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以農為本,兼通工商”。
厚待工商亦可利農。
當代第一位政治經濟學者宋大人給剛從京裏過來,還處於封建思想壓抑下的熊禦史簡單說明了一下社會分工的原理,然後就工、農、商相互推動、相互為利的關係做了進一步分析和解釋。
熊禦史也是覺得他那工業園于國有利,經商亦不害農本的人,初聽他這話時便因本心沒有抵觸,十分自然地接納了。甚至不自覺地舉手鼓掌,還要誇一誇他論證嚴密、條理精當。
誇著誇著,他卻忽然品味出一絲異樣——宋大人這是不是把工匠抬得太高了?
朝中為他這經濟園爭議時亦有官員提出“厚商利農”“厚農資商”的說法,但爭論之中從未有人提過“工”。宋時卻把工匠之事單獨拎出來,稱之為“工業”,以為工業若建得大了,其富國安民之處亦可與農、商二業並稱。
他下意識望向宋時,恰好宋時從一旁堆成品的筐裏拿起個兒臂粗的彈簧,便遞過去給他看:“熊君今日來時,可體察到所乘馬車比別處有何不同?”
當然是不顛簸——難道這不是因為路好,而裝這彈簧裝的?等他們離開時,可也得要幾個彈簧回去裝在馬車上,往後千山萬水也免得顛簸。
宋時含笑點頭,給他講了彈簧減震之效,又反問他:“倘使馬車上都裝得這麼個彈簧,用這車送轉玻璃瓷器之類,是否會少顛碎些?”
這是自然。這車比人肩扛手抬的還穩,路上遇有土坑時也只覺得有些顛簸,沒有那種跟身子狠狠撞下去的苦楚了。
宋時於是笑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商人運貨,農戶耕種,豈不都要憑賴車馬農具?這些都是工人做出的,不妨暫且統稱其為‘工具’。這工具的好壞貴賤,是否可影響商人之利,農戶收成?”
自然是可以……
熊棨拿著彈簧按了按,只覺硬邦邦手按都按不下,扯也扯不開。他也是個年富力強的大好男子,若不動錘頭恐怕是不能彎出這樣的彈簧。可這些工人看著都不忒有力,又不揮錘敲打,只靠著那台器械就能把鋼絲彎得這樣又勻又好,那器械有什麼特別處?
他走向車床邊,眯著眼,想低頭細看,卻被宋時手疾眼快拉了回來。
熊棨詫異道:“這器械不許人看麼?”
不是不許人看,是你那鬍子太長。
彎簧的轉軸正高速旋轉,萬一他湊過去時有鬍鬚被卷上去,一旁踩踏板的來不及收力,就要將他這一部好鬍鬚扯下來了。
宋時叫人取了棉繩、口罩來,讓他先把鬍子捆紮整齊,用口罩托在下巴上,再去看那機器。若是眼力不好,看不清楚的話,還可叫人取個放大鏡來。
熊禦史讀書多年,眼力總稍差些,便要了放大鏡,又按他說的裝備起來,感慨道:“想不到做這麼個小件物品也這般麻煩,難怪我進到經濟園這一路常看到有工人戴著口罩,想來是與下官有一般的麻煩處。這間房裏的工人年紀都小,就是怕年紀大的鬍鬚長,不小心捲進這機械裏吧。”
也不都是年紀小,也有自己主動剔的。
“經濟園裏留鬍鬚的少,只怕鬍鬚長了,被機器捲進去,或燒煤燒灰等時被高熱的火燎著了,不安全。若要留鬍鬚,便得天天如熊兄這般收束得整整齊齊。這些工匠做一個螺絲拿一份提成,哪里肯花工夫收拾鬍鬚?多半兒直接剃了,不全剃的也只留些短髭須。”
不過以他的審美,還是剔了鬍鬚的清爽。
宋時摸了摸自己刮得光光的下巴,替他們不留鬍鬚黨說話:“不過我與桓兄平日剃鬍鬚倒不為省事,只是覺著刮了鬍子的顯得年輕好看些,人也精神。“
他說這話時也神彩奕奕,眼眸明亮,臉色如玉般通透悅懌,看得人自慚形穢。
怪不得人家能點頭名狀元。
怪不得他這麼得聖寵,摻和進立儲之爭也沒什麼後果。
怪不得他在那些諸宮調、嘌唱、雜劇裏都是唇紅齒白、令人又敬又愛的美少年。
怪不得人家能叫他們右僉都禦史守身這麼多年不肯成親……這個就跟他無關了,不必多想……
熊禦史摸了摸自己為在朝中顯出端嚴威重之態的鬍子,感歎道:“宋大人說得有道理。下官雖比僉憲大人也只大了五、六歲,因留了這部鬍鬚,倒像已屆中年似的。”
他自問也是個未及而立的少年人,只多這一部鬍鬚,如今看著倒似比桓、宋二人還大一輩兒似的。往後持杖登山,路遇上哪里的小兒,誤把他當作老翁,豈不尷尬?
