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將士獻血染紅石河 獻策猛醒密雲營中
面對大順軍的全面進攻,吳三桂的明軍首先迎敵的,是火器營。
但明軍不像王爍的火槍手一般,他們不懂如何使火槍射擊不間斷,火槍裝藥煩瑣,火藥配比,製作方法都不對,威力不大,射程甚近。
順軍一輪衝鋒就接近了壁壘,明軍火器營官兵紛紛後撤,長槍營士卒從後面沖上來,和接近壁壘的順兵廝殺在一起。
冷兵器交鋒,場面更加慘烈。兵刃撞擊,刀砍入肉,鮮血橫飛,慘叫呐喊,響成一片。
關寧鐵騎名不虛傳,士卒進退有序,刀馬純熟,死戰不退。
大順精兵也是個個兇悍,不畏生死,呐喊一陣高過一陣,衝鋒一浪快似一浪。
眼看著明軍大陣開始混亂,漸漸不敵,跑回後面的火器營已經換上刀槍,重新殺回來,將兇悍的大順士卒再次趕回石河以西。
戰至中午,北翼城那邊喊殺不斷,濃煙滾滾,似乎要抗不住郝永忠的進攻了。
北翼城面臨北山,曠野無法堅持,明軍守將副總兵冷允登只能帶兵死守城池。
大順軍在標左果毅將軍谷可成指揮下,士卒已經架起雲梯。郝永忠身先士卒,攻上城去,雙方在城頭展開激戰。
西羅城這邊,雙方仍舊勢均力敵,在石河兩岸膠著廝殺,血流遍地,死屍枕籍。
李自成在土山上看著,沖身邊的劉宗敏道:“將騎兵調過去,沖他中間。”
劉宗敏揮動黃色令旗,頃刻間,軍陣後方三千騎軍發動。
順軍步兵紛紛跑向東西兩側,大順騎軍從天而降,踏的石河上浪花飛濺,大地震顫。
三千騎軍宛如一條黑龍,迅速鑽入明軍軍陣,馬蹄聲碎,馬刀飛舞。
惡鬥了一上午的明軍士卒已經筋疲力盡,看到大順騎軍飛奔而來,知道不敵,紛紛向後奔逃,大陣一下變得混亂不堪。
胡守亮知道再也無法抵抗,下令全軍撤入西羅城。
大順騎軍砍殺著明軍隊尾的士卒,一氣追到西羅城下。順軍步卒隨後遍野跟來,準備攻城。
吳三桂就站在西羅城上的垛口後面,一直看著這場城下的廝殺。大順士卒驍勇過人,不由看的他心寒。
面對如此悍卒組成的軍隊,山海關恐怕一天也守不住。
他再次派出信使,去尋找已經極速趕來的多爾袞,催他加快行軍。然後,他對胡守亮耳語一番,便下城回山海關主城去了。
不一會兒,西羅城城頭上打出白旗,一個士卒在城頭大喊道:“別打了!我們胡將軍說了,他不想陪著吳伯送死,對抗大順陛下,他願帶我們投降!”
大順騎軍將領李牟命士卒回話:“打開城門,士卒全部出來!”
一會功夫,城門緩緩打開,一隊殘兵敗將,滿臉灰塵,拖拖拉拉,從城門洞裡慢慢走出來。
李牟看著不似有詐,打馬緩緩接近城牆。身後,他的騎軍也隨著他向城牆靠近,準備押解投降的明軍出城。
以往順軍攻打明軍駐守的城池,基本都是這樣,一戰下來,明軍就會乖乖投降。
西羅城的明軍能堅持一上午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是以李牟不可能想到明軍有詐。
他不知道,此時西羅城的城頭上,十幾門大炮已經裝上散彈,調好角度,對準了大順騎軍。
炮手目測距離,大順騎軍已經完全進入大炮射程。炮手向一旁的胡守亮點頭,胡守亮也點點頭,走下城牆。
炮手點燃大炮引信,城頭上冒出大片白霧。
引信燃至盡頭,“嗵嗵”十幾聲大響響過,十幾門大炮炮口裡依次冒出火光,散裝的幾千小鐵丸雨點般飛向城下大順騎軍,頃刻將其覆蓋。
大順騎軍猝不及防,紛紛被大炮打出的鐵丸擊中,成片的摔下馬來。
大將李牟首當其衝,被無數鐵丸擊中,死於城下。
順軍步卒緊跟在騎軍身後,隊形過於密集,也成片被鐵丸打死,城下順軍損失慘重,亂作一團。
城內胡守亮重新帶隊殺出,一直將順軍趕過石河,順軍大敗。
劉宗敏大怒,親率手下三千親軍奮死突陣,將明軍進攻勢頭止住。
經此一戰,雙方在西羅城這面互有攻守,誰也未占到便宜。
李自成向山海關進發之後,在密雲的宋獻策卻有些坐立不安。
王爍怎麼就那麼肯定闖王會戰敗,滿清會從山海關過來呢?
他知道王爍是個指揮作戰的人才,不然也不會在短短一年多便佔領西北,擁兵自重。
武將指揮作戰,有的時候限於表達能力,並不能完全說出自己的道理,但往往他卻是對的。那靠的就是一種先于思維的直覺,一種對戰場資訊高度靈敏的嗅覺。這種情況宋獻策見過不少。
王爍身為一方諸侯,不可能為勸他和李岩跟他走就胡說一氣,他很可能說出的,正是他還沒有找到理由的直覺。這不能不引起宋獻策的重視。
宋獻策要是知道,王爍完全是靠先知先覺來告訴他結果,他也就不費這個腦子了。
到底哪裡不對,讓王爍認為闖王要輸呢?他一個人獨自坐在軍帳裡,看著地圖,思索著哪裡有漏洞。
時候一長,他還真看出毛病來了,唐通那裡不對。
闖王曾經給他看過滿清順治寫給吳三桂的信,那信是唐通抓住了順治的信使,從信使身上搜出來的。
從地圖上看,滿清信使去山海關是要走一片石附近,但他不會經過一片石,而是在五裡之外的關下經過。
唐通的哨探跑到五裡以外那麼遠的關下幹什麼?再說信使身懷使命,定會十分小心,怎麼就那麼巧,撞到幾個逛來逛去的哨探手裡?
唐通絕對有問題,他這是在誤導闖王!
怪不得闖王提到要唐通去山海關接防時,他心裡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原來毛病出在這裡!
宋獻策這才叫直覺,王爍那只能叫提前知道答案。
他趕緊找來李岩和王爍,將自己的懷疑告訴他倆,還沒等這兩位琢磨明白,他就又想到一點,在翁後的滿清主力,是不是清軍全部的力量?
如果清軍自翁後分兵連城,有一部分主力去了山海關,不用許多,有五萬人,再加上吳三桂的五萬人,那麼,對方就會在兵力上超越闖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