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發展速度不同 拖延也非妙計
濟爾哈朗在偷偷學西北的技術造火槍,這個王爍是心知肚明的。
發展經濟,根據地需要大量的鋼材,鋼材生產不私有化是無法提高產量的。但關鍵技術還保留在軍工基地,即便濟爾哈朗買到的鋼材,也不是用來造火槍的,只適合做水泥建築的鋼筋支撐,或者打鋤頭鏵犁用。
濟爾哈朗沒有機器設備,王爍不擔心他能造出多少能用的火槍來,大炮就更不用說,沒無縫管製造技術,沒擊發底火裝置,能死他也造不出來。
再說,他也不可能給他足夠的時間來研究這個,不等他研究明白了,王爍就打到北京了。
濟爾哈朗畢竟是古代人,他腦子裡無論如何不會有王爍的現代技術和管理知識,他只惦記著拖一天算一天呢。
可你就不想想,人家直接就是現代發展模式,直接向工業化邁進,你仍舊是腦子不開竅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拖的時間愈久,你豈不是愈加落後?
你那邊費心勞力能做火槍了,沒準兒人家就能造半自動步槍和機關槍了,你那火槍還是落後。
那邊有王爍啊,將來的東西他都知道啊,只要條件合適了,他肯定會製造更先進的東西。
憑濟爾哈朗古代人的見識,他就是再聰明也不會想到這些,他鬥不過王爍。
此刻,濟爾哈朗壓根兒就沒往那些地方想,他正瞅著西北軍的漏洞呢。
人家有電報機了,各部隊通過電報機下達指令,有前敵指揮總部,還有後方決策總部,宋獻策弄一大幫參謀們,整天圍著地圖轉,哪會那麼容易讓你找著漏洞?
結果就是,西北軍渡過黃河之後,各集團軍齊頭並進,依靠先進武器,同時發動進攻,使清軍各防線同時面臨壓力,毫無破綻可言。
濟爾哈朗就納悶,要說渡河的時候,王爍統一規定了時間,大家一起開始,這個還說的通。
可渡河之後,各地方地勢不一樣,防守牢固程度也不一樣,西北軍有些已經快速突破防線,卻突然停止進攻,原地駐紮了。
他們不冒進,而是在等待另一個方向上的軍隊突破之後,然後他們才統一行動,向下一道防線進攻。
反正武器先進,不怕清軍反擊,那就跟圍獵一般,把清軍圈到一起,然後徹底消滅!
絕不能把仗打成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讓清軍鑽了空子。
這是決策常委會反復交代的事情,任何一個兵團主官也不許違背,必須等待前指電報,統一行動。
濟爾哈朗哪知道王爍有這麼先進的玩藝兒啊,幾百里,上千里都能互相立刻聯繫,通訊,想破腦袋他也想不到這個。
他只看著被西北軍佔領的一個個城鎮犯愁。
人家沒有一支部隊前突冒進的,都是齊頭並進,互相可以支援,緩緩圍繞著真定,形成一個半圓,逐漸向著他合攏過來。
照這麼打下去,他打人家哪兒都不合適,人家周邊部隊相距不遠,立刻就會趕過來圍殲你。
真是一點下手的機會都沒有,走又沒處走,就給人家活活困死在真定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南邊他一籌莫展,眼睜睜看著西北軍向前推進毫無辦法,北邊又出事了。
鄭成功集合了自己所有的戰船和運輸船,載著二十萬江南整編了的騎軍,在天津衛登陸了。
天津提督駱養性,一槍未放,直接投降了,還和鄭成功合兵一處,向著北京殺去!
天津到北京,不到三百里地,騎兵那是眨眼就到啊!
你說這個駱養性,看著忠厚老實,話都不多講一句的一個人,怎麼這麼缺德呢?
當初多爾袞可是對他恩寵有加呀,親授天津提督之職,加封太子少保。你哪怕沖鄭成功開兩炮,放兩槍再投降呢,也算你對得起大清對你的栽培!
人家駱養性早就是王爍的密探啦,你多爾袞對他恩寵有加,那是你多爾袞不識人你怨誰去?
唉,看來這漢人還真是靠不住!你強盛,天下無敵的時候,他們哈巴狗兒一樣,跑來沖你搖尾巴討好,可乖了。
你落難了,像現在這樣風雨飄搖了,他立刻就翻臉,冷不丁就反咬你一口,向他的新主子討好去。
濟爾哈朗原本是留了一手的,他還有十萬正黃旗精銳,全部由滿人組成。他要在找到西北軍進攻的薄弱環節之後,集中這十萬精銳,一舉殲滅西北軍一部,以震懾王爍,讓他知道大清還有力量,不是軟豆腐,他想捏就捏。
這樣一來,一是可以扭轉戰場劣勢也說不定,二就是可以逼迫王爍被迫坐到談判桌上來。
如果那樣,他就有時間製造更多的火槍,不怕王爍了。
現在,鄭成功把這一切都給打亂了。
絕對不能讓鄭成功殺到北京去啊,那樣,皇上和聖母皇太后有危險不說,他防禦大軍的後路也給切斷了!
就在這時候,山西那邊滿達海的報告也來了。
滿清沒電報,只能靠人和馬跑,山西又一路高山險關,能在西北軍進攻五天之後把消息傳過來,就算不錯了。
李過和高一功已經突破黃河進入山西,滿達海步步為營,一路防禦,怎奈武器不如人家,只能退卻到太原一帶防禦。
現在,南邊的李達也越過黃河,找准了清軍防禦弱點,一路攻城掠地,過了上黨,要和李過合兵一處了。
而高一功則向大同發動了攻擊。大同城牆被多爾袞拆毀,已經無險可守。
一旦高一功攻破大同,一路南下就沒有障礙了。
到那時候,滿達海就會被西北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合圍,面對優勢兵力的西北軍圍殲。
太原肯定守不住。滿達海覺得,他如果按照濟爾哈朗的計畫,由固關撤向河北的話,高一功很可能由大同奔宣府,直取北京,那樣北京就危險了。
所以,他臨時改變策略,放棄太原向大同增兵。一旦大同失守,他就回撤宣府,守衛居庸關,擋住西北軍對北京西側發動的進攻。
滿達海還是比較有軍事經驗的,他如果不去守居庸關,北京還真是危險了。西北軍就是這麼佈置的,李過和高一功就是要出大同,拿下宣府,從西側包圍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