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斂財人生之新征程》377|故國神遊(38)三合一
故國神遊(38)

宗室裡重名的很多,不是特別避諱的都不更改的,隻說哪個府裡的老幾,大家都給區分開了。桐桐一說直郡王家的弘明,四爺就知道了。這些侄兒的年齡相差大,直郡王這一支,還活著的,能來的,最大的弘晗已經四十二了,可排行十四的弘明和排行十五的弘屯也才十九歲而已。這倆小的也一樣,因為趕上國孝也沒定婚事。

弘晗對他四叔還是有印象的,以為老爺子便是健碩也有限,誰知道瞧著比自己年輕的多。他站在那裏,感受的到他四叔挑剔的眼神,默默的把肚子吸回去了。沒法子,四十多了,酒色財氣都沾的人也該長肚子了吧。

外面送來個條子,不知道是誰送來。四叔看了,又嫌棄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才把視線挪開了。緊跟著就聽到聲音也很年輕的四叔喊:「弘明。」

弘明站在第二排,前面寬大高的哥哥們幾乎已經將他擋住了,沒想到就算是這樣了還是被點名了。他心跳一下子就加快了,他之前做了什麼他自己很清楚。因此站出去的時候膽戰心驚的。他錯開半步叫老聖人能看得見他,然後躬身應答:「奴才弘明在。」

四爺就看見一個個子不算高,長的精瘦的小子。

「近前來。」四爺朝他招招手。

弘明朝前走了幾步,頭低的更低了。

四爺如何看不出他的緊張,按照這個孩子的年紀,壓根就不知道當年的大千歲事何等的風姿的。他心裏嘆氣,問說:「在府裡可念書了?」

「回老聖人的話,念了的。」弘明有些不自在,「奴才愚鈍,沒念多少。」

想也知道是如此的。

四爺點頭,「騎射可丟下了?」

「射……倒是不曾……但騎術,奴才並不精通,只是能騎馬而已。」

倒是有什麼說什麼。

四爺點點頭,「在宗學裡學的騎馬?」

「是!」弘明有些羞慚,好似真沒拿的出手的東西。

四爺卻隻覺得心酸,當年風光無限的大千歲,他的後人連練騎射的好馬匹也沒有了。於是便道,「當年你阿瑪勇武過人。你這些皇叔們隻你十三叔,十四叔或可望其項背。以後好好練練,別墜了你阿瑪的威名。」說著就看在一邊的張保,「弘曆之前送來的幾匹馬裡叫他挑一匹帶走。再去院子裏的廂房,把掛在牆上的那把弓一併給他帶回去。」

張保應著,就跟弘明等人解釋道,「萬歲爺送來的馬都是今年進貢的好馬。六爺想要,老聖人都不曾給。那弓箭是萬歲爺帶著端貝勒親手做的……」

弘明大驚,跪下就磕頭:「老聖人,奴才惶恐。」

「都不用動不動就言必稱奴才了。」四爺就嘆氣,「你可知你這麼些兄弟子侄,為何朕獨獨賞你?」

弘明搖頭,橫不能是因為他在這樣的地方耍手段吧。

四爺便道:「血脈相連,手足相牽。」他把手裏的紙條揚了揚,「你四嬸說,這樣的孩子,叫人放心。」

弘明愕然抬頭,自己那點手段果然是沒能瞞過別人的眼睛。但卻沒想到,被發現了,卻給了自己這樣一個結論。

他是心裏清楚,但其他人不清楚。弘杓一眼一眼看弘晗:這是什麼意思,你知道的吧?

知道什麼呀知道?

但大概卻聽明白了,這位四叔想傳遞的意思是:他是個顧念骨肉手足之人?

