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文壇大神是隻喵》第76章
第76章

  現在的劇情中,項羽的弱點只是初露端倪,而劉邦的麾下則慢慢聚集著人才。

  當咸陽攻破,劉邦被封漢王的時候,才是他們對峙的開始。

  楚銘緩緩的舒了一口氣。

  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讀者們肯定得鬧好一陣子。

  不過肯定不是鬧自己,而是鬧項羽。

  項羽英雄蓋世,在他那個世界,後世許多作品中,都是悲劇英雄,令人嘆息。

  但基本上很少,有寫穿越回去幫助項羽奪得天下,顛覆漢朝的。

  劉邦的粉絲並不多,但漢朝的粉絲非常非常多。

  不然,咱們也不會是漢民族了。

  而且就算再討厭劉邦的人,都不會說劉邦不該奪得天下。

  或許有人說劉邦小人,或許有人說劉邦無恥,但他們最後都得加一句,所以劉邦能奪得天下。

  甭管前面評價如何,無論是黑是粉,大家都公認,劉邦才能得到這個天下。

  項羽是霸主,他僅僅是個霸主。他當不了皇帝。

  因為他的心不夠大。

  他連手下都接納不了能人異士,聽不得忠言逆耳,剛愎自用的同時又優柔寡斷。

  而且,項羽的仁義,也很有問題。

  一方面,「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另一方面,「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就難怪「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項羽的確看起來很仁慈。他對人恭敬慈愛,嘴上的話說的很漂亮,比如在別人生病的時候探的很勤快,關切很到位,甚至「分而食之」。但真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卻任人唯親,捨不得給這些投靠他的能人異士們真正的封賞。

  韓信評價項羽的「仁」是「婦人之仁」。從後世來看,項羽也就是小家子氣,根本沒有做大事的氣度。

  他慣常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嘴上說得漂亮,行動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說難聽點,就是虛偽。

  就算那些名士們不在乎項羽的行軍過程中的殘暴,以及只管打仗不管後方,攻佔那麼多地方半點不懂治理的做法——項羽不會,他們才有用武之地啊。

  但是他們又不是傻子,跟著一個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上立再大的功勞都沒有封賞的主公,這日子能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話聽起來淒涼,但弄好聽點的說法,大家這麼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抱負實現夢想。就跟現代社會工作一樣,努力工作得不到應有的報酬,領導只是嘴上說得好聽從來不拿點實質的東西出來,幹得下去才有鬼。

  大家又不是沒能力,為什麼不換一個給得了報酬的主公?

  劉邦有時候表面上做的沒有項羽好,甚至有些輕慢傲慢。但只要立了功,該給的他一樣都不少。

  人,還是實際點。

  楚銘原來從影視作品中,其實對項羽挺有好感的,覺得項羽挺可惜的。

  但真的解除了歷史,甚至只是課文中節選的幾段,楚銘就不得不嘆息,項羽能成得了大事才有鬼。

  或許有些歷史虛無主義的粉絲們又在嚷嚷,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假的巴拉巴拉,但咱們從事實往上推,那麼多有才華之人寧願選擇勢弱的劉邦也不選擇項羽,還不能證明嗎?

  而且項羽手中有權力的將領,也是歷史上留名的。任人唯親,這一點是板上釘釘,改不了的。

  對於亂世爭霸而言,任人唯親就足以斷送一切了。

  沒有人才,你拿什麼爭霸?

  楚銘一邊寫一邊嘆息。這能奪得天下的,不一定是英雄,而是要容得下英雄。

  楚銘這個作者都這麼嘆息了,讀者們就更不用說了。

  前面他們對項羽的感觀有多好,後面就有多失望。

  楚銘這一手對項羽的欲抑先揚,和對劉邦的欲揚先抑,玩得十分漂亮。

  正因為楚銘對項羽的個人能力,和他的背景(以及臉)過多溢美之詞,之後他的缺點展現出來,才會讓讀者們嘆息連連。

  手上握了一副好牌,卻打個稀爛什麼的,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的悲哀。

  看著項羽早期的時候,人才還是往他那裡流。但這些人幹了一段時間之後,紛紛離開項羽。讀者們不由鬱悶,都這樣還不長點心?

