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夜幕降臨, 整座皇宮籠罩在一片樹影和明滅的燈火之中。
前朝和後宮以一條名叫錦胭廊的長廊相隔。這條長廊自西向東,長一百八十楹,裝飾豪華, 隨著地形高低起伏。江南多煙雨,所以皇宮中幾乎所有的建築都由廊橋相連,可以不打傘就通達各處。
皇宮的後苑建了個小西湖,因高宗喜愛西湖的風光, 又不忍每次出行大動干戈,勞民傷財,索性就把西湖搬進了皇宮裡面。只不過國庫一直不充裕,高宗又提倡節儉, 因此很多亭台樓榭還在斷斷續續地建造中。
高宗站在小西湖畔澄碧殿的露台上,舉頭遙望夜色。湖面被風吹起褶皺, 倒映著天上的銀光, 月色正好。董昌拿了一件外裳披在高宗的肩上,小聲道:「官家,韋醫官到了。」
高宗返回殿中,韋從挎著藥箱站在那兒:「微臣奉太后懿旨, 來給官家診脈。」
高宗坐在御榻上,對韋從說道:「朕的病自己心裡有數,韋愛卿只需告訴朕一句實話,是否此生再難有子嗣了?」
韋從驚恐地跪下道:「官家,您別這麼說。」
高宗抬手按住額頭:「你不用安慰朕。莫貴妃的孩子自出生就先天不足,是朕的原因。害得她年紀輕輕喪子, 鬱鬱寡歡,是朕之過。」
「官家,您千萬別再自責了,保重龍體啊!」董昌率先跪下來,其他人也都跟著下跪。
「朕已經到了這個歲數,對子嗣的事也死心了。」高宗擺了擺手,悵然地望向窗外,「韋醫官不用再給朕開藥了。」
韋從嘆了一聲。其實高宗這病都是年輕時嚇出來的。當年被糊裡糊塗地推出來繼承皇位,又為了躲避金兵的追擊一路慌張南下,每到一處地方都不敢停留太長時間,加上朝廷內部還發生了兵變,時常命懸一線,就被活生生地嚇出了毛病。
如今高宗膝下子嗣很成問題。唯一的皇子還在一年前夭折了,太后和皇后都很著急,但這個病,著實是治不好了。
殿上的人都俯首,不敢說話。這個時候,一個內侍在殿外喊道:「官家,皇后來了。」
高宗收起愁緒,讓董昌他們都起來,正聲道:「宣。」
吳皇后來給高宗送補身子的湯藥,她十四歲就侍奉高宗,在先皇后過世以後由貴妃進封為後,賢德明禮,宮中上下都對她尊敬有加。她給高宗行禮之後,讓宮女奉上湯藥,見高宗面色不豫,便勸道:「皇上,這湯藥是母后特意吩咐熬製的,您還是喝了吧。」
「來人,給皇后賜坐。」高宗拿起湯碗,將藥一飲而盡。吳皇后鬆了口氣,這才坐下來,對高宗說道:「聽說皇上最近幾個月都沒有臨幸後宮,可要臣妾再張羅些新人進來?」
高宗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讓董昌將殿上的人都帶下去,然後才說:「皇后,朕這個身子不行了,不要再糟蹋那些年輕的姑娘了。往後,後宮不要再納新人。」
吳皇后一聽,連忙跪在地上:「皇上,您這是為何?是臣妾無能。」
「這怎麼能怪你?快起來。」高宗伸手欲扶,吳皇后才從地上起來,又聽高宗說,「皇后啊,你近前來。」
吳皇后慢慢走過去,站在高宗的面前,高宗拉她在身旁坐下來,握著她的手說道:「朕知道,自己不能再有子嗣了,你們也都知道,何必再自欺欺人?只是對於皇儲,朕一時拿不定主意。普安和恩平兩位郡王,你看哪個更好?」
吳皇后沉吟了一下。
早年太/祖駕崩,是作為弟弟的太宗繼承帝位。靖康之難以後,太宗一脈幾乎死絕,高宗又生不出孩子,便從太/祖的後代裡選了幾個孩子,養在東宮裡。等這些孩子長大一些,又挑了兩個出眾的,分別養在吳皇后和張賢妃的膝下,一個是恩平郡王趙玖,一個是普安郡王趙琅,兩人皆已成年,出宮建府。
因為高宗一直想要自己的孩子,對這兩位郡王便不是很重視,但如今卻不得不慎重考慮在他們中選一個繼承人了。
「皇上春秋鼎盛,現在考慮這些是不是還太早了些?」吳皇后說道。
高宗搖頭道:「帝王又豈是朝夕之間能夠培養出來的?朕以前總想著生一個自己的孩子來繼承皇位,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天意啊。」
太宗從太/祖那裡拿走的皇位,最後還是得還給太/祖的後人。
「臣妾一時也拿不定主意。雖說恩平郡王是在臣妾膝下長大的,但普安郡王看著也很好,只不過他們出宮以後,很難到內宮來走動,也有些時日沒有見了。顧相曾經教過他們,不如皇上問問他的意思?」
高宗對皇后沒有一味推薦自己養過的孩子,感到十分欣慰。想想顧行簡當初的確在東宮教過他們,對他們的品行應該有所瞭解,便想明日朝參結束之後,留他問一問。
等吳皇后回宮之後,高宗想著去莫貴妃那兒看看她,蕭昱來求見。他跪在殿上,抱拳道:「皇上,烏林逃脫之後,皇城司雖已在全城大肆搜捕,但人犯至今還未捉拿歸案。臣建議,讓殿前司加強對各個城門的盤查,不要讓可疑之人出城。」
他覺得此案複雜,烏林應該還有同黨。若是光盯著烏林一個,可能會有漏網之魚。
高宗抬手示意他起來:「愛卿辛苦了,朕知道你的意思。」
蕭昱想了想,還是說道:「這個烏林是顧相舉薦的,皇上以為顧相會不會藏匿犯人?」
他是天子的耳目,對天子絕對忠誠,所以敢說這話。高宗笑道:「那是你不瞭解他。」
蕭昱見皇上都這麼說了,也不多言,躬身退下去了。
第二日朝參,多是討論前線的戰事,主和派和主站派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論,毫無結果。等朝參結束,張詠本來想堵住顧行簡,好好問一問那日在清河坊的姑娘到底是誰。但高宗卻先一步把顧行簡叫到了垂拱殿。
高宗把殿上的內侍都屏退,只叫顧行簡上前來:「顧愛卿,恩平郡王和普安郡王,你都教過,覺得哪一個的人品才華更為出眾?」
顧行簡抬眸看了高宗一眼,好端端的,為何要問他這個問題?
