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公主萬安
新帝趙瀾繼位第三年,大狄主動與大熙和談, 願締結兩國邦交,
大狄官員向鎮守邊關且負責此次和談安危的程越程將軍問道, 「不知這次與我大狄和談的人是貴朝哪位大臣?」
提前打聽清楚了, 好讓他們準備私下是送金銀珠寶,還是玉石字畫。
程越漫不經心地看了他們一眼,仿佛看透了他們的意圖,唇角微上揚, 「聖上極爲重視此次和談, 所以請出的使臣乃是我大熙當朝洛河長公主。」
新帝登基, 獲得長公主之位的唯有一人, 那便是舉朝聞名的洛河公主。
大遼使官對這個名字也相當有陰影,當年陽城之事,洛河公主一戰成名天下知,同樣傳到他們狄人部落也是聞風喪膽的名聲,別人只知她守城殲敵有功,却不知對狄人部落而言, 則是絕戶之計。
上萬狄人勇士命喪於陽城, 令大狄不知出現了多少孤兒寡婦, 一片悲戚。
連當時的王也差點王位不保, 之後再提出劫掠大熙邊城, 就有反對派拿此事爲例,王也只能悻悻然,鬱鬱而終。
而未待新王厲兵秣馬, 試要滅除曾經大狄人心中的陰影,洗刷他父王的屈辱時,羊毛貿易帶來的後果也出現了。
提出的人同樣的是洛河公主,她早年在江南舉薦了一位紡織棉花的人才,自此後除了北地開始種植棉花之外,羊毛也成爲急需品,洛河公主順帶就向當時還在世的慶明帝趙縉提議,與大狄展開羊毛貿易,以羊毛換取糧食。
牛羊馬匹是大狄的重要物資,很少與大熙交易,但羊毛就不一樣了,所以貿易很快就開始了。
大狄很多部落因此受益,所以起初王族還不甚在意,但日積月累,羊毛貿易持續了十幾年後,才恍然發覺,部落已經有很多人習慣了安逸的生活,不再圖謀劫掠,隨之而來的還有戰力的下跌。
反觀大熙這些年却重視軍備,改良軍制。
大狄的新王也清楚,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戰的了,所以才會有此次决定性的和談,這將决定的是兩國至少五十年的關係。
大狄的王還讓使臣在合約上提出向大熙求娶一位嫡出公主。
使臣忍不住抹了把汗,要是知道來的是洛河長公主,他就會稱病推了這份差事了。
「長公主駕到。」侍從高聲道,
凡是大熙的臣民,無不敬仰這位洛河長公主,幷非因爲她手握重權,相反,她曾經有機會大攬權柄,先帝勤政,雖有養生,但還是英年早逝,臨終前有意加封他最爲信任的洛河鎮國封號,參政之權,輔佐新帝。
但洛河長公主却推拒了,幷非是她畏懼自身禍患擔憂後事,僅僅是不願對朝政有所影響,令朝堂之上分出派系
讓底下人爲難或是被誘惑出野心來
趙縉正是看重他這個皇妹身後沒有家族,無牽無絆,最重要的是,洛河是真正的光風霽月,無欲則剛,一心爲國,不會受任何派系權利誘惑。
會成爲最堅實的保皇黨。
太子,也是如今的新帝趙瀾也是這麽深信的,所以加封長公主,賜上殿參政之權,尊貴却無實權,却處於超然地位。雖然這些在他父皇時期就已經有了,如今更加名正言順而已。
比如此次讓洛河長公主主鎮與大狄的和談,就無人有异議。
這份任務不僅棘手而且至關重要,新帝也不放心讓朝野上任何一個派系的人前往。
侍從挑起簾子,
見到從轎中走出來的那位清貴不凡的長公主殿下時,周遭人都齊齊跪下行禮。
「長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連大狄的官員將士也行了他們的禮儀,因爲他們這邊還沒有比洛河長公主更尊貴的人。
在大熙,地位在洛河長公主之上的也唯有新帝和太后了。
「平身免禮。」如春風和煦的聲音響起,很難讓人想像這會是令他們的王視爲大敵的心腹之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溫和,氣質超然物外的女子,成了大狄一時的噩夢。
程越瞥過大狄的使臣,冷冷的目光似是在警告他們,令他們不禁壓下了心中的念想。
而當他再見到洛河長公主時,心中也不禁感嘆。
縱然時光流逝,眉目依舊如畫,驚艶無比,也依舊帶著那份從容得讓人爲之心折想要跟隨的魅力。
***
太后安慰著女兒安平公主,「不用擔心,你難道還不信任你洛河姑姑嗎?」
大狄那邊提出的和談內容早就呈到了朝堂之上,求娶嫡出公主的事連後宮也有耳聞,而大熙目前適齡的嫡出唯有十七歲的安平公主趙文音。
也是因爲如此,太后才親自去了一趟長公主府,請自上次入朝參政已閒散了許久的洛河長公主擔任此次和談的重任。
洛河長公主有治國之材,是人盡皆知的,但她不問政事,喜好清閒也是真的。
