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如意佳婿》第141章
第141章

  得知祖父急急忙忙喚自己回家的緣由,劉延寧也很意外。

  和劉大爺他們的驚喜激動不太一樣,劉延寧如今眼界不同以往,不是因為有了功名,而是拜了師傅。

  自從成了舉人,劉延寧幾乎不去書院,得到江遠辰的悉心教導,他漸漸才發現,師傅教的不僅是學問,更多的是教他時政,朝中局勢,各方派系,甚至經常叫他和景行討論某些政令見解。

  劉延寧明白,師傅是在教他如何做官,做學問難,做官更難。

  古往今來多少狀元文人?能夠位極人臣的卻屈指可數,可見考科舉和做官不同,科舉是他們寒門學子躍農門的必經之路,科舉之後並不等於高枕無憂,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正所謂書生意氣,劉延寧也有自己的理想抱負,他想要當官,更想日後做個好官,師傅教他的這些,他感激涕零,但隨著眼界的開闊,劉延寧也逐漸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他最初想的那般簡單。

  就比如青青的婚事,當初師傅給的承諾,讓劉延寧覺得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跟著師傅鞏固學問,以待日後如師傅所願,能夠在會試一鳴驚人,嶄露頭角。

  現在劉延寧卻明白,師傅叫他準備下一屆的會試,固然是為了他考慮,卻也有私心,如今京中的局勢混亂,自從聖上把承恩公之女,也就是皇后娘娘親侄女指給五皇子,朝堂局勢也跟著打亂了,七皇子一系不能坐視五皇子得盡好處,榮妃娘娘正在聖人跟前失禮,五皇子得了好處,不惜高調,如今正避開鋒芒,江寧侯府才會跟著蟄伏下來。而他作為師傅的弟子,和侯府自然避不開干係,這個時候進京趕考,勢必被其他派系視如眼中釘,怕是等不到踏入金鑾殿,就已經名落孫山了。

  劉延寧跟著師傅悟透的第一個詞,便是時機。師傅他們都在等一個時機,待幾位皇子正經接觸政事,才是他的出頭之日,因為皇子們到了用人之際,提拔自己的班底是常事,便是聖上看破也不會放在心上。

  哪位得了差事的皇子沒有一兩個心腹的?說不定為了平衡局勢,聖上會親自幫幾位皇子將人提起來。

  劉延寧看清了這點,心裡才越發明白,聖上年邁,已經攔不住眾位皇子插手朝政,京中局勢只會越來越亂。當然了,局勢越亂,他出頭的機會就越大,可這對妹妹而言卻不是什麼好事。

  師傅是承諾過給青青張羅婚事,劉延寧也相信師傅對妹妹的疼愛不假,可師傅上頭還有兄長,有侯爺,有老夫人,待他們真的進了京,住進了侯府,師傅真的能夠做主嗎?

  不知才能無畏,劉延寧現在明白得越多,越不敢冒險了,就像祖父和母親說的,妹妹早晚都得定親,指望師傅進京後張羅,現在有了合適的人選,為何不能考慮?

  劉延寧以前反對妹妹定親,只是覺得江州城內並沒有配得上她的青年才俊,現在面對孫知府家這樣的門第,他也不能說委屈了妹妹。

  至於張家大爺說的緣故,母親和祖父深信不疑,劉延寧卻明白沒這般簡單,孫知府並非不在意門第,張家雖然是商戶,卻世代經營,在省城早有勢力,富甲一方。張家和孫府結親,正是強強聯合,張家有錢,才能讓孫家子孫的仕途走得更遠,畢竟孫大人只是一省首府,也只能在管轄之地一手遮天,出了這個地兒,孫大人的面子怕是比不上銀子好使。

  孫大人看重的是張家之巨富,那對他們劉家呢,孫大人看上的是什麼?

  劉延寧少年得志,早有才名,卻不至於狂妄到認為貴為五品的知府大人,會把他這個新晉舉人看在眼裡。孫知府乃進士出身,正經的讀書人,若說他對自己有著欣賞,劉延寧也相信,但是說孫知府因為青睞他,所以想和他們家結親,劉延寧是萬萬不信的。

  祖父的轉述說那孫三少不僅的是孫大人嫡孫,還是兄弟間唯一有功名在身之人,且那孫三少年歲尚不及自己,家世優越的官宦子弟尚能如此,孫三少在孫大人心中地位想來並不一般,孫大人對他們家是有多看重,竟願意讓最重視的兒孫與之結親?

  劉延寧心中有數,若孫大人真的是為他這個人,除非他現在是一甲出身,否則即便是他中了進士,授了官,要做到孫大人這位置也是遙遙無期,孫大人要為孫三少擇親,身旁同僚那般多,人人都有品級在身,哪個不比他更有資格?

