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新泰廿四年四月初十,漢中府工業園立基之地。
宋時拿出隨身的文具袋,提筆在削好的木板上題下了這句話,又親手拿水火杖刨開一片泥坑,插上木牌,用泥土高高堆起。雖然看著有點像墓碑吧……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地方圈好,下次來時別找不著了。回頭正式開始建設工業區,再把這塊牌子推了就行。
他先選定了建水車、水碓的位置,在不遠處樹林中採伐樹枝圈定占地大小,而後又定了工廠廠址位置。桓凌指揮隨行的十來個衙差拿著繩子、木尺、皮卷尺、水火棍來做簡單的定位測量,量著棍子與陰影長度、太陽角度,大略估算遠近,在廠區邊緣四至處埋下標記。
東至榆林、西至白石堆、南至漢水邊、北至路,長30步,寬160步,共計20畝,相當於現代一個社區大小了。
先把地方劃出來,將來廠區建起來,也可以規劃出一部分招商引資。
圈定好的廠房所在的位置有許多荒草、樹木,待正式開始建設時便叫人採伐了去,平整土地,砍下的木料正好建水車、水碓、水磨什麼的。
至於建築結構,他心中早已經有了打算——不建傳統木結構房屋,就只用竹筋混凝土預製板搭成單層板房。屋頂用混凝土板可能不夠安全,但他這工廠不是百姓住家,經不得漏雨,單用瓦片鋪頂不安全,還是先鋪一個木頂,搭上鐵板,再鋪幾層瀝青油氈防雨。
造這樣的廠房可比正經古典建築快得多,成本也極低,省得這邊造廠房、那邊給周王修王府,府裏財政周轉不靈,也尋不著這麼多工人。
他們忙碌了一下午,先定下了廠房與廠區的四至和邊界標誌,現場畫了張魚鱗圖。到晚間回去時卻早過了關城門的時間,一行人踏夜而行,路上燈火月色也不甚明,幸好衙差們是要下鄉收糧納稅的,還認得回城的路,好容易摸回大道,便沿路找了個農家院借宿。
桓宋二人雖沒穿官袍,隨行的衙差卻都作本色打扮,敲門時把水火杖和鋼叉敲得亂響,嚇得院裏的狗都不敢叫。
宋時竟有點前世抗日劇裏鬼子進村的錯覺,簡直有點後悔把這群未經調教的衙役帶出來了。他只得抬高聲音喝了一聲:“輕些叩門,別嚇著人!咱們是來借宿的,不是來抓匪徒的!”
幾個正在咣咣咂門的衙役連忙停手,領隊的蔡班頭過來點頭哈腰地說:“是小的管教無狀,讓這些粗人驚擾兩位大人了。大老爺放心,小的這就好言請他開門,好叫大人們早進去歇息!”
這態度、這語氣……越來越像領著皇軍進村的二鬼子了。
宋時有些不能直視,桓凌也搖了搖頭,抬手吩咐道:“罷了,這些都是小戶百姓,不慣見人,咱們再尋別人家借宿吧。”
他們都打算撥馬離開了,那院子反而打開,裏面走出一名形容有些削瘦病弱的中年漢子,向兩人行禮,有些惶恐地引他們進院裏歇息。院裏有幾間房亮著燈,房裏透出細碎的聲音,彷彿有老有少,只隔著窗子看他們,卻不敢出來。
宋時怕衙差再說出什麼嚇人的話,主動亮明瞭身份:“我是新任漢中知府宋某,這位是鎮撫陝西右僉都禦史桓大人。你不要怕,我們不是……不是來收糧稅的,只是有事到江邊,回來時天色太晚了,才來此借住一宿。”
他是從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新社會來的,自然知道百姓怕官比怕賊怕得還厲害,見面先澄清來意,又拿了兩塊碎銀給那漢子,問道:“我們人多,你這裏能擠出幾間房麼?”
那漢子不敢接銀子,宋時便直接塞過去,溫和地說:“拿著吧。桓大人是禦史,專管抓貪官,本府是翰林出身,立身皆以清廉為本,不能拿百姓一針一線。我們這些人既要借宿,還要借些米糧做飯,用些乾草喂馬,都是要銀子的。”
……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豈止百姓沒聽過,漢中府的衙役都為這份清廉驚呆了。
哪怕他們這些當差的下鄉收糧,也要指著當地大戶送吃送喝;縣令、知府也少不得要收城裏富紳的孝敬;而那些來往的巡按、提學禦史們更是離著府還有幾十裏就得高接遠送,敬上幾十道菜的大宴……
兩位大人跟著、或者說領著主人到堂屋歇腳,差役們在後頭收拾東西、拴好頭口,邊幹活邊低聲計較著他們能不能真的這樣清廉:桓大人是跟著周王殿下來的,宋知府來之前幾乎與王爺出入不離,看不出他什麼脾氣;而他們新府尊到任之後好像還真是……
竟還沒受過本地富戶的宴請!
彷彿也沒聽說他拿了哪個大戶、哪個當官的孝敬!
幾個衙差借拴馬的工夫低聲議論,廂房裏一個青年漢子出來幫他們搬乾草喂馬,默不作聲地聽著他們說話。
那幾個衙差見他能幹,樂得把活都交給他,站起來問他:“你家裏有什麼吃的?我們那兩位老爺人雖寬容慈愛,卻是京裏來的大官兒,可吃不得粗糧野菜!”