太后說完又咳了兩聲,安平公主立刻緊張了起來,「母后的風寒還未好麽?是太醫沒有盡心醫治,還是伺候的不盡心?」
太后搖了搖頭,「怪不得他們,上次你皇兄都把衛大夫從江南請回來了,哀家這病是心病。」
先帝去世後她也越來越不濟事了,許是心傷吧,時時想起先帝來,都忍不住悲從心來,擔憂先帝在黃泉無人陪伴。
安平公主眼圈微紅,「是兒臣不孝,讓母后擔憂了。」
身爲公主,她本該像洛河姑姑那樣爲國出力的,如今却還要她們爲自己的婚事擔心。
「傻孩子,就是你皇兄也不會讓你和親的。」太后摸了摸安平的髮髻,「讓你洛河姑姑去,也是爲了堵住悠悠衆口。」
「我也不知還有多少日子,就能去見先帝了」太后溫婉笑著,「不過有洛河看護你們,我也放心了。」
這一生她過的已經很圓滿了,再沒什麽缺憾。
安平公主忍著泪,眼睛紅通通的像兔子。
邊關,和談已經進行了三日,許多事宜都已經商談妥當了。
派出來的鴻臚寺官員也不是隨隨便便挑出來的,朝野上下都重視和談一事,洛河長公主在來的路上也告訴過他們底綫,如果做不到就繼續談下去。
寸步不能讓。
有洛河長公主在旁邊坐鎮,大狄的使臣楞是沒敢把求娶嫡公主的話說出來。
還是他們昨晚商議時其中一人提起的,「若是那位嫡公主和洛河長公主……在某些地方相似呢。」
未盡之語但誰都聽得出來是什麽意思。
有人道,「聽說大熙只有一位嫡出公主,就是洛河長公主的親侄女。」
他們也不敢保證那位嫡公主是否有受洛河長公主的印象,若是學到了幾分,哪怕大熙就是捨得讓她和親,他們也不敢要啊,誰知道會不會在大狄經營謀劃多年,到頭來就把大狄弄成了大熙的附屬。
誰也不敢擔這個萬一,所以連夜給王傳了信。
最後大狄王給使臣的話是,取消求娶嫡公主,繼續和談。
宣隆三年,大熙與大狄締結曆城之盟,此盟約定下了兩國七十年內互不犯邊,也帶來了許久的和平。
……
南海岸邊,數十艘巨大的海船揚帆,
早在慶明年間,就有開通海路,建立商隊,但如今這個規模宏偉的船隊却不是任何一個商隊可以相比的,因爲它是由朝廷組建,出使海外各國。
而主持船隊的人則是當今聖上的姑姑,洛河長公主殿下。
雖然海船製造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風險,皇帝趙瀾亦不願意讓他最信重的洛河姑姑有生命之危。奈何出海這事是趙歆早就惦念的了。
不然這些年她也不會在朝堂上大力推動開通海上商旅之路,建造海船工廠了。
大熙的地方她都走遍了,附近的幾個國家包括大狄光出使就出使好幾回了,趙歆早就沒興趣了。
而定下此事,不僅是因爲趙歆的强烈意願,還因爲論地位,趙歆哪怕是與那些海外之國的君王平起平坐也無妨,論能力,洛河長公主精通的語言,學習語言的天賦,連鴻臚寺官員都自愧不如。
完全足以擔當此重任。
皇帝趙瀾也只能泪眼汪汪地看著他的洛河姑姑遠去了。
「出海。」船頭一棗紅色官服的年輕官員高聲道。
此波瀾壯闊之景足以載入史册。
***
趙瀾放下奏摺,望向窗外的雪,「今年的雪落的正是時候,看來是個豐年啊。」
「陛下說的正是啊。」旁邊候著的內侍笑著回道。
趙瀾忍不住問道,「長公主的船隊還沒有消息麽?」
「怕是還要一段時日。」長公主的船隊才走了兩個月呢,尋常海上商旅一來一回都要半載的時間,哪有這麽快,當然這樣的話,內侍是不會直說出來的。
「長公主喜好出游,平日在外也是一年半載,陛下不用太過牽挂。」
趙瀾笑道,「你說的也對。」只是這回沒想到洛河姑姑去那麽遠的地方,都離開了大熙。
內侍注意到他神色悵惘,適當地道,「陛下批閱奏摺也累了,皇后準備了鷓鴣湯,要嘗嘗嗎?」
趙瀾點了點頭,「拿上來吧。」
後殿裡出來一個捧著托盤的內侍,托盤放著一個青花瓷盅,還有白玉小碗和雕花的玉勺。
鷓鴣湯溫度剛好,適宜入胃,趙瀾飲下一碗,渾身也暖洋洋的。
皇后姓程,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和祖父都是有名的大儒,她本人也聰慧
還記得他當初選太子妃時,嘉陽公主和慶芳公主都來凑熱鬧,皇后私下打趣問起他喜歡什麽樣的姑娘時,他却忍不住道,「若是洛河姑姑有女兒就好了。」
那他一定會對她很好的。
那都是年少時的不懂事了。
洛河姑姑一生灑脫淡然,却於男女歡愛却不甚上心,趙瀾也曾想過,要不要送洛河姑姑幾個姿容秀麗出色的男寵,但想來想起,又覺得那些供人玩樂的男寵實在配不上她。
反倒玷污了洛河姑姑的清貴。
***
宣隆十五年,長公主薨,舉國悲戚,
葬禮僅次於帝王,加封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