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說完正事,劉大爺又問起劉延寧在書院的情況,劉延寧笑著一一回應了。劉大爺從見到劉延寧起,便拉著他不聽的說話,要一股腦兒把所有事都叮囑道到位,直到這時才差不多說完了。
而劉延寧也終於有功夫問起劉大爺和劉青:“爺和青青這個時辰過來,應該還沒用午飯罷?”
“我們沒關係,帶了乾糧,到路上隨便吃點填肚子就好。”劉大爺笑道,“看天色還早,我待會兒帶青青去外頭逛逛,她第一回進城。”
劉延寧又問:“爺坐的是誰家的車,幾時回去?”
“這回搭的是鎮上林車把式的車,他叫我們未時一定要去城門口碰頭,再晚他們便不等了。”
“那也還早,少說還有一個時辰,不著急著走,你們先隨我去吃飯罷。”劉延寧說著,將包袱都攤到左手上,空出的一隻手便拉住了劉青,笑道,“青青頭一回來,哥哥帶你去書院的食堂用飯,晚一點再去街上可好?”
劉青的手冷不丁被一陣溫暖的觸感包裹住,少年的手並不算寬厚,但比起劉青的小爪子還是大了許多的,被握住的時候,劉青感覺有粗糙的東西從她手背劃過,可能是劉延寧常年執筆留下的老繭。劉青忍不住低下頭去看了一眼。
自然什麼也看不到。
不過其實劉延寧根本不用這麼哄著她,劉青本來就不是小孩子,原身也並非蠻不講理的性格,雖然她跟著進城是想長一番見識,瞧瞧這個時代的城市是如何面貌,但眼下明顯刷親哥的好感度比較重要,又如何會反對他的好意?
劉青仰頭直視劉延寧的臉,露出乖巧而明朗的笑容,脆生生的道:“好啊。”
劉延寧見她沖自己賣乖的模樣,嘴角含笑,又忍不住鬆開握著劉青的手,轉而摸了摸她的頭頂,小小而無聲的動作,憐愛之意卻溢於言表。
只是劉青答應的痛快,劉大爺卻有些遲疑,他剛才來在書院門外等劉延寧,非但沒有半分局促,有經過的路人,時不時往他們祖孫站的地方瞧一眼,他還覺得與有榮焉。
那是因為在外面,現在劉延寧要他們進去書院,劉大爺開始局促了,“這不太好罷?書院裡都是你的同窗,我跟青青進去像什麼話……”
劉大爺也知道,他們老劉家供出了大孫子這樣優秀的讀書人,是整個劉家的驕傲,可他們卻未必會是劉延寧的驕傲。雖說如今劉延寧還靠他們供著念書,但他的未來,決不可能止步於此,總有一日,他們的存在,或許會成為他的拖累。
甚至現在他們供他念書,這是恩情,可是換一面想,如他孫子這般有資質的孩子,但凡出生在稍微富裕的家庭,必然有著前程似錦的未來,他縱是再不想看到孫子的才能被埋沒,能為孫子做的事,除了供他念書,也沒有別的了。
其他的,都要靠孫子自己去爭取。
但青山書院作為永州唯一的書院,來這裡念書的學子,無不是家境富裕的,本縣大多數得上名號的地主、富商的子女都在,聽說還有不少官宦子弟也在書院求學,就連他們的父母官的張大人家的公子,也是他家延寧的同窗。
孫子的同窗家裡都是如此有頭臉的人物,自己這個只會刨地的,跟孫子進了書院,被他同窗瞧見,萬一叫他們從此看輕孫子怎麼辦?
劉大爺的局促,劉延寧並不是不清楚,或許他少不更事時,面對一個個非富即貴、活得肆意張揚的同窗,偶爾也的確閃過些許自卑,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但這麼多年聖賢書讀下來,劉延寧至少能夠坦坦蕩蕩面對自己的出身,被刨了大半輩子地的爺爺奶奶和叔叔嬸嬸供著念書,沒什麼好心虛自卑的,他們劉家世代良民,長輩們供他的學資,也是靠雙手一文一文賺來的,不偷不搶,自然堂堂正正。
不過心裡清楚歸清楚,有些事情點破了反倒不好,劉延寧便只是微微笑了,堅持的道:“無妨,爺和青青隨我進去罷,同窗們都很友善的。”
“是嗎?”劉大爺不著痕跡的扯了扯衣角,其實他嘴上拒絕著劉延寧的提議,內心對於能踏進書院這種神聖的地方,又何嘗不是激動的?
