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京西校場上,炮聲與火藥包的炸響聲隆隆不絕,方園數裏之內幾乎都能聽到那片悶響。豔陽高照的朗空彷彿也被一片扶搖直上的黑霧掩住,雷聲便在那片霧中沉沉炸開。
遠處百姓盡以為天時有變,場中的君臣將士則為飛雷炮絕強的威力所奪,一時回不過神。
一輪炮聲停下後,天子久久未再有旨意,身邊的大內總管王公公恐怕他被這聲音震傷,輕輕取了他耳上塞的棉花,問道:“陛下可安好?”
天子心跳得十分急促,自己耳中便能聽得到那砰砰的亂聲。然而他此時只顧著欣喜,欣喜於眼前神器驚人的效力,覺得心跳得快些也在所難免,於是含笑搖頭:“不礙的,你扶朕上前看看。”
王公公扶著他向校場中央走去,身後齊王、魏王等王子也緊跟上去。周王因要看顧幼子,倒比他們慢了一步,被諸王擠在身後。
齊王摸著微微發燙的炮筒,心口也微微發燙,忍不住對父皇說道:“有此神物,兒臣定可為父皇北平達虜,西收蠻夷,成我太祖未竟之業……”
他身後的三皇子魏王卻打斷了他,憂心忡忡地勸道:“此物威力強悍,卻又極易仿造,只怕其現世非天下之福。兒臣以為這等神器不可輕示於人,不可輕交于將領之後,須得經老成持重的文臣監管,以防軍中有人擁此自重,重複漢末故事。”
齊王霎時臉色赤紅,彷彿比他父皇面色更重,狠狠地瞪了魏王一眼。
天子卻不曾在意二子間小小的交鋒,只將皇長孫叫來,握著他的手問道:“賢兒方才怕麼?”
小皇孫年紀雖小,卻有一股他父皇沒有的倔強銳利氣質,抬頭看著祖父說道:“孫兒不怕,孫兒也敢打仗!”
幼兒的聲音有些尖銳,穿進天子被炮聲震得悶悶的耳中,比旁人的聲音都聽得更清楚些。
天子於是笑了笑,撫著長孫額頭剃成壽桃樣式的軟發,低眉說道:“等賢兒再長大幾歲,就替祖父平定西北,可好?”
他回頭環顧了一眼周王、齊王諸子與隨行的文武大臣,面色在陽光下猶如火燒,眼中光彩亦如烈火般熾熱:“昔者邊關將領庸常、軍備不足,故令達虜數次內侵,是朝廷之恥,天下之恥。而今九邊已安,戶部存銀漸多,朝中又有神兵利器可用……”
天子異常明亮的目光落到李三輔身上,問道:“李先生專管戶部,可知朝廷幾年之內有餘力北伐韃靼?”
李勉躬身應道:“如今民力漸緩,但北征所耗人才物力極重,非守大邊而禦虜寇可比,戶部一時間湊不出這樣的錢糧。但近年朝廷除征糧稅與雜項稅賦之外,工、商稅亦日增,或可再增一分軍費。臣回去便會同戶部上下計算此事,改日為陛下呈上條陳。”
天子閉了閉眼,點頭應允:“先生可快些。”
從前邊關軍力積弱,國庫、私庫空虛,未常有這樣的條件,他也不去想收復西北;而如今他已看見了在自己有生之年收復草原的希望,又怎麼捨得不去做?
國庫存銀若不足,私庫中卻還有他原本想留給周王,好讓這孩子不受大臣掣肘,完成乃父心願,成就千古功績的銀子!
他吩咐內閣與兵部王尚書共議此事,而後目光落在周王身上,若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周王掌九邊兵備,出關征伐之事交給他最順理成章。
身邊眾臣連同周王自己都是一樣的念頭,齊王卻不肯讓他這麼順理成章下去,搶上一步,為自己爭取道:“兒臣願為父皇分憂!請父皇給兒臣一個機會。”
皇兄雖然坐鎮九邊數年,但性情柔順內斂,只愛讀書,只怕難經戰場廝殺之險;怎比得上他的母妃是將門之女,他自幼弓馬嫺熟,更適合上陣打仗?
若是父皇不信他的本事,他也願意不爭權、不主持戰事,只作一名普通將士出征!
反正留在京中也只能按著儀注主持百年前便已定下流程,有他無他都可的典禮;或是監管看不出成績,只能給他三弟墊腳的礦山……與其留在京中碌碌無為,還不如西出宣、大,與達虜痛痛快快一戰!