他拜道:「臣教兩位殿下已經是多年之前的事了,當時兩位殿下年紀都還小,尚且看不出高低優劣來。」
高宗的聲音低了些:「不瞞愛卿,朕想在他們兩人中,選一個冊封為儲君,繼承大統。你看如何?」
顧行簡一驚,皇上這幾年頻頻為子嗣的事情求醫問藥,難道是醫治無果,所以放棄了?恩平郡王和普安郡王出宮以後,就像被世人遺忘了一樣,銷聲匿跡。朝臣們見皇上不重視,也沒把他們往儲君的方向想,這兩位的境遇可不算太好。這突然提起來……恐怕朝堂上要掀起一番波瀾啊。
「立儲之事事關重大,絕不能馬虎,還請皇上三思而後行。」
高宗點了點頭:「從前是朕對他們關心太少,過兩日便宣他們進宮來,此事再從長計議吧。不過朕近來有些精神不濟,韋醫官叮囑說要儘量減少外出。朕本想出宮去國子監參加補試,現在看來只能由愛卿代勞了。」
顧行簡愣了一下,不確定地問道:「皇上要臣,代天子幸學?」
高宗微微笑道:「是啊,愛卿有何難處嗎?」
「沒有,臣領旨。」顧行簡拜道。
***
那日顧行簡離開之後,便再也沒到夏初嵐的住處來。
倒是秦蘿中間來過幾次,每次都要人拉來一車的食物,東西幾乎堆滿了整間耳房,夠兩戶十口之家吃上一陣了。夏初嵐委婉地拒絕過,但秦蘿以為她是客氣,依舊故我。
從這個二夫人就可以看出,顧二爺賺錢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否則哪裡夠她折騰。
夏衍每日都在埋頭苦讀,直到補試的前一日,他因為太過緊張,一整晚都沒有睡著,白日起來,頂著黑黑的兩個眼圈,把思安和六平都嚇壞了。吃早飯的時候,夏衍頻頻看向門口,期待顧行簡出現,可直到上馬車了,都沒有看到他的身影。
先生明明答應過他,補試那日會來的,為何失約了呢?難道是忘記了補試的日子?就算不能來,為何不提前告訴他一聲呢?
他們還沒到國子監,馬車就難以前進了,堵在路上,只能下去步行。國子監外更是人山人海,父母都在小心叮囑自己的孩子,考試要注意什麼,然後才送他們進去。補試並不像科舉那樣要考幾天,一般就上午和下午兩場。第一場考的經史,是筆試。第二場考的策論,乃是問答。
主考基本就是國子監的官員,還有太學的教員。偶爾皇上也會御駕親臨,以表對國學的重視。
夏初嵐送夏衍到了國子監的門口,只對他說:「放輕鬆些,別太看重結果。」
夏衍點了點頭,又往四周看了一眼,仍是沒有發現顧行簡的身影,耷拉著腦袋進去了。
中庭裡面已經匯聚了不少的試子,夏衍進來,有些人便對著他指指點點的。因為他年紀小,個頭也小,在一群試子裡就顯得很惹眼。幾名學錄正在拿著戶籍狀一個個地對人,夏衍站在最後面,聽到前面兩個比他大一點的少年說:「聽說了嗎?今日本來是皇上要來,現在換成顧相了。」
另一個孩子十分雀躍:「真的是顧相?那我可一定要好好表現。」
他們倆說得興奮,其它的少年也湊過去,七嘴八舌地討論顧行簡。夏衍沒想到參加補試就能見到一直仰慕的人,又打起點精神來了。不知道顧相是什麼樣子呢?高的矮的,還是胖的瘦的?
那日負責報名的學錄拿著戶籍狀走到他身邊,對他笑了笑:「夏衍,今日好好表現。」
夏衍連忙對學錄鞠躬道:「是。」
學錄便從他身邊走過去了。等對完了戶籍狀,學錄們走到最前面的香案那裡,將名簿交給祭酒。
夏衍個子小,看不見前方,只聽見祭酒在說話。他昨夜未睡,本就有些昏昏沉沉的,聽祭酒長篇大論,更想睡了。好不容易等祭酒說完,一個卒吏跑進來說道:「祭酒大人,顧相說會晚點到,讓您照常開始,不必等他。」
祭酒點了點頭,等到了時辰,高聲道:「關門!鳴鐘!」
國子監朱紅的大門緩緩關上,將裡外隔絕。鐘樓裡的鐘連敲三下,鐘聲悠遠,宣告補試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