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竊玉》第25章
貳拾伍、玉雪可愛

皇帝見李檀如此坦誠地掀了底牌,開出價碼,並不急著作答,而是俯身去拾曬在矮榻上的書,以掩飾自己的抑制不住的笑。

還是那麼逞強好勇,明明是個萬事不放心上的無賴,扮什麼武則天,看來是真受刺激了。

不過轉念一想,她要真想扮武則天,於他倒是件好事。 *

既然李檀想演,他便陪她唱念做打又何妨?

“母后教訓得是,本為一家,何必為外人挑撥、兩頭取利,只是有時並不憂於外,更患於內?”

李檀眸光一閃,“此話怎講?”

皇帝閒閒翻起特意放在他跟前的《戰國策》,手指劃過,“昔日趙太后疼愛幼子,因此有觸龍說趙太后一說,然其夫趙惠文王亦非趙武靈王的長子,而是幼子。

趙武靈王既已傳位於幼子,自稱主父,卻又不忍於長子叩拜幼弟,遂厚封於長子,致其欲反,被挫後長子與趙武靈王皆困於宮,活活餓死。 ”

李檀心底大安,皇帝是決意要合作了,也亮了底牌,看來他不僅是要馭下,更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這要從先帝留下的遺患說起。

皇后早逝,先帝專寵於為他奶娘出身的貴妃,宮中子嗣盡被戕害,奈何貴妃自身子嗣艱難,多年求子才終如願,因此直到先帝臨駕崩,排行第七的定王都仍是稚子。

當時群臣不滿於貴妃跋扈,外戚勢大,極力反對先帝想立定王為國儲的提意,兩方僵持不下。

先帝本欲徐徐圖之,可未料因為聽信方士,食紅丸而突然駕崩,未來得及立下太子,最後擁立年紀最長的櫝玉為帝。

一番波折後才終於坐穩帝位,同時也形成了三公、軍中、太后三足鼎立的局面。

雖寥寥數語,然期間血淚,不堪盡言。

有傳言先帝臨去前交待不可取定王性命,因此定王到底得以平安出京,貴妃多年留下的勢力儘管被他們幾方分而食之,可也有不少藉著定王金蟬脫殼,隱匿於他旗下,算是個心腹大患。

皇帝所籌謀的比她想得更大,這根刺深埋多年,有先帝遺言在一日,小皇帝就要不了定王的性命,反而投鼠忌器,怕沾上違抗父命,殘害幼弟的惡名。

看來皇帝一定有她不知道的消息,否則定王就藩多年,為何偏偏此時發作。是定王有所異動,還是他發現其與朝廷中人勾結?不急,她以後總能探問出來。

不過這樣她倒理解為什麼小皇帝如此爽快地答應合作,很多事,他不好做,李檀卻好出手。

李檀畢竟是太后,雖年紀不大,但因是先帝妻妾,如今也算定王名義上的母親,長上一輩,很多事情都好出面,即便不能要了他性命,加以約束,多加掣肘也更名正言順。

既然雙方都已上桌,彼此籌碼條件也都亮明,李檀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截了當地說,“皇帝這麼一說,哀家倒想起定王那孩子,多年不見,哀家甚是想念,可憐他年幼離京,異鄉多年,哀家每每想起那孩子幼時玉雪可愛的樣子,便十分懷念。”

皇帝聽了這話,心頭有些無語,怎麼對誰都是這形容,之前說他玉雪可愛,如今又變定王玉雪可愛,看來在她眼裡,無論哪個孩子,甚至貓兒狗兒,大抵都是玉雪可愛的。

這飛醋可真是吃得算是毫無道理了,偏偏皇帝自己不覺,兀自不出聲。

怎麼說到一半又成悶葫蘆了,難道是她猜錯了?不可能啊,就算休息了一年多,她的政治敏銳不至於退化成這樣吧。

李檀只當這小混蛋又在故作玄虛,就听見皇帝咬著後槽牙說,“母后關愛定王之心,真是日月可鑑,感天動地,真真不愧是慈母。”

這是……鬧上彆扭了?有時候李檀真是看不懂他,明明心思深沉,最是隱忍,有時候卻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上面發神經,比稚子還不如。

李檀才不管他,繼續說,“哀家想,自己年紀大了,就分外想身邊能有兒孫環繞。

定王也大了,哀家總想著看看他如今是什麼樣子。

何況他那封地偏遠,身邊能有什麼好姑娘,不如召他入京。

便是他還未到婚齡,那便多留幾年也無所謂,總得給他找個體面人家,哀家想先帝定然也是這麼希望的。 “

入京?

