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東漢末年》第167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迫降(三)

 郭斌對張梁三人道:“你們可知道,長社城外的二十萬降軍,如今是什麼狀況?”

 褚燕抹了把臉上的汗珠,急切地道:“還要向郭大哥請教?”

 郭斌道:“早在大半年前,我便命手下攜帶金錢物資,到塞外與烏桓人做買賣。他們帶著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在幽州北面建了一座城。城內生活居住,城外放馬種田。更是建有極大的市場,專門用來交接天下各處的商品,販賣到烏桓各部中去。有臨淄的絹帛、蜀地的錦繡和茶葉、廣漢的文杯、朝廷的官鹽,自然陽翟的美酒也是少不了的。這些中原各地的物產,都通過此城銷往大草原。而烏桓各族也都要趕著牛羊馬匹,作為交換物與城內的商賈交換買賣。”

 見眾人都聽得入神,郭斌很是滿意。這些消息是通過情報系統傳到戲志才與郭嘉手中的,郭斌每日裡都要與二人碰頭,交流消息便是重中之重。張飛也是聽得津津有味,他每日裡與關羽訓練士卒、切磋武藝,哪有功夫瞭解這些?

 只聽郭斌繼續道:“這座城,因此便成為中原與塞外鏈接的樞紐,成為兩邊貿易的集散地。故此,城中也多建設了許多客棧、酒樓、服裝店、車馬店。非但如此,城外還有官營或者私營的大大小小的農莊。林林總總,這麼多,你們知道是為了什麼嗎?”

 褚燕問道:“難道不是為了掙錢嗎?”

 郭斌笑道:“自然是為了掙錢!潁川郡的豪門大族,為了將這些人從長社城外移至塞外,紛紛以糧食等物投資,再加上建城所需,其中所費,何止億萬?沒有利潤,誰來做這個好人?我郭斌?陽翟縣?還是朝廷?”

 看著眾人一臉不解的表情,郭斌明白,此時的人,講究的是道義,講究的是君子何必言利,而商業和商人,在所有人眼中都是賤業。無論多麼賺錢,無論他自己又有多窮,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自然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自秦國商鞅變法,秦國以耕戰為主的國策確立以來,這種思想的根子便種下了。後來劉邦建立漢朝,極力遏制商業發展,貶低商人的社會地位,又經過一代代皇帝的“不懈努力”,方將這種思想深深地紮在人們的腦海裡。

 郭斌穿越以來,無論是在伏龍山莊中,還是在陽翟縣中,均厲行改革,尤其重視商業。雖然他的舉措多是一舉多得,其自身的威望又是高得無以復加,還是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下面的阻力。這讓他想起了中國近代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改革的是制度,開放的是頭腦。制度的改革固然重要,頭腦的轉變才真的是重中之重。

 此時,面對十五萬黃巾軍的代言人,郭斌只有耐下心來,努力推銷自己的思想。只有讓他們認同了自己的一套策略,方能將廣宗城內這十五萬黃巾軍的事情徹底解決。因此,郭斌面色肅然,繼續給他們講道理。

 “天下人都說我郭斌、伏龍山莊富甲天下,都說陽翟縣中的豪門大族最有錢。可面對這麼多人,如此大的工程,誰能拿出這麼多物資和錢糧?便是天子想要在塞外修城,不得經過外朝計算得失,招募民夫,窮盡數十年之力方能完成?第一次,我郭斌和陽翟縣的豪門可以承擔得起,可這一次卻是要了我大半的積蓄!若做好事真的要往裡使勁砸錢,便是我不計較利益得失,這樣的好事能做幾次呢?”郭斌一口氣說完,感覺有點口渴,便拿起邊上的大花碗,喝了一大口水。

 看眾人若有所思,郭斌繼續道:“當初安置三萬流民,尚在我陽翟縣能力之內,後來安置何曼的五萬大軍,也還可以承受。可長社城外二十萬俘虜,便是留得性命,誰還敢將他們放在中原?要到塞外的話,單是這麼多人的口糧,誰能承受得了?要想讓人家拿出最珍貴的糧食來,沒有點兒利益,誰傻?他們若真要博取好名聲,大可以在宅院門口擺上施粥棚,又何必費盡心力地出人出力出糧食?”

 災荒之年,最珍貴的便是糧食,張梁諸人哪裡會不知道呢?聽了郭斌的話,他們不住地點頭。

 郭斌見了,心中一鬆,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了,繼續道:“除了長社城外這些人,便是當初我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安置的三萬流民和何曼的五萬降卒,也並非全是免費的。他們都要努力工作三到五年,還清債務,方可得到自由身份,分得土地!”

 張梁聽了,心中大喜。不是他傻,而是他看到兄弟們終於有了出路!

 你想想啊,這一幫老兄弟為什麼要造反?還不是為了一條出路?天下大旱,沒有地方不缺糧食,也沒有地方缺人。誰不是走投無路了,方出來投門子、找路子,為的不就是一個飯轍?什麼自由?那都是鬼扯!

