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在古代行商這些年》第46章
☆、第46章 第四十六桶金

  「你也是離家出走?」聽嚴卓說了他的經歷,宋菽奇道。

  「沒沒沒。」嚴卓連忙擺手,「我尋了個他們能接受的由頭,說是外出謀官,學古人的宦游之風。」幾百年前還沒有科舉制度時,沒有背景的士子便會出門遊歷,謀求一官半職,時人稱之為宦游。

  原來如此,宋菽點頭,他這兒離家出走的叛逆之人實在太多,差點誤會嚴卓了。

  「你剛才說也,可是這兒真有離家出走之人?」嚴卓問。他尋了個藉口出來,已是叛逆之極,如今連家書都不敢回,難到這裡還有比他更厲害的?

  宋菽帶著嚴卓回宋家,路過地窖時,宋阿南剛幹完活也準備回去。

  「喏,他。」宋菽指宋阿南,儼然忘了自己這具身體的原主,也是個離家出走的小屁孩。

  「厲害。」嚴卓豎起大拇指。

  宋阿南不曉得這陌生人為何誇他,不過既然是誇,他還是喜滋滋地接受了,破天荒地點點頭,算是與他打了招呼。

  宋菽默默轉開頭,希望宋阿南永遠不要知道真相。

  嚴卓沒地方去,這幾天吃住在周媳婦家還是佘著賬的。這會兒晚了,宋菽問他是今天說數字的事,還是明天再說。他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厚著臉皮問道:「那個……我身上沒錢帛了,不知你那作坊還缺人不?」

  宋菽見他那窘迫樣,失笑。

  還說不是離家出走,只怕也差不多了。要真是出來游宦,他嚴家雖不比楊家,卻也不至於讓子孫如此拮据。這看他身上的衣著,還有那滿箱的書便可知一二。

  「你來我家住吧,咱們後院的東屋還空著,平時吃吃飯堆些雜物,住個人還是綽綽有餘的。」宋菽道。

  「真的?」嚴卓的眼睛瞬間亮了。

  「還有那欠周媳婦的錢,我一會兒就替你還了。」宋菽又道。

  嚴卓激動得差點飆淚:「宋四郎,你簡直是我再生父母,以後你要我做什麼,我嚴某人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呵呵,不用以後了,也不用你赴湯蹈火。」宋菽笑,「就明兒開始吧,我想弄個學堂,正巧缺個教書匠。」

  宋菽早就想弄個學堂掃盲了。

  這時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在農村更是接近百分之百。單純種種地還不覺得什麼,可若想交流個種地的法門,就麻煩了。若是認字,好生寫下來,就是再遠的村莊也能看到,可若不認字便只能靠口耳相傳,不論速度還是準確性都差了許多。

  這無形中其實也影響了農耕技術的發展。

  又比如,像他們宋家不時就得招個工。如果大夥兒都認字,他寫一告示往村口一貼,人來人往的立刻就都看見了,哪裡還需要每次都外出吆喝。

  蒜黃與黃豆芽這一波,宋菽賺了不少,那可都是實打實的黃金。

  有了錢,底氣也足,他便想弄個學堂試試,就算虧了也不打緊,反正他另外三個作坊還一直賺著錢,供得起。沒想到這想法剛提上日程,就來了這麼好一免費的教書匠。

  世家出身,不僅懂得詩文,還會算術。正好語文課和數學課一起開,雙管齊下。

  宋菽拍拍嚴卓的肩:「放心,你的吃住我全包,你要學的那啥數字符號我也教,你在這兒免費教上一兩年書便好,我也不收你束脩了。」

  嚴卓來不及多想,被宋菽搭著肩膀帶進了宋家院子。

  *

  第二天早拳後,宋菽說起了學堂之事。

  要說私塾,他們隔壁鄉正所在的村子裡有過一個,宋菽小時候還老愛趴在窗沿下偷聽,後來兵荒馬亂的,那私塾便沒了。其實有私塾的時候,這些村民們也不見得能上,那是要交束脩的,他們可沒那餘錢。

  「束脩要多少,可貴不?」有人問。

  他們也飽受不認字的苦。若是認字,他們家那些去當兵了的兒子,也不至於一年半載連封家書也沒,好不容易有哪一戶收到家書了吧,他們還看不懂。

  「不收束脩。」宋菽說,「可給我們家幹活來算。」

  「如何算?」

  「簡單,每旬過來幹上一天,如耕地、砍竹子之類的,便可上課。」宋菽道,「每天傍晚時,嚴先生會在此處開課,教授識字與算術。」

  「一旬一天?那如果本就在你家作坊幹的呢?」又有人問。

  「一樣,白幹一天便成。」宋菽說。

  圍著他的村民們議論紛紛。

  農戶家,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那都是要幹活的,若要供出個讀書郎,那不僅少了個幹活的壯勞力,還得搭上束脩和筆墨紙硯。讀得好得了功名那是雞犬升天,可九成九是當不了大官掙不到錢的,那便要搭上全家的生計了。