這個吧,就比較囧了。但是別管是真心假意吧,只要能受益就好。他立馬跪下去,後面跟著的都是他們這一支的人,嘩啦啦跪了一片。

林雨桐在張保過來取弓箭的時候知道了那邊的事,她一笑也就明白了。

第一:四爺需要傳遞他看中宗室,看中骨肉的這個意思。

第二:誇了弘明,但這難免惹人側目。對於這麼一個小年輕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而四爺把話說在明處,所有人都以為弘明走了狗屎運了,這是剛好被四爺拿來做了一面招牌用。再者,有這顧念手足的話在,誰想給這孩子使絆子,都得想想。這可就是往釘子上撞了,想來宗室這些孩子再不濟,還沒蠢到那個份上。

這份維護之心,也是弘明小心的接了賞賜出去之後,被幾位哥哥熱情的關懷,殷殷的鼓勵之後才意識到的。然後他們小心翼翼的問,你到底是做什麼了,叫四嬸那麼誇你。

十三姐的事老聖人已經知道了,那遲早都會管的,也很是沒有再隱瞞的必要了。於是,他就說了。他心眼也不少,當然不說耍手段的事,隻說那邊叫女眷寫呢,他也去找人借了紙筆,趕緊寫了一份遞上去了。

弘晗和弘杓對視了一眼,這可當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當然了,別人來打探的時候他們也說。畢竟老聖人突然顧念親情了……那這對親侄兒當然要更親近,對小輩兒肯定是隔得遠些。原先不怎麼積極的『弘』字輩,這會子豈能不心熱?

四爺見這些侄兒見了一天,回來情緒便有些不高,隻叮囑林雨桐,回頭記得給二哥府裡送些賞賜。

林雨桐『嗯』了一聲,她之前已經安排下去了。那位四爺當年也是用心良苦,胤礽的每個子女都作為養子女放在宮裏養過,這是為什麼的?說是防備?這不對!應該是也是保這些孩子。甚至是原身烏拉那拉皇后過世的時候,是弘皙出任使節贊冊寶尊上大行皇后的謚號,行祭拜大禮。這是為何?是因為這位皇后無親子送葬,弘皙就替代的是這麼個角色。

在這個時空,弘晳為何跟弘曆翻臉的,這個已經不可追了。總之前後三個月就把弘晳的案子審結查了,弘皙又是很突然的暴斃而死的。這裏面只怕誰都說不上是無辜的。

這個話題就有點沉重了,林雨桐主動跳過它,問起了其他,比如:「十三家那邊如何了?從沒主動叫過,這些孩子倒是沉得住氣。」

四爺的面色這才和緩了些,「弘曉這孩子還行,敦厚,能守成。」

出個能守成的孩子已經覺得幸運了。林雨桐心裏嘆氣,四爺那邊卻想到弘曉見他時候說的話,這孩子一見他就哭了,抱著他的腿哭的上氣不接下氣,是真哭還是假哭他分的出來。這孩子的眼淚是真的,他說,「看見四伯,就像是看見阿瑪。侄兒不是不想來,侄兒是想來不敢來。盼著是真的,可要是真的,侄兒總想著,要是阿瑪還活著多好。四伯,侄兒想阿瑪了。」

怡親王府因為雍正朝太顯赫,牽扯到很多樁事件裡,也是起起伏伏,能走到如今,當年襲爵位的時候年紀又小,他上面幾個兄長,有庶出的長兄,又有嫡出的同胞哥哥,他阿瑪也從來沒把他當成王府的繼承人培養。結果一件事接一件事的,這個王爵就那麼給砸在他的腦袋上了。他把所有的惶恐和不安都給哭出來了。

林雨桐算了算弘曉的年紀,「今年不到三十吧?」

是啊!還年輕,真要調教還來的及!

正說著話呢,前面遞了消息過來,說是接了兩個格格來了。看了倆大侄女只怕四爺心情得更不好。但四爺還是道:「迎進來吧。想來也都沒吃飯呢,擺飯。」說著又問弘暉的下落,「貝勒爺呢?」

錢盛馬上道:「這就打發人去前面請。」

和婉帶著兩個堂姑姑往院子裏面走,瞧出兩人緊張害怕,想說些安撫的話,卻發現不管說什麼只怕二人都不會更輕鬆,她也乾脆不說那些了,沿路走來,直說她住在哪裏,給兩人的住處安排在哪裏。轉眼到了小院,和婉在院子裏揚聲道:「孫女帶兩姑姑回來了。」

「快進來。」林雨桐揚聲道,這邊話音才落下,簾子被撩起來了。和婉先進來,後面跟著兩個衣裳明顯陳舊的大姑娘。

二十七、三十三,這樣的歲數有些人都當了祖母了,但在四爺和桐桐的眼裏,三十多了沒嫁人……怎麼了?

