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文壇大神是隻喵》第84章
 第84章

  沒了小助理的工作,楚銘並沒有輕鬆多少。

  軒意在工作的時候是極其認真的,他這個掛了副總編劇的人,也得跟著他一起認真。

  本來對於楚銘的空降,編劇組有些人很不滿意。但在得知楚銘的身份和後台之後,那些人即使不一定去巴結,但也絕對不敢說壞話了。

  倒不是他們有多虛偽,不過是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而已。

  軒意雖然工作上要求很高,但比起之前的楚銘跟隨的編劇,對楚銘的指導的確更詳細一些。

  倒不是那些編劇藏著掖著,只是畢竟不是什麼多麼熟悉的人,也沒有拜師之類,不可能手把手的教。

  楚銘基礎為零,還真得要手把手教基礎。至於更高層次的注意事項,那幾個編輯已經教的差不多了。

  楚銘自己也有看書自學。但有些看書並不能瞭解的太清楚,甚至楚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來瞭解的並不清楚。在軒意講解之後,楚銘才恍然大悟,並將之前學的東西融會貫通。

  楚銘本來以為跟著編劇學就可以了,現在他考慮去報個班,系統的學習一下。

  軒意建議道:「你可以報一個網絡課程,中戲帝影都有錄播的網絡課程賣,這樣時間比較自由。有什麼不懂的,就來問我。」

  軒意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編劇了,這話也不算說大話。

  楚銘立刻拿出手機,在軒意的幫忙下,選擇了一個網絡課程並購買,行動力槓槓的。

  除了軒意電視劇的編劇之外,楚銘還要忙自己電影的編劇。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小說,所以在寫劇本的時候,燒腦程度稍稍好一些。至少不用去揣摩人物思想。

  在軒意的教導下,楚銘對寫劇本更得心應手了一些,他那主編劇也對楚銘讚不絕口,說楚銘再磨練一下,至少自己小說的劇本,擔任總編劇是沒問題的。

  他已經把握住了編劇的節奏。

  編劇並不一定要多少的文筆,那劇本不是小說,不需要你細緻的描寫。劇本最重要的,是節奏感。

  一集電視劇,一場電影,就那麼多時間。怎麼在有限的時候,勾住大家的興趣不放,就是編劇的功夫。

  有些電視劇,講了好幾集都平鋪直敘讓人提不起興致,那可不僅僅是導演和演員的鍋。

  精彩的劇本,是一部好劇的基本。

  即使是被人評價為毫無內涵毫無邏輯的商業片,在劇本節奏把握也是很看重的,甚至說,更看重。

  怎麼讓毫無內涵毫無邏輯的劇本,在拍攝時表現的高|潮不斷,這就是節奏。

  即使最後看完之後說好傻,但在看的時候,還是很爽的。

  爽點,就是節奏。

  楚銘終於漸漸摸索到這種節奏。

  在兩邊擔任編劇的同時,楚銘的《大漢》終於寫完了第一個劇情。

  楚漢爭霸結束,劉邦稱帝。

  楚銘在項羽之死的時候,即使讀者們前面評判項羽的人很多,對項羽的弱點說的頭頭是道,看著項羽從楚漢之爭佔盡優勢到漸漸敗北多是惋惜甚至憤怒。但項羽之死,還是讓讀者們很是難受。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霸王別姬,千古絕唱。

  論帝王之道而言,項羽的確不如劉邦遠矣。但論個人魅力,項羽並不輸於劉邦,甚至因為他的專情,他的英雄氣概,後世比劉邦人氣更高可想而知。

  項羽在烏江邊,以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為由,於江邊自刎,而後被想要用他的屍體領賞的宵小分屍。

  英雄最終遭此侮辱,讓讀者們心裡怎會好受?

  即使後來劉邦將項羽的屍體拼好並以魯公之禮厚葬,也無法減輕讀者心中沉重的一星半點。

  楚銘寫這一段劇情的時候,心情同樣很沉重。

  劉邦厚葬項羽可能有政治作秀的因素在裡面,但為其哭泣卻一定有真心。

  劉邦是真的敬佩這個對手,並真心為其惋惜。

  或許有人說這是勝利者的惺惺作態,但劉邦對項羽是肯定認同的。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雖然對項羽多有批判,但卻將項羽放入帝王本紀中,項羽成為唯一不是帝王還進入帝王本紀的人,可見司馬遷對其評價也絕對不低。