 自從去年大旱,多少有地的農民賤賣了土地?多少人想要賣 身為奴而不可得?為什麼要賣 身為奴?就為了一口飯吃!別看郭斌財大氣粗,氣魄宏偉,他雖然收了二十萬的降卒,可第一年肯定要白白養著他們的!那可是二十萬人,不是二十萬頭豬,還是在塞外!要多少錢糧?糧食雖然不是特別貴,可是從中原運到塞外,千里迢迢,要多少的人力物力?一路上人吃馬嚼,甚至比當年漢武帝打匈奴人都要燒錢!一個小小的陽翟縣乃至潁川郡,是怎麼支撐得起來的?

 想到這裡,張梁心中不由得對郭斌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佩服的,自然是他竟然有這麼多的法子,彷彿毫不費力地便將二十萬黃巾降卒的問題解決了。除此之外,還有郭斌的責任心。就這二十萬降卒的處理,若是讓張梁自己想辦法的話,他也沒有太好的法子。

 平心而論,若是易地而處,在天下動盪不安,朝廷錢糧吃緊,還要分兩路對抗起義軍的情況下,將降卒斬殺,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只有這樣,方能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包括糧食問題,包括朝廷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若真的留了他們的性命,萬一出點兒差錯,或是後續安置不妥當,或者是受了欺凌,這二十萬黃巾降卒再次舉事,那責任便全是自己的。

 做官不就是為了陞官發財麼?做事不留後患,首尾乾淨,方真的是做官的好法子。若真的將這些俘虜殺了,朝廷只有為你表功的,既不用事後費勁吧啦地安置這麼多人,更不用承擔這黃巾降卒再度造反的風險,何樂而不為呢?而所謂的以後黃巾軍會死戰,再也不敢投降了,那都是後話了。再說了,我南線既然將黃巾軍主力都剿滅了,剩下的就是秋風掃落葉般狂收功勞,你北線的黃巾投降不投降,關我屁事?

 恐怕這天下間,能像郭斌一般做傻事,真正地將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以全局為重,以天下人的利益為重,專給自己找麻煩的傻子,方能如此高屋建瓴地看問題吧?恐怕這也是他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並如此得天子和廣大士人階層看重的原因吧?

 想到這裡,張梁心道:“恐怕,這才是當初大哥在世時,對郭潛陽如此看重的原因吧?歸根結底,他們兩個是同一類人啊!”

 然而,張梁心中想的雖然確有道理,卻也只是一部分罷了。按照郭斌這種安置流民和降卒的辦法,最大的難題是什麼?便是充足的糧食!這是硬實力,一點做不得假的。而從潁川到幽州的右北平,按照後世的計量單位計算,大概有776公里。以此時一里路相當於後世350米的換算方法計算,從潁川到右北平的直線距離,約為2217漢裡。非但如此,郭斌更是將路線做了調整,要從沒有戰亂的西側繞過去,這一路可就更遠了,雖不到三千里路,較之所謂的“千里迢迢”,可要遠得多了。

 若真的老老實實地用馬車乃至人挑肩扛運送糧食到塞外,這麼遠的路,往前線運送一石糧食,路上就要先消耗五石。其中的花費,那可海了去了。因此,郭斌只讓人各自攜帶著一個月的口糧到了塞外,剩下的則全是潁川各大豪族在天下各地採買的蜀錦、絹帛、食鹽、茶葉、美酒等貴重物品。

 這些貴重物品重量輕,價值高,便於運送,又極得烏桓人喜愛。尤其是食鹽、茶葉,以及伏龍山莊的美酒,通過近半年的貿易,這三樣已經儼然成為烏桓人的生活必需品。

 北地天寒地凍,不產井鹽,靠海的又只有遼東半島一小部分,再加上烏桓人不懂得曬鹽的技術,因此他們是不產鹽的。而長時間吃油膩葷腥的牛羊肉和奶製品的他們,每天少不了用茶葉沖淡一下口中的油膩。至於陽翟縣產的美酒,因為供應量有限,屬於高檔奢侈品,則極大程度上是讓貴族們包圓了。

 郭斌去信讓張世平與蘇雙二人在那邊聯絡烏桓人,讓他們將牛羊趕到新城附近,等中原運送的貨物到達了,便直接交易。於是,郭斌便利用這種方式,代替了從中原運送糧食的麻煩,以牛羊肉代替糧食,成為新城內居民的口糧之一。

 吃肉,對於中原民族來講,歷來是了不得的奢侈行為。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地方因能吃頓肉而欣喜萬分。所以,這些居民到了塞外之後,只食物方面,便比內地的許多地主家吃得還好,這也讓他們無不對郭斌、對荀彧、對陽翟縣乃至潁川郡的豪族感激涕零。而當他們都有了活計之後,伏龍山莊派來的小老師們更是開始教育他們的孩子讀書寫字,這二十萬黃巾降軍的人心才算是逐漸穩定了下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