不然他也回去修修鬍鬚,留短一點兒的好。
熊禦史年紀輕輕就顯得格外老成,自有一番感慨;宋大人和他的問題正好相反,只恨自己年紀小,輩份小,在小師兄面前端不起長輩架子。
兩人之間代溝太深,宋大人也不知該怎麼勸慰他,還是接著講他的彈簧吧。
這鋼絲堅固無比,要彎出均勻的彈簧也是極費力的,若使一個工匠自己做,只怕一天也做不出幾個,且做出的也沒這般均勻好用,尋常百姓是用不起的。而在他們這工廠中只消幾個人分工協力,也不必現學打鐵,也不必特別有力氣,只消幹好本分,就能日產數百個彈簧。
這彈簧平均算來,成本比工匠打造的要低多少?他們經濟園裏其他貨物也是一般,若將來到處都建成這樣的工廠,所造之物無不物美價廉,百姓每日還賺得原先一樣的銀子,得買的東西卻多,豈不更覺富足?
百姓衣食豐足,略儉省些就能買到想要的家居器用,這才是脫貧致……藏富於民。
熊禦史捏著手中的放大鏡,想起來時坐的絕不顛簸的車,眯著眼問了一句:“依大人所言,這彈簧其實是極便宜的?”
是啊,雖然得加上工人和機器的費用,但他們不是黑心企業,一個彈簧也就要個兩三四倍的利潤。這鋼線的成本約三分銀子一斤,他們一個彈簧出廠價只賣一分五厘,造一輛大車直可數十兩銀,哪輛車都可配得起。
熊禦史之前想求彈簧時那點不好意思的勁兒頓時抹乾淨了,意氣風發地說:“待我離去時定當從大人這裏捎上幾十個彈簧,向後踏遍三山五嶽,都可有這車代步!”
宋時頷首應道:“待熊兄啟程時,在下自有程儀相贈。”
別說送幾十個,送幾十斤也不在話下。再配輛雙轅大車,一捆登山鎬,幾個進山時裝探礦必需品的、帶萬向輪的小推車,幾個經摔的厚玻璃殼宮燈,夜裏照明比羊角燈亮。
熊禦史略略推託,見他誠心要送,又都是入山需要的、在外頭也買不著的東西,便都愧領了,先謝過他,打算回頭再向他們僉憲大人道謝。
必定是僉憲背後替他說了話,宋大人才這般用心招待他。
不然他這樣出去探礦,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中樞,便回去也不算什麼功勳,也未必有升遷獎勵的人,這麼個簡在帝心的人物何須對他如此用心?
便是只帶他們去天臺山看看礦山礦石,再尋幾塊礦岩做樣本,便將他們送出漢中也不算違旨。又何須親自接送他到這經濟園中走一趟,萬般耐心地給他從“厚工商以利農”之說講到建經濟園中“分工”之法?
比起他心中能改變天下制器之法,使“工業”成為富國安民之業的新說,他眼前建起的這經濟園、園中所制東西倒不算什麼了。
這經濟園太小,不足安他的志向,恐怕也只能印證他那工業大計的鱗爪。熊禦史憶起京中直到他啟程時還在糾纏議論該不該仿建經濟園的事,向宋時說:“宋大人實該將這厚工以利農商之念寫成文章傳入京中,也讓京師大臣知道你的襟懷。”
宋時頷首微笑,眉眼間忽然露出一點凌利的傲氣,大異他平常溫柔親和的形象,卻又給他添了幾分名士氣場。
“在下今日與熊大人所講,也會與來這漢中的十位天使講,更會與漢中學子、漢中工農商百姓講。京中諸大人覺得有道理也好,要駁斥我也好,宋某也早做好了答難的準備。”
他把那篇政治經濟學版《國富論》印刷了數十篇,索性也不等放假,散衙之後就將學生們招到自己府裏,開小班授課,講授工業發展、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他甚至把論文印製成書,給京中親朋好友、師長同窗都寄了一份。
桓凌也給自家老師和翰林院同僚去信,將宋時這篇論文重重誇了一遍,論為大鄭以來論經濟民生的第一文。
這篇文是從他們建成經濟園、發展漢中的經驗中總結得來,提煉出了其中最根本實用的部分,他雖眼看著這篇文寫成,但至今每重讀一遍都有新感觸。
結合漢中日見興盛富裕的新景況,甚至可以斷定,若能善用其法,自可使國富民安、農固邦寧。
他這篇文章比當年在京中誇讚宋時的才學文章、胸懷氣度時寫得更加用力,宋時自己看了都慚愧——
他那篇論文是怎麼來的他能不清楚麼?桓凌也是從頭看到尾,竟還能閉著眼誇得天花亂墜,誇得他自己都不敢認。
他捂著臉道:“這篇要不咱們刪減一點再寄進京?咱們倆這些年鬧得轟轟烈烈的,滿京裏還有不知道你是我嗯……的?你這麼誇我,人家一看就是你受了我的慫恿威逼……”
“便有人笑,那也是笑下官懼內,宋大人不必擔心。”桓凌假作正經地快速答了一句,趁宋時還沒反應過業,笑著親上他,堵住了他那聲尾音往上提的“嗯?”
“這經濟學本來就是前人未有之議,你文筆又好,寫的也正合當今之世,我為什麼不誇。我還怕方兄他們贊得比我更有力,顯不出時官兒跟我的關係最親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