  那些批評,和讀者們一樣,更多的是惋惜。

  但無論怎麼惋惜,項羽的時代終究過去了。漢朝終於建立。

  劇情發展在這裡,就只剩下收尾了。

  但這收尾也並不短,沒有個二十來萬字也寫不完。

  劉邦在登基之後,開始剷除異姓王,並定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狡兔死,走狗烹。

  如此悲哀,卻是常態。

  除了猜忌並大規模剷除功臣之外,劉邦還舉兵匈奴,卻被圍困白登,靠著賄賂單于的閼氏,即匈奴皇后,才倖免於難,而後靠和親來維繫邊疆安全。

  楚銘借由劉邦之口,不斷感慨「朕無能,無能啊」。

  在封建王朝這個男權社會中,女子地位遠不如男子,而男子若不能庇佑妻女,也是無能的表現。

  所謂男子無能,女子和親。

  楚銘在《大漢》第一部中,只略微的點了一句和親。

  而在第三部漢武帝中,才會點出兩位對漢朝對匈奴政策中舉足輕重的兩位女子。

  以及那首千百年後,仍舊令人聞之落淚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而細君公主,僅出塞五年便香消玉殞,埋骨他鄉,終其一生,未能返回故里。

  《大漢》的第一部,前面大半部分都是爽文,一個小人物成長成帝王的爽文。

  後面雖然較為壓抑,但誰也知道,一個王朝的開端,不可能立刻就進入盛世。歷經戰亂,劉邦不過只能開個頭而已。

  即使讓讀者大罵的剷除異姓王,理智的讀者都知道,這是封建帝王所常做的事。

  穩固政權而已。

  劉邦能反了項羽,別人也能反了劉邦。

  不過也有讀者說,封同姓王也不安全,藩王仍舊擁兵自重,並不會因為和皇帝同姓同宗而老實。

  甚至,因為大家都姓劉,想當皇帝的心還更重一些。

  這的確是第二部、第三部的主線之一。

  在第二部開端,就是沉重的氛圍。

  第一部的開頭是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讓讀者一看就覺得爽。

  第二部的開頭卻是宮斗戲份,讓讀者誤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女頻。

  楚銘為了寫好這齣戲,還真看了不少女頻的宮斗宅斗文。

  劉邦死後,呂后專政。漢惠帝抑鬱而終後,呂后前後立少帝並攝政。

  這時候還不能叫垂簾聽政,因為當時社會對女子禮教並不苛刻,呂后見外男不需要垂簾。

  平心而論,呂后有從政之才能。在她攝政之下,雖然朝中多紛爭,但漢朝大致上還是延續著劉邦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力漸漸增強。

  但朝臣們可不願意呂氏真正取代皇帝,那些擁兵自重的劉氏藩王們更不願意。當呂后逝世,就是誅盡呂氏之時。

  讀者們先是有些不適應,後來覺得這宮廷裡的勾心鬥角也看得很過癮。

  只是呂后手段太殘忍,讓讀者們有些毛骨悚然,並高呼不敢在晚上看文。

  什麼用竹籤刺死韓信,什麼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實在是看著就讓人渾身發抖。

  這女人實在是太可怕了。

  追楚銘文的有不少女讀者,女讀者中有不少是作者。她們對這一段歷史十分感興趣,紛紛請求楚銘開放同人授權,很想寫呂后和戚夫人相關的故事。

  楚銘想了想,覺得開放也成。他那個時代,寫歷史同人的文不少,寫呂后和戚夫人的也不少。

  只是開放,要等他全本完結之後。

  全本完結,西漢盛世的故事講的差不多,寫同人的應該不會偏離太過。

  楚銘一直以為,那些寫呂后這段歷史同人的,肯定很同情戚夫人,會死命黑呂后。

  到後來他看到相關同人之後,發現雖然的確有幫戚夫人弄死呂后的,但絕大多數居然是站在呂后這邊,就算有寫和戚夫人沒仇恨,但也不會黑呂后,楚銘感覺……有點出乎意料。

  這大概是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的不同?

  這些都是後話。楚銘在完結第一部的時候,就接到了影視公司的邀約,想要第一部的電視劇改編權。

  楚銘還是第一次書沒寫完,就有影視邀約的。

  出版倒是正常,很多有點名氣的作者都是寫多少出多少。但影視改編本來就難得,楚銘整本書還沒寫完,就被公司看重,實在是讓他很驚訝。

  不過他還是拒絕了。

  雖然那個公司很有眼光但是很沒有誠意啊,因為提前邀約就想壓價什麼的,楚銘才不干呢。

  等全本結束了三本打包賣高價不好嗎?他又不缺錢。

  咳咳,不是錢的問題,是誠意,誠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