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在古代行商這些年》第35章
☆、第35章 第三十五桶金

  宋阿南一根手指,卻讓他的護衛寸步難前。

  實力的差距一目了然,楊劍也不是傻子,低喝一聲,讓護衛退下。

  他第一次正眼打量這個宋菽的跟班,好像叫什麼南,平時不聲不響,身手卻這般了得。他們鳳清楊家雖不是武將出身,但也好歹是延續幾百年的大族,他手下的護衛都不是吃素的。能輕易讓他看清實力差距,這個宋菽跟班的實力只怕遠遠在護衛之上。

  有如此強悍的打手在側,這宋四郎什麼來歷?楊劍不得不重新審視他與宋菽之間的合作。

  這些有的沒的,宋菽一概不知。他只看見宋阿南擋在他身前的背影,並沒看到他戳人家肚臍眼的手,更不知道他一根手指把有他三個壯的大漢擋住了。所以,宋菽只當這是一次普通的衝突,而他家阿南不負所望,替他擋了災。

  晚上獎勵他一碗番茄雞蛋面。

  連楊劍也被請了出來,汪掌櫃知道自己更沒戲,跟宋四郎客氣一番便灰溜溜地走了。之後再有客商來走後門,宋菽也一律拒絕,那些不過是普通商人,都不需要宋阿南出馬,有宋河往旁邊一站,那氣勢也夠夠的了。

  有了兩個強勢的保鏢在側,宋菽覺得生活充滿了安全感。難怪做拍賣生意的大佬,多少有些道上的背景,沒個靠譜保鏢,還真不敢隨便插手這買賣。

  沒了走後門的希望,這些有點實力的富戶客商個個卯足了勁,摩拳擦掌,靜待拍賣會的到來。

  除了他們,相河周邊的農戶,包括城裡的一些小攤販中也有打紅薯主意的。聽說這次拍賣會足足要拍五六十枚黃金果,這些富戶也未必會全部吃下,有那麼一兩個留給他們,也是甚好。

  這黃金果名氣大,若得到一個半個,來年栽種下去,又是一筆大買賣。畢竟這東西也不可能一夜間普及,總要有那麼幾年緩緩推廣的過程。

  拍賣會前那天,相河村熱鬧得彷彿大塗縣城一般,因著路途遙遠,好多人都想方設法在村中住宿。拮据一些的,多半在當地村民家租個舖位。平日一文錢一個的舖位,飆漲到十文錢一個,卻還一鋪難求。

  有人自己動手,帶了類似草原上牧民的帳子,隨便尋了個村中的空地露營。

  這些帳子中,要數楊大公子的最大、最氣派,聽說他還把之前拍賣會買到的棕綁床也帶來了,有不少村民有幸,看見了這張已經被打造得金碧輝煌的棕綁床。

  「乖乖,這麼多金玉,可得好多好多錢吧。」

  「不能吃不能用的,有屁用。」

  「好看啊。」

  「一張普通棕綁床才一貫錢不到,睡著跟他這個沒啥區別。」

  「是這個理。」

  這幾個月,相河村的村民也算是見了些市面。他們現在晾晾蠶兜,做做饅頭,賣賣豆油,加上家裡還藏了那麼多黃金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雖不至於大富大貴,卻也飽暖無虞,犯不著羨慕別人。

  比起奢華的帳子,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家的黃金果究竟能賣出幾何。

  村長家挖了近四十個紅薯,這一回,他們拿出三個最大的進行競拍,期望著這品相最好的幾個果子,能給他們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穫。

  施婆婆卻與他們的想法不同,大果子那是要留種的,來年又能結出無數個大果。她家一口氣拿了五枚紅薯出來,但都是又瘦又小的次品。她想著,這些黃金果種不好,就算結果怕是質量也不行,不如賣了,還能給家裡多添些進項。

  其他人家也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想法,有人拿出最大的,有人拿出最小的,也有人拿出他覺得最好看的,或者長得最奇怪的,各式打算,不一而足。

