友鞏固我們在歐洲大陸及非洲大陸的利益。法國人是不會忘記百年戰爭的事情,而且我們與他們在非洲還有很多利益糾葛,荷蘭和西班牙也是如此。我們目前隻能選擇普魯士,犧牲一部分利益,換取普魯士的支持。”
“腓特烈陛下麽?”諾斯首相對腓特烈大帝自然是不會陌生,這位普魯士國王是歐洲大路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的軍事天賦連英國王弟、約克公爵弗雷德裏克王子都是稱讚不已。幾乎歐洲的陸軍係統都已經將腓特烈大帝奉為當世的戰神,如果不是英國素來是海軍強於陸軍,整個帝國的軍隊都要將普魯士視為老師了。“《白廳條約》已經二十年了,普魯士捍衛了帝國在漢諾威的飛地,但是帝國對普魯士,唉……”
達特茅斯伯爵自然清楚諾斯首相歎息的意思,事實上殖民地大臣雖然不直接掌管帝國外交,但卻也是帝國外交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達特茅斯伯爵很清楚帝國對待普魯士的態度就是上級對待下級一般,雖然普魯士的確需要帝國來牽製法國,但是就憑普魯士容忍帝國在德意誌境內擁有漢諾威地區的態度就表明了普魯士結盟的想法。可是帝國卻錯過了最佳時機,如今前去尋求支持,隻會被普魯士訛詐更多的利益。
達特茅斯伯爵的沉默其實就表明了他的態度,諾斯首相惟有苦笑道:“我會去說服國王陛下,趁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普魯士替我們阻擋來自東方的敵人。”
“普魯士不會輕易答應的。”
“我知道。”諾斯首相點點頭,“但是對於普魯士來說,無論是北邊的丹麥,還是南邊的奧地利、奧斯曼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將說服國王承認普魯士在波蘭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會勸說俄國人放棄波蘭西部地區和烏克蘭、巴爾幹的部分利益來換取普魯士的支持。”
“隻怕會養虎為患。”海軍大臣孟塔古插嘴道。
“我又何嚐不知道?”諾斯首相道,“腓特烈陛下的智慧和魄力是帝國最大的敵人,但是就目前而言,普魯士的主要利益是在歐洲大陸上。帝國對於歐洲大陸僅僅是希望保持平衡即可。對於普魯士而言,無論是法國還是俄國,亦或者奧斯曼和奧地利,都是他們頭痛的敵人。我們現在支持普魯士去遏止奧斯曼和丹麥,以後我們也可以支持法國和奧地利去遏止普魯士。”
孟塔古想了想,道:“外交上的事情我不清楚,但是我已經將未來可能的事情都說明了。普魯士之所以對丹麥虎視眈眈,那是因為他們想要獲得北海的出海口。我們無法保證普魯士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組建海軍,而這樣一個國家一旦擁有了海軍,那勢必在歐洲就會對帝國構成威脅。”
“那是將來,我們更看重現在。”諾斯首相做出了決定,“如果後來的人要責怪我們,我們也隻能承受。曆史終將證明我的決定是這個時候最適合的決定,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適合帝國的。”
說完,諾斯首相便站了起來,離開了唐寧街10號,朝白金漢宮而去,歐洲的曆史也因此進入了一個拐點。諾斯首相與喬治三世交談了五個小時,最後諾斯首相得到了喬治三世的允諾。次日,一封絕密的外交郵件離開倫敦,在英國陸軍的護送下,這封郵件朝著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而去。隨著這封郵件的發出,法國、奧地利、丹麥、荷蘭等國家開始密切關注起這個升格為王國才62年的國家。
而此時的柏林卻是風平浪靜,在腓特烈大帝的領導下,普魯士已經不是62年前那個弱小的國家。擁有了西裏西亞地區的普魯士已經具備了歐洲列強的資格,隻是沒有歐洲國家願意承認這點罷了。但是對於已經在歐洲萌芽的資產階級來說,普魯士簡直就是一個讓他們向往不已的天堂。腓特烈大帝廢除了許多封建弊端,他所建立的廉潔高效的公務員製度讓遠在東方的永璿都讚歎不已。永璿非常喜歡腓特烈大帝的一句名言,“我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公仆”。
