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次咨詢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過去的非常快,轉眼就結束了。
咨詢結束的時候,張瓏非但沒有茅塞頓開的感受,反而彷徨又茫然。她隱約意識到了些她自己之前並沒有思考過的問題,但她所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那一個小小的尖角,她知道深海底下還有更多更大看不到的東西藏在裡面。
「我不想這麼繼續下去了,」張瓏急切地問道,「韓老師,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韓聞逸笑了笑:「你最好能繼續接受心理咨詢。」
「為什麼?」張瓏無法理解。如果不是最近的精神狀態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本來她都不願意來做心理咨詢的。來之前,她希望專業人士能給她一些高明的建議,讓她照著做就能從糟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可一個小時下來,韓聞逸都沒有給她哪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議。
「韓老師,」張瓏忽然慌了,「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我有抑鬱症嗎?我之前在網上做了一些測試,測試的結果顯示我已經有抑鬱的傾向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相信那些片面測試,」韓聞逸否定了她的猜測,「你很正常。就算正常人也會有煩惱。如果誰沒有煩惱,你介紹我認識,我把他介紹給科研單位。他寫本《快樂寶典》,一定能拿到諾貝爾獎。」
聽他這麼說,張瓏才沒有那麼緊張了。
「我希望你能繼續接受心理咨詢,因為我需要更多的時間瞭解你,能更好地幫助你。」韓聞逸說笑過後變得認真,「如果你想改變,那我們就來改變——心理咨詢的目的,僅此而已。放輕鬆。」
其實如果非要讓他立刻拿出一些方法,幫助張瓏迅速從這種不健康的關係和狀態裡解脫出來,他的確可以給出十七八種方法。但問題是,第一,所謂的「正確的事」張瓏做不到,如果她能做到她就不會走進心理咨詢事務所了;第二,即使她做到了,解決了目前的困境,以後她很可能還會反反覆覆被類似的情況困擾。因為她自己根本自己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那……我回去以後考慮一下吧。」張瓏糾結地說。不管怎麼說,對於需要接受長期心理咨詢這件事兒,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泰然接受的。
=====
上午錢錢一到事務所的時候,肖巴就丟給她幾個任務。
「小錢錢,」肖巴說,「我給你幾段文字,你幫我設計幾張匹配文字的圖片吧。」
「行,」錢錢一口答應,「你把要求發到我郵箱,我馬上給你弄。」
十二事務所自己開發的APP還沒上線,網站的功能也很有限,肖巴目前主要負責的是各大社交媒體上十二事務所的公眾號的運營工作。他需要定期更新公眾號,發些有意思的內容,為事務所做宣傳。
不一會兒,肖巴就把需求發給了錢錢。兩人溝通了一下,錢錢就開始幹活了。
錢錢做事的效率很高,午休結束之後她就打包了一份文件發給肖巴。
肖巴打開的一瞬間就驚了:「哇塞,你怎麼做了這麼多?!」
「不多不多,就做了三個版本。因為你說想要活潑點的感覺,但我個人感覺溫暖的基調會更好,所以我照你的想法做了一套圖,又照我自己的想法做了一套圖。還有一套是比較居中的感覺,想給你看看效果。」錢錢說,「本來我以為溫暖的比較好,不過其實做完以後,我個人更喜歡中性的那個版本。」
肖巴目瞪口呆。
這時候韓聞逸正好結束咨詢從樓下上來,肖巴連忙叫住他:「老大老大,你真是招到寶了啊!」
韓聞逸本來打算回辦公室,聞言拐了個彎朝著肖巴和錢錢走過去:「怎麼了?」
「老大你看,」肖巴說,「這是錢錢弄的。咱們錢錢不光水平高,作圖快,而且工作積極性都特別高!」
肖巴是幹運營的,經常要跟UI設計師打交道。他提出的需求,UI設計師不贊同他的想法或者有自己的想法都很正常,碰上性子倔點兒的,或者跟他大吵一架,或者根本不管他給的需求是什麼,就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計;碰上脾氣軟點兒的,勉強照著他的要求做了,做出來的東西的質量就很難說了。
