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葬清》第231章
第45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補)

  而袁崇煥想的只是國家的利益,有點像西漢的晁錯,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因此,朱由檢不信任他了,就可以放心的把他抓起來。估計,朱由檢還是沒想到抓袁會激起那麼大的反彈,當年,他抓權傾一時的九千歲時,還不是手到擒來,贏得陣陣掌聲。這袁崇煥是什麼人物,竟然會激起兵變,還要他死皮賴臉的派人求袁寫信把兵變的將士召回護駕。

  古往今來,名將眾多,哪個名將沒有一些性格弱點,如果名將沒有弱點,那他就只有一條路,就是稱王稱霸了,就像李世民,就像趙匡胤,太完美了,能屈能伸,審時奪勢,最後就只能是當皇帝的命了。

  但袁崇煥自然也有弱點,這時,就要看君主駕馭的能耐了,沒有本事的君主,怎麼能駕馭的住,駕馭的好名將呢?

  由此,引出第一辯,毛文龍該不該殺,我看有的人把毛文龍的重要性抬的比天還高,這些人的用意是很明顯的,為了不惜一切代價打倒袁崇煥,就要不惜一切手段,捧高毛文龍,毛文龍忠義了,袁崇煥殺他,自然就是惡棍所為。

  客觀的說,毛文龍自然有他一定的作用,可是,他對後金傷筋動骨了嗎?沒有。而他久居皮島,多是出於為自己生存的考慮才騷擾後金的,他的能力是有的,但他的氣節高在哪呢?小龍一點苗頭了看不出來,這種人可以成為民族英雄?貪污餉銀是鐵板釘釘的事了,而對袁崇煥的幾次要求協同作戰,不聞不問,這是導致袁崇煥動殺他的原因之一。

  袁崇煥有五年平定遼東的大志,而在走馬上任之前,他就把防線前突到錦州,錦州離後金根據地瀋陽有多近,對瀋陽的威脅有多大,如果皮島能協同作戰,就會如兩把利刃,合成一把剪刀,說不得有可能生生的將後金剪斷。

  可是,毛文龍自恃功高,雖不屬袁節制,但連協同的面子都不賣。袁崇煥一心要把防線向後金擴展,因此,和毛文龍的矛盾激化起來。

  司馬穰苴殺莊賈的事,估計大家也不會不熟;朱由檢已經封袁崇煥薊遼督師,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同時又賜尚方寶劍,贈蟒玉銀幣,這不是有些多餘了嗎?

  當然,這不可能是多餘的,說明,在腐敗的明末,大部分官員都以中飽私囊,得過且過為己任,而袁崇煥之前不過是管理寧遠的一個官吏而已,突然榮升,管理寧遠,錦州一線的老部下,自然可以,其它地方的那些官吏,如何服眾,說不得就得拿尚方寶劍在他們頭上玩玩。這是一個常識,當然,袁崇煥殺毛文龍是越權了,可是,我們又可以看到一個細節,袁崇煥是孤身跑到毛的地盤上,和他談了三天,然後才抓起來殺了,而毛的手下,沒有一個出來替毛出頭,可見,毛帥手下,確實沒幾個忠直之人。大家別忘了,毛承祿和孔有德等大漢奸可都是毛帥手中湧出來的。

  反觀祖大壽的血性之為,更可見,袁治軍之深入人心。

  袁崇煥把毛文龍當作自己樹威信的犧牲品,自然有錯,小龍也認為這次督師欠考慮,但這是袁崇煥的性格使然。有記載:袁崇煥跟著孫承宗的時候,他發現一個總兵貪污,袁崇煥直接將那個總兵給砍了,最後還是孫承宗幫他頂住了壓力才沒事兒,可見袁崇煥在這方面有點愣。但是,這種愣,即使在共和國時代也是很少見了,很可貴了。

  但殺了毛文龍後,大多官員很是高興,朱由檢也沒提出什麼反對意見,連責備都沒有。說明朱由檢還是默認這件事了。

  毛文龍該殺,是從統籌全域的角度來考慮的。袁崇煥是戰略家,他考慮的是明軍的全域,對這中間阻礙全域發展的人,殺了他,有何不可?

  這是第一辯。

  力捧毛文龍的人說,殺了毛文龍危害有多大,說是殺了他,才使後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出長城,轉道突襲北京城。這完全是瞎扯,後金為什麼要繞道,因為,通往山海關的大道,被寧錦防線牢牢控制,後金攻不破,而國內當時又發生危機,他不得不把內部矛盾往外轉嫁,這是皇太極的高明之處,但也是冒著極大風險的,因為錦州如此突前,如果錦州之兵一出,不說破壞,騷擾你的補給線,就夠你皇太極喝一壺的了。

  因此,引出第二辯,後金長驅直入北京城外,是袁崇煥的罪嗎?

  有人說,袁崇煥是薊遼督師,讓皇太極長驅直入,要付全責。如果說名義上的責任,袁崇煥自然不幸要承擔。可是,大家憑良心說,責任,你也得給他時間把這個責任擔起啊。從上任起,他就先設法解決了皮島的尾大不掉的毛文龍,這時,他在任上才一年,遼東防線尚未安排好,你還真把袁當超人,要讓他同時做好三線工作,你還真以為是玩網路遊戲,給你一個身份,就可以暢通無阻的要人要錢要什麼有什麼;還是當時有飛機,可以三地飛來飛去?有電話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盡情安排?