三十多嫁人晚了嗎?年齡相當的沒有,年齡小些的小夥子多的是。

因此兩人臉上都帶上了笑,等兩孩子戰戰兢兢的見了禮,林雨桐就親手將人扶起來。手搭在兩姑娘的手上,能明顯感覺到手指肚上的老繭。只怕在府裡沒少做針線活吧。她不動聲色,「都餓了吧,就等著你們吃飯呢。」

兩孩子訥訥的不知道該怎麼搭話。九爺府的六格格還罷了,她年紀大些,小時候她阿瑪還是九爺,她還是嬌養著的格格。只是後來不曾接觸外人而已。可直郡王府的十三格格,這是徹底一緊張不會跟人說話。一點聲音都沒發出來過。

這不是急得來的事。

坐到飯桌上,那邊弘暉就帶著肅英額進來了。這倆跟鵪鶉似得,嚇的直接站了起來。

彼此見了禮,這一頓飯吃的很彆扭。兩姑娘隻盯著眼前的飯,林雨桐不得不叫芳嬤嬤幫著兩人布菜。然後飯吃的跟小鳥啄食似得,低著頭臉都快埋進飯碗裏了。

吃了飯,多的話也不說,就是林雨桐現在說什麼……說了估計也沒用。她隻溫言叫兩人先下去歇著。別的一概沒說。

可這兩人被安頓過去了才知道,其實不用再多別的話了。櫃子裏衣裳都放好了,一水都是上好的。大小略微有些不合適的,自己就能動手改。可還沒等動手呢,就有綉娘來了,給他們量尺寸的。這一撥人才走,那邊洗漱的東西就送來了。從頭到腳的洗漱過後,燕窩粥和幾樣點心就給送來了。什麼口味的點心都有。

十三格格這邊的丫頭壓著聲音說話,怕叫人笑話,「以前宮裏賞賜下來的,奴婢見過,就是這樣兒的。」那是過年節宮裏分下來的份例,是極難得的,「格格,您必是沒吃飽,趕緊吃點。」

十三格格一臉的惶恐,「老聖人和娘娘必然是知道我沒吃飽。」這才送了東西來。

丫頭愣了一下,「不是格格討了老聖人的喜歡?」

十三格格越發的懊喪,點心也吃不下去了,躺床上背過身跟自己生悶氣去了。這麼想著,不由的就哭了出來。這麼難得的機會,為什麼自己就跟個傻子似得什麼也把握不住。

丫頭也跟著手足無措。

正難受呢,芳嬤嬤又來了,是親自來皮褥子來的,「娘娘說入秋了,這幾天天都不大好,晚上怕是要起風的。要是再下點雨,難免就要潮的。鋪上這個褥子,能好些。」

十三格格一愣,她打小就住的是府裡最小最破的院子屋子也潮,那地方她住了二十多年了。兩條腿一到下雨天就酸疼,不想娘娘看出來還給送了褥子來。

她急著想說什麼,但愣是沒說出來。芳嬤嬤隻福了福身便下去了,像是不知道她的尷尬和窘迫。

人一走,小丫頭就歡喜了,「這可是熊皮的吧……之前兩位小爺還為了爭老王爺留下的熊皮褥子打起來過,奴婢見過的。格格,娘娘喜歡格格呢。您一被接過來,額駙那邊怕是要馬上催婚了。」

催婚?