  宋菽家沒有拍賣的打算,村民們送給他的五十幾枚紅薯都好好地堆放在了灶間的柴堆裡。他打算吃掉一些個頭小的,剩下品相好的留種。

  不過這兩天並沒有時間弄,拍賣會一時讓他忙得腳不沾地。

  這次跟望海樓那次不同,沒有訓練有素的賬房和夥計幫忙,與會的人也不全是富戶,買主又多又雜,還有許多是外鄉的生面孔。

  為了拍賣會時能不把買家搞錯,宋菽請人制了一批竹質的板,上面刻上阿拉伯數字,再塗上顏色,這樣便能一目了然。可是這阿拉伯數字這裡無人能懂,宋菽又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他倒不期待所有人都能看懂,這拍賣會將由他親自主持,他只再需要兩三名能夠作記錄和登記的人便行。李賬房學得很快,不久都能寫了,不愧是做了多年賬房的人。

  宋阿南也跟著學了一會兒,還有五娘六娘也在一旁聽。六娘前聽後忘記,沒一會兒就按捺不住,出門玩了。宋阿南能記上一些,但也要反反覆覆,不時還是會搞混,比如他總分不清六和九,被宋菽毫不留情地一番嘲笑。

  最讓宋菽吃驚的,是五娘。

  她不僅很快記住,而且能寫,反應也非常之快。宋菽欣慰之餘,讓她去給李賬房幫忙,另外程二娘也認了個大概,就跟著五娘,也好讓她不要害怕。

  至於宋阿南,讓他學數數太浪費,那一身腱子肉還是當保安最好。

  宋菽把他安排去保護紅薯了。

  雖然做足了準備,拍賣會那日,還是有些出乎意料。準備好的三百個號碼牌被一搶而空。

  「拿了號碼牌的去旁邊登記姓名!若號碼與姓名不符,交易不算數!」宋菽雙手相合在嘴邊,做出喇叭狀,不停大聲重複。

  熙熙攘攘的人群看不見盡頭,幸好有宋阿南和宋河鎮守一旁,還有郭老大他們一群大漢,這些人倒不敢亂來,全都乖乖排著隊。但這麼多人,每人隨便說一句,也足夠把宋菽的聲音蓋住。

  這時候,便輪到六娘出場了。

  她集結了一堆小夥伴,小孩子身子靈活,穿梭與人群中,大喊宋菽提醒的話。他們的聲音比成人尖一些,很好辨認,不一會兒,拿著號碼牌的都像找到了組織一樣,去旁邊找李掌櫃登記去了。

  薛阿婆住在鄰村,與她的小孫子相依為命。

  宋菽開始做蠶絲被後,她也輾轉弄來一些蠶繭,開始曬蠶兜,每月都能賺上一些工錢,家裡的日子好了許多。這次紅薯事件,她正巧來相河村交付蠶兜,因她曬得好,這次又得了滿滿一簍子剛煮好的蠶繭。

  她回家時,紅薯之事剛剛傳出,她也沒弄清那是個啥,只知道跟宋四郎有關。

  宋四郎是誰?是讓他們生活越過越好的財神啊!薛阿婆連猶豫都不帶的,立刻奔回家,放好蠶繭,叫上小孫子,一頭扎進了相河村後的山裡。

  「第一組拍品,大顆黃金果一枚。」宋菽在人群前放了個木箱,此刻站在上面朗聲道。

  「第一組拍品,大顆黃金果一枚。」

  「第一組拍品,……」

  「第一組拍品,……」

  六娘的小夥伴站成兩列,分佈在人群兩邊,宋菽喊完後,一聲聲同樣的話語傳遞下去,讓在場的四五百人全都聽得清清楚楚。

  「起拍價一百文,加價十文起,價高者得。」宋菽又道。

  六娘的傳聲小隊瞬間將他的話語傳了下去。

  這顆紅薯足足有孩童的腦袋那麼大,品相極好,正是村長家的那三顆之一。這樣好的拍品,現場自然是富戶們的天下,但有可能是第一組的關係,競價並不激烈,最後汪掌櫃和李二姐較量一番,被李二姐收入囊中。

  「兩百二十文。」

  「乖乖,能買一石多粟米了。」

  「可真是黃金果。」

  之後,兩顆同樣大小的紅薯,被楊劍拿下,這回總價超過了一貫錢。

  人群中驚呼不已。

  那天,薛阿婆和孫子也挖到了十來顆紅薯。看起來不多,對他們而言卻是難得的寶貝。後來有了拍賣一事,薛阿婆思量再三,拿出了兩顆普通大小的紅薯——這已經是她的收穫中最大的了。

  她想著,拿去賣的總得是好東西。

  好東西才更能賣出好價錢啊。

  有了楊劍那兩顆一貫錢的記錄,紅薯的價格一再走高。普通的農戶和小販本以為能撿個漏,可當施婆婆那五枚又瘦又小的紅薯,賣出一千二百文的總價時,他們徹底絕望了。

  這黃金果果然是黃金果,這富戶的遊戲他們還是別玩了。

  一千二百文吶,買床蠶絲被,或者買上幾石粟米不好嗎?為什麼要拿來買山裡挖到的野果?