劉大爺頓時有些後悔,今兒早晨起床,老婆子讓他換上那身紡綢的長衫時,他給拒絕了,因為他怕坐在板車上磨蹭,一不留神就把衣裳給磨壞了。
其實就一件衣裳而已,穿壞就穿壞了,偏他想不開,如今就只能穿著平常的衣裳進延寧的書院,也不知道那些學子們會不會瞧不起自家孫子有這麼埋汰的祖父。
劉大爺帶著這樣矛盾而複雜的心情,踏過了書院的大門。
相比之下,劉青就顯得淡定多了,她被劉延寧拉著手,還有心思問一問他,“哥哥用午飯了嗎?”
“還沒,先生剛下課,你們便過來了。”
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巧,劉青沒有去深想,反正即便不是真的,也是親哥善意的謊言,劉青十分配合的笑著,一臉驚喜的道:“那咱們可以一起吃飯啦?”
“是啊。”劉延寧又摸了摸劉青的頭,笑道,“正好也嘗嘗青青的手藝。”
“哥哥得好好嘗嘗,我現在做菜可好吃了。”劉青還有些自豪的道,說完又想起什麼,又得意洋洋的道,“我現在不單會做飯,還能繡花呢,哥哥新衣裳我就給繡了花,奶他們都說好看。還有荷包,我給哥哥做了好幾個荷包,哥哥可以換著戴呢!”
“我們青青真能幹。”
對於第二次和親哥會晤,劉青是滿意的,雖然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而且大半部分時間,劉延寧都在陪化身話嘮的劉大爺說話,但劉延寧的一舉一動,也表明對自己這個妹妹滿滿的關愛之意。
這大概就是血脈情緣,劉青能夠感受到對方的牽掛,雖然不會溢於言表,卻讓她無法忽略。
其實劉青要是知道原身同親哥的關係,她現在就不必有半點擔心了。
原身對劉延寧那般疏離,兄妹倆湊到一起,話都說不到幾句,劉延寧尚且對她關愛有加,現如今根本就不用劉青主動示好,只要他的關懷,她能夠接受並且回應,就已經夠讓劉延寧高興和欣慰了。
當然劉青這樣的表現,只會讓兄妹倆感情越來越好,也不是沒有意義。而且劉青覺得有些距離也好,親哥常年在書院,就算對原身有些瞭解,但是相處不多,想來也沒有到對原身性格瞭若指掌的地步。
何況人都是會變的,這幾個月裡劉延寧在信裡透過隻言片語,早知道自家妹妹長大了懂事了,但到底沒有真正接觸,親眼見著她的轉變,便也沒什麼好懷疑,只當她忽然開竅了——畢竟還好孩子,性格大變多半跟開竅有關,沒有人會往壞的地方去想。
於是劉青就這麼自然渡過了巨變的過程,現在不僅劉家人都接受了漸漸改變後露出原本性格的她,連她唯一怕被看穿的親哥,也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現在她,幾個月沒見非但對她沒有半點生疏,反而越發關切了。
劉青腳步輕快的跟著出了青山書院大門。
本來劉延寧是要送他們出來的,只是在路上遇到了同窗說夫子喊他有事,要他趕緊過去,劉大爺怕耽誤寶貝孫子的正經事,強烈拒絕了劉延寧相送。
劉延寧沒辦法,又實在不放心,只能拖同窗送一送他們,劉大爺是個不想麻煩別人的人,在遠遠的瞧見了書院大門後,便勸林延寧的同窗回去忙自己的事了,對方從善如流,便分道揚鑣了。
不同於劉青的輕鬆,劉大爺揣著孫子給他的荷包,被裡頭的分量給震驚了,因為他接過時順手掂量了一下,摸到裡頭有個硬硬的東西,不像是銅錢,反倒像是銀子。
劉大爺被自己的猜測震驚了,離大孫子上次回家給他們錢,這才幾個月,怎麼又這麼多錢?
只是在書院的食堂,當時周圍還坐著幾個學子,劉大爺也不好具體問劉延寧,只能揣著東西就出來了。
劉青看劉大爺緊張而慎重的模樣,也猜到大約跟親哥塞給他荷包有關,但她不欲去觸碰這個敏感話題,只是出聲轉移了些劉大爺的注意力:“爺,咱們現在去街上逛一逛,還是直接出城?”
