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玩宋》第111章
第一一一章

 王雱在洛陽忙著統籌規劃, 還不曉得天上掉下一口鍋。等開封那邊派御史過來徹查這樁事, 王雱才曉得自己成了赫赫有名的“風流狀元”, 還是能連御數女的那種!

 聽開封來的御史說是那幾個勳貴子弟回家告狀, 他們家裡給出頭鬧的, 王雱都震驚了, 竟有人比他還不要臉。多大的人了, 還玩告家長這一套!

 王雱爽快地領著開封來的人去取案卷,順便把沒上告的駙馬李瑋也給掀了出來。

 這可是福康公主的駙馬啊!雖則長得寒磣了些, 氣質差了些,做事混賬了些,與福康公主感情也不好,但到底是駙馬!

 堂堂駙馬,逼得人女伎投河自盡!若不是王雱救人救得及時,這可就成天大的笑話了——當駙馬的跑去給女伎下帖子不說, 請不來人還用強的,這不是瞅準官家的臉甩耳光嗎?

 吳育處置這案子時曉得這事不好張揚,鬧大了官家會面上無光,所以準備放一放再悄悄送上去。

 這關也關了, 罰也罰了, 女伎鴛鴛那邊也答應不再追究, 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結果了。沒想到吧,駙馬那幾個豬隊友居然沒臉沒皮地去狀告王雱, 還造謠說什麼王雱品行不端、“夜御數女”。

 要知道, 在公費宴飲場合叫女伎過來彈彈琴跳跳舞——或者陪著喝個小酒, 都是合法的。但是,你身為朝廷命官要是和女伎發生了點什麼,那就是違法行為,會被台諫噴死,同時降職罰薪。

 簡而言之就是風流可以,下流不可以。

 王雱一個低品小官,照理說鬧不到朝堂去,可抵不住駙馬那群豬隊友太不要臉。

 王雱覺著這幾個勳貴子弟智商有點問題。

 當然,既然人家樂於送上門挨打,還利用家中權勢鬧到上頭去,王雱還是很高興的。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既然有人在上朝時噴了他,那他肯定要回噴一下——哦不,上書自辨。

 王雱看向過來查明事實的御史,目光亮得不得了。

 御史被王雱盯得心裡咯噔直跳,只覺前面似乎有坑等著自己跳。

 他出發前一天,諫院那邊的好友范鎮就提醒了他一句,說他要小心些,別著了王雱的道,這小子邪乎得很。

 回想起上回台諫隨口噴了王雱幾句,朝廷上下就被王雱洗腦了一波,御史的警惕心提到了最高。

 王雱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成了別人眼裡的禍害,反而殷切地握住御史的手,對這位中央派下來的調查員十分熱情,直接陪著用了個飯。到傍晚下起雨,他還說什麼“下雨天留客天”,強行多留了御史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王雱叫了一輛馬車跟在御史的身後,對御史說道:“我的自辨摺子比較長,為了幫您和諸位相公節省時間,我叫人印了幾百份,您回去後瞧著誰要看就發給誰。”說完他又鄭重其事地將一封摺子塞到御史手上,“這是原稿,勞煩您帶回去啦!”

 御史:“……”

 總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

 御史帶著案子宗卷與王雱的自辨摺子踏上回京之路,身後還跟著一輛載著一摞摞“自辨摺子復刻本”的馬車。路上御史歇在驛館裡,歇過之後打開王雱的自辨摺子看了起來。

 這次王雱前面寫得中規中矩,簡單明了地陳述了案件過程,用詞理智客觀中立,毫無添油加醋成分。等看到自辨部分,御史的表情就開始千變萬化,這傢伙開始在摺子裡介紹洛陽的文化底蘊,從洛陽園林之美到洛陽牡丹之豔,從周文王周武王講到當朝宰相呂蒙正,總之,這地方不僅美,還賊有內涵。

 這廝接下來還在摺子裡列出了,單人自由行路線,夫妻雙人行路線,一家親子游路線,以及呼朋喚友搞團建路線,每條路線都精彩絕倫,值得一去!

 接著他筆鋒一轉,表示雖然洛陽這麼好,可是很多人卻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所以他才想著琢磨一些雜劇來吸引遊客,之所以下帖子邀請女伎,就是請她們排幾齣戲,並不是招伎宴飲。分辨完之後,這傢伙又開始宣傳起他排的幾齣戲:想看風花雪月美人如玉的,可以期待《牡丹亭》;想看義薄雲天、沙場熱血的,可以期待《關雲長》;想看弘揚佛法、降妖除魔的,可以期待《玄奘西遊》……

 最後這傢伙還在最後列出感謝名單,比如感謝吳育的鼎力支持,感謝陳執中借出園子,感謝這個感謝那個,話裡話外就是“這裡的大佬全都和我天下第一好”。

 御史一臉無語地看完,感覺這傢伙最喪心病狂的地方是,為什麼寫個自辨摺子還要配圖?!

 介紹美食配美食圖,介紹路線配地圖,介紹雜劇配插圖,你這算哪門子自辨?!

 御史算是明白王雱為什麼給他印一車的“復刻本”了,這傢伙就是想趁著這次自辨把這本堪稱《洛陽旅遊指南》的玩意給分到朝中大小官員手上!

 你自己沒空去,你總有家人吧?拿一本回家去,要是有人想去洛陽遊玩就方便多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御史頓時明白范鎮為什麼要特意提醒他小心些了。

 這摺子,他是送上去,還是不送上去?

 御史木著臉趕路回到京城,命御史台幾個實習生和臨時工將一馬車的“自辨摺子復刻本”給搬進御史台。

 其他人見他一臉一言難盡的表情走進來,還叫人出去搬東西,奇道:“你帶了什麼回來?”