  想是這麼想,卻也沒人放下號碼牌,碰上起拍價低的時候也有小販或農戶舉牌,只是那本地與外來的客商富戶更凶殘,最終往往被他們收入囊中。

  薛阿婆的兩枚紅薯端上來時,已經經歷了五輪瘦小果實洗禮的買主們,精神一振。這兩枚果子雖沒有楊公子拍到的那麼大,卻也品相不錯,若是好好栽培,想必成果也很是喜人。

  「兩百文!」

  這組紅薯起拍價被定在一百六十文,當即被喊到了兩百。

  「二百二十!」一個外地客商舉牌加價,六娘小分隊立刻擴音,五娘與李賬房記錄。

  之後又有幾輪加價,多是些還未拍到合意拍品的客商,也有幾個本地富戶。

  「五百!」價格又創新高,這回喊價的卻是一個從未出過價的大漢。他一身布衣,袖口收緊,不像是商賈之流,那兩道劍眉微擰,氣勢非常,也不像農戶。

  不知是不是他的長相有些可怕,加價的聲音頓時弱了許多。

  最後大漢出到八百二,將這兩枚紅薯收入囊中。

  自家的紅薯被高價賣出,薛阿婆長長鬆了口氣,有了這筆錢,她家就能添置冬衣冬被了。

  拍賣一直進行到傍晚,五十三枚紅薯,總共拍得一萬八千多錢,宋菽留下他的一成,剩下的都按名單分給了拿出拍品的村民。大家捧著沉甸甸的銅錢,喜笑顏開。許多人這輩子都沒見著過這麼多現錢,這山裡挖的野果也能掙那麼多,宋四郎可真是他們的福星。

  *

  臨近霜降,天更冷了。

  白一城裹緊衣領,帶著車隊往恆州大塗縣的方向行去。

  車隊裡都是他的同鄉,他們從南方而來,帶著家鄉種的木棉,到更加寒冷的北方,希望能賣個好價錢。

  冬天時,窮人家多用春天搜集的柳絮蓄冬衣冬被,不怎麼保暖,聊勝於無。富人家則多用鴨絨鵝絨,那可保暖,穿在身上暖呼呼的。而有些盈餘的普通人家,則偏愛木棉,它比柳絮保暖,又不像鴨絨鵝絨那樣昂貴。

  木棉多長在南方,可惜南方冬天短促,總賣不到好價錢。之前北方八年戰亂,他們想把木棉運過來賣也不敢,這好不容易等到天璽之亂平定,義成七州歸順朝廷的消息一傳出,他們村便歡欣鼓舞地組起車隊,打算把木棉運過來,好換得多多的錢帛,過個好年。

  然而近年戰亂饑荒,把許多小富之家也生生折騰成了赤貧,而真正的富家大族則趁機撈了不少地,更是富得流油。他們先去了定州,那兒願意買木棉的人家極少,大家都沒錢,抱著一絲僥倖,盼望今年能有個暖冬。

  唯一賣出的半車,是在一個種豆子的村莊裡,那裡的豆農收成不錯,豆子也賣了個好價錢,所以有幾分餘錢。聽那裡一個常出去跑商的馮姓農戶說,恆州大塗縣的相河村很是熱鬧,他們村的豆子便是在那裡賣出的。

  大塗縣離那兒不遠,白一城得了指點,便帶著他們村的人,和十幾車木棉直奔相河村。

  快到相河村的時候,他們發現這裡果真不同。離相河村不到半個時辰的悅行市已是一派繁榮,這裡還有小販在賣什麼蠶絲被,他摸過樣品,可真是個好東西。

  另外還有那油條、蔥油餅、澆頭湯餅等等新鮮吃食,他也是聞所未聞。這兒聚集了許多客商小販,附近的農戶似乎也很有餘錢,車隊裡的老鄉們激動極了,當下便有幾輛車停在悅行市,剩下的人繼續往相河村去。