小皇帝眉毛一挑,李檀倒真給他出了個好主意。

定王盤踞西北一隅,天高皇帝遠,他若想動什麼手腳實在方便,自己雖然有心監管,卻鞭長莫及。

若能放到眼皮子底下幾年,定王隱在西北的勢力也就能慢慢被他蠶食至盡。況且這裡面還有定王的婚事,自然也大有文章可做。

不過,虧她能面不改色心不跳說出先帝也是這麼希望的。

先帝去得急,臨死前知道倉促之間無法強保定王上位,因此將他遠遠封在西北,望他能一世平安,怎會樂見定王入京為質。

但他才不忌憚什麼先帝遺志,他連自己爹的妃子都敢妄想,更別提如此小小悖逆,若真能氣得地下那人七竅生煙,他反而要拍手稱快了。

爹不是什麼好爹,兒子也自然也就不是什麼好兒子。

不過是種因得果,誰也埋怨不著誰。

*皇帝提到武則天,一是於公來說,李檀能夠助他馭下,二是於私來說,武則天原是唐太宗才人,名義上是唐高宗庶母,最後卻成為他的皇后,所以皇帝說如果李檀真能做武則天,對他是件幸事。

因為說得不算很明顯,所以雖然梗要埋起來讓讀者自己發現更有趣,也還是在最後說明一下。

*《觸龍說趙太后》有收錄在高中語文教材,所以這裡就不贅述了。

趙太后的夫君趙惠文王,就是在位時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名臣的君主,他作為幼子被立,然而父親趙武靈王傳位於他,自己做了主父後,又心疼長子,大肆封地,長子遂反叛。

當時僅十三四歲的趙惠文王挫敗反叛,困兄長安陽君於趙武靈王的沙丘殿,趙惠文王意識到隱患,以主父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最後主父、安陽君皆餓死。

皇帝在這裡引用趙太后和趙惠文王的例子,實際是想說明禍起蕭牆,定王作為內患,且有先帝偏寵,比作為外人的臣下更讓他不放心。

*先帝的故事揉合了幾個皇帝的故事,特此說明。

乳母成為貴妃,取的是明憲宗時期,憲宗朱見深寵愛幼時開始服侍他的宮女、年長他十七歲的萬貞兒。

傳言萬貞兒迫害子嗣,使得明孝宗朱祐樘童年坎坷,生於冷宮,隱於陋室,文中劇情也有借鑒這一段野史。但需要說明的是,《明實錄·萬貴妃傳》當中並沒有對貴妃本人這些傳聞進行記錄,而是對其父兄的一些行為進行了點評,因此萬貴妃本人到底如何,並沒有非常堅實的史料佐證。有學者認為是清朝在修明史的時候添上的一些觀點,這確實有一定可能,清在修明史的時候是有一定篡改的。同時,漢人中的文人也非常喜歡給清統治者編一些料,例如雍正登基之謎,呂四娘之事,乾隆為漢人血脈掉包等等,可以說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一個活靈活現的例子。

寵愛幼子定王則取的是明神宗時期,神宗寵愛鄭貴妃,偏愛其所生皇三子常洵,鄭氏與萬曆帝“密誓”立常洵為太子,引起皇儲爭議,後終立長子為太子,皇三子為福王,封藩洛陽,開始了歷時15年的“爭國本”之爭。文中劇情取寵愛貴妃幼子,封王就藩這一點。

食紅丸而亡,取明光宗朱常洛紅丸案,光宗病後,鴻臚寺丞李可灼獻藥,自稱為仙丹妙藥,光宗進後,四肢和暖,思進飲食,再進一丸,於次日凌晨即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