才有一點笑意的十三格格臉上的陰霾一閃而過,終於完整的說出一句話來:寧肯死,我也不嫁。

隔壁的六格格跟芳嬤嬤道了謝,回過身來就吩咐丫頭,「把這些東西分一半給隔壁送去。」

跟著她的嬤嬤就道:「那邊怕是有的。」

「有沒有的有什麼關係?是咱們的心意罷了。」

嬤嬤嘆了一聲,「格格這麼做也好。娘娘多心疼兩分,將來格格的婚事上……」

六格格臉上不見笑意,「嬤嬤,莫提婚事。嫁出去的一多半沒幾年都沒了,我沒嫁人,可我活著。我還知道這點心是甜的,還知道外面今兒起風了……這不好嗎?」

嬤嬤倒是無言可對。

芳嬤嬤也在跟林雨桐回話,「我瞧著,這兩位格格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林雨桐嗯了一聲,「能在那種環境下活到現在,沒被人的言語淹死,沒瘋沒傻,只是看上去有點正常的木訥……隻憑著堅強的活到現在,若不是提不起的,那便是心性上別人強些。」

能承受能忍辱的人,磨出來就不會是簡單的人。

這邊的動作這麼大,乾隆時刻叫人看著呢。可以說四爺跟下面的人說的每一句話,他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那麼林雨桐接了兩個格格的事,中途又打發人去蒙古接人,這種事他又怎麼會不知道。

只是這些事……怎麼出了這麼大的紕漏呢?

那位二十七歲的格格,那是被守孝耽擱了婚期了。這個不算是誰的失誤,只是命運使然,如今皇額娘憐憫,也是她的運道。可這個三十三歲的,這實在是說不過去。但這不是孝賢的不對,那時候多是皇額娘下懿旨的……孝賢還要照看孩子,永璉的身子一直就不好,後來沒了永璉,孝賢有好幾年壓根就走不出喪子之痛。那這忘了只能是皇額娘給忘了。

還有二十一叔家的格格這個婚賜的……一言難盡。

他沒法說自家額娘,於是,總得找個有錯的吧!

誰有錯?那個跟十三格格指婚,卻一直不積極著催婚的那家,就極其討厭。第二天就直接摘了他們的爵位,把爵位給他的兄弟扣到腦袋上,婚姻之事自然也作罷。

如今這位皇后乖覺的很,主動去請罪了,「臣妾有不查之最,臣妾自請禁足……」

替太后把面子給兜住了。

乾隆心裏倒是感念皇后,「難為你了。朕知道不是你的錯。」

皇后微微搖頭:「皇上的體面,便是臣妾的體面。臣妾這就去跟皇額娘請罪去。回頭臣妾就禁足。」

「一起去吧。」乾隆起身,「一起去看看,明兒那邊要開考了,朕順便去看看。」

兩人一起過來,皇后站在乾隆的身邊,稍微落後半身,站在林雨桐面前。林雨桐總覺得皇后的笑哪裏怪怪的,但隨即就收回了視線。

面對乾隆,林雨桐沒說鈕鈷祿氏一句不好的話,隻道:「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壞一件大事往往是從小事開始壞的,成一件大事也得要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萬無一失。收攬人心不易,千件百件好事別人未必念你的好,但只出一件壞的,前面所做的一切便都一筆勾銷。這才是坐在最高處最難的事。不能犯錯,不許犯錯,失一點便損一片。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

乾隆無話可說。說起來只是兩個無關緊要的宗室女,可這事偏出在了要拉攏宗室人心的時候,那就不得不考量其影響。因而,皇額娘的話並不算是危言聳聽。

說到底,昨兒不管是獎勵弘明還是照管這兩個格格,都是皇阿瑪和皇額娘給他收拾爛攤子呢。

他一臉羞慚的道謝:「皇額娘,兒子羞煞!」

「你哪裏顧得上這些?若是孝賢活著,我又何須替你操心這些。」說著就看皇后,「你也是極好的。這才上手沒幾個月,慢慢來。不急!面面俱到,不偏不倚,如此才能真正母儀天下。」

皇后起身,又拜下去,「兒臣謹領訓。」

這個訓斥她及其樂意受的,這是母后皇太后說她可替代先皇后了。而同時,也將宮裏的那位太后徹底的給撇到了一邊。以後,這所有的內命婦的事情就得中宮來處理,以後太后再想插手那是萬萬不能了。