  他們聽悅行市的小販說了,相河村也有自己的集市,這會兒他們的早拳大約剛完,過去正好。

  早拳是什麼?白一城疑惑了一瞬,也懶得多想,帶著車隊浩浩蕩蕩地往相河村而去。

  *

  相河村中央的空地上,早拳剛散。

  有人已經擺出了自家的攤位,賣油條蔥油餅的攤子也支了起來。這裡的攤販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賣的東西各式各樣,相河村的村民甚至不用出村,也能買到大多菜蔬與日用,方便得很。

  「我明天不打拳了,一連折騰了五天,累。」宋菽跟宋阿南抱怨,這幾日他天天被抓包,練拳練得渾身肌肉酸疼。

  「不行。」宋阿南一口拒絕。

  「你別得寸進尺啊,我可是你阿兄,要聽話。」宋菽說,企圖在氣勢上贏過宋阿南。

  「強身。」宋阿南完全不理他。

  白一城帶著車隊進來,他從不知道一個普通的村子也能如此熱鬧,他這車隊進來雖引起了一些圍觀,卻也有大把人視而不見。這要在他們村,有那麼個陌生車隊進來,還不把全村的目光都引來?

  空地上有兩個小郎君,連瞥都沒往他這兒瞥一眼,高瘦一些的那個滔滔不絕說著什麼,壯一些的那個偶爾說兩個字,字數不多,但他每說一次,高瘦小郎君便一臉挫敗。

  是兄弟吧?白一城猜測,感情真好。

  那高瘦的小郎君穿著圓領衣袍,壯一些的那個也穿得整整齊齊,衣服上不見補丁。這村子果然比旁的富庶不少。

  白一城他們尋了個好地方,立刻有人上前問他們,來賣什麼?

  他車隊的人拿從車上拿下一個麻布口袋,向來人展示:「上好的木棉,輕軟保暖,可要來一些?」

  詢價的正是周媳婦。她家往年都用柳絮,年年冬天冷得牙齒打顫,手腳上都是凍瘡。今年從饅頭賣賣到現在的蠶兜和住宿營生,她也攢下了不少錢,打算給家裡弄點冬衣冬被,也好暖暖和和地過個好年。

  木棉雖不比蠶絲被輕薄透氣,但比起往年的柳絮,那是高出幾個山頭了。

  「你這木棉怎麼賣?」周媳婦問。

  「五十文一麻袋,一袋三斤。零買也行,十八文一斤。」白一城道。這是他們村裡一起商量好的價錢,若買的多也能更賤些,只是他還真沒遇上過能買多的。即使在那豆村,也多是兩斤三斤,能一次買上兩麻袋都是大戶了。

  周媳婦點頭,她盤算了下。

  三斤木棉大約能蓄一床冬被,家裡有她、大郎和二娘,怎麼也得兩床,再要做三套冬衣冬褲。他們往年沒錢置辦這些,今年便得一起弄。

  「買多能便宜不?」周媳婦問。

  「當然,兩袋給你九十五文。」白一城說。

  「四袋一百八賣不?」周媳婦道。

  四……四袋?白一城又上下打量了一遍周媳婦,這婦人平平無奇,也就身上補丁少一些,臉頰圓潤一些,與其他農婦沒啥大區別,這一出手就四袋木棉這麼豪氣?

  那可是足足一百八十文吶!換成粟米能吃一個多月,換成麥子都管小半年的了。

  「行行行。」白一城還未說話,一開始給周媳婦看木棉的老鄉已經按捺不住。他們一路走來,遇見的多半是買得少還要砍半天價的,五十文一袋?那是開價,他們還沒賣過這麼高呢,開口砍一半的大有人在,所以這一路才沒怎麼賣。要真按半價來,可不得虧死。

  周媳婦身上沒帶這麼多錢,而且她也搬不動這麼多木棉。這都好說,白一城連忙讓剛才說話的老鄉給她送去,順便跟她回家取錢。

  第一筆生意就開門紅,白一城很高興,車隊裡的人也摩拳擦掌。這相河村,果然名不虛傳。

  周媳婦後,又有人來詢價。

  有相河村的,也有鄰村的,這些人多因為宋菽的關係,連帶著也賺了不少。這冬天將近,是該置辦冬衣冬被了。有些人家已經買了蠶絲被,但總要置辦冬衣吧,這木棉可比鴨絨鵝絨的划算,還保暖,便也買了許多。

