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清,坑你沒商量》第382章
第382章 遊擊運動戰再發威 宋獻策損招接連出

  多鐸看著前方死傷累累的清軍騎兵,人仰馬翻,戰馬噅噅悲鳴,傷兵大聲慘嚎,半天都沒有緩過神來。

  直到李過撤兵走了個無影無蹤,他才想起來讓手下派人向前查看。

  看到西北軍在地上挖的,一個一個的圓洞,多鐸鼻子差點氣歪了。

  這都神馬玩意兒,有這麼打仗的嗎,這不坑人嗎?

  就是坑人,不止坑人,還坑馬。

  宋獻策在率軍從西安北上的路上,就在一路思考對付騎軍的辦法。

  只有限制住清軍的騎兵,李過才能守住洛川,整個戰局才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好在從延安到洛川全是高原,戰馬大多時候只能在溝壑裡行走,這就為他設計坑多鐸的騎軍創造了條件。

  宋獻策到達洛川,這時候多鐸前鋒剛到延安。

  他顧不上休息,要李過帶著他一路向北,把多鐸行軍要走的路徑都看了個遍。

  凡是戰馬的必經之路,他都根據地勢,設計了坑對方的妙計。

  李過已經會打遊擊戰和運動戰,再加上宋獻策的損招,這下多鐸慘了。

  多鐸整理好騎軍,再次前進,轉兩個玩,前面是一個狹窄的溝壑,足有十多裡長。

  多鐸怕再次中計,派出哨探騎軍前後左右的查看,沒發現附近有西北軍埋伏,地面也沒有蹊蹺,這才敢下令隊伍前進進溝壑。

  這一回,宋獻策用的是地雷。

  地雷在宋代作戰時就有了,只是沒有王爍搞的這東西先進。

  王爍的地雷已經是絆發雷了,不用人去點引信。只需一塊木板,做成旋轉踏板,一頭勾住地雷的絆發繩,不管人還是戰馬,只要踏翻木板,地雷就響了。

  而且,這地雷可不是宋代的石頭雷,陶罐雷,是實實在在的鑄鋼雷,帶著破片凹槽,殺傷力極大。

  宋獻策更是無師自通,他將地雷埋在溝壑中部,儘量加長拉繩,拉大地雷與踏板的距離,直到拉繩因為彈性無法引爆地雷才做罷。

  這和《地道戰》裡的“蠍子雷”是一個道理。

  經過實驗,不斷更換做拉繩的材料,踏板和地雷的距離拉大到了十餘丈遠。

  也就是說,多鐸的騎軍得走到溝壑中間,再往前走十餘丈,才能觸發後面的地雷。

  踏板被踩翻之後,觸發地雷的沒死,後面的倒給炸死了。

  前面的戰馬受驚,必然往前瘋跑,跑到溝壑出口附近,接著觸發的就是連環地雷陣。

  這連環地雷,是吳朗西的研究室研製出來的,觸發原理又不一樣。

  一顆地雷爆炸,將連著另一顆地雷的勾簧給炸飛,通過滑輪原理,另一顆地雷的拉繩就會被重物拉開,跟著就爆炸了。以此類推,環環相扣。

  宋獻策料到多鐸會派哨探偵查,留幾個兵埋伏在附近的荒草土坑裡,待敵軍偵查部隊離開之後,立刻將路上蓋住地雷踏板的長木板抽走。

  是以,偵查騎軍即便走過溝壑,踏中踏板,踏板上面有遮蓋的長木板,地雷也不會被引發。

  十餘裡的溝壑,藏幾個兵太容易了,哪兒就能被輕易發現?

  這幫偵騎也幸虧沒發現什麼,要是發現了,估計小命也就留在這裡了。

  為保險起見,李過在穀口外和兩側山茆上留下了一千人馬,只要溝壑裡有異常,這些人馬立刻就會靠過來,將敵軍偵騎消滅在溝壑裡。

  反正你要去洛川,離開這條道你過不去,早晚你還是要進這溝壑,老子才不怕被你發現呢。

  滿洲騎兵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溝壑地底下會藏著這些蹊蹺,他們從沒見過呀。

  他們就是觀察一下周圍是否有西北軍的大隊人馬埋伏,再就是才學會的,看看地下有沒有挖出來的坑馬圓洞。

  這些都沒有,他們就以為安全了,派人通知多鐸的前軍前進,自己再向溝壑以外偵查。

  多鐸的前軍一萬多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進入了地雷陣。

  遠處的山茆上,李過和宋獻策通過雙筒望遠鏡看到,這才下達大軍悄悄向溝壑四周移動的命令。

  王爍突發奇想,讓吳朗西搞出來的這個望遠鏡,解決了大問題。

  吳朗西在義大利神學院聽過伽利略的課,本來就懂得透鏡原理,會研磨鏡片,製造單筒望遠鏡。

  王爍將雙筒望遠鏡的原理一說,吳朗西立刻就明白了。而且,王爍還告訴他了用金屬做玻璃模具的辦法,得到的透鏡品質大大提高,看遠處更加清晰了。

  這樣,在戰場上,多鐸看不明白西北軍在幹什麼,他在幹什麼,李過和宋獻策卻看的到,而且仿佛在眼皮子底下一般,清清楚楚。

  李過只留下三萬人馬在自己身邊擔任正面阻擊,其餘都派出去打遊擊戰和運動戰了。

  他們以連或者以團為單位,廣泛的分佈在延安到洛川的廣袤高原上,每一個單位都有熟悉的地形的本地士卒當嚮導,和不分東西南北的多鐸大軍周旋。

  就是這些分散的戰鬥力,也夠多鐸喝一壺的。他的大軍只能集中在一起前進,不敢過於分散。

  即便如此,週邊的人馬仍舊不斷遭到偷襲,戰馬損失無數,都快要給李過湊出一個騎兵軍了。

  無奈,多鐸只能將部隊分為前中後三軍,前軍負責肅清沿途敵軍,然後人數最多的中軍前進,後軍則保護輜重糧草,防止西北軍偷襲他的後方。

  三軍之間相隔十餘裡,以免被敵人包圍在一起,兵力無法施展。這樣,前軍到後軍,拖了近百里,敵人無法包圍他們,遇到敵人,互相也可以展開接應。

  也幸虧是多鐸在中軍坐鎮,沒有跟著前軍前進,不然,他也要給報銷了。

  李過留下三萬人馬,當然是為防備萬一,最後時刻打陣地戰,不讓清軍進入渭南平原。

  他留下的這三萬人,都是一直跟著他從湖北返回來的,也參加過榆林和延安的保衛戰。

  他讓王爍給他派的政委,通過政工系統,給留下的每個士卒帶話,告訴他們,他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戰鬥過,多少過去的戰友和兄弟,就是死在這片土地上,死在清軍的刀下!

  如今,報仇的機會來了。想給親人、戰友、兄弟報仇的,就和他一起留下來,不考慮自己性命了,和清軍死磕到底。

  不想報仇,珍惜自己的性命,他也不會怪罪他們,會把他們安排到相對安全的部隊裡去,為闖王的老部隊留下些種子。

  結果,三萬士卒熱血沸騰,沒有一個要離開他,都要跟著他,寧可和清軍同歸於盡,也絕不下高原一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