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回京
淩青菀起床之後,梳洗一番之後,跟著母親、兄弟,去了晉國公府外院的正堂。
正月初一,稱元旦(注1),是一年歲月的更始,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一歲節序,以此為首。
元旦此日,要隆重慶祝,宮廷舉行大朝會,民間則要祭祀、放炮仗、拜年、貼桃符、飲屠甦酒、食素餅等。
淩青菀跟隨母親和長兄幼弟,到了晉國公府的正堂。
正堂展掛了祖宗的畫像,設了香燭、茶果糕點酒水等,以為祭奠。
尚未到時辰,故而來得人不齊。
祖父還沒有到。
約莫等了片刻,祖父才來。他衣冠整齊,盛裝錦服,帶領著晉國公府上下,給祖宗上祭。
祭祀之後,放起了長長的炮仗。
「我弄了些『火楊梅』,等會兒你們兄弟去放。」三叔站在丹墀上,輕聲對淩青城兄弟道。
火楊梅是一種煙火,以棗肉、碳屑為丸,系以鐵絲燃之,花光四溢,華美絕艷,風靡一時。
「真的?」四弟淩青桐伸過頭,驚喜問道。他最喜歡放燎竹和煙火了。
「自然。」三叔笑道。
故而,炮仗放完之後,大家各自散回自己的院子,四弟就被三叔拐跑了。
大哥淩青城沒去,跟著淩青菀和母親回了榭園。
他們吃了素食餅和屠甦酒,也留了些給四弟,就忙碌起來。
淩青菀和大哥幫著母親換桃符、貼對聯、掛千、釘面蛇、令如願、撒麻豆,把元旦該做的事都做完了。
「我昨夜就讓婆子們熬了五木湯,你們兄妹淨面、滌發,延年益壽,青絲稠黑。」母親對淩青菀和淩青城道。
五木湯,就是用根旎檀、節沉、花雞舌、葉藿、膠薰陸等五種木頭,煎湯熬煮,用來洗澡、洗頭,是元旦習俗之一。
現如今,已經不需要真的去洗,只需淨面,摸些在頭髮上,就算用過了五木湯,保佑頭髮稠密濃黑,身體健朗。
「菀兒,我幫你滌發。」淩青城自己用完,對淩青菀道。
淩青菀頷首。
丫鬟把淩青菀的雲鬟拆散,淩青城拿起一小撮髮絲,沾上了五木湯,然後再用絲帕仔細拭幹。
丫鬟重新幫淩青菀挽上髮髻。
過程很簡單。
淩青城替妹妹滌發之後,又替母親。
忙完了,就到了中午。
景氏又帶著孩子們,去了老太太那邊的正院用午膳。
滿滿一家子人,景氏、二叔二嬸、三叔三嬸、未嫁的三姑姑、祖父祖母,淩青菀兄妹三,二房的堂弟和兩個堂妹,三房兩個堂妹,整整十六人。
大家分成了兩席。
席上,二嬸話最多,甚至對景氏言辭不客氣。她還記著上次她給長公主下帖子被景氏警告的仇,心裡不痛快。
景氏全當聽不懂,慢慢吃飯。
「......這羊肉沒味,該不是豬肉吧?」二嬸正喝著羊羹,突然道。
豬肉,乃是低賤骯髒之物,哪怕平日裡再窮,權貴之家也不會讓豬肉上席。
二嬸這話,是對景氏的指責。
同席的淩青菀看不下去了,立馬道︰「豬肉什麼味兒,二嬸倒清楚,我們卻是不知道。」
二嬸被堵得哽住。
對啊,若是沒吃過豬肉,怎麼猜疑這是豬肉味?
豈不是自打嘴巴嗎?
「這是哪家規矩?」二嬸轉移矛盾,質問景氏,「咱們長輩說話,孩子插什麼嘴?大嫂,你就是這樣當家的。」
「就是這樣當家的。」景氏不疾不徐,淡淡道,「菀兒沒指著三弟妹和三姑娘的鼻子說話......」
景氏絲毫不像是吵架,聲音溫柔甚至帶著幾分笑意。
二嬸氣得變了臉。
她還欲說什麼,卻見淩青菀斜睨著她,眼眸帶厲,神態威嚴,噙著不容質疑的冷意,讓二嬸怔了下。
那邊,三嬸不知說了句什麼,景氏和三姑姑笑起來,氣氛鬆懈,二嬸的話就打斷了,再去接上就輸了底氣。
一頓飯,吃得不太開心。
飯菜撤了之後,丫鬟們端了茶。
祖父又回了他的書房,二叔、三叔和淩青城兄弟,都出去拜年了,家裡只剩下幾個女人,陪著祖母坐。
祖母也不高興,大概是因為淩青菀母女在飯桌上沒給二嬸好臉色。
「......我聽二弟妹的話鋒,竟是不喜歡牛、羊肉,覺得味兒不對。如此,二房的肉就停半個月吧,讓他們換換口味。」景氏若無其事,對老太太道。
老太太臉色驟變,二嬸的臉色也更加難看。
停了牛羊肉,讓他們吃素嗎?