就這麼輕描淡寫幾句話,一句惡言未出,便收繳了太后的權利。

她覺得,她真得好好學學。

因此,皇上說他要去書院看看的時候,她沒先回去,知表示要留下來見見兩位皇妹。

經過一晚上,這兩位格格比昨兒好多了。見了皇后至少能說幾句簡單的話了。皇后給了見面禮,就當著這兩格格的面給林雨桐遞橄欖枝,「兩位妹妹的婚事皇額娘可有相中的?倒也不必去蒙古了,在京裡找戶人家。妹妹們這般品貌,要找總是能找到合適的。」

林雨桐從這兩格格的面上一掃,就笑了笑,「不急!人啊,這輩子總能遇上那麼一個人的。沒遇到,總歸是緣分不到。慢慢碰便是了!」

皇后笑笑,應了一聲。她把意思傳達了就行了,稍微坐了坐就要回了。

和婉這才挑出昨兒沒來得及看的一份帖子,「昨兒履親王府的帖子,王爺親自來的。」結果被擋回去了。

林雨桐掃了一眼,「不用太在意。」

和婉心裏一突,祖母對履親王的不喜,連掩飾都不曾。

林雨桐打發和婉去玩,「帶你兩個姑姑去熟悉熟悉。摘些毛豆回來,晚上煮了給你祖父下酒。」

天有些悶,這雨必是要下來的。這兩天考試便有些不方便。從裏面出來,她打算去轉轉,正好見廚下提著食盒往隔壁院子去了。林雨桐以為四爺回來了,結果進去的時候,聽見裏面喧鬧的很。

不知道說什麼呢。他走近了一些,才聽清說話的是弘暉。

林雨桐問守在外面陳福,「裏面都是些什麼人?」

陳福頭垂的低低的,「都是書院的學生,在裏面一塊念書呢。」

「念的什麼書?」林雨桐又問。

陳福低聲道,「奴才聽著是史書。」

史書?

林雨桐朝前走了幾步,就聽弘暉的聲音傳出來,「……雖說史已經學了一個月余了,可還是那幾頁秦史,至今也隻覺得是囫圇吞棗。」

一個少年的聲音就道,「一個多月了?還在讀秦史?」

「是!」弘暉臉上帶著幾分無奈的樣子。

另一少年便道,「秦史容易的多,傳二世便亡,要不了兩天就讀完了。貝勒爺可是有不解之處?」

說到這裏,林雨桐就聽出來了,這是張廷玉孫子的聲音。

就聽裏面弘暉道,「不解之處頗多。尤其是讀了賈誼的過秦論,不解之處則更多。諸位難道不曾有疑惑?」

「貝勒爺所疑惑者何?秦始皇為一代暴君……」

「暴君?何為暴?此人可曾枉殺文武大臣?」

裏面的少年們被問住了,要這麼說起來,誰被枉殺了呢?

弘暉裝似不解,「那時一統六國,戰場之上,勝敗乃常事。可曾聽聞有哪位武將因為戰敗被殺?」

沒人答話。

林雨桐心裏卻笑:乾隆這脾氣,殺戰敗之將已經不新鮮了。

兩廂比較,誰是暴君?

弘暉這才是在誅心呢!