  項羽還真不覺得怎樣,他依靠的是自己,他對自己迷之自信。他表面上謙恭納賢,實際上骨子裡傲慢得很。

  讀者們為著他幹著急,項羽手下忠於他的賢士們也乾著急,項羽就是不著急。

  最後讀者們失望過頭,也懶得說了。他們這些旁觀者都無語了,可想項羽身邊那些賢人們有多失望。

  這樣留得住人才怪。

  當楚銘終於寫到鴻門宴這個小高|潮的時候,讀者們都氣樂了。

  看看,項羽這是什麼鬼?大好的機會在敵人還是幼苗是剷除,他居然放過了。

  項伯也就算了,張良對他有恩,他腦子一根筋,聽信了張良和劉邦一面之詞,真以為劉邦無辜的很。

  但項羽呢?項伯腦子不清楚,他的腦子也不清楚嗎?

  劉邦是真的忠誠於他,還是心裡有小九九,他這個上位者看不明白?

  他可是硬打進咸陽城的,這還不能證明劉邦的反叛之心?

  而且范增一直嘮叨,他嘴上說「好好好」,心裡難道一點都沒聽進去?

  看著范增幾次舉起玉珮,讓項羽按照計畫行事,項羽默然不應。

  而范增讓項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的時候,項伯還去跟著舞劍,幫忙抵擋。

  然後樊噲進帳,項羽還對樊噲勇猛欣賞有加……這一切到底什麼鬼?

  好吧,若項羽不是要成就地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英雄。讀者們還能說一聲項羽光明磊落,說他和樊噲英雄惜英雄。

  但屁股決定腦袋,項羽明顯不像個能成大事的。

  至於項羽之後「錦衣夜行」的言論,讀者們已經不想吐槽了。

  讀者的偏向,就像是文中那些賢士們的偏向一樣。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欣賞項羽的才華,欣賞項羽的仁義,欣賞他外露的美好品德,而對劉邦嗤之以鼻。

  漸漸地,他們失望了,最終,絕望了。

  項羽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讀者們這麼想。

  鴻門宴之後,劉邦還是處於弱勢,倉皇逃跑。但讀者們已經站定了劉邦,等著劉邦怎麼反擊了。

  一讀者發帖子道:我本來很不能理解,項羽這麼厲害,劉邦怎麼還能贏。我還以為,這是和秦始皇一樣,項羽早早死了,然後後繼無人的緣故。現在我卻想,就算劉邦再怎麼吃敗仗,項羽再怎麼在戰場上有優勢,劉邦最終還是會贏。這是注定了的事。

  下面有讀者符合道:本來只是看著題目劇透,知道大漢會贏。現在是看著劇情,就知道劉邦會贏。劉邦的確不是個品德多麼高尚的人,也不是一個多麼有才華的人。他才華,只就是識人善用,且愛護百姓。但就這有點,足夠他當皇帝了。

  還有讀者們開了許多科普貼分析貼,挨個兒分析項羽和劉邦的優劣勢,分析他們帳中所用之人的優劣勢。

  然後他們很無奈的發現,假設兩人已經成為皇帝的情況下,劉邦手下的人,已經能撐起一個國家;而項羽,他手下的人,根本不足以治理一個國家。

  在之後的楚漢戰爭上面也能看出,劉邦一敗塗地,但他後方穩固。

  項羽所向披靡,但後方空虛。

  明明項羽佔據的地盤更廣,按理說無論人口還是糧草都遠遠大於劉邦。

  說到底,還是沒人可用的鍋。

  劉邦有蕭何幫他穩固後方,項羽有誰?

  打下來不能治理,那打下來有何用?

  楚銘看著讀者們的悲嘆,心裡有些安慰。

  當然,他並不是虐到讀者的安危,是對自己沒寫崩的安危。

  在得知項羽的高大上之後,還能說出劉邦必勝,說明他這篇文進展到現在,是按照計畫進行的。

  他沒有寫崩。

  項羽還是那個英雄,但他不適合成為皇帝;

  劉邦有時候真小人,但他注定會登上帝位。

  但即使在這種前提下,優勢很大的項羽還是有數次機會弄死劉邦,但都被他自己給放走了。

  可以說劉邦猶如天助,也可以說,項羽的本性,注定了這一切。

  雖然劇情已經了然於胸,但對於戰爭的描寫,楚銘覺得自己還有些欠缺。

  他和肖晟討論了一下之後,決定去博物館參觀一下古代的兵器之類,寫的時候,也有點直觀的認識。

  其實,他就是想感受那時候的氛圍而已。

  帝都有許多博物館,首博正好在舉行古代兵器展覽,楚銘興沖沖的就去了。

  恰巧安洛也有空,且下個電視劇正好是古裝戲,兩人便約著一起去。安洛要提前感受一下真正的古代兵器。

  在到了博物館門口的時候,楚銘第一次見到了安洛那所謂的「飼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