劉大爺回過神來,看著陽光明媚的天氣,沉吟道:“應該還有大半個時辰才出發,先陪你去逛逛罷,你奶不是教你給自己添點東西嗎?”
劉青點頭:“奶是叫我給自己買兩朵漂亮的頭花戴,但我想了想,大姐和三丫四丫五丫她們都沒進城,我還只顧著給自己買東西,那樣太說不過去了。”
到底像她哥哥,是個寬厚大方的好孩子。劉大爺如今得了寶貝大孫子的孝敬,心裡頭滿滿的都是對孫子的關愛和滿意,對劉青也難免愛屋及烏,本來就滿意這個孫女,此時便多了幾分喜歡和縱容,笑道:“好,給她們都買,誰讓我們青青這麼大方呢。”
“那爺等下掏錢的時候,可不許小氣了。”劉青掰著手指數到,“不只是我和大姐她們的頭花,還有小五小六小七他們囔囔著要的小玩意兒,二哥三哥雖然沒說,但也不能落下他們……”
“我們青青說得對,都買都買,一個都不落下。”劉大爺爽快的點頭,畢竟難得進城一回,剛剛又得了這麼多錢,多花一些也不算什麼。
劉青數得認真,並沒有注意到,與他們擦肩而過的一行人中,俊秀的青衫少年,忽然勾起了嘴角,只是細微的表情,但本就極為出色的容貌這麼一笑,更是平添了一分如沐春風的氣質,另人見之忘俗。
雖然別人半點沒發現,但曹聲揚卻敏感的察覺到好友忽然變得愉悅的情緒,忍不住問:“剛剛發生什麼了,你笑得這麼開心?”
曹聲揚的話剛落音,擁簇在兩人身旁的知縣公子一行人也急忙點頭,生怕錯過了這兩人的對話,一時間好幾雙視線都落在了江景行身上。
江景行雖早已習慣了被眾人矚目,卻仍是不著痕跡的抿了抿唇,方才的笑意已經收了起來,當然仍然是一派溫文爾雅,旁邊幾個人並沒有察覺到有什麼不同。江景行啟唇,輕笑道:“沒什麼,就是忽然想到些好笑的事罷了。”
見江景行顯然不想多談的模樣,以知縣公子為首的一行人極有眼色的點頭附和,“原來如此。”卻並未多問。
然曹聲揚並不在乎這些,他同江景行從小一塊長大,好得都能穿同一條褲子了,整個京城雖不知道他們關係親密?
當然也是因為曹聲揚小霸王的名聲在外,除了他大哥世子爺,據說就只有江景行的話能讓他聽進去。
自從跟著江景行混了以後,以前遛狗鬥雞的小霸王,居然也走上了正途,從一開始不蹺課不仗勢欺人,都後來更是漸漸開了竅,連以往對曹聲揚頭痛不已的先生,後來都會誇獎曹聲揚,讓大家跟著他學習,浪子回頭金不換,還說曹聲揚只要照著這個勢頭下去,下場考科舉都不是問題了。
這句話,在他們那個圈子裡,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要知道,像他們這些京城頂尖勳貴圈子中的天子驕子,根本不用像寒門學子那般拼死拼活的考科舉,他們祖上有封蔭,走上仕途是分分鐘的事,能耐什麼都暫且放一邊,只要當今對他們父輩,對他們家族滿意,他們便能在當今跟前掛個號,只要不出大錯,前程自然一片順利。
又豈是那些科舉考出來的學子能比的?