再立些戰功回來,好叫父皇眼裏不只看得見大皇兄,也看得見他這個有功無錯、母家身份貴重的二兒子。
他臉上堅毅的戰意幾乎與父皇如出一轍。新泰帝向來不願給他兵權,此時看著他緊繃得幾乎有些顫抖的兩腮、額上晶亮的汗水,看著他臉上流露出的,與自己這個父親一樣的北伐之心,也忍不住有些心軟。
他抬起手朝二兒子招了招:“起來,此事朝廷還需再多做準備,你也須再做些準備。”
他平日在京裏做太平皇子,隨意練練弓馬、讀讀兵書,聽勳貴外戚子弟們吹捧幾句也就夠了。可真的要出關殺敵,他做為皇帝不放心將兵馬交給這麼個紙上談兵的將領,作為父親也不能放一個天真嬌縱、未識硝煙的兒子上戰場。
從今起便叫他跟著上書房先生讀兵書,再叫魏國公選弓馬精熟的子弟陪他多練習。
叫這孩子出關,做個為國征戰的將軍王也好。
這一場試射結束,百姓只隱約聽到朝廷造出神器的傳聞,朝廷卻是起了一場大風波。兵部、戶部上下滿滿運轉起來,齊王也放下了給經濟園供礦料的差使,回書房讀書,向自己的外祖魏國公學戰場實用之學。
礦上的事沒有了這位親王處處精心打點,由戶部按著宋知府傳授的法子管理起來,不和為什麼效率似乎還高了些。
魏王那經濟園的效率也跟著高了幾分,月底下面管事的來交帳時,他看著帳簿上出入的數字,不禁嘴角微勾,露出一絲淺笑:“我這位二皇兄當真是……”
想要的多,做成的少。
可偏偏傻人有傻福,父皇也真寵著他。比不上護著大皇兄那麼精心,卻也讓這個腦中空空的武將外孫在禮部這麼好的地方擔了多年的虛職,還借著他精心經營的經濟園撈了個懂實學的名號。
好在朝廷就要對西北用兵,大皇兄坐鎮漢中,二皇兄又要出京,他以後就是朝中最年長、能辦差的皇子了。
且不管京中兩位皇子有何心思動作,周王這一年過得倒十分平靜,過了元宵長假後依舊啟程回了漢中。
丈夫遠行歸來,自是要給久候的妻子捎禮物和親友的書信。這一年下周王與長子相處甚久,父子兩人漸漸親厚起來,他收了許多兒子寫的字、畫的畫回來給元娘,還給她帶了側室李氏的信和自做的針線。
桓凌捎回家的東西竟比王爺還多些。
他過年時去了岳家拜年,自己得了岳父岳母賜的佩玉不說,還收了許多給宋時的禮物。不光他父母兄嫂、三位侄兒,連兩個小侄女也長大幾歲,學了些琴棋書畫,給三叔寫了幾篇大字、畫了幾筆花草來。
二哥二嫂想著這兩個孩子裏將來有一個是要過繼給他的,怕她們丟了三元的面子,從小便教兩人讀書習字,還讓兩個女孩跟著兄長們學算數——
這些東西他們做大人的不大會,正好桓凌過年時在,便把他留下批了幾天作業。
桓凌在宋家的地位,就是宋時還在時也沒這麼高過。回到漢中府,與宋時說起這段經歷,也不由自主地歎了一聲:“總聽你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往常只是看別人如此,這回才真親身體會到了。”
他家裏是書香門第,從小讀書,又順理成章地中舉進士,入仕之後反倒不計高官厚祿,只求與宋時在一起,還真不曾如此深切地體會到讀書能改變他的地位。
宋時拿著還沒過繼到膝下的愛女的大作欣賞,笑吟吟地說:“怎麼是第一回 體會到呢?小時候我到你家時,你讀書要不好,我能叫你一聲‘小師兄’,願意跟你同窗讀書?宋叔叔我可不是那種愛哄孩子的人。”
那樣的話,他心裏對桓凌的定位可就不是小師兄,而是熊孩子了。他一個事業有成,手底下有十幾個員工的未來上市公司經理,能跟一個自己看著長大的熊孩子搞上物件嗎?
他自己想著那情形,忍不住輕笑了一聲。笑著笑著卻覺得背後一熱,小師兄整個人從後頭貼了上來,在他耳際低聲說道:“原來宋叔叔是不愛哄孩子的人。幸好我年紀小的時候沒用宋叔叔哄過,惹得你不喜歡。不過如今我已經不是孩子了,宋叔叔可願意哄我一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