同時腓特烈大帝對宗教和新聞出版也持自由態度,許多在法國不能出版的書籍,都輾轉到德國出版。法國啟蒙主義最偉大的詩人、思想家伏爾泰就和腓特烈大帝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18世紀的歐洲,宗教矛盾異常尖銳,但是你在德國卻能看到新教教堂與天主教教堂並排而立,甚至連同性戀者在普魯士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腓特烈大帝唯一的缺點就是在他對猶太人的歧視上,腓特烈不信任猶太人,認為猶太人卷走了屬於普魯士人民的財富。所以腓特烈拒絕猶太人在普魯士的領土上經商和居住,同時對猶太人的過境稅也要高於其他人。
此刻的腓特烈大帝正看著一封書信,同時在他的不遠處站著一個東方人。腓特烈大帝對這封書信的內容是感到無比震驚,他無法想象,一個遠在亞洲的親王居然對德意誌和歐洲事務如此熟悉。他相信擁有這樣的判斷力除了需要經驗與智慧之外,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歐洲情報。腓特烈大帝曾經聽說過,大清帝國皇家招商局的生意是遍布整個地球,歐洲幾乎所有的大城市裏都有華人的商行和公司。腓特烈大帝相信這些商行和公司應該同時也是大清帝國情報係統的組成部分,不過腓特烈大帝並沒有因此感到憤怒。相反他很羨慕,羨慕這位東方親王擁有如此多的資源。他覺得如果有必要,他一定要去見見這位比他年輕許多的東方親王。他知道自己已經老了,但是他想征服世界的雄心還在。他希望為普魯士爭取到一位強有力的朋友,德意誌需要統一,而這可能是他能為這個國家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我很高興見到你,我東方的朋友。”腓特烈大帝放下了信函。
“我也很榮幸見到您,國王陛下。”來覲見腓特烈大帝的是招商局在歐洲的負責人之一,顧辰。他來歐洲已經五年了,他對於這位普魯士國王也是仰慕不已。在華夏的時候,永璿就談及過歐洲的幾位在世君主,永璿對腓特烈大帝的評價是最高的。他說腓特烈大帝是歐洲的曹操,而且比曹操更具有優勢的是,他是一個國家的君主,他占著了國家大義的道理。
“我對東方親王(歐洲流行如此稱呼永璿)是神交已久啊。”腓特烈大帝笑著,“從一個傳統的陸地國家走向海洋,我想你們的親王殿下應該遭遇了不少阻力。但是你們的親王殿下居然能建立起遠東乃至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海軍,這讓我欽佩不已。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去拜訪你們的親王殿下,和他一起聊聊,我記得你們華夏人的書中有說過這樣的場景,叫什麽來著?哦對了,‘煮酒論英雄’。可惜我們的啤酒是不能煮的,否則我真想這麽做。”
因為華夏在幾次對外戰爭的勝利,歐洲國家對這個遠在東方的古老帝國是越來越有興趣。此時的歐洲人還是以使用華夏的器皿為榮,而在華夏強勢崛起之後,歐洲人開始研究起華夏的文化、曆史和哲學。不少歐洲大學都開設了五花八門的華夏學科,同時在招商局的推動下,不是華語學校也在歐洲開辦起來。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永璿非常邪惡地想,以後一定要弄一個中文四六級考試來折騰下歐洲人,而且除了有普通話測試之外,還要弄一堆粵語、閩南語等方言等級測試。以後要移民到華夏,除了有普通話等級測試之外,方言等級測試起碼要拿兩張證書。