就聽弘暉繼續道:「我這幾日把能查找的史料都查找了一遍,想著這些史料一定是散落在哪本書上了。要不然,始皇帝暴虐之君,為何秦統六國,卻從無記載有過屠城之舉?」

這些少年更不敢說話了,大清當年入關,還屠過城呢。

弘暉搖頭,「荊軻刺秦王,連街邊的孩童都知道。荊軻是燕國人吧?如此行為,始皇竟在滅了燕國之後並無遷怒百姓……想來,我讀的還是少。那些遷怒的記載我沒看到?」

不是的!荊軻哪怕刺殺秦王,但是始皇帝攻下燕國之後,並無殘害百姓之舉。

「可他焚書坑儒……」有人馬上提出一條。

另一個少年弱弱的道,「殺的不過是一些騙人的術士……」

殺術士這事,如今老聖人晚年也做過的。這個話題打住算了。

弘暉就道:「我昨兒讀了一條覺得有意思,都說始皇帝苛政猛於虎,可秦律裡有一條,犯人農忙之時可放假四十天回家勞作。這是『仁』亦或者『暴』?」

林雨桐聽到這裏就不往下聽了,她轉身就走,叫陳福守好門。

張家的兩個孫子回到院子之後直接找了他們的祖父,將今兒的事說了,「許是孫兒們讀書少,功課還不到家,竟是不能答。」

孫廷玉眼睛刷一下就睜開了,眼裏不見絲毫的渾濁,「你們再細細的跟我說一遍。」

兩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將當時的情況說了。張廷玉坐起來久久不語,良久之後才慢慢的倒在搖椅上,笑了笑:「阿房宮三百裡,遺址在哪兒?三百裡那般的磅礴,這人過尚且留影,為何這般大的一個阿房宮,哪怕是被楚霸王一把火給燒了,可後世的記載裡該是有些記載的……可從那些零星的記載以及現在的遺址看,這阿房宮沒那麼玄乎,而且,並沒有建成。」

張家的兩孫子對視一眼,如今哪個帝王不建園子?不建造行宮?當今萬歲爺,建了這個又建那個,要不是書院橫插一杠子,只怕還在給太后蓋園子呢?這跟建造阿房宮又有何不同?

張廷玉嘆了一聲,「這便是文人的厲害之處了。一篇過秦論,氣勢磅礴,將秦之過失歸結為『仁義不施』,這才導致了『攻守之勢異也』,太史公記史,便以此為依據。一後世臣子給君王的諫言,定下了始皇帝千古暴君的名聲。你們現在跟的這位小主子,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以後,多用些心思。先生教什麼,你們應什麼,但有些背後的事,得自己去想,自己去掂量。大家都說的,未必都是對的。就像是長城,這是防禦。就像是修馳道,真僅僅是因為始皇帝自己巡遊用的?」

若只是如此,當年聖祖皇帝巡幸江南以及當今聖上南巡,豈不是都是為了遊玩?

這兩者之間的性質難道不是一樣的?

小孫子便道:「大清若有更好的馳道,紅夷大炮便能直去更遠的地方,怕是朝廷也不用總是和親了吧?」

張廷玉一愣便哈哈大笑,問說:「若將來你能得一主公,讓你去做可能招致千古罵名的修馳道的事,你可願?」

這孩子隻愣了一下,「願意!若孫兒認為是對的,便會去做。」

張廷玉撫掌而笑,「有此麒麟兒,我張家不絕矣!」

他那大孫子就問說:「祖父,孫兒出來的時候恍惚聽見貝勒爺說,『愚民終究不好』,又說了什麼『義學』什麼『開啟民智』……祖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啊!貝勒爺年歲小,好似不大懂這個道理。」

張廷玉笑著笑著,便緩緩的斂了笑意,他拍了拍大孫子的肩膀,可心裏卻想的更多。

今兒說起來是幾個孩子的淺談,但他從其中看到的絕不僅僅是這一點。

其一,那孩子不僅在拉攏人,也是在影響人心。此等誅心最最可怕。這些孩子不自覺的會將當今與歷代的帝王比較。皇帝也是人,任何一個人都有缺點。這個缺點放在普通人身上無礙。可放在皇帝身上,這缺點就會被無形中的放大。真要去對照的話,暴君、昏君這些君王的特質都會映照在當今身上。當這些不滿積攢到一定程度,他們就很難對皇位上的那位順服。

其二,這孩子在塑造其明君形象。他在吸取教訓,在不停的總結。這是在逐漸的打消跟隨他的這些孩子的顧慮。一個能規避歷代君王身上的毛病,且將不足之處想著加以彌補的皇室後裔,一天天,一年年,這些人就會凝聚在他的周圍。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

其三,他也是在為過幾年要大動的局面儲備人才。今兒提到的始皇帝,很多問題被他那麼引導著問,很容易叫這些孩子想到——這些文人當真是可怕。文人一張嘴,黑白全由他們。再想想,為何始皇帝對儒家不友好,而儒家對始皇帝也是極盡言辭攻擊之能呢?說到底,不過是政見不同罷了。始皇帝主張以法治國,而儒家則是提倡以仁治國。

這是兩種主張的對立。

其四,始皇帝其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別的皇帝不談,隻談此人,其中之意叫人深思啊。大孫子說那是不在其位反謀其政,他則不這麼認為。老聖人精神矍鑠,改革之心未必就小。只是該如何叫天下平安的傳承過度,才是老聖人要考慮的。那麼,那位早一步考慮順著老聖人的意思要改革的尤其早慧的端貝勒……是不是也是在像老聖人表達一種態度呢?

