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因式分解
吳琅西此時已停止了在黑板上的演算,不好意思的笑一下道:“實在對不起,我也是被李老爺出的這題目難住了,一時竟忘記了向魯老爺覆命,魯老爺你不要見怪!”
說的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只是帶了許多南方江浙一帶口音,那個時代應該叫南京官話。
魯胤昌不滿地對吳琅西哼一聲,又奇怪的問道:“不是你在教這個書呆子嗎,怎麼倒叫他難住了?”
吳琅西就感歎道:“其實,你們中國的數學博大精深,只是你們的皇帝不重視,沒有人研究罷了。我一開始是在教李老爺,可是,後來從一些古書裡發現的數學問題,我也搞不明白,所以,只好和李老爺一起研究了。”
這時候,李天俞一邊給王爍賠罪,一邊忙著找地方讓王爍坐,卻是滿地垃圾,沒有可以坐的地方。
他不好意思的陪著笑,想讓王爍他們還是回客廳去坐。
王爍的注意力卻放到了那黑板上。
黑板上用中文寫著一道題目:一人持杆進門,橫杆進則杆餘二尺,豎杆進則杆餘一尺,斜杆至門對角,杆恰可進門。問杆長幾尺?
問題下面,是一堆算式,用阿拉伯數字寫的。
看來,歐洲已經意識到文字數位複雜,不利於計算這個問題,開始使用阿拉伯數字了。
王爍看完,回身道:“這個問題很簡單啊,勾三股四玄五,杆長五尺。這還用你們費這麼大勁嗎?”
聽王爍如此問,吳琅西道:“我們也知道杆長是五尺,可是不能靠推算,靠數學方式演算出來,就難了。”
王爍就看黑板上吳琅西的演算,大多是外文,他看不明白,只好按自己的思路來了。
難道歐洲這時候代數還沒有發明?
他心下疑惑,因為吳琅西的演算法他雖然看不懂,但從算式的排列看,他是走入歧途了,也沒用到代數。
牛頓那一批科學天才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他記不清了。
應該,這個時候還沒生出來或者是沒長大,要不然,牛頓都開始研究微積分了,這吳琅西連個代數和因式分解都不會。
這明明就是一個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嘛,中學的知識。王爍是大學畢業,這中學知識,對他來說,太簡單了。
先在腦子裡想一下,王爍拿起石筆,邊說邊寫道:“先假設杆長x尺,門寬就是x減去二尺,門長就是x減去一尺。然後根據畢氏定理,門寬的平方加上門長的平方,就等於杆長x的平方。列好等式,解方程。”
王爍寫好算式,把方程解出來,杆長就是五尺。
屋裡的人,包括魯胤昌都驚呆了,這王爍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會阿拉伯數字就讓人震驚,還會這妖魔一般的算式,算出來還完全正確!
“mondiue!”(法語:上帝)吳琅西不由自主發出一句外文,然後就顧不得禮儀,跑過去,指著黑板上王爍算式的因式分解部分問道,“你是如何將這平方算式化解掉的?”
王爍也不言語,在黑板上方又寫了一個公式:(a+b)(a+b)=a*a+2ab+b*b,然後說道:“這是定理,你可以根據它自由轉換算式,當然,也可以利用開平方的方式。”
這下吳琅西完全陷進去了。
他在歐洲學習的數學,剛剛開始知道使用阿拉伯數字,代數還沒有普及,也就是剛剛接觸了個皮毛,自然是不懂這些。
通過吳琅西的表情,李天俞已經知道,王爍做對了這個題目。
他不由問道:“大將軍是如何懂得如此高深的問題的?”
王爍這才想起來自己在哪兒,這是明朝啊!
他尋思一下,打哈哈道:“我小時候,家裡有一個羅莎國來的洋人,他教我的。”
這話吳琅西肯定不相信。
文藝復興的歐洲比農業為主的俄羅斯不知先進多少倍,他都沒見過這種演算法,俄羅斯怎麼會有?但他已經沉浸到那算式中去了,懶得詢問或者根本就沒聽見別人在說什麼。
李天俞可不知道羅莎是怎麼回事,他剛從吳琅西那裡學會用阿拉伯數字代替中文數位,各種加減乘除一下子換成了容易明白的樣子,多位數乘除也簡單起來,這仿佛就是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許多難題迎刃而解,怪不得他會如此癡迷。
而王爍的到來,仿佛又讓他看到了一個更高境界的世界。
隨後,他也顧不上禮儀了,又出題給王爍:83000竹,做成筆和套,筆三套伍為定期,多少筆和套,用完這些竹?
王爍仍舊是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只是中間稍動了下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卻只能列出一個等式,仔細一想,筆和套是配套相等的,於是問題輕鬆解決。
然後李天俞就又出題:兩鼠對穿五尺牆,大鼠小鼠日一尺,後大鼠倍增小鼠倍減,多久大鼠小鼠相遇,各穿牆多少尺?
二元一次方程,王爍又輕鬆解答。
李天俞再要提問,魯胤昌打斷他道:“行啦,大將軍每日忙的腳不沾地,哪有時間和你弄這些亂七八糟?今日來找你,是商量大事的!”
王爍卻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