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桶金
太陽快落山了,施大嫂抱著半隻油滋滋的烤雞往家裡趕。烤雞是她托人從悅行市買來的。它被包在油紙裡,熱乎乎的,肉的香氣直往外冒。
一個多月前,宋家四郎帶著一斤金子凱旋而歸,他們相河村一下子出了名,人人都感到面上有光。施大嫂雖然也為他高興,卻又忍不住擔憂。
當時,二十日之約已滿,只等第二日宋四郎將饅頭的方子和老麵團交給他們,饅頭作坊便要結束了。施大嫂在作坊裡幹了這些天,對饅頭的做法早已心裡有數,這製法雖不複雜卻需要不少人力。
她家男人和許多人一樣,在前年被征去當兵。可當其他人家還掛心自家壯丁的生死時,她家已早早接到了男人的死訊。婆婆哭得肝腸寸斷,公公沉默了一整天,連飯都不吃。家中兩個小子知道阿耶的死訊時,也抱著她直哭。
可施大嫂哭不出來,她男人沒了,但還有公婆,還有兒子,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等著她養,她哪兒有功夫哭,她只想隨男人去了便罷。
男人走後,家裡狀況始終不好,兩個老人走了兒子,更是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孫子身上。施大嫂不止一次向周媳婦抱怨,那倆小子被寵得無法無天,她卻一句教訓的話也說不上。
宋四郎那出勞力換方子的法子傳遍全村時,施大嫂本是猶豫的,可周媳婦勸她,雖說女人家相夫教子是正途,可有時也得頂起門戶。農閒時沒啥事,不如多學一門手藝,若將來能賺上一點錢帛,在家也能說上話。
周媳婦家的與她男人是同一批入伍,兩個女人便也漸漸熟識起來,她家的情況沒少與周媳婦講。如今想來,幸虧當時聽了周媳婦的話。
「阿娘回來了。」施二郎從灶間迎出來,圍著施大嫂轉悠,「阿娘你手裡的是什麼?好香。」
施大嫂撥開油紙的一角,給小兒子看烤雞。
施二郎只聽宋家的六娘說起,還從未見過這吃食,當下興奮得跳了起來,忙催著施大嫂進屋。公公婆婆還在地裡未歸,施大郎也去幫忙了,施大嫂讓小兒子把飯菜都備好,雞熱著不能動,得等阿翁阿婆回來。
若是一個月前,施大嫂這話小兒子肯定不會聽,但自從她在宋家的饅頭作坊做工後,為家裡添了進項,家中的地位也一日比一日高了,兩個兒子跟她親了不少,公公婆婆也不再難為她,倒有點把她當自己人的苗頭。
這多虧了宋四郎的作坊。
那次宋四郎教會他們饅頭製法後宣佈,他的作坊將繼續運轉,願意留下的可與他說。施大嫂聽到這個可高興壞了,毫不猶豫地決定留下,一來她在家裡說不上話,就算會做饅頭了,也不見得能得到家人的幫助,二來她也覺得饅頭作坊的待遇很好,不僅每月能拿兩百文錢,每旬還有一日休沐,上工的日子每天還包兩餐飯。
這饅頭作坊開張後,伙食也是出了名的好,每日用飯時都有人來打聽,今天宋四郎又做什麼好吃的了。
上一旬他們喝到了兩次肉湯,還吃到一次烤羊肉串,白饅頭和豆渣餅則是日日都有。
宋四郎做羊肉串那日,就在他們作坊裡現烤的,那羊肉串在竹籤上放到炭火上烤,只見那油一絲絲往外冒,還滴落在炭火上,爆出滋滋的聲響。
當日作坊的五名工人都分到了一串,有人當場就吃了,施大嫂則包回來給兩個兒子嘗鮮。自她男人走後,家裡再沒開過葷,這串羊肉串讓兩個孩子高興地大叫。
施大嫂見他們吃得歡,又是高興又是心疼。這次便麻煩崔五娘給她帶了半隻烤雞。
近些日子,村裡不少人家的餐桌上都出現了肉食。有賣饅頭的人家,也有在饅頭作坊打工的人家,與施大嫂一樣,多虧了宋菽的饅頭生意,他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最近宋家的幾個孩子都換上了新衣,雖然款式還是那樣,但那乾乾淨淨沒有補丁的衣裳,還是羨煞好多人家。那宋四郎的衣服更是了得,竟然買了一身圓領袍子,還染成青色,跟城裡的小郎君一模一樣。
這年頭任何染料都極其珍貴,普通人的衣服多是原色,很單調,只有有閒錢的人家才會買有顏色的布。也不知道自家何時也能買得起,但做饅頭賣饅頭的營生紅火,給了大家不少盼頭。
宋菽本來也想給三娘她們買些漂亮衣裳,可三娘說,他們的作坊才剛開始,就算有與楊公子的契約,也該緩緩地來。宋菽挺贊同的,便也沒有著急,只是給自己買了青色的圓領袍子又搭配了鞋,方便時不時要進城裡去。
另外,就是給宋三娘買了根銀簪。
他早就注意到,宋三娘常常偷瞄周媳婦發間的那根簪子,想來也喜歡。宋菽身體的年齡雖比她小,心裡卻把她當成自己妹妹,妹妹既然喜歡,做哥哥的當然要盡力滿足。
