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戲精穿進苦情劇》88、正道八
戰爭, 所有的戰爭,在水銀看來, 都是沒有正義邪惡之分的, 只有陣營之分。

任何一場戰爭的參與方, 都會給自己找到足夠的理由,並且絕不會認可敵人的“正義”。

說到底,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屁股決定腦袋。

因為她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所以對侵略自己家園的侵略軍有天然的厭惡,而幾支國內立場不同的反抗軍,同為國人,他們之間的內鬥也並不是全為什麼“大義”, 至少人都是有私心的。

哪怕領導者沒有私心, 難不成一個組織那麼多的人,人人都是無私奉獻的聖人?人人都能擁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這是不可能的,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私人利益考量。

還不知道結局誰勝誰敗, 難道他們任何一方肯承認自己做的不對嗎?自然是隻問勝敗不問因由。

在後世看來,歷史總是光鮮亮麗, 勝者有千萬種熱血奮鬥, 敗者有千萬種罪孽深重。那些時代下的“迫不得已”和“非常時期”, 早已被遺落在不為人知的過去。不好提起的事會被自動美化, 於是和平年代裡生長的人們就再也不相信有黑暗——可它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不被承認就消失。

就像這一次的刺殺,還有更多不被人記住的行動, 為了勝利無數人做出的犧牲。

水銀敬佩所有為了理想犧牲的人,但她並不喜歡用理想的高帽,去要求某一個人做出犧牲。

沒人有義務為別人的理想和目標去犧牲。

作為犧牲之人的親屬之流,水銀對此也只能保持沉默,至多問一句︰“她是自願做出選擇的嗎?”

“是的,我們尋求她的幫助,她最終選擇了幫助我們,對此我們非常感謝。”

……

因為侵略軍高層幾乎死了大半,梅市的局勢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侵略軍和兩支反抗軍在城內開戰,侵略軍似乎被激怒,開始喪心病狂屠殺城內百姓,逼得不少人只能逃出梅市。

之前來送金鐲子的兩個人提醒過水銀,“局勢混亂,這裡可能馬上要亂起來了,最好先離開這裡避避風頭。”

這是水銀不熟悉的歷史,因為這世界並不以她學過的真實歷史為範本,沒有上帝視角的先知本領,所以她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只差不多猜到戰爭矛盾擴大,趕在侵略軍屠城之前,和其余百姓一起離開梅市,逃難往南方。

出城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去處,或是回老家,或是去投奔親戚,他們一起走了一段。

在逃難的隊伍裡,水銀看到熟悉的悅客樓掌櫃和他夫人,這對曾經因為男人貪花好色而產生了矛盾的夫妻,在逃難途中卻是互相扶持,不離不棄。

她還看見菜場經常能看見的一位屠夫,長得凶神惡煞,平日裡動不動吼他老婆孩子,這會兒他背著一個孩子,抱著兩個孩子,妻子緊緊依偎在他身邊,一家人密不可分。

她還看見更多的熟人,隔壁街上賣早點的一個中年婦人,帶著自己的孩子;曾給來金說過媒的一個嬸子,拖家帶口一大家子人;背著斷腿老人的年輕小夥,從前經常愛在街上對著來金吹口哨。

還有更多更多的人,是水銀所不認識的。

她來梅市之前,也曾經歷過一段流亡之路,如今也算駕輕就熟。在這亂世當了幾年男人,她儼然當出了經驗,而作為一個‘男人’,這一段路,比前幾年去梅市那一段路要順遂百倍,至少沒人覬覦她,少了很多騷擾。

很多年輕些的姑娘,在這種時候都提心吊膽,擔心遇上亂軍被搶走,擔心遇上匪徒,擔心隊伍裡混不吝的流氓,擔心在這種時候乘亂擄人的人販子……總之完全不敢離開自己家人一步,家中長輩們也看得緊。

這種時候,水銀忍不住會想起來金。

她那樣的容貌,毅然和心上人離開的那一路,遇上了多少困難呢,她說後來被送給了侵略軍,其中又發生了什麼?

她總想起後來來金坐在小院裡說起這一段的樣子,那樣的平靜令人心酸。她說這世道去哪裡都是一樣,可分明眼裡有著不甘。她那一刻是不是在希冀向往著一個普通女孩能正常呼吸藍天的世界?

她在死亡前,又是否有思考自己所做的事,能不能為後來人帶來和平?

離開梅市兩個月,走到這裡,逃難人群已經不多,大約剩下百人,都是些水銀不認識的人。之前有很多人在經過的岔路離開,水銀之所以跟著走到這裡,是因為她沒有想好目的地。對於一個習慣考慮後路的人來說,這有些不像她以往的習慣。

一群人走到們走到麻山崗,隊伍裡有人忽然說︰“聽說這附近有個大山匪寨子,咱們要不要繞路?”