錢錢卻是一個實幹派。她不硬也不軟,按照肖巴的需求、自己的喜好、以及兩者折中的方案做了三套作品。有了作品,比大家憑空談想法要直觀得多,不管是她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還是自己接受別人的觀點,都容易多了。而且她給出的這三套圖,沒有一張是敷衍的。
韓聞逸看了幾套圖片,露出讚賞的目光:「很好。我最喜歡這一版。」他的選擇和錢錢自己的選擇一樣。
「那就用這一版,我也覺得這版最好看最合適。」肖巴附和,「老大,錢錢簡直是我工作以來見過最棒的UI設計師!」
「我知道,」韓聞逸笑著把目光投向錢錢:「她是最好的。」
肖巴狂拍馬屁的時候,錢錢雖然挺受用,但也知道這裡面包含了同事愛和對新人的鼓勵,所以接受得很坦然。然而韓聞逸這一誇,誇得她的小心肝沒來由悠忽了一下。
「不愧是學心理學的,這鼓勵式教育,」錢錢用冰涼的手摸了摸自己發燙的臉,「你們是不是想詐我為公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是不會上當的!」
「哈哈哈哈,」肖巴樂道,「小錢錢,你怎麼那麼逗?」
韓聞逸卻既不否認他身為資本家的黑心腸,也不承認他別有用心。他只是目光溫柔地看著錢錢,微笑。
這一笑,笑得錢錢眼睛都不知道該往哪瞅了。
幸好這時候劉小木跑出來解圍。
「老大老大,」劉小木叫道,「有你電話!」
韓聞逸這才進辦公室接電話去了。
韓聞逸接聽電話的時候,劉小木幫他整理文件,正好看到了他給張瓏做咨詢時寫的筆記。等韓聞逸打完電話,他就忍不住好奇地提問了。
「老大,這個『吊橋效應』是什麼情況?」劉小木指著韓聞逸的筆記問道。他是事務所的實習生,目前心理學大三在讀。學校的課已經很少了,他來事務所給韓聞逸當助手,一邊打雜,一邊能提前接觸一些真實的案例。等他畢業以後,他也打算從事心理咨詢師這一行。
韓聞逸作為張瓏的心理咨詢師,不會對任何人透露張瓏詳細的個人信息,那屬於她的隱私。但是一些大致的、有共性的情況拿出來給自己的助手做案例分析還是沒問題的。
「在我自己接觸過的,也包括聽說過的案例裡,有很多『錯過了才知道後悔』、『分手後才發現是真愛』的故事。」他說,「這些故事裡,主人公們因為後悔又挽回和好的有很多。但和好之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喜歡對方而再次分手的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
「很多人甚至陷入了一個怪圈:在一起的時候是白米飯,分開以後卻以為是人生摯愛的白玫瑰,和好以後又變成白米飯。他們甚至會不斷地分手和好,和好分手,然後不斷地重複這個滑稽的過程,卻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
韓聞逸說的時候,劉小木聽得很認真。這種情況,他生活裡也見了不少。
「你應該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試驗,叫做吊橋效應。讓陌生男女一起走吊橋或者闖鬼屋,他們之間互相產生好感的幾率遠比進行普通約會的男女要高得多。因為走吊橋、闖鬼屋這樣驚險刺激的體驗很容易讓人心跳加快,分泌腎上腺素,產生激動緊張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和一見鍾情的體驗十分類似,於是人們容易產生錯覺,以為自己遇到了天定之人。」
劉小木點點頭。作為學心理學的學生,吊橋效應這麼著名的試驗他當然聽說過。
「說白了,這是一種歸因錯誤。」韓聞逸說,「在處理分手的時候,有很多事情會引發人們強烈的情緒起伏。尤其,人們厭惡『失去』,不管失去的是什麼,哪怕只是一枚硬幣。這些情緒很容易被歸因錯誤,讓人們誤以為這是『愛』。就像吊橋效應那樣——尤其對象是一個自己曾經愛過的人的時候,這種錯誤更容易犯。」
劉小木恍然大悟:「如果能讓來訪者明白這一點,他們就能從陷阱裡解脫出來了。」
「直接指出來是沒有用的。一來我們很難透徹地瞭解他們,我們給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的;二來,我們置身事外的評價很可能會引發他們的抗拒心理。」韓聞逸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導他們自己思考,讓他們自己想明白。」
劉小木深受啟發,趕緊抱著小本本做筆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