張廷玉當即給老家寫了一封信,讓家人在老家辦學。義學這個在老聖人要開皇家書院的時候他就想過。因為老聖人一直提一個事,那便是滿漢一體。滿漢一體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一,便是旗人家的孩子都有旗學可以上。其二,滿漢不通婚。

所以,他斷定,隨後的幾年,老聖人必定會以滿漢一體的名義推進義學。義學到底是力量有限,所以,民間資本承辦的學堂,必然是要興起的。而滿漢不通婚這個事情,只怕還得老娘娘去做的。只是看這事得怎麼去做了。

張廷玉想的挺多,隻嘆他年老,可能要錯過未來的精彩了。

未來再怎麼精彩,也得從眼下說。

眼下冒著濛濛細雨,天不亮,都上這邊考試來了。人多啊!比想像的要多的多。

不過這邊考試跟科舉不同,科舉是一人一個小單間貓著,這邊是一個學舍二三十人,一人一張桌子一個板凳,距離隔的有點遠。

來之前,先去看自己的考場考好,記好了拿著報名名錄進去。這不存在抄小抄,因為都坐在這裏,大家都不知道要考的是什麼。筆墨紙硯那一套也不用大家帶,桌上都準備好了。每個學舍前面放著沙漏,用來計時的,到點就交捲走人。

弘旺以為前後左右坐的應該都是堂兄弟吧,可結果才發現不是。他前面坐著個白髮花白的老儒生,剛吃了臭豆腐吧,一股子味道。後頭是個十二三的孩子,看見他喃喃的喊:「旺叔父。」

啊!啊?哦!肯定是堂兄弟家的小崽子。叔侄同場,這可有意思了。

然後一偏頭看見個認識的人,他眼睛一亮:「劉墉?」

劉墉朝對方拱手,之後就正襟危坐。

弘旺樂了:「劉兄,拜託拜託!」

劉墉皮笑肉不笑:「好說好說!」

弘旺放心了,想著隨便看兩眼再把答案換個說法也算是自己的吧。結果卷子一發下來,他有點傻眼。題還是那些題,但這題有點雜了。什麼問題都有?

比如問你從某地到某地行軍,多少人,帶了多少輜重,你怎麼安排調度。

又比如問你該地河流年年決堤,你若為父母官,該如何。題目上還有該河段處於什麼位置,大致有多長,損毀程度如何,題目問的很詳細。問你若是需要民工,得需要多少。民工開銷需幾何?整體修建玩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當地的稅銀每年有多少,需幾年稅銀可修好。若該地種植的是某種作物,那麼當年糧食按照市價計算,攏共可搶救多少損失。

弘旺暴躁了,這我哪知道呢?

他側臉去看劉墉,劉墉眉頭皺的能夾死蚊子,一個字都沒開始寫,只在那不停的往下看題。

結果往下一看,弘旺樂了,還有自己會的呢。這是個錢莊的問題。告訴你這個錢莊存錢幾分利,某人存進去多少銀子多少年,然後本息都得取出來後打算去做生意。發現生意的錢不夠數,又從錢莊借貸,借貸的利又是幾分。他又去做某種營生,去的時候帶的貨物是什麼,以什麼價錢買來的。帶去的路上耗損多少,拋費多少。然後帶這些貨物南下賣多少錢,能賺多少。若是再要帶貨物回北,帶何種貨物利潤大,以手裏的錢能帶多少貨,這些貨回來賣了,能得多少利潤。賣完之後,將借貸錢莊的本息都還了之後,還能剩多少銀錢?

繁瑣是真繁瑣,估摸著好些死讀書的書獃子就得被這道題給打敗了。他打算先寫這道題。於是抬手將其他卷子挪開,一挪開隨便掃了一眼,這才發現後面還有試帖詩這樣的題目。他嘴裏嘖嘖的,四叔這試考的……還真是別具一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