他們會去書院,讀書漲見識都是其次。
畢竟如果是讀書這塊料的,家族比誰都上心,不知道請了多少有名的先生,盡最大的心力教導他們。雖然說他們能看得上的書院,裡頭的夫子自然不是沽名釣譽之輩,甚至也有當世大儒偶爾會去授課,可一個書院成百上千個學子,夫子再盡心,也比不上家族單獨請的先生。因此他們去書院,還真不單單是為了學知識。
倘若不是讀書這塊料的,就更不必擔心了,反正他們不考這個出頭。
去書院,最重要的是為以後的仕途結交人脈。
從曹聲揚的巨變這件事就能看出來,擁有一個靠譜的小夥伴,是多麼的重要。
曹聲揚家世顯赫,他娘是宗室之女,被封為玉陽郡主,曹聲揚雖然不是嫡長子,爵位落不到他身上,但是身為幼子,還是老來得子,玉陽郡主夫婦的拳拳愛意,自然都傾注在他身上,前頭的世子爺,也比曹聲揚大了數十歲,對這個小弟也幾乎是當兒子寵,於是曹聲揚小小年紀,已然被養出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霸道性子,所有被他折騰過的人都叫苦不迭。
玉陽郡主還滿心滿意為這個幼子做打算,當年五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開蒙,要選伴讀了,玉陽郡主還找太后求了個名額,就想著讓兒子跟皇子們交好,混個臉熟,以後皇子中的哪一位繼承大統,自家兒子在他手下也好混日子。
但玉陽郡主又深知兒子無法無天的性子,就怕他橫起來連皇子的臉都敢打,便不敢把人往深受皇寵的五皇子和七皇子身邊塞,而是選了不起眼的六皇子。
六皇子的生母不過是縣令之女,選秀入宮後從末等采女開始爬,運氣還算好,承寵不到一年便懷孕,生下了六皇子,只是日子委實不湊巧,倘若她再快個兩三個懷上龍種,受到的關注便遠不止於此了。
奈何五皇子的母妃快了一步。
當今自從登基以來,明明身強體壯,偏偏子嗣一直不濟,生下來並養大的皇子,就前頭四位,此後整整十年,後宮嬪妃再無所出——別說皇子,公主都生不下來,把太后和皇后急得都天天吃素,以此求菩薩保佑當今再多生幾個皇子。
後來五皇子的母妃,開始還只是江貴人,現在的淑妃被太醫診出懷孕,當真是前朝後宮皆歡喜,太后得知消息險些高興的暈過去了,再過了幾個月,太醫診斷淑妃懷的是皇子,太后當下決定要為這個自己千辛萬苦求來的寶貝孫子,去五臺山祈福。
六皇子晚了兩個月被診出來,被關注的程度便遠遠比不上已經確診懷上皇子的淑妃,甚至自五皇子之後的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太后都覺得是五皇子這個孫子帶來的福氣,對這個孫子更加寵愛。
五皇子生母自誕下皇子,便因為皇家開枝散葉有功,被封為妃,後來更是被提為四妃之首的淑妃,而就晚了兩三個月生下皇子的六皇子母妃,僅僅只被提為了正五品的嬪,一宮主位都撈不到,大概是心生鬱鬱,沒過幾年便撒手人寰了。
六皇子沒了母妃,更無外家照料,境況自然急轉直下,好在當今子嗣少,皇子們都很受重視,皇后便做主讓賢妃接了六皇子過去養。
賢妃早年也是後宮裡排得上名號的寵妃,在潛邸時便跟了當今,情分與後來的自然不同,只是到底年紀大了,花容不在,賢妃漸漸失寵,又沒自己親生的子嗣,心生倦怠,對六皇子也只是堪稱照料而已,可她自己都沉寂於後宮,一年到頭單獨見不到當今幾回,六皇子也就跟著變成小透明了。
除了身世堪稱坎坷的六皇子,五皇子是淑妃之子,當今沒有貴妃,除了太子,便是他身份最高,七皇子母妃則勝在聖寵,聖人愛屋及烏,對七皇子十分寵愛,玉陽郡主思量著這兩位皇子都不好惹,挑軟柿子捏,只好選了六皇子,退一萬步講,自家兒子發起橫來,就算得罪了六皇子,她舍了臉面去求太后娘娘,也能叫兒子全身而退。
要是換做另外兩個皇子,那還真是棘手。