「況且,家道艱難......」景氏慢悠悠的,跟老太太算起賬說,說起當家的種種辛苦。
老太太被她氣得半死,一口氣喘不上來,恨不能破口大罵。好半晌,老太太才勉強平靜開口,對景氏道︰「既如此,這個家你莫要當了,交給老二媳婦吧!」
二嬸正在生氣,聽到這話,只差狂喜,臉上線條微動,努力控制笑意。
「怎敢辛苦二弟妹?」景氏道,「她連豬肉、羊肉都分不清。」
景氏在借力打力。
二嬸面容扭曲。
三嬸和三姑姑憋著笑。
老太太也是氣得半死。
老太太和她的兒媳婦、女兒並不是一條心,三嬸和三姑姑聰明,偏向景氏。
就這樣,景氏愣是不動聲色,停了二房半個月的肉,什麼肉都不給他們。
連菜和飯也減半。
二叔先受不了,從外頭買肉,自己要另外煮。可惜整個廚上都是景氏的人,而且二房沒有小廚房,買了肉也做不成。
外頭飯館的肉,且不說難吃,價格也高,淩家是落寞世族,二叔手頭緊,哪裡吃得起?
所以,二叔逼迫二嬸登門給景氏道歉。
二嬸忍氣吞聲,誠誠懇懇說了自己的錯,表明以後不敢,景氏才重新給他們添了肉菜。
「也是傻。」景氏評價二嬸,「這家都在我手裡,跟我置閒氣有什麼用?想治她還不是易如反掌?白吃這麼多天素......」
這就是為什麼景氏從來不和老太太、**奶生氣的緣故。
她們說她們的、鬧她們的,景氏睜隻眼閉隻眼,完全不放在眼裡。
真惹急了景氏,景氏斷她們的口糧、裁她們的丫鬟、減她們的日用,到頭來還不是得給景氏賠禮道歉?
外院的男人二叔和三叔,可是都聰明著,絲毫不敢幫腔,怕得罪景氏。
他們都知道景氏厲害。
準確的說,是景氏的兄長和妹夫厲害,惹不得。
淩青菀在一旁笑。
景氏回眸,對她道︰「傻笑什麼,你以為當家這般容易?早年你姨父還只是從五品的官,跟著沐郡王,前途渺茫;你舅舅在軍中照料軍馬,不過是小吏。
那時候,我在淩家當家,步步謹慎,受了那老太太多少氣?她可沒少雞蛋裡挑骨頭,偏偏你祖父不肯讓她主持中饋,非要我掌家。
如今,你姨父乃正二品大員,你舅舅是封疆大吏。娘在家裡,這才有了底氣,你可明白?」
「明白了,娘。」淩青菀笑道。
其實,這些話不用母親叮囑,她也知道的。
當家哪裡那麼容易啊?
一個家裡,需得方方面面的權衡。唯有你的靠山和勢力遠勝其他人,才可以隨心所欲診治她們。
景氏依靠著她娘家的權勢,根本不需要把二房和老太太放在眼裡。
她平素不挑事,是她的謙和。
但是老太太和二嬸總是磕磕絆絆的,景氏一般都忍了她們。若不是二嬸在元旦當天鬧情緒,景氏也懶得理會她。
轉眼間,就到了正月初八。
這些日子,淩青菀跟著母親,四下裡拜年,也設宴招待來拜年的人。
自然,去宣平侯府安家的日子也不少。
淩青菀和安簷多次遇到。
安簷仍是從前一樣,當淩青菀不在,不看她,不理她。姨母有意讓他們獨處,都被淩青菀巧妙的避開了。
安簷更是避之不及。
臘月初八一過,滄州王府又來人送信了。
淩青菀的大姑姑,就是紀王妃,後天到京。
他們原本是打算去年臘月到京的,可是臘月多暴雪,堵住了路,車馬無法前行,他們被困在路上過了年。
景氏很高興,連忙收拾外頭的跨院,甚至把榭園後面的抱廈,就是淩青菀住的屋子騰出來,準備給大姑姑住。
雖然她知道大姑姑根本不會住在淩家。
「你和你大姑姑長得像了。」景氏心情很好,笑著對女兒道,「她和你父親像,你又像你父親。我快十年沒見到她,不知她如今的光景。」
而後,她又想到上次小景氏告訴她的話。
紀王妃這次回京,若是造化好,往後興許就是太后呢。
「菀兒,你嘴巴要甜膩些,跟你姑姑親熱些。娘家這些人,只有你們兄妹跟她血緣最親了。」景氏叮囑淩青菀。
淩青菀道是。
她也對素未蒙面的姑姑有點好奇。
到了正月初十,紀王府的馬車,浩浩蕩蕩當了京城。他們先在別館落足。
尚未收拾妥當,紀王妃就帶著她的兒子們,到了淩家,迫不及待要見見寡嫂和佷兒佷女。
景氏讓家裡人全部到門口,準備了炮仗,熱熱鬧鬧迎接紀王、紀王妃。
***
注1︰「元旦」這個節日,就是新年第一天,是宋朝比較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咱們今天也用元旦,我怕姐妹們覺得違和,所以特別標注一下。
解釋來自bAI瀆.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另外,這本書背景並非宋朝,因為我歷史太薄弱了,怕寫得不倫不類,基本上就是架空吧,但是一些規矩啊節日啊習俗啊,我盡量參考一二,爭取不亂編。當然,也有瞎編的,像唐宋就沒有少爺、老爺、某大人這些稱呼,也不能親戚通婚,我還是用了,都是為了架空的故事性,求考究親們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