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各執己見難統一 長江沙洲初相會
這段時間,王爍除了剿匪作戰,閒暇時,也是在不斷思考說服李定國的辦法。只要李定國通了,鄭成功就好辦。
可按照常委會制度,軍隊只能屬於國家。
在李定國沒有具備新思想之前,他必須放棄軍權去學習,他的軍隊也要整編,士卒要經過培訓,最終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
放棄軍權,李定國絕對不幹。
與孫可望的鬥爭,已經讓他十分清楚,沒有軍權你就沒有說話的權力,萬一王爍要當皇帝,他就無法阻止了。
這個講不通,讓他來西安的高級軍校學習,恐怕更說不通。
他的地位在那裡擺著,按他的那個封建腦瓜思考,他怎麼可能去虛心聽地位比他低的教師的教導?
再說,他來西安,萬一王爍有陰謀要害他怎麼辦?三軍主帥,絕對不能離開自己的地盤,去冒這麼大風險。
事情已經明擺在這裡,大家各持己見,誰也沒有好的辦法說服對方。
接到常委會的報告,王爍也犯愁。
談肯定談不攏,沒准還會雞同鴨講的越說越激動,最後不歡而散,這樣的話還不如不見,不談。
可不見面,不談,就冷了李定國的心,讓他更加認為他想的對,王爍就是要當皇帝,滅滿清之後,一定會渡江消滅他。
他如果這樣想,就一定會加強防範,甚至會在他消滅滿清的時候,暗中算計他,至少要設法損耗他的實力,讓他沒有能力渡江作戰。
劃江而治,把好好一個中國分裂,這個王爍接受不了。
難道,非要逼的他跟偉人打解放戰爭一般,把李定國和鄭成功消滅?
這兩個人,是明末唯一可圈可點的,了不起的人物,和他們自相殘殺,實在是下不去手啊!
偉人最終為了國家統一,還是渡江了。城市爭奪戰殘酷激烈,無數立志報國的將士血灑疆場!那個孤懸於外的島嶼,至今仍舊是國人心中的痛!
偉人唯獨在這一點上,沒有給他留下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這一回,他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了。
西元1650年秋,長江那個梭子形的沙丘上建起了一個露天大亭子,亭子裡鋪了厚厚的氈墊。
大亭子的中間,放了一個半人高的條案,條案兩邊,各自放著四把太師椅。
亭子外面,兩支各一百人的隊伍分兩邊站立。
北邊是王爍的穿綠軍裝的火槍軍,在一個上尉連長的帶領下,排成一字橫線,站的筆直,只是不再傳鎧甲。
南邊,是李定國的穿亮銀甲,戴紅纓鐵盔的衛隊,也是筆直站立,背著火銃,腰挎短刀。
為避免對方猜疑,王爍將他的漳縣號戰艦留在了長江口,這次只乘坐一艘大帆船過江。
過江之後,他跨上他的白雲踏雪獸,身後是李岩和辛思忠。
李定國也沒坐戰船過江,坐的同樣是帆船。跟隨他一同前來的,是鄭成功、劉文秀和鄭鴻逵。
兩隊人馬都是五十人左右,分別自沙丘南北向中間的大亭子前進。
兩隊人馬幾乎同時到達那大亭子,雙方紛紛下馬,然後走向一起。
辛思忠依稀還記得李定國的模樣,見他過來,老遠叫道:“來的可是晉王?”
李定國料不到王爍的隨從裡有人會認識他,緊走幾步,忽然大聲道:“原來是左果毅辛將軍!”便問道,“你如何在這裡?”
辛思忠撚髯微笑道:“某早已投靠我家大將軍,原來你卻不知。”
當年辛思忠在革左五營跟隨賀錦的時候,李定國才十來歲,還是個小娃娃,那時他們曾經和張獻忠合作過,是以互相認得。
李定國知道辛思忠投靠了王爍,任隴中兵團司令,是以他一直以為他在隴中,卻原來也在這裡。
當下二人分別將己方來人給對方互相引薦認識。
王爍看李定國,身長九尺,銀盔銀甲,高鼻大眼,好一個少年英雄!
其實李定國和他同歲,早已過了三十,並不年輕了。
李定國也是上下打量王爍。王爍沒有穿鎧甲,而是改穿他發明的軍裝了,但仍不失英武之氣,李定國也是看的暗暗佩服。
待辛思忠介紹到李岩,李定國抱拳拱手道:“早聞公子大名,今日得在此相遇,實三生有幸也!當初闖王若肯聽公子之言,則這天下,恐怕早已安寧太平,無須我等操心了。”
李岩微微一笑,抱拳道:“岩一介武夫而已,晉王謬贊了。”
那鄭成功生的面白微須,也是一表人才。大家互相見過,當真有互相敬慕,相見恨晚的意思了。
可惜的是,大家想法各異,隨時有成為敵人的可能。想到這個,相信所有人心裡,都會生出遺憾來。
大家互相寒暄幾句,又謙讓一番,終於都走到亭子裡,在條案兩邊坐定。
王爍一行坐在北邊,分別是王爍、李岩、辛思忠和一個書記官。
李定國他們坐南邊,身邊是鄭成功、劉文秀和鄭鴻逵。
李定國急於說服王爍歸順大明,和他一起合軍滅清,首先開言,把自己這邊的情況和他的想法說了。
主要還是軍隊各自統屬,三家議政。另外,就是三家都不要再奉行父傳子的繼承制度,應該學黃帝禪讓的辦法。
這樣,權力被分散開來,誰想一家獨大,另外兩家可以制約那一家,從而保證天下永遠沒有戰爭,百姓能夠過上太平日子。
王爍當然還是不同意李定國的辦法。
軍隊不屬於國家,就永遠存在戰爭的隱患。
三家中,如果兩家取得意見一致,共同無故攻打另一家呢?豈不是還要起戰爭?
只有所有軍隊歸屬國家,徹底變為一家的國家軍隊,才能永遠避免內戰。
李定國就問了,軍隊全部歸於國家,也不要緊。那歸誰呢?總不能都歸了你吧?你將來變了主意,要當皇帝,繼續像大明一般,子子孫孫搞繼承制度,那大家今天的所有努力,豈不是白白廢了?
王爍反駁道:“軍隊歸於國家,並不是歸我啊。我只是暫時的最高領導者。待滅掉滿清,國家太平之後,我們有一套完善的,能者居之的選舉制度。
根據制度,誰得百姓愛戴,百姓願意讓誰當最高長官,誰就是這個國家的領導者,而且,這個領導者可以幾年重新選舉一次,甚至不合格可以通過議政制度,立刻罷免。所以,我的辦法還是比較靠譜的。”
“嘿嘿,說的好聽!”鄭鴻逵先不幹了道,“軍隊在你手裡,誰敢反對你你殺誰就是了,然後沒人敢反對,你還是皇帝。然後還是可以子子孫孫傳下去。你老了,可以讓百姓選你兒子做皇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