後來果然如玉陽郡主所料,她兒子在宮裡捅婁子了。六皇子在宮裡再怎麼是小透明,那也是皇子,又因年紀小,難免有些年輕氣盛,自然瞧不慣脾氣比他還大的伴讀,兩人經常發生爭執,某日被代父來上書房視察的太子瞧個正著,太子看在玉陽郡主的份上,並未處罰曹聲揚的不敬之罪,不輕不重的罰了個閉門思過,再給六皇子換了一位伴讀便是。
這事倒也沒對郡主府造成多大影響,只是玉陽郡主怕再把兒子放出去瞎得罪人,就讓曹聲揚去了族學。族學裡的人得了父母叮囑,一個個追著曹聲揚捧,那幾年便是曹聲揚最膨脹的時候,膨脹到連族學裡的先生他都敢對著幹了。
一般族學裡的先生,大多是同宗同族,即便是已經沒落的旁枝,算輩分那也是他們的長輩,曹聲揚也要稱一聲族叔。教書先生大多固執,如此不敬長輩,族叔如何能忍,即便曹聲揚身份再高貴,還是狀告到了郡主府。
郡主夫婦疼幼子疼到骨子裡,便想大事化小,最後不了了之,最後是被世子爺知道了,決定好好整治這個越來越囂張的弟弟,瞞著郡主夫婦托人去君山書院求了個名額,直接把曹聲揚打包送去了書院。
要說君山書院,那便是本朝聲望最高的書院,由數個當世大儒聯合創立,連先帝都題字了的,君山書院經營到現在,已然成為全天下學子心中的聖地,地位和聲譽遠遠高過國子監——畢竟國子監只有世家子弟才能進入,而君山書院卻是只擇優而錄,世子爺能給他家不學無術的弟弟謀到名額,還真是費了很大一番心思。
正是因為君山書院超然的名望,郡主夫婦知道世子爺的舉動後,即便心裡也擔心幼子受苦,也不好貿然派人將人接回來,其中固然是不想太掃世子的面子,更多的還是顧忌到君山書院的地位,不是他們郡主府能仗勢妄為的地方。
當然郡主府心疼歸心疼,內心未嘗沒有望子成龍的心思,也期望幼子這回能學好。
曹聲揚確實受了一番苦。
這個書院規矩多,進了門便不分寒門和世家,先生們對他們一視同仁,甚至為了防止紈絝子弟鬧事,書院來來往往的家丁,一個個都是練家子,就連不起眼的掃地婆子,都能把十個曹聲揚撂倒了,他的一群狗腿子侍衛被世子爺扣下了,只帶了的兩個瘦弱的書童,根本掀不起風浪,只能暫且捏著鼻子認了。
曹聲揚這會兒不過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吃了多次虧後裝出來的老實而已,本性還沒這麼快改變,直到碰到了江景行,跟命中註定一般,莫名其妙就看對眼了,屁顛屁顛跟在人家背後。
江景行那個時候剛進書院,與曹聲揚一般名聲在外,當然他的是才名。江寧侯府式微多年,那個時候淑妃娘娘在宮中的地位並不顯,還需要借娘家之力,可是族中後繼無人,難免叫老侯爺心急。
自從發現江景行天資過人,老侯爺立刻把這個孫子帶在身邊培養,江景行作為二房嫡子,享受得是與世子嫡子一般的待遇,就連後來老侯爺去世,世子襲爵,嫡長子成了新的世子,江景行的待遇仍同身為堂哥的新世子一般,並無下降。
老侯爺還是叫人佩服的,他一手帶出來的兩個孫子,便也跟著備受矚目。
不過江景行早年被人熟知的是他受老侯爺看重,才名是到他十歲那年,拜在大儒陳大人的名下,成為其關門弟子後,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侯爺正是看出了這個孫子的天賦,才如此重視他的。
陳大人也是君山書院的名譽教授,授課的次數一年到頭寥寥無幾,但是書院有重大的活動時,他多半都會出席,陳大人早年也是君山書院出來的,有一份香火情,同書院現在的山長等人情分被不同。
但江景行作為陳大人的關門弟子,卻沒有走後門,堂堂正正的考了試才進來的,作為一個衣食無憂的世家子,江景行的成績,好得讓埋頭苦讀的寒門子弟們都眼紅了,這才一舉成名。
連以往對不學無術的世家子多有偏見的寒門學子,對江景行也特殊看待起來,覺得他同大多數的世家子不一樣。
可曹聲揚卻是被寒門學子背地裡十分鄙視的對象,就連稍微有點上進心的世家子,都恥於與他為伍,結果他屁顛顛跟在江景行後邊,成為江景行身上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毫無疑問讓眾人側目起來。