  排除這些因素,便只剩下一個可能,對方是沖著師傅而來。

  師傅來了江州,看似深居簡出,劉延寧卻知道他並非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時常有書信傳遞,景行偶爾還會代師傅出門應酬,孫大人能打聽到師傅的背景也不奇怪。

  江寧侯府矗立百年,再低調也掩飾不了它作為功勳貴族的榮光,侯府背後還有一位頗受聖寵的成年皇子,誰也不能小覷。

  師傅來江州後,孫大人應該也不是沒有聯絡過,只是以師傅的性子未必會搭理他,孫大人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只能另闢蹊徑,想是也聽過師傅對他們兄妹的照料才起了這個念頭。

  明白了對方的來意,劉延寧反而放心許多,如果放到半年前,他大概會覺得孫家目的不純,不能成良配,現在劉延寧卻知道,對方意圖清晰明瞭,總好過曖昧不明,你都分不清他是敵是友。

  劉延寧心裡思忖,孫家是對他,對師傅所在的侯府都有所圖謀,反而好過孫家萬事不求,不欲則剛,孫家門第本就比他們高出不知多少,沒有算計就不會有忌憚,那青青妹妹日後進了門,便只能任由孫家搓圓捏扁,他便是再有出息都無能為力。

  而現在,孫家人既然指望著他和師傅的這層關係,讓自家也更進一步,那只要江寧侯府不倒,他一天是師傅的弟子,孫家對青青的“滿意”就不會改變,再加上青青聰明能幹,他也不擔心她嫁人後日子會不好過。

  說起來,孫家的心思,和師傅的打算也是不謀而合了,師傅說要帶他們兄妹一道入京,青青的婚事他也會張羅,那師傅日後挑好的人選,不也都是沖著江寧侯府的權勢而來的嗎?

  劉延寧如今並不忌諱這個,思量再三,還是覺得知府府上不錯,他在鹿鳴宴上拜見過孫大人,雖然上了些年紀,但看著精神矍鑠,想來再幹個十來年也不成問題,能多庇佑子孫幾年;而孫家除孫大人以外,府上再無拿得出手的能人,孫三少的父親好像也只是個知縣,叔伯並不比他父親好多少,孫家子孫不濟,他卻是本府最年輕的舉人,早先更是名聲大噪的小三元,看在他的份上,他妹妹進了孫府,也不至於受太多閒氣。

  再來說孫三少,他尚且年少,既已決定以科舉晉身,以孫大人之遠見,也不會急著叫他儘早出頭,先把學問做好,以待日後一鳴驚人,正如師傅所言,進士出身,一甲二甲和三甲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眼下先把路走穩了,往後才能走得更長遠。

  因此,孫三少的機緣不在當下,再過個三五年,甚至是七八年,或許到那個時候,他也不用仰仗師傅,對於自己的妹婿他多少也能提攜一二。

  劉延寧把現在和將來都考慮了一遍,才在劉大爺和李氏跟前點了頭。

  李氏先前看他沉默良久,真真是提著一顆心,想起過去,延寧就不想叫青青太早定親,還以為這回他必定會反對,此時才放心下來,難得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這事延寧點頭,就已經成了一半,知府老爺多大的官啊,總不會出爾反爾。

  李氏兀自歡喜著,劉大爺先開口問劉延寧:“不過這事要不要先問問江先生?”

  “自當如此。”劉延寧想也沒想的點頭,隨即又補充道,“我想,若那孫三少無不妥之處,師傅也不會反對,只是咱們未曾和知府府上有過交集,便是孫兒也只遠遠的見過一次孫大人,關於孫三少的平生事蹟,還得請教師傅。”

  劉大爺驚道:“江先生也同知府老爺相識?”

  劉延寧不好直說以他師傅的能耐,調查一個知府孫少爺不在話下,認不認識孫大人都無妨,面對劉大爺炯炯的目光,他只能含糊不清的點頭,掠過這個話題,道:“此事牽扯甚大,在師傅還未回話之前,還要祖父和母親先保密一二。”

  “我們心裡有數。”劉大爺點頭,本來姑娘家的親事,沒定下來之前便不好宣揚,他們家面對的還是官老爺,現在消息傳出去,可萬一中間出了點岔子,被外頭笑話他們劉家吃人說夢還是小事,就怕青青往後的婚事,延寧的名聲都受到影響。

  劉大爺打定主意,沒收到准信之前誰也不說,兒子那邊也瞞著,省得他們走漏風聲。

  李氏也覺得兒子說的在理,又想到女兒的性子,還笑著提醒了一句:“我們這邊能保密,你也先瞞著你妹妹,別什麼都對她說,她年紀小,還沒把定親當回事呢。”

  劉延寧有些遲疑:“那畢竟是青青的終身大事……”

  劉大爺很支持李氏的話,“她小孩子不知道輕重,這等大事有咱們幫著掌眼便成了,咱們都是為她好,還能把她推入火坑不成?”

  “那可不?你妹妹如今有這造化,想是你爹在天之靈,保佑了她,先別叫她摻和了。”李氏說到這裡,本來有點泛紅的眼睛,忍不住又破涕為笑,“說起來這裡頭也有你的功勞,先前要不是你攔著不叫我們給她相看人家,你妹妹哪能有機會進官老爺家門?”

  “所以咱們青青有福氣,家裡那一串丫頭,加起來都比不上她。”劉大爺感慨道,他想到的是方秀才,雖然方秀才現在也是他的孫女婿,可當初若不是王氏搞鬼,嫁給方秀才的人就會是青青。

  他那會兒心裡都對不住青青,覺得錯過了方秀才,青青可能說不上更好的人家了,哪裡想到方秀才屢考不中,而他們家青青卻要嫁入高門了。哪怕那孫三少也像方秀才似的屢考不中,可也是知府老爺的孫子,自個兒父親也在外邊當官,比方家何止強了一百倍。

  劉大爺此時感想萬千,劉延寧也被他們說服了,心裡想在確定孫三少人品不錯之前,就先瞞著妹妹吧,免得叫她擔心一場,卻發現那孫三少並非良人,豈不是多此一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