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爵位變動
聽到這話,康熙沉著的臉才好看了一些,張了張嘴便打算同意,這個時候,胤祥卻朝康熙磕了個響頭道:「皇阿瑪,兒臣以為不可。」
聽到這話,胤祉,胤禛和康熙都是皺了眉頭,胤祉想的是這胤祥是怎麼回事,難道爺被降位了還不行,還要死抓著不放不成?
胤禛所想的則是胤祥太不智了,固然三哥有錯,也不算什麼頂天的大錯,降位已經算是很嚴重的了,再抓著不放,不僅不能把三哥怎麼樣,還顯得自己沒有氣度,沒有兄弟之義,讓皇阿瑪心生不喜。
而康熙則是正如胤禛所想,以為胤祥沒有兄弟情義,看向胤祥的眼神冷了兩分,只是沒人看出來罷了。
「胤祥你有何意見?」康熙沉聲道,語氣淡然,聽不出喜怒。
胤祥聞言拱拱手,「皇阿瑪,三哥固然有錯,可是剛剛皇阿瑪意見懲處過了,一碼歸一碼,抄經之事大可不必。」
說著胤祥看了胤祉一眼,「如果三哥真的想表達對額娘的愧疚,還是好好幫著皇阿瑪處理好朝中事務好了,和譽福晉曾說過,與其用那些虛頭巴腦,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來盡孝,不容真的做出點實事來的情真意切,也更加有意義一些。」
「所以兒臣以為,這抄經之事就算了,不如皇阿瑪給三哥安排一些政務,三哥若是做好了,就算是對額娘盡孝了。」
等到胤祥說完,在場的人都愣住了,本以為胤祥是準備讓胤祉好看,卻沒想到胤祥會說出這麼一番話,就連康熙都愣住了。
半晌,康熙回過神來,朗聲笑道:「好好好,朕真是小看你了,胤祥啊,你的年紀不算大,可是心胸不小,不愧是朕的兒子,好。」
康熙一連幾個好,也頓時驚醒了一眾皇子阿哥,連連附和,在附和的時候也不由打量起胤祥來,思考著胤祥應該怎麼辦,是助力還是阻力。
而胤祥聽得康熙的稱讚卻是不卑不亢的說道:「多謝皇阿瑪稱讚,兒臣也不過只是拾人牙慧罷了,說來若不是和譽福晉的點醒,兒子怕是還在鑽牛角尖呢。」
說著胤祥一頓,又朝康熙磕了個頭,「皇阿瑪,兒臣剛剛在宮外和三哥廝打,有辱皇家威嚴,不敬兄長,還請皇阿瑪降罪。」
見狀,還沒等康熙回過神來,胤祉就第一個跪下來求情道:「皇阿瑪,此次之事皆因兒臣所起,還請皇阿瑪不要怪罪十三弟,一切罪責兒臣承擔好了。」
胤祉剛剛跪下,其他幾個阿哥也是紛紛跪下求情,康熙見狀,眼中的那絲冰冷徹底化作飛灰被風吹去,老感安慰的捋了捋胸前的鬍子笑道:「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矣,若是因此責罰你們,那麼朕,是不是也要下個罪己詔啊?」康熙戲謔道。
諸皇子聞言頓時一愣,隨後連稱不敢,康熙見狀這才笑道:「這就是了,不過兄弟之間的一點小摩擦,那裡就值得朕來裁決,這事就這麼揭過好了,都起來吧。」
見康熙這麼說,眾人知道這事也就這麼過了,紛紛站起身來,胤祉也是送了一口氣。
只見康熙輕笑道:「不過說起來,這和譽福晉倒是個不錯的,這番純孝言論倒是給朕,也給你們都上了一課,胤禛,你有個好福晉啊。」
胤禛聞言連忙拱手道:「些許小聰明罷了,難得皇阿瑪看得上,是她的福氣。」
「嗯,小聰明也是聰明,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小聰明用到合適的地方也不比大智慧差,不錯,不錯。」康熙搖搖頭道,一連說了兩個不錯。
然後就見康熙沉吟了一會兒,看向胤禛說道,「皇四子胤禛,素來純孝,深得朕心,雖有不妥之舉,到底瑕不掩瑜,著復位貝勒,欽此。」
聽到這話,胤禛頓時一愣,而剛剛被降位的胤祉則不由的苦笑,剛剛還想著有胤禛跟自己作伴,結果人家就升回去了,合著就自己倒霉了。
而胤禛也是一愣,隨即連忙跪下謝恩,「兒臣謝皇阿瑪恩典。」
「行了行了,起來吧。」康熙擺了擺手,然後說道:「此外,十三阿哥純孝忠義,雖年歲尚小,然則通曉大義,乃國之純孝者,著冊為貝子,欽此。」
如果說剛剛胤禛復位,其他皇子阿哥還不在意,畢竟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胤禛不可能一直都是個貝子,復位是遲早的事,如今只不過出了李綠蓉這檔子事,提前了一些復位罷了,也算不了什麼。
就好比是胤祉,別看是降位了,心裡面,人家還是把他當誠郡王的,要是誰沒腦子真的把他當貝勒才是傻子呢。
可是這不一樣,一個貝子的爵位,眾人還不至於放在眼裡,可是關鍵是,如今獲得了爵位的都是已經大婚了的皇子。
排在胤祥前面的胤禟、胤䄉、胤祹都沒有爵位,可是胤祥卻是冊封了貝子,這完全不符合康熙的性子啊。
而且貝子算不了什麼,真正讓眾人介意的是,胤祥是太子之外康熙唯一一個破例了的皇子,雖然和太子比起來,這點破例算不得什麼,但是不能不讓眾人,尤其是太子心生忌憚。
而且胤祥和太子之間多少有些相同點,同樣都沒有額娘,而且之前敏妃還去見了康熙一面,這一點也很是為人忌憚,因此幾位皇子都隱晦的看了胤祥一眼,眼中劃過一絲異色。
不說諸位皇子,就連胤祥都是一愣,要不是胤禛悄悄的碰了他一下,怕是他還愣著在呢。
「兒臣,兒臣謝皇阿瑪恩典。」胤祥連忙跪下謝恩道。
康熙見狀點了點頭,將底下幾個兒子的動作盡收眼底,「起磕吧。」
作為千古一帝,康熙很明白自己的這個舉動會導致什麼後果,但是康熙還是做了,太子的地位穩固,雖然還有大阿哥制衡,其他的皇阿哥也漸漸有了勢力,到底還是差了點。
尤其胤禛還是太子的死忠,太子地位太穩固了也便磨礪,正好老十三沒有額娘,和老四交好,抬舉他可以磨礪一下太子,也能補償一下敏妃,基於這個緣故,康熙當做沒有看見眾人的反應,還是下了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