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人人都愛馬文才》第571章
番外二:平定天下(上)

  魏國第一次科舉正在進行時,梁國的東揚州也迎來了最蕭條的一個冬日。

  誰也沒想到蕭綱會大膽到效法胡太后,來了一場鴻門宴,直接請君入甕,殺了梁國大半有官職的宗室。

  怪就怪蕭衍以前太過善待宗室,全梁國的宗室被養的既蠢又貪,以臨川王為代表的宗室們被榮養慣了,已經習慣了各種優待,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去就藩,哪怕領了官職也在建康城中待著,派個王府屬官便代替自己治理郡府的。

  聽說蕭綱要自請退位,各地的宗室都趕到了建康。他們未必是為了帝位而來,但各個都覺得自己是宗族的一份子,皇帝都病重了,商議皇位這種事怎麼也要參與,說不得擁立之功就這麼來了。

  蕭綱並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也未曾見過什麼殺人的場面。

  烏衣巷之變,說起來是東宮的手筆,他並沒有太參與其中。促成烏衣巷之變的真正理由並不是謝舉拒不交出謝家女,而是謝家根基太深,東宮眾官都擔心謝舉倒向蕭綱後會失去他們應有的地位,不如借著由頭先下手為強,順便謀奪謝家上百年來累積的財富。

  烏衣巷大火那天,蕭綱為了避嫌去了光宅寺齋戒,大火燒盡後他才從光宅寺出來,也不敢去朱雀橋那邊看看情況如何,而朝中義憤填膺有之,忙著爭奪謝家遺留之財富的有之,唯有幾個大臣選擇了憤而辭官,卻也對蕭綱造不成什麼威脅。

  謝家的覆滅,讓蕭綱第一次嘗到了“唯我獨尊”的甜頭,而後侯景與東宮官員們數次的慫恿,便造成了那日的惡果。

  侯景帶兵殺了這麼多人,當即建康就亂了。

  他這時不過才而立之年,在爾朱榮帳下就是個先鋒將軍,經歷過最大的事情就是洛陽之屠和黃河南岸的屠殺,無論他做下什麼上面還有個爾朱榮頂著,到了梁國,蕭綱卻是個頂不住事的。

  當同泰寺內屍橫遍野、蕭衍也被餓死後,蕭綱自己也慌了。

  這些宗室們來建康雖然為了速度輕車簡從,可他們的部下卻大多有兵權,消息一經傳出後,淮南太守蕭甯為了救自己的父親、臨川太守陳昕為了救自己的岳丈,立刻就火速率部來建康城援救。

  除此之外,王僧辯原本就駐守在江州,立刻從水路揮軍直入,原本四方觀望的勢力這下子都坐不住了,還哪裡顧得上什麼漁翁得利,紛紛都發出了檄文,要去“討逆”。

  侯景卻得意洋洋,覺得自己功勳卓絕,借此向蕭綱討要公主為妻,還要他封自己為“宇宙大將軍”這種讓人羞恥的封號。

  之前那些被送入建康籠絡侯景的謝家女聽聞要被獻給侯景,大部分在來的路上就投水的投水、自盡的自盡,還有些在半路上被人救走,真正入了侯景府中的沒有幾個,都是膽小懦弱的女子,這讓侯景又將目光放在了宗室女身上。

  侯景人品惡劣,部下卻能征善戰,數次擊退了建康附近前來“討逆”的幾支軍隊,蕭綱為了穩定局面,竟也咬牙應了。

  隨著各方討伐的呼聲越來越大,蕭綱漸漸頂不住壓力,聽從心腹們的建議,想要誘騙侯景入台城斬殺,再藉口同泰寺之亂是侯景狼子野心所為,安撫各方“討逆”的勢力。

  可惜侯景經過洛陽、建康的幾次屠殺,早就已經對這樣的事情生出了戒備,入台城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心腹宋子仙等人暗中盯住了台城四門,見宮防有變,便當機立斷要奪台城四門。

  蕭綱聽說已經洩密,只得下令關閉台城四門,命禁軍把守台城、抵禦侯景的軍隊。

  侯景的人馬原本只有幾千人,但蕭綱為了倚仗他抵抗討伐自己的部隊,給了他好幾次人馬,陸陸續續也增兵有兩萬多人,侯景見台城易守難攻也不猛攻,索性困死了台城,乾脆地在建康燒殺搶掠起來。

  他也沒想在建康待多久,只是借機大撈一把,建康的士大夫和百姓幾十年不見戰事,早就柔弱不堪,聞變後惶惶不可天日,除了有些在烏衣巷之變時察覺不對早早辭官離開建康的,竟大多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任由侯景的部隊殺傷搶掠。