“怎麼繞路,穿過這裡就直接到了隴東,要是繞路,要繞個大圈子,起碼多走大半個月的路,我們家孩子可受不了了。”一個抱著孫子的粗悍婦人立即說。

他們上路時這家有好幾個孩子,最小的那個孩子似乎才滿周歲,途中因為身體弱生病死了,當時那個當娘的哭得悲痛欲絕,但哭過之後還是不得不丟下孩子的屍體,繼續往前走。

“是啊是啊,走到這裡都差最後一步了,咱們小心些也就是了,不會那麼倒霉的。”有年紀稍大的老人附和,他們這些年紀稍大的人也是實在走不動了,要是再走一段,老弱孩童,估計又要倒下幾個。

一群人乾說了幾句,還是決定往麻山崗下走。

“不會這麼倒霉的,到咱們就遇上土匪,哪有那麼巧……”

有時候就是這麼巧,經不起念叨。一群大漢突然出現在山頭上,一個穿短打的男人往山下吆喝了一嗓子,像是山中野獸嚎叫,聽得下面逃難的人群大驚失色,瞬間四散奔逃。

山上領頭的男人罵了一聲,把先前嚎叫那男人給踹到一邊,自己帶著人下山攔住了驚惶的人群。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下跪討饒,哭得淒淒慘慘。

領頭那大漢剃著寸頭,三十多歲的模樣,眼角一道疤,身上一股悍氣,大手一揮讓眾人閉嘴,打量了眾人一番後說︰“我們麻山崗寨子裡的兄弟們雖說是匪,卻是義匪,殺過侵略軍也宰過大奸商,不對普通百姓出手。”

“你們沒必要嚇成這樣,要走的可以走,我不攔。不過我們寨子裡現在需要人,要是有人沒地方去,乾脆留我們寨子裡,不過我們麻山崗寨子不養閑著不乾活的,你要對寨子有用,別的不說,吃飽穿暖還是不成問題的。”

話雖如此,但這些單純的小老百姓大多膽子小,哪有人敢搭話,也沒人敢因為這三言兩語就留在土匪窩裡了。

漢子像是習以為常,抓著腦袋罵了聲,“他娘的,這年頭怎麼抓個壯勞力都抓不著。”

眾人面面相覷一陣,沒人敢動,也沒人敢走,漢子不耐地揮揮手︰“不想留下的就走,在這盯著我看什麼,趕緊走!”

有人試探著走出去幾步,見這群人只是在一邊說話,真的沒有攔他們的意思,慢慢膽子也大了,三三兩兩,你拽我拖,相扶持著趕緊走了,到最後就剩下兩個人沒動。

一個是年輕小夥,他和他病弱的老娘一起,路上他老娘沒熬過去死了,就剩下他一個人。這小夥子平時沉默寡言,也不和人說話,誰知不聲不響就選了留下來。

另一個是水銀,她本來也準備走,可是系統忽然給了她一段劇情。

在原劇情裡,李藍枝也來過這裡,不過李藍枝是先來的這裡,在這裡過了半年後,才去的梅市,見證了來金的死。

李藍枝在原劇情裡,是被連城人趕出來,帶著養子劉貴生和婆婆劉孫氏在路上遭受了各種苦難,又在其他地方流亡許久,才到了麻山崗。

麻山崗那位大當家高粱,對她一見鐘情,要將她帶進麻山崗生活。李藍枝沒錢供養養子和婆婆,不願意讓他們忍饑挨餓,隻好答應了住進麻山崗,忍辱負重和大當家虛與委蛇,答應和大當家培養感情,從他那裡拿到糧食和錢。

李藍枝對丈夫忠貞不屈,要不是為了供養兒子婆婆,根本不會願意和個山匪攪合在一起。她看不起大當家高粱,麻山崗裡的人也不喜歡她們這一家三個,奈何高粱就是中意她,願意被她吊著,其余人也沒奈何,只是對李藍枝三人態度很不好,根本沒人願意搭理他們。

三人在這裡住了半年,高粱一再要求要盡快娶她當婆娘,李藍枝再拖不下去,於是狠狠心,在一個夜晚灌醉高粱殺死了他,又燒掉了麻山崗寨子,趁著混亂悄悄帶兒子婆婆離開,這才去了梅市。

不管是殺麻山崗大當家高粱,還是後來在梅市帶著人殺女兒來金,都可以看出李藍枝並不是什麼柔弱女子,她有些時候膽子十分大。

只是,很多時候有膽子不代表有腦子。

看完這段劇情的水銀,忽然決定要留下來看看,既然有這念頭,她就順勢而為了。

領著幾個人在那說話的漢子正是大當家高粱,這位沒有遇上李藍枝所以如今還得以幸存的大當家看著十分豪爽,看了水銀兩人一眼,大蒲扇一樣的手拍在兩人的肩上,哈哈大笑︰“好!好樣的,既然留下來,你們以後就是咱們麻山崗寨子的兄弟了,走,上山!”

小夥子很快被其他幾個漢子拉到一邊去說話了,險些把他祖宗十八代給挖出來,卻沒人來水銀這邊和她勾肩搭背。

因為水銀看上去是個徹徹底底的讀書人,特別是架著副眼鏡,那股子矜持文弱的氣質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放在從前有文化的讀書人可不得了,如今麻山崗寨子人均連自己名字都還不會寫呢。寨子裡這些都是附近鄉間聚集起來的漢子,最高的文化也就是能歪歪扭扭寫清楚幾個名字罷了。

那幾個漢子瞧著她稀罕,不好意思上手和她稱兄道弟。只有個大當家高粱走在她身邊,和她說兩句寨子裡的事。

水銀不動聲色和高粱說了一路,走到麻山崗寨子門口時,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這男人雖然顯然沒讀過什麼書,但腦子還是清楚的,從說話的技巧來看,也是個粗中有細的人,這樣的人在原著裡被李藍枝給乾掉了,水銀只能說,美色誤人,談戀愛要命。

作者有話要說︰  確實是快要完結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