  白一城車隊裡的人傾巢出動,竟還時不時發生人手不夠的狀況,而且這些來詢價的也不是光問不買,大都會買個一袋兩袋,多的買個五六袋也有。

  看著車上的木棉肉眼可見得減少,白一城只覺得自己肩上的重負也越來越少。

  這一次來義成最早是他提出的。之前幾年他們都在南方賣,一袋只能賣個十多文,賤得很,村裡的境況也因此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戰火暫歇,村裡雖還有許多人擔心北方不安全,但白一城力排眾議,說服了許多老鄉隨他來北方賣木棉。

  一些擔心安全不願出人的人家,最後也交付了大半木棉於他,盼著能賣個好價錢。

  之前在定州,他幾乎要絕望了。

  他本以為北方冷,南方獨有的木棉一定能賣出好價錢,所以才不惜山高路遠,硬帶著老鄉們來到這裡。沒想到這戰火之下,家家戶戶都沒了結餘,別說冬衣冬被,連吃飽肚子都成問題。若不是來到相河村,他們的木棉很可能都要砸在手裡,到時回到南方,木棉已經失去了出手的最佳時機,老鄉們一年的生計便都沒了著落。

  而現在,不到中午,他們便已經賣出兩車。

  木棉的消息隨著各個買主回家,快速傳播了出去,甚至有一些鄰村的,還邀請他們去他們村子賣,說大夥兒都打算添置冬衣呢。

  有幾輛車分了出去,去往鄰近的幾個村莊。

  白一城仍跟著大部隊留在相河村,這裡仍有人源源不斷地來買。

  中午時,不遠處的澆頭湯餅鋪坐滿了人,這些人的口音五花八門,想必是從不同地方過來,做買賣謀生的小販。那湯餅的香味飄過來,白一城竟然覺得有些餓。

  這又是相河村與別處不同的地方了。

  大部分地方,包括白一城的家鄉,他們都吃兩頓的。而這相河村的人竟然還要吃午飯嗎?一日三頓,那可是只有奢侈的豪門大族才會有的習慣。雖說這澆頭湯餅也不是什麼很貴的吃食,但到底是多吃一頓,對大部分普通人家來說還是負擔頗大的。

  「你們這兒都興一天三頓嗎?」又有人來買木棉的時候,白一城問。

  來的人是村長,他摸摸花白的鬍子,笑呵呵道:「以前不這樣,後來宋家吃三頓,他家作坊也是,就漸漸養成這習慣了。中午吃一些,下午才有力氣幹活喲,你看那些人,他們天不亮就出門,這時已經賣完一輪油回來咧,下午他們還得再出去一趟,這要走那麼多路,可不得多吃些。」

  這澆頭湯餅鋪是他家小兒子跟鄰居家的小郎君合開的,每天能賣出去好些,可賺錢了。村裡人越多,他們的生意就越好,所以這相河市繁榮,村長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宋家?」白一城只聽人說了相河村,並未聽過宋家,「是這兒的富戶嗎?」他覺得眼前的老者特意提起的人家,定然在當地有些影響力。

  「不是。」村長笑,「普通的農戶而已,但他家四郎有膽有識,你看村西那兒,那饅頭作坊、豆油作坊、蠶絲被作坊都是他一手辦的。還有如今流行的火牆火炕,蔥油餅、炒菜、油條什麼的,也是他教大夥兒的。好些人因為他賺了錢,現在別地的人也都愛來這裡,村民們養的雞啊鴨啊還有那蔬菜的銷路都比過去好了不知多少倍。」

  這麼神?

  白一城瞪大了眼睛。

  村長笑瞇瞇地指他身後的麻袋:「小兄弟,我買六袋,可否麻煩替我送回去?」

  「村長也來買木棉啊。」白一城還未答話,又走來一個小郎君,他穿著青色的圓領衣袍,像是個城裡小富之家的郎君,正是白天見過的那兩個中高瘦的那個。

  「宋四郎。」村長笑呵呵地回頭。

  這就是宋四郎?也太年輕了。白一城暗自驚訝。

  宋菽也是來買木棉的,他早上就注意到了這攤子,一直忙活到現在才得空來看,幸好還沒賣完。

  「頭家,十袋怎麼賣?」宋菽問。

  他家也該置辦冬衣了,木棉比鴨絨鵝絨都實惠不少,而且還能做枕頭。他真是受夠了這裡的木枕,也用不慣蕎麥芯的,木棉枕倒是不錯,既軟和又有彈性,只是不知道可有銷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