  台城關閉時,不少官員還不明所以,也被一併關入了台城內,加上原本在台城中的各部官吏、宮人等,竟有一萬多人被困台城之中。

  一時間,建康與北方的洛陽一般,成為了人間地獄。

  得知侯景佔領了建康、困住了台城,以建康與台城中的官員、百姓為質,原本準備派兵救援的各方人馬反倒投鼠忌器,不敢再攻打建康了。

  王僧辯原本不欲退兵,卻被蕭繹帳下的王府參將陳霸先說服了。

  陳霸先勸諫他,“蕭綱倒行逆施自取死路,猶如當年的東昏侯,起初全天下的宗室和忠臣都要討伐他,何故現在反倒按兵不動?概因建康如今淪落侯景之手。如果這時候您不選擇退兵而出兵建康的話,侯景就會殺掉作為人質的百姓和官員,甚至會如當年的董卓一般焚燒建康、出逃繼續荼毒禍害其他地方,而您,就成了逼死建康臣民的始作俑者。無論是誰繼任帝位,都會追究您擅自出兵的責任。”

  “正因為人人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所以才選擇圍困、建康按兵不動,我勸將軍也選擇圍守建康、切斷侯景出逃的退路,迫其投降,而不是逼得他狗急跳牆、大肆屠殺。”

  和湘東王這樣的宗室相比,他們畢竟是做臣子的,之前湘東王可以“勤王”,他們卻只能“討逆”,否則便是謀反。

  現在建康淪落侯景之手,他們如果攻打建康就是置建康幾十萬人的性命於不顧。

  王僧辯畢竟年輕,又不似他父親那般性格剛正經驗豐富,再三考慮之後,還是選擇了退兵以保全建康,也保全自己家中幾代的名譽。

  他這一按兵不動,其他各方人馬更是和他一般,都選擇了從幾路圍困建康,再派人在城下射入勸降書,逼迫侯景開城投降。

  建康和洛陽不同,城中水系複雜水道縱橫,其實難以封鎖,然而侯景的軍隊主力卻都是北人,不善操舟也不善水戰,加上荊襄來的水軍部隊又封鎖了河道、在江中設下阻障,他們就是想跑也跑不掉。

  侯景原本是只是想燒殺搶掠一番就離開建康,繼續南下去三吳之地搶奪的,誰料從各州來“討逆”的人馬將建康各條道路都封鎖的水泄不通,他混勁兒就上來了,索性留在建康,乾脆不走了。

  他這一不走,梁國聯軍與建康就對峙了起來。

  梁國天下承平已久,荊襄、三吳之地都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又剛剛秋收沒多久,各州都有存糧,故而各路人馬都能繼續堅持,而建康身為梁國國都,坐擁天下財富,京中又多達官富戶、高門豪族,也足以支撐侯景幾年的消耗。

  於是這對峙就變得耗日持久起來。

  此時蕭衍的幾個兒子死的死、被困台城的被困台城,太子蕭統的妻兒們在侯景奪城中不知所蹤,率部來攻打建康的幾個爵位較高的宗室又大多是草包,互相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這盟軍看起來勢大,卻猶如一盤散沙,群龍無首。

  這些盟軍之中,有些糧草充足齊備,有些人馬準備的卻並不富餘,圍困的久了,就屢有“借糧”之事發生。

  然而誰也不知道建康之圍什麼時候可解,誰也不會輕易勻出糧草,漸漸的,就有人撐不下去,又覺得心寒,就選擇了退兵回到地方。

  到最後,還留在揚州境內的討逆軍隊,就剩下王僧辯的荊楚人馬、韋粲的衡州人馬、西豫州刺史裴之高這三支人馬,合兵約十二萬人。

  韋粲是梁國名將韋睿之孫,家人有被困台城的,不得不死磕;裴之高也是名將之後,和韋粲一樣,兩個兒子都困在台城,有不能退的理由。

  這三人皆出自將門,調度有方,一時倒沒有出什麼亂子,但三人裡王僧辯不同意強攻,韋粲希望能發動幾次佯攻逼迫侯景,而裴之高年老持重選擇繼續消耗對方,三人誰也不能說服誰,步調不能一致,結果反倒未有寸進。

  到了這時候,群龍無首的壞處就顯現了出來。

  而在建康城內,原本還只是禍害城中高門貴族與富戶搶掠財富的侯景軍,在撐了大半年之後,就連普通百姓都不放過了。

  為了搜集足夠撐下去的糧食,他們帶兵幾乎搜刮了整個城中可以找到的食物和財物,又數次採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倒灌台城,都無果。

  台城中物資豐富,為了供給朝中宮中所需,有自己的莊園和田地,可以種糧食也有活水,反倒能夠自給自足,繼續撐下去,這也是聯軍在察覺侯景一時無法拿下台城後能夠耐住性子繼續死磕的原因。

  但這麼磕下去,遲早要出事,等侯景軍一旦補給不足,勢必要拿建康百姓下手。

  五胡亂華之時,胡人軍隊屠殺漢人熏做軍糧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誰也不願意事情發展到那等地步。

  此時,一直在整頓軍務、籌集糧草的魏國軍隊,終於南下了。

  領軍的是打著蕭綜旗號的白袍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