那漢子低著頭說:“差爺放心,咱們家裏還有些好白麵,這就給大人和爺們做白麵條吃。家裏還有新收的青麥,叫婦人炒個碾轉,再宰兩隻雞給大人們,配上些時新蔬菜,把家裏攢的雞蛋也炒了。”
農家菜雖然簡單,但勝在新鮮量大,還有沾著夜露的新鮮瓜茄菜蔬,測量隊幹了一天活,吃得都十分香甜。
那家主人自把正房讓出來,住在正房裏的老老小小都挪去廂房,搬家時竟還見著一個婦人抱著小小的女孩。宋時看著孩子,想起自己家才剛滿周歲的侄女們,又想起還在上小學的侄子們,不禁了歎了一聲:“來到府裏光忙著做事了,也沒給家裏人寫過幾封信。”
出來都兩個多月了,還沒給侄子們佈置新作業呢。
吃罷晚飯,他與桓凌要了燈燭,挑燈夜戰算工料時就想起了侄兒們。
他這邊計算的是土地面積,廠房面積、地基、挑高,規劃牆面門窗大小、牆體厚度,再拿這些條件計算需用多少石料、灰料,用銀若干。宋時自己算著都覺簡單,便說:“這些計算題我看也容易算,回頭抄下來給霖哥兒他們三個寄回去,讓他們在家也做做題。”
桓凌正算著每日從各窯廠運多少料、碼頭倉庫存量維持在多少更合適,聽見他這話也把腦子從計算中拔出來,低低笑了一聲:“哪有叔叔出門做官,不給侄兒捎新衣裳吃食,就給出幾道算數題的?我若是霖哥兒他們,往後可再不跟三叔要好了。”
宋時抿唇一笑,傾身湊到他耳邊輕佻地說:“他們不跟三叔好不要緊,凌哥兒跟三叔要好就夠了。”
他們凌哥兒一邊算著這麼難的錢糧數一邊都肯跟宋三叔好,這才是貼心的好孩子。
要不是孩子太沉了,宋三叔怎麼也得把他抱到膝上疼愛一會兒。如今可惜抱不動,只好山不轉水轉,自己坐到人膝上,握著他的小臂體貼地揉了兩下:“凌哥兒給叔叔算這些著實辛苦了,三叔替你揉揉。”
揉了兩下,只覺桓凌手臂上的僵肉反而又僵了幾分,五指緊握,手背上青筋微露,不由得有些呼吸困難。他們眼下住的可不是周王府的高牆深院,而是借宿在農家院,連旁邊小屋裏都住著人,一點動靜都不能發出……
他吞了口口水,深深呼吸幾次,按著有些幹啞的喉嚨道:“咱們還是先算出來得用多少工、多少料吧。咱們選定的廠區到碼頭幾乎沒有大路,運輸也不方便,是在附近建個碼頭,走水路從外地調運灰料的方便,還是修一條路到原先的舊碼頭方便?”
就先修條水泥路面湊合用著,以後煉焦產量上來了,再改建柏油馬路。
他要自己燒水泥,用的石料、粘土比燒好的更便宜,一兩銀子足以買數車,而砂料在下頭河岸隨便挖挖都有。一天破著一兩工銀就能請上20多名夯夫,搬運土渣的運夫才三分銀子一個,建起這一園區的混凝土板房式廠房統共也用不了多少銀子。
估計連上鋪路,都抵不過王府一座大門貴重。
他起身去拿自己算好的草稿,一面算錢一面回頭對桓凌念叨:“我這是往寬裏度,算的京裏神木廠長工的價錢,若短工還能再便宜一分。漢中府更不比京裏,料想……”
正說著,桓凌忽然輕輕拍了他一下,朝窗外看了一眼,眼中露出幾分凌厲之色。
難道是有埋伏?
宋時瞬間覺得背後一涼,雞皮疙瘩都泛了起來,口中卻仍然無事一般說著工銀、修路的事。桓凌隨口答音,不動聲色地起身走到床邊,拿起了當作佩飾帶來的兩把寶劍,借著身形掩飾,輕輕抽出了劍身。
劍是普通書生都可以佩的武器,他們微服出行時帶上一把……主要為了好看。
不過他們帶的佩劍也是真正的龍泉寶劍,千錘百煉出來的折疊鍛打鋼劍,斂身堅韌、兩刃削鐵如泥,拿出來也真能用。桓凌倒提著兩把劍走過桌前,在桌下悄悄交給宋時一把,十分自然地走到門邊,透過錯位門縫觀察外頭動靜。
宋時也從桌邊站起來,假意抱怨坐得太久,腰肌僵硬,提著劍走到不礙事的地方,準備看他眼色投入戰鬥。
桓凌看自己借著陰影掩飾抽出劍,插到門縫間,對著門閂輕輕一劈。木制門閂哢地一聲被劈成兩段,不等門閂從兩邊落下,他便猛地踢開門,長劍遞出,刺向自己早已看好的方位。
月色朦朧,只看得見漆黑一團的人影,看不見他刺中哪里,宋時在屋裏卻彷彿聽清了劍尖入肉的聲音,腎上腺素激增,全身肌肉細胞都活化了幾分,提起劍厲喝一聲沖到門邊:“都起來,院裏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