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章 改革
經過袁子塵和永璐的商議,王小余和陸喜成了酒樓的主廚和副主廚,董桃媚成了雅軒的主廚。
主廚一旦落定,袁子塵和永璐便與三人開始著手商定相應的各類事務,比如菜單制定、廚房設置、餐具定製、幫廚人手招募等等。永璐設法從城中有名的酒樓沈春樓挖了個二掌櫃過來,將這跑堂、點菜的夥計等等亦招聘了起來。
既“飲食大賽”之後,袁子塵和永璐仍不忘給枚園的餐飲造勢,緊接著舉辦了枚園賞菊宴。
袁子塵邀請了兩江總督尹溪儼、鹽運司盧義昌及揚州畫派一應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處菊花圍繞的亭內,邊賞菊、邊吟詩作賦,有人撫琴,有人作畫,有人吹簫,有人唱隨,總之各類風雅事,順手拈來。
三位廚師帶著自己的炊具,在一旁臨時搭建的棚內,各展絕技,不時的端出盤盤佳餚,雖食材普通,卻勝在廚藝精妙,形色俱佳,令在場各位大饗了口腹。
經此一宴,三位廚師的特色顯露無遺。
王小余對待菜品,猶如畫家作畫,一絲不苟,追求味美的極致。他的一道鐵盤炙牛肉,鮮嫩異常,頗受歡迎。但有人發現,怎麼每人盤中牛肉切的大小不一,便去問王小余。王小余答道,有人坐的離他遠,端去的用時長些,則切的大些,以免切小後,肉質易老。近旁的兩人聽了有趣,亦問,為何我們坐的近鄰,肉的大小又不一呢,王小余認真道:“因為你們之中,一人嘴小,一人嘴大而已。”聞言者立時大笑。
董桃媚的每道菜餚則透著精緻和巧思。此次上菊宴除了奉上類似“菊花豆腐湯”之類的精緻小菜外,還帶來了數十種花露,除了點題的“甘菊露”外,還有“梅英露”、“野薔薇露”、“玫瑰露”、“佛手露”、“丹桂露”、“柑橘露”等等,其中最難得的“秋海棠露”,海棠無香,獨露凝香發,味美在各花之上。各種顏色的清香花露盛放在白瓷小盞中,於酒後取用,解酲消渴。“即使金莖仙掌,亦難與之爭衡。”有人飲後嘆道。
至於陸喜,則紮紮實實的做好各色淮揚本地名菜。蓋王小余每次做菜求精不喜雜,不超過六七味。而董桃媚善做小菜,求色求美。剩下的空白便由陸喜填補了。因他性子憨厚淳樸,與二人倒是相安相得,王小余和董桃媚亦不時提點他幾句,讓陸喜受益匪淺,廚藝亦有精進,每道菜出來即使不能驚豔,也至少在水準之上。
如此,袁子塵的枚園賞菊宴之後,三位廚師隨著名流的口碑擴散,名聲更盛,未等枚園酒樓和雅軒營業,便有人翹首以盼,甚至前來預約。
枚園那邊的事進展的順利,汪岐蘭從不過問,只是時不時的聽宋懷玉上門來嘰喳幾句,知道個大概便罷了。祥泰布莊那邊隨著桑園貨源的穩定,汪岐蘭亦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革,將原先的布莊分店與總店的貨品區分開來,將分店改名為祥泰尚品布莊,專賣自家出產和紡制的布料,並遵守諾言將一成的股份,交至巧娘手中。布莊總店雖沒有自家生產的精品布料,但在汪岐蘭的指導下,拓寬了上游的供貨和下游的營銷,豐富了貨品,保持與外界的同步更新,作為參考,及時保持尚品布莊在高端布料的領先位置。同時為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汪岐蘭亦同時啟動各個祥泰產業的股份改革章程。自掌櫃到夥計,均有資格入股。各個產業經過財叔精算後,留出三成股,根據各人職位高低、工作年限、工匠級別等,給予相應的股份購買權,從掌櫃到夥計莫不爭相購買,自新的一年開始,原先的雇工即將變成小小的股東,更積極的為汪家產業也就是為自己賣力工作、努力創新。
巧娘的姆媽身體漸好,依著華名醫的交代,只要用補藥將養著便行,於是呂平和巧娘在忙完秋蠶的空隙,將她和小黑一起接去了桑園裡同住,之後定期來揚州配藥便是。等姆媽到了桑園,呂平“忽然”開了竅,選了最近的一個吉日與巧娘在桑園重辦了婚禮,真正的成了夫妻,桑園上下一團喜氣,汪岐蘭亦去了喜宴,送上了一份大紅包,見證了巧娘的臉被隨處可見的紅色映得如同天邊晚霞。
這便是緣分吧。自呂平和巧娘相遇的那一刻起,一個願付出,一個願信賴,一起勤勞、努力,秉住本心,善良以待,便會攜手到老吧。汪岐蘭心中暗道。
至於墨蘭在永璐的府上養了一個月的傷,雖然離傷癒尚遠,但不願再叨擾,堅決要求搬出府中。汪岐蘭知其心思,與她商議過後,便親自去了吳庸家中。吳庸家在制布坊的一處角落小院,離制布坊咫尺之遙,且安靜私密。汪岐蘭和吳庸娘談論之後,吳庸娘願意租賃一間屋子給墨蘭居住,汪岐蘭派去照顧吳庸的人也可順帶照顧墨蘭。吳庸聽到消息後心花怒放,可惜被他娘潑了一盆冷水:“你這副混小子樣,配不上人家。早斷了那花花心思,安心養傷,早日上工,對得起你東家才是。”
吳庸已經很久沒被他娘嫌棄了,聽了這話難過了一陣,很快又振作起來了。配不上沒關係,若墨蘭是嫦娥,他願作那吳剛,能作一處,時常見著就心滿意足了。
墨蘭搬來後,吳庸的娘老是在她面前貶損吳庸,墨蘭聽了反而卸下了心防,與吳庸的娘相處的甚好,慢慢的情同母女。吳庸覺得自己被兩個女人一同拋棄了,好不可憐,亦不敢主動去和墨蘭說話,怕打擾了墨蘭。墨蘭倒是想主動找他,原來她亦一心琢磨著這布料上的事。於是在吳庸的授意下,吳庸娘在他們躺著的床邊各裝了個竹筒,用長長的棉線連著,墨蘭有啥想說的問的,便扯扯那竹筒,對著竹筒說話,那邊的吳庸便聽著了。每天你來我往,互相討論研究的,倒真的有新工藝讓他們給想出了,並及時的匯報給了汪岐蘭,交給制布坊去試驗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