於是,拉著宋三娘去挑,她剛開始還不願意,雖然心裡喜歡卻又嫌太貴,宋菽就讓她先試,這簪子一簪上去,三娘的眼就亮了,根本不捨得拿下來。
三娘有了銀簪,六娘羨慕得不行,五娘也時常盯著簪子看。宋菽答應她們,等到及笄之年便也給她們買。兩個小姑娘都很高興,六娘為了快快長大,晚上多吃了一個饅頭。
某天睡前,宋菽又問宋阿南要什麼。
他給宋阿南也買了新衣,可這人只是換上,喜不喜歡也沒個表示。他是男人,宋菽總不能送他銀簪,只好開口問。
誰知宋阿南想了想,蹦出兩個字:「火鍋。」
宋菽:「……」
他囤在農家樂的自煮小火鍋,又少了兩盒。
*
「四郎,彭師傅來了。」外面三娘喊道。
宋菽的最後一張雞蛋餅剛好起鍋,忙把東西交給六娘,自己迎了出去。
彭師傅是隔壁西和村的木匠,宋菽為了改變獲得鹼水的方式,提高其濃度,特地請他做一個帶龍頭的木桶。龍頭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宋菽在空間裡找了很久,最後在他保存的視頻裡,找到某網紅的竹質水龍頭教程。為了能表達清楚,他反反覆覆研究了半宿視頻,第二天在相熟村民的帶領下,去了彭師傅那兒。
一開始,彭師傅還愛答不理。他手藝好,這附近幾個村都愛找他做木工活,連縣城的人家也時有來請的。
然而當宋菽講起這龍頭的妙用,彭師傅立刻被吸引了。
對手藝人而言,像龍頭這樣新奇又實用的部件,當然別具魅力。彭師傅二話沒說,立刻接了單,還拉著宋書仔仔細細詢問了構造,當天晚上就去尋材料開工了。
「宋四郎啊,你這東西實在精巧,我那賣茶水的表弟見到,立刻訂了倆,他那些個賣茶水的弟兄現在都排隊來我這裡訂,是做都做不過來啊!」彭師傅是帶著孫子一同來的,他孫子約莫十歲,走在他身後,懷裡抱著比自個兒還大的木桶,卻不見累。
「那是彭師傅手藝好。」宋菽從彭師傅的孫子手裡接過木桶,他試著轉了下龍頭,果然非常靈活,與他之前想像的一模一樣。
「誒,老人家腦子木了,要不是你哪裡做得出這麼新奇的玩意兒。」彭師傅笑呵呵地擺手,顯然十分受用宋菽的誇獎。
因為宋菽也說不准木桶該用多少材料,所以和彭師傅說好,等做完後材料與手工的錢帛一同給他,這時宋菽問起,彭師傅卻連連擺手。
「別啦別啦,你這木桶可給我帶來不少生意,做起來輕巧,錢帛還多。若不是你我一木匠哪裡能找到如此輕省的夥計,別給啦,反倒該我謝謝你。」彭師傅說。這個他來之前就想好了,說到底,這帶龍頭的木桶是宋菽設計的,而他私下拿這門手藝掙錢,人家若計較起來還是他理虧,當然不能再收錢了。
宋菽懂他的考量,也並不介意他拿這個掙錢,便親自包了幾張雞蛋餅給他,又說:「我這裡還有樣東西要麻煩彭師傅,這物什比較大,也許得麻煩師傅在我們村住幾天了。」
他開口,彭師傅當然不會推辭,而且這做木匠的在人家家裡住著幹活是常有的事。他更加好奇宋四郎這回要做什麼。
宋菽早就想好,饅頭作坊上正軌後,便開始著手建豆油作坊,搾豆油的同時再做點腐乳拿出去賣。
豆油作坊的地點離村口不遠,也是一處空置了很久的屋子,面積比饅頭作坊大了很多,只是空置太久,宋菽請人修正就花了好些天。
他帶著彭師傅過去,讓他這幾日就在這裡做工,每天的飯食會有人送來,彭師傅連聲說好。
接著,宋菽攤開一張圖紙,是他這幾日細細參考了空間裡的各種資料後畫出來的楔式木搾。他早年有些繪畫的底子,雖說用毛筆不習慣,但也還過得去,畫得有模有樣。
這紙和筆硯都是在縣城買的,筆硯也就罷了,這紙貴得很,這麼一張A3大小的竟要五十多文,一張紙能抵一石麥子,也難怪只有士家子弟才讀得起書。
與彭師傅仔細溝通後,因這次的工程比較大,宋菽付了些定金。
這楔式木搾是北宋才有的,直到解放後都被廣泛應用,嘉朝這裡搾油還都是家庭作坊,也沒這等便利好用的搾油器設備。等彭師傅完工後,再弄個大碾盤,招些工人,這油坊便能開始運作了。
只是這搾油的工作繁重,還需壯勞力,這年月最缺的就是這個。
宋菽瞄了眼剛幹完活回來甩著膀子秀肌肉的宋阿南。
好想克隆他個三五十個。
作者有話要說:
註:一旬=10天,看關於宋代的書裡提到,當時國定一旬休息一天,不知道唐朝有沒有,沒有的話太不人道了,於是就用了~
另外,前一章提到的席居其實就是榻榻米,中國從唐開始逐漸流行高凳高椅後就不坐地板不用席居了,但日本從唐學過去,並演化成了如今的榻榻米。
也許有大大不知道,會有點影響閱讀感受,特別註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