  而像宋菽這樣傍晚授課,那他們便可白天幹活,傍晚學習,既能讀書認字又不耽誤幹農活,連束脩都可以用幹活來抵,對農戶而言是很經濟實惠的了。

  家裡若有個把小郎君有點天賦,先在這兒開個蒙,有點苗頭了再送到縣學去,能剩不少。

  「嗯,行。」

  「我來,要幹什麼?」

  先有零星的人響應,然後越來越多的人點了頭。他們有些想自己認字,也有想著把自家小孩送來的。

  「女孩兒能讀嗎?」站在後來的崔五娘忽然抬高了嗓門問。

  「當然,男女老少皆可。」宋菽說。

  這話一出,村裡的小娘子、婦人們都激動了,剛才她們不過想著家裡兄弟或兒孫可來,這下,竟連她們自己都有機會,這女子上學堂,可是頭一遭聽說。

  「女人讀什麼書,帶帶孩子就好了。」有人說。

  「你孩子都帶不好,還讀什麼書?」立刻有潑辣的小娘子反唇相譏。

  眼看要吵起來,宋菽連忙插嘴,介紹了嚴卓一番,也好讓大家對這空降的先生有更多尊重。

  滄州嚴家,這還是有不少人聽說過的,是真正的大戶人家,延續幾百年的那種。這樣家族出身的人,竟然要當他們的先生了。

  在場的村民們有些激動。正好嚴卓被宋菽推了出來,立刻遭到慘無人道的圍觀。

  學堂的事就這麼敲定了,宋菽也有點激動。等大多數村民們都認了字,他做生意也要方便許多,可以發傳單、做廣告,還可以制個價目表貼門口,省的每天要費許多口舌報價錢、介紹產品,他雖不用親自來,但看著也累得慌。還是給村民們掃掃盲的好。

  而且這筆生意做得可真划算。包嚴卓的吃住,便有了教書先生,有了教書先生就能開學堂,開了學堂又有許多人免費替他幹活。村民們掃了盲,他省了許多工錢,這樣雙贏的生意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當天,便有許多人來找宋菽,表示願意義務幹活換讀書識字的機會。宋菽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當日便安排了幾人去耕地。

  那幾人本想去牽牛,可宋菽卻把他們帶去了新建的作坊那裡。

  「這是代耕架,不用畜力,用手便好。」宋菽說。那已經建好的木匠房旁,有個庫房,裡面放了好幾台這種代耕架。

  「不用畜力耕地?宋四郎,你當真?」來人一萬個不信,要不是他們知道宋四郎的為人,都以為他是故意刁難了。之前最艱難的日子裡,他們大都沒有牛,的確是用人力一點一點犁的地,每次春耕都像去了半條命,肩上手上水泡無數,連一塊好皮都沒有。

  「當真。」宋菽點頭,讓他們把一台代耕架放到板車上,推去地裡試驗。

  這代耕架體積頗大,綁到板車上後,更是顯眼。有人眼尖,一眼看見宋菽也在推板車的隊伍裡,便知這大傢伙沒那麼簡單。

  最近宋菽建了個木匠坊,裡面住了彭師傅,還有遠近村莊的幾個木匠鐵匠,他們那個院子的牆很高,大夥兒也看不到裡面有什麼,但都紛紛猜測,宋四郎要做新鮮玩意兒了。

  這下一看,這東西居然與耕地有關,這可是關乎農戶生計的大事,當下就有許多人跟著看門道去了。

  到了一處宋家的田地,宋菽指揮眾人,把兩個人字形木架面對面設在田地的兩端,這兩個木架上各有一個轆轤,轆轤的中段纏以繩索,繩索中間結一個小鐵環,能與犁上的曳鉤自由脫連。每個轆轤的兩頭都按上了十字交叉的木柄,宋菽讓兩人分別站在兩個人形木架旁,交替相挽,犁便能動。只需有一人扶著,便可輕鬆耕種。

  「這可太輕鬆了。」扶著犁的那人說。這犁足足有普通牛犁的三倍寬,是用鐵打的,耕得可深了。若用畜力,怎麼也得兩頭牛來拉,可現在他只一手扶著,便順利耕了起來。

  「嘿,這轆轤挽起來也並不吃力啊。」人形架旁的漢子道。

  這代耕架看似笨拙,用起來還是頗為輕鬆,挪動的時候雖要費一番事,但它的犁寬,耕一道抵得上牛走三回了。而且用牛耕,牛也不是一直聽話的,若是鬧起脾氣來,用鞭子抽都沒用,可耽誤幹活了。代耕架就沒這問題,有三個人就行,而且這活輕鬆,男女老少皆可。

  「這玩意實用。」站在田邊圍觀的孫七郎道。

  「咱們現在每家每戶都少壯勞力,要有這耕具,咱們的田可就能耕得完了呀。」

  「這倆架子還好,可這犁是鐵的啊,得費不少錢帛。」

  「用木頭的行不?或者咱本來就有的犁?」

  「這也許是個法子,可咱那犁哪有這個寬?也不知道這倆架子打打得多少錢帛。」

  宋菽也站在田壟邊,鄉民們的目光齊齊射了過來,他一回神才發現,自己又被圍住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