 這次“出差”的御史默不作聲地把一本本復刻本分了下去,先讓御史台都人手一份。

 這下子所有人都覺得他們這位狀元郎,果真是奇才,一點都不帶摻假的。這哪是什麼自辨,分明是趁機打廣告,還明晃晃地將廣告打到御史台來!

 這天,朝中上下都收到了一本“復刻本”,甚至連官家手中都得了一本。

 官家是與歐陽修一起看的,他將王雱的原稿看完了,忍不住莞爾:“這小子,怎麼就這麼逗樂。”單是看文彥博將摺子送來時的表情,官家就覺得所有人都被王雱的厚臉皮給驚著了。

 別人被參了,那都是誠惶誠恐地替自己分辨,生怕自己的罪名被坐實。他倒好,辯駁的就那麼幾句,剩下的全是在說“洛陽好,洛陽妙,大家都來洛陽玩啊”。

 還真別說,官家看了都蠢蠢欲動,想走一趟洛陽。

 見官家顯然對王雱十分喜愛,連駙馬的罪狀都忽略了,歐陽修應和道:“年輕人朝氣足。”

 官家又翻開王雱的摺子重看一遍,感覺心情極好。可目光落在李瑋二字上頭時,好心情又沒了大半。他的福康公主嫁給李瑋之後,夫妻倆感情並不融洽,就在去年,福康公主還夜叩宮門,要進宮哭訴在李瑋那受的委屈。

 見自己好不容易養大的女兒哭得那般傷心,官家自然對李瑋很是不滿。可李瑋乃是他生母外家侄子,真要狠下心處置了李家,官家又做不到,只能和往常一樣和和稀泥,讓他們繼續把日子過下去。

 不然還能怎麼樣,難道讓他們和離嗎?

 官家知道接下來已經沒王雱什麼事了,台諫的人很快會聯合起來彈劾李瑋,到時天下人都曉得他女兒的駙馬差點逼死女伎!

 這該死的混賬!

 自己混賬,結交的狐朋狗友也混賬!

 官家少有地動了怒,在心裡罵了李瑋幾回,擱下手裡的《洛陽旅遊指南》,嘆了口氣。他連女婿都沒挑好,挑了這麼個混賬東西,別人的兒子卻聰明、懂事、知進退——若不是有人惡人先告狀,即便受了委屈也會顧全他的顏面而不張揚。

 這怎麼就不是他的兒子呢?

 官家這邊濾鏡奇厚,怎麼看怎麼覺得王雱好,其他收到這封“自辨摺子”復刻本的人可沒這種想法。

 所有人只覺得,這小子怎麼這麼不要臉?連帶見到王安石,有的人都會打趣一句:“介甫你可看了你兒子的自辨摺子?”

 王安石自然是看了的,他還看了他兒子給他寫的信,信裡寫明了當時的情況:他沒以自己的名義下帖子,沒直接去見那些女伎,更沒有自己跳下水去救人。當時他穿的是官袍,官袍這玩意看著挺有威儀,可是行動是不大方便的,尤其是不能下水游泳,救不了人的!

 王安石放心了,面對別人的詢問,他坦然答道:“看過了,寫得不錯。”就是這朝中上下人手印一本的操作,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要不是王安石為了表現得沉穩些向來都繃著臉,還真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來應對同僚們的詢問。

 這事真的,臊得慌啊!

 能混到朝中的,哪個不是人精?他兒子心裡那點小九九,誰都看得出來!

 傍晚用過飯後,王安石去隔壁尋司馬光喝茶聊天。

 說到王雱趁機給朝中上下送《洛陽旅遊指南》的事,兩個人默然無語,直接略過不提,不過聊過之後倒是默契地把準備好的棍子收了起來——都沒扔,回頭再看看會不會有機會用上!

 相比王安石這邊鬆了口氣,慶幸兒子沒學壞,另一邊的幾個勳貴則直接關起門來揍兒子了,而且是真揍,揍得那幾個紈褲子弟直接躺著下不了床。

 見過坑人的,沒見過坑爹的。領頭的是駙馬,你告狀時倒是說清楚啊!還言之鑿鑿地說人家狀元郎“夜御數女”,結果御史過去一查,那些帖子根本不是以人家的名義下的,都由教坊的人負責調配。

 人家好好兒地在各處巡查,盡忠職守得很,御史下去一問,洛陽百姓提起那王家小子來都是誇的。

 這回不僅沒把髒水潑到那王家小子身上,還白白幫人家揚了名!

 那王家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燈,都被人參了,還能玩出新花樣來,愣是往他們手裡塞了一本《洛陽旅遊指南》。

 同樣是兒子,怎麼人家十四歲就考了狀元、當官做事幹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他們生出來的就是敗家玩意?!

 別看這幾個勳貴衝動是衝動了點,但他們揍兒子揍得很及時,也很能豁出臉去。第二天上朝時他們第一時間紛紛哭著認錯,表示是孩子坑爹,他們沒有瞭解實情就替兒子上告,實在糊塗!

 這就是台諫特別討厭這群勳貴的原因了,這些靠著皇親國戚身份位列朝班的傢伙忒不要臉,說哭就哭,說耍賴就耍賴,毫無風骨可言,簡直和不知禮義廉恥的暴發戶無異。

 與他們站在同一班次上朝就很讓眾人覺得恥辱,若是官家再對他們好一些,把他們提拔到前面去,很多人就要捋起袖子開噴了!

 可對於這種無賴行徑,台諫的人也無計可施,人家都認錯認罰,並且親自揍得兒子鼻青臉腫下不了床了,你還想怎麼樣?

 台諫諸人對視一眼,只能集中火力炮轟駙馬李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