江景行不知道,那個時候幾乎世家子和寒門學子都在按中關注著他的舉動,說不定還暗戳戳想看到囂張跋扈的曹聲揚被啪啪啪打臉的一幕。
但是於江景行而言,曹聲揚是他進書院第一個對他表現出友善和熱情的同窗——當然拜這位同窗的威名所賜,後來他也是惟一一位對自己示好的同窗,不過江景行仍是接受了這位同窗的好意。
他從小便被祖父教導,不以貌取人,更不偏聽偏信,凡事相信自己雙眼所看到的,因此雖然早有耳聞曹聲揚的大名,但是見面後發現這個小夥伴並非傳聞中的面目可憎,人嫌狗棄,江景行才願意與曹聲揚來往。
另一方面,江景行入學之前,也得了自家叔父的叮囑要看好曹聲揚,對方是世子爺通過叔父的關係,才拿到進君山書院的名額,若真鬧出什麼事來,在君山書院執教的叔父面上也不好看。
不過江景行後來會跟曹聲揚這般交好,卻並非是因為長輩叮囑,曹聲揚的改變,也讓他漸漸認可了這位小夥伴。
包括當事人在內,誰也說不清曹聲揚為什麼偏偏對江景行另眼相看,就喜歡屁顛顛跟在對方身後,被人笑是跟屁蟲也沒關係。
大概是因為數年形影不離的關係,江景行是出了名的行為舉止皆有風度,曹聲揚久而久之,也變得文雅起來,雖然骨子裡還是霸道的,一說話就破壞了滿身的氣質,但是不開口的時候,還是一個很出色的溫和的讀書人。
曹聲揚那位眼高於頂,向來瞧不上宗室之外的人的郡主娘,都跟著對江景行另眼相待起來,這對母子倆都是一個性子,看中一個人的時候,便是全心全意、掏心掏佛的好。
江景行時常出入郡主府,府上甚至還給他備了單獨的院子,這待遇,都算是郡主府半個主子了。
也正是兩人的關係這般親密無間,後來江景行陪自家叔父來江州散心,曹聲揚興致勃勃跟著要來,郡主府無有不應的,就連玉陽郡主,唯一的擔心也就是怕江州又小又窮,委屈了自家寶貝兒子,別的卻是再放心不過,只管讓曹聲揚跟著江景行。
曹聲揚和江景行關係好到這種地步,他自然不像其他人一樣,見江景行臉色微微變淡,便呐呐的不敢說話,怕惹得他不快,曹聲揚卻是毫無顧忌的追問道:“我天天跟你在一起,竟不知你遇到了什麼好笑之事,說出來讓兄弟也樂一樂?”
聽曹聲揚開口追問,江景行又不由想到剛剛擦肩而過時,那小姑娘靈動的眼神和脆生生的聲音,甚至掰著手指頭數數的模樣,都讓他不由自主的跟著會心一笑。
他沒有妹妹,他母親就生了他們五個,除了姐姐就是弟弟,庶出的妹妹倒是有好幾個,但他常跟著祖父在前院,後來又常年在書院,自家兄妹相聚的時間都少,更別提隔了一個母親的庶妹了。
再說那幾個庶妹要麼被姨娘養得唯唯諾諾,要麼被寵得囂張不知事,也委實讓他親近疼愛不起來,還真比不上剛剛擦肩而過的這個小姑娘,看那清澈靈動的眉眼,剛打個照面便讓人覺得可憐可愛,就知道這樣的小姑娘在家裡應該也是被寵著疼愛著。
連他都忍不住生出些柔軟的心思,若是他有個這樣的妹妹,想來也是要捧在手裡疼愛的,就是那脆生生的聲音,再怎麼在耳邊嘰嘰喳喳,應該也不會嫌煩罷。
江景行想到這裡,不由搖頭,覺得自己的想法莫名其妙又顯得有些可笑,許是江州的日子太過平靜悠然,讓他無聊到都冒出這種奇怪的想法了。
剛收起心思,江景行正好聽到曹聲揚在說最後一句,對方那語氣配合習慣性的不羈笑容,雖然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是他剛剛想的是那個足以當妹妹的小姑娘,好友竟然對個小妹妹笑得這般肆意,即便不是在有意的情況下,卻還是讓江景行不由自主的皺了眉,瞪了好友一眼:“別亂說話。”
說完,江景行也沒理會好友的反應,便踏步往前走了。
留下曹聲揚站在原地,摸著自己的鼻子一頭霧水:“我剛剛說什麼?”
知縣公子齊刷刷的搖頭,不是很懂你們這些從京城來的貴公子。
曹聲揚被江景行瞪了,不敢在江景行身上找回來,便狠狠瞪了這幾個炮灰一眼,“還愣著幹嘛,回書院啊!”