“恭親王殿下也很期待與陛下的見麵。”顧辰是永璿身邊的書童之一,第一批和第二批書童都已經長大成人。第一批書童被永璿派往招商局在國內以及東南亞的辦事機構,而第二批書童則被派往歐洲和美洲。相較於何來的書童,前麵幾批的書童與永璿的年紀相差不大,可以說是亦師亦友地長大起來。他們對於永璿除了崇拜和服從之外,更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而這些人在後來的“十八世紀大改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顧辰很清楚地知道永璿對哪些國家的推崇,而當代國家中隻有普魯士和美國得到了永璿的讚揚。永璿在很多次私下談話中提到,如果非要給華夏找一個對手的話,普魯士和美國才夠資格。永璿認為華夏占了天時,美國占了地利,而普魯士則占了人和。華夏有曆史的沉積,一旦發力那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企及的;而美國位於兩個大洋之中,幾乎當下的武器很少有對美國構成威脅的;普魯士人的嚴謹和鐵血是讓永璿都不得不折服的精神。而就在顧辰麵前的這位君主,他所撰寫的《戰爭原理》被永璿奉為“陸軍的經典”。在永璿的提議下,朝廷讓所有新軍的軍官都係統學習了這本書。雖然顧辰擅長的並非軍事,但是顧辰還是從國內聽到了不少陸軍對這本書的讚揚。雖然《孫子兵法》是一本針對“戰略”的經典著作,但是落實到實際上的戰役上,《戰爭原理》的操作性要更強一點。所以按照新式陸軍軍官學校的培訓要求是,上級軍官必須學習《戰爭原理》和《孫子兵法》,而中下級軍官則隻需要學習《戰爭原理》即可。
“你們華夏人擅長謀略,《孫子兵法》是我見過最好的一本軍事著作。”腓特烈對軍事的愛好如同他對文藝、哲學的愛好一樣熱烈,“而東方親王殿下是我見過將這本書運用最好的指揮官。你們在遠東擊潰了英國人,這是我以前從沒有想象過的。”
對於一國國君對本國文化的讚揚,尤其是對自己上司的讚揚,讓顧辰也是與有榮焉。“恭親王殿下對比下的《戰爭原理》也是稱讚不已,認為這本當今最偉大的軍事著作。”
聽到自己的書得到如此高的評價,腓特烈的笑容又多了幾分真誠。“顧辰先生,我希望你能與我共進午餐,我將為你介紹我的侄子,威廉。”
顧辰心下一驚,他知道腓特烈沒有子嗣,所以他的侄子威廉就成了這個王國的繼承人。雖然這樣一次宴會看上去隻是普通的國王賜宴,在外交上也是常見的。但是國王與王儲同時與自己一同出席私人宴會,這其中的含義就很明顯了。顧辰抬頭一看,發現腓特烈望向自己的眼神也多了許多意味。
顧辰以退為進,道:“我的身份並不適合出席陛下的私人宴會。”
“不!”腓特烈當了這麽多年的國王,自然有一股子不怒而威的氣勢,“僅僅憑你是東方親王的學生,你就有這個資格。”
腓特烈事實上也調查過招商局與永璿的關係,他很清楚招商局裏的負責人大多是永璿身邊的書童。這種書童在歐洲也是常見的,許多貴族身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侍從。這些侍從是貴族最相信的人,他們掌握著貴族最**的秘密,同時他們也是最能理解貴族思想的人。何況腓特烈也知道永璿對身邊人的栽培,永璿有一些著作在西方出版過。永璿向歐洲人介紹了華夏在哲學、藝術以及文學上的成就,同時也輸出了一些華夏的思想。腓特烈相信眼前的這位顧辰應該負有其他使命,他的身份不僅僅是招商局歐洲公司總經理助理那麽簡單。
顧辰見腓特烈如此堅持,心中大定。畢竟他這次麵見腓特烈除了帶來永璿的書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說服腓特烈加入到華夏在歐洲的計劃中。這個計劃用張儀當年在秦國所開展的“連橫”來命名。
“能參加國王陛下的宴會是我的榮幸。”顧辰鞠了一躬,“請容許我回去準備下。”
腓特烈點點頭,顧辰便離開了王宮。
而顧辰離開後不久,一名侍從帶著普魯士王國外交大臣匆匆忙忙趕了過來。腓特烈其實對這些大臣並不感冒,他不相信他的內閣,他更願意跟一些辦事員交談。他看到外交大臣匆忙的樣子,冷笑道:“閣下,您代表的是王國的體麵,請您自重!”
“陛下,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陛下給您寄來一封書信。”
“哼!讓我猜猜看,他一定是希望我們去阻止土耳其人吧?”腓特烈語帶嘲諷,“為什麽我們要去阻止土耳其人?我的外交大臣閣下,難道我們要幫助我們的死敵俄國人去取得巴爾幹地區嗎?”
“英國是我們的盟友,而他們也承諾幫我們與俄國協商拿到整個波蘭。”
“閣下,拿到手的才叫禮物,隨便說說的話怎麽能當真?”腓特烈對此並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