  而後金人馬能攻長驅直入,說明,當時的明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而更說明了,袁崇煥在遼東多年,確實是把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了。後人稱為的“關寧鐵騎”,一點都不輸後金的精銳八旗軍。

  所以,別有用心的人想把後金人馬長驅直入的罪名強加給袁崇煥的行為是失敗的。從戰術上,皇太極的這一步棋走的險,但還不能說是好,因為是突然襲擊,所以有一定的戰果,打的懦弱的明軍不辨東西,北京城的愚民們全城恐慌。

  可是,不要忘了,百餘年前,也先不也打到北京城下,最後在於謙的一身正氣,奮勇堅守下,全軍退敗了。而後金到北京城時,四方勤王兵已相繼來到,袁崇煥自領九千精兵,日夜兼程,趕到北京,後金兵馬反陷入人數劣勢。

  此時,朱由檢若是英明,就應該召集眾將,分析敵情,推舉最高統帥,統籌抗敵。後金孤軍深入,若從錦州出兵,沿路騷擾其補給線,小龍看尚未決戰,後金已經要陷入混亂。

  長途奔襲,作戰意圖已經暴露,而且隨時陷入退路被截斷的危險,後金的勝算有多少。如果稍加時日,從混亂中弄清後金人馬之虛實,當時的情況,如何會嚴重到要亡國的地步?

  作為一國之君,一點壓力都承受不住,敵人打到城下,勝負未分,就亂了陣腳,先把中堅力量無故抓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語,朱由檢是一定不知道的。

  第二辯,後金人馬長驅直入,其實反而可能陷入被合圍的境地,而朱由檢臨陣抓捕主將,動搖軍心,才真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以他的行動,準確無誤的為他帶上昏君的帽子,一點也沒有冤枉他,至少崇禎二年的崇禎,確實是個昏聵的君主。

  第三辯,和議之事。反對之人,將袁要與後金和議稱做秦檜所為,一個沒有道德底限的年代,有時候,會出很多荒唐的事,要冒出很多荒唐的話的。

  那麼袁崇煥和皇太極議和為的是什麼呢?當時遼東一帶,天災甚重,後金自然遭了殃,而袁軍難道日子就能好過?遼東有多兵變,為什麼,朝廷沒有足夠的錢來養活士兵,錢去哪裡了,都被貪官污吏,不法商販給巧取豪奪去了,所以,李自成在北京時,隨便抓一個官員富紳,隨便一打,就吐出上萬兩銀子,錢都被這些自私自利的人圈去了。

  袁崇煥在前線,要打戰,你以為遼東將士都是機器人,不吃不喝照樣生龍活虎?明智的主將,是知道休養生息,才可能積蓄力量。這一點,皇太極和袁崇煥達成了一致。遼東軍也要看遼東百姓來供養的。

  還有人甚至說寧錦防線一無是處,消極防禦,錦州離瀋陽有多近,麻煩找個地圖來看看,皇太極雖然高明,繞遠路奇襲北京城,但這種奇襲從戰略上來說,沒什麼用處,只要關緊城門,你八旗軍在十幾年後,還是打不開山海關,當時,怎麼打進北京城,要能那麼容易打進北京城,還要天天圍著寧錦防線,一遍又一遍的攻擊?皇太極犯賤了?

  奇襲也只能搞一兩次,出乎大家意料的情況下,再搞第二次,前面的城市堅壁清野,袁崇煥派兵出錦州,騷擾後金的補給線,孰勝孰敗?

  可惜了五年之約,不過一年半,袁崇煥就被反復無常的朱由檢給殺害了。否則,甯錦修的固若金湯,回頭再來規劃薊州防線,登州防線,然後以堡壘步步為營,層層向後金推進,並聯絡朝鮮,起兵反抗,十年左右,擅打野戰的後金該如何在堡壘夾縫中生存?當然,歷史無法進行假設,我們所說的加設也都是進行著自己的一番臆想。

  如果說袁崇煥漢奸賣國賊,動機何在?為了權?他剛升任薊遼總督,已經連升了好幾級,權勢夠大了,就算有野心,也是五年十年後的事了吧。為了錢?顯然那不是袁崇煥的嗜好,他死後,雖不能說家徒四壁,也沒什麼剩餘財產,如果真為了錢,作為一個薊遼總督,能這樣慘兮兮的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袁崇煥想養寇自重,但這是一種最不可能的可能,壓根兒沒可行性。女真那時已經勢大,大明已經完全處於劣勢了,根本容不得袁崇煥去向李成梁學習。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是可能的,為了所信仰的事業,比如聖戰組織,為了真主,什麼都可以不要,袁崇煥為了把畢生奉獻給正統的清朝事業,所以要當漢奸賣國。有這可能性嗎?袁崇煥能預知未來,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

  以上只是小龍個人的觀點,其實,之所以袁崇煥是否是民族英雄在網上還有爭論,無非就是各人先入為主罷了。大部分人沒有調查也沒有查閱歷史,他先看到了哪個觀點對自己胃口,他就自然而然把屁股放到那個觀點上,然後羅列各種所為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純粹是為了爭論而爭論,這種爭論不可能有結果。因為這些爭論的人不是為了學術而爭論,他們已經擺放好了自己屁股,再去吵架。無論反方拿出多少證據,他們都不會相信,因為他堅信自己是對的,即使他不對,他也可以捏造出各種證據出來,這不是學術爭論,這只是潑婦駡街。

  你見過一個袁粉將一個袁黑說服了?或者說一個袁黑將一個袁粉說服了?小龍是沒見過。

  對小龍來講,每次想到袁崇煥,浮現我腦海中的畫面就是在菜市口,督師被淩遲處死,百姓們猙獰著搶食他的血肉,這個場景烙印在我的心底。

  給我們的民族多留一些英雄吧,給孩子們都留下些榜樣吧,把英雄們一個一個黑掉,等同於將這個民族的脊樑一塊一塊敲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