一行人才如夢初醒,紛紛踏步,追著已經走出數米外的江景行而去。
*****
劉青並不知道這一段插曲,她正興沖沖的跟著劉大爺去逛街,街道上一片繁華,人來人往。劉青擠在當中,見什麼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把第一次進城的鄉下丫頭演繹得活靈活現。與此同時,她也再一次體會到了久違的購物的樂趣。
劉大爺今天對劉青堪稱是百依百順,幾乎她說什麼,劉大爺只有一個字:“買!”
然後包裹剛放下來沒多久,祖孫倆手上漸漸又給塞滿了,除了小孩子們,劉青也沒有忘記給蔣氏他們買禮物,甚至連遠在娘家的王氏她都記得帶了一份,先不管對方這個長輩做得稱不稱職,劉青覺得自己做人問心無愧便是,她現在注意了,以後王氏回來,也別想再拿她作伐子。
劉大爺見了劉青這個舉動,心裡頭的滿意和欣慰自是不必多提。
給劉家所有人買的東西,幾乎都買齊了,劉青抱著滿滿當當的包裹,不小心掃到一個擺首飾的攤子上造型別致的耳墜,不由走了上前,近了看才發現是石頭打磨的,但勝在造型輕巧,在陽光下還是很精緻的。
“青青想買這個?”劉大爺也走了上前,小販連忙報了價格,劉大爺沒吭聲,只看上劉青。
劉青道:“我想著大花姐再過不久就要成親了,她一直這麼照顧我,我還沒給她準備賀禮呢……”
劉大爺想到孫女賺的第一桶金,當時雞蛋不夠,就是大花那孩子主動借給她的,且不提大花娘教孫女刺繡,就大花她對孫女的照顧,也的確值得自家感謝了,因此劉大爺也不多說什麼,點了頭,便同小販刊起嫁來。
劉青這一路走來,買了許多東西,早已積累了經驗,與劉大爺一唱一和,見小販裝作猶豫的時候,便扯著劉大爺的袖子道:“爺,這麼貴還是算了,還不如我自己繡點東西送給大花姐呢!”
因為劉青年歲尚小,雖然這幾個月長得飛快,但原身落下了那麼多年的營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補回來的,比起同齡人還是偏瘦弱的,看起來仍像個十歲出頭的小孩,小販哪裡想到小姑娘會有那麼多心思,真怕她把老頭子拉走不買了,忙同意降了價,如此情形重複了兩三回,降到小販降無可降,祖孫兩個才收手,劉大爺爽快的付了錢,劉青笑眯眯把耳環收好,琢磨道:“改明兒我做個漂亮的小荷包,給大花姐專門裝這些首飾用。”
劉大爺點頭笑了笑,才道:“青青,差不多該出城了。”
沒想到時間過得飛快,劉青還沒完全盡興,依依不捨的看了眼仍然熱鬧繁華的街道。
劉大爺見狀哄道:“這街是逛不完的,以後還有的是進城的機會呢。”
劉青點頭,對劉大爺這句話深信不疑,腦海中倒是靈光一閃,狀似苦惱的問道:“可下回來,咱們碰不到城裡趕集,還不是跟今兒去鎮上一樣,根本沒人擺攤?”
劉大爺搖頭失笑道:“誰跟你說城裡是趕集的?”
劉青一臉震驚的表情:“不趕集,那大家什麼時候出來擺攤?”
“每日都擺啊,在城裡可方便了,想要買些什麼,隨時出來便有。”
“真好啊。”劉青感歎道,“要是咱們家的茶葉蛋到城裡來,那不是也天天都能出攤了?”
聽到這話,劉大爺眼神不由閃了閃,上一個集會,他們賣茶葉蛋的錢刨除買雞蛋的錢,淨賺都有整整一吊錢,前兩個次集會淨賺也都有七八百,加起來一個月最少二兩銀子的收入。
這是還是他們在鎮上一個月出三次攤的前提下,若是到了城裡,城裡的人比鎮上多得多,再加上日日出攤,即便是要交那出攤費,利潤也定然是可觀的。
只是他們劉家到底是良民,在鎮上擺攤,也就農閒賺個零花,別人都這麼幹,要是進了城裡日日出攤,萬一被當成商戶了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