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將軍總被欺負哭》第103章
第103章

  鄭州城內的一處池塘邊,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著附近的居民。

  他們不敢靠近,只是遠遠的站著,伸長著腦袋看熱鬧。

  池塘裡打撈出了一具無頭的男屍,發現屍體的漁夫正愁眉苦臉的和待在邊上的幾衙役解釋著情況。

  那具男屍在池塘裡不知泡了多少日,全身浮腫,惡臭難當。

  剛打撈上來的時候,把那漁夫嚇得直接尿了褲子。

  鄭州郡丞下屬的丞吏鄧晏,卻毫不避諱的蹲在那具屍體邊上,甚至帶著一點興致勃勃的神情,仔細的查看這具別人避之不及的腐屍。

  屍體的頭顱被人切下,斷口齊整。

  人的頭顱可沒那麼好切,兇手極有可能武藝高超,臂力驚人。

  鄧晏一邊翻查著屍體,一邊思索。

  「鄧丞吏,可讓我好找。」和鄧晏同為郡丞屬官的何侑匆匆忙忙趕來。

  猛然看見了一具高度腐朽的腐屍,把何侑給嚇了一大跳。

  「別忙了別忙了,郡守大人緊急詔令全郡長吏署官到郡署議事。」他舉著袖子擋住眼睛道。

  「且稍後片刻。」鄧晏不緊不慢的回復。

  何侑一把拽著他的袖子就走,「郡守大人召喚,如何等得,這些案子且先放一放吧,你還嫌在郡守和郡丞兩位大人眼中的印象不夠糟嗎?」

  鄧晏無奈的被一路拽上馬車,他一邊掀起簾子向池塘方向張望,一邊道:「到底所為何事,這般緊急,主公已經回汴京去了,我鄭州還能有什麼急事,需要全員彙集探討之?」

  「主公從汴京頒發了政令,要求各郡設郡學,並要所轄地方鼓勵創辦私塾。汴京會定期舉行大考,考查各郡縣選拔上來的人才,擇優以為官吏。」何侑興奮的說道,「到時候每個郡推薦上去學子錄用之數,將成為郡守大人歲末上計考核的指標之一,你說郡守大人急是不是急?」

  鄭州成為晉國的新郡不久,郡守和郡丞都急於在一年一度的「上記」中取得一個好成績,以給主公留個好印象,因而對此影響到他們年度考核的事情十分重視。

  何侑是主薄,目前衙內文官欠缺,這件事很有可能落到他的身上,正是他表現立功的一個機會。

  鄧晏興致缺缺:「我只是負責刑獄訴訟的小吏,此事於我何干,我那還有案子呢。」

  「怎麼和你無關,主公的新政上點明,歲終上計,百官備正其治,當則可,不當則廢。這裡面的『治』就包含了刑獄案件的偵破,盜匪的抓捕,稅務的收繳,更卒的訓練,還有就是這新加的郡學教化之果。」

  何侑高興的拍了拍自己這位不善於同上司交際的好友肩膀,「晏君,你這般善於破案,大人們往後想必需要倚仗你的才華,再不會同先時那般排斥與你了。」

  鄧晏對政務不感興趣,他只希望新的政策能讓他在以後辦案的時刻,少一些上司們的干擾。讓他得以施展自己真正的能力。

  何侑對鄭州如今的新主公十分敬服:「晏君,主公在鄭州待了這些時日,你可有見過主公一面?可惜我職位低微,無緣瞻仰到主公風姿,實乃一大憾事。」

  「我也不曾見過主公,倒是見過那位編寫《晉律》的周大人,」鄧晏說道,「那位大人雖然不良於行,但卻時常駕臨郡縣衙署同我們這些小吏討論新編的法令在實案中的應用。實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大人。主公能得這般賢臣輔佐,想必是一位難得的明君。」

  在汴京以南的定陶,一間普通的二進院落內,一著帽結纓的年輕文士正持著書卷,領著數名小兒讀書。

  定陶本是宋國的土地,去歲因晉國大將軍墨橋生領兵入侵,迫使宋襄公遷都到了彭城。

  宋襄公將北部夾在晉國及衛國中間的幾個郡縣,一股腦的割讓給了晉國。

  定陶本就是富庶之地,文人士子彙聚,便是普通百姓中稍微富裕之家,也時常送家中小兒到學館識上幾個字。

  因而城中像這樣的私塾倒是不少。

  「博文君,博文君。」另一個年輕文士在門外呼喚,正是這裡的夫子董博文的好友李闕。

  董博文和學生交代了幾句,走出學堂,引好友坐於偏室。

  「闕君何事如此開懷?」董博文煮茶待客。

  「博文你聽說了嗎?」李闕一臉興奮,「晉越侯頒佈新政,設郡學,興私塾,開科取士!你我這等平民學子,也有機會入朝為官了。」

  董博文吃了一驚:「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的,如今郡署大門正貼著告示呢。郡中將設郡學,郡中學子可參與考核,擇優入選。考入郡學者不但能免其賦稅,每月還可領幾石粟米補貼家用。只是不易考入,全郡隻招三十人。但像博文君這般高才,擇入必是無憂的。」

  董博文沉思了片刻,「這還真讓我意外。先時,我看我們這位新主君推行軍功授爵制。以為其是一位好勇鬥狠,一心開疆擴土之人。卻想不到此人尚有這等遠見。」

  「這可是進民德、開民智之舉啊。」李闕面色激動的泛紅,在好友面前壓低了聲音,「說實話,我覺得這位新主公,比宋襄公可是強多了,我們定陶被割讓給晉國,對定陶百姓來說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董博文眯起了雙眼:「主公此舉,不僅是為開民智。更是使得寒門子弟入朝為官,打破的是世家貴族對朝堂的壟斷。闕君你說得對,我們能成為這樣一位主君的子民,確實是一件幸運的事。」

  類似這樣的對話,在晉國國土的各處接連響起著。

  但頌布了這些政令的程千葉,還不知道她的一道政令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她已經回到了汴京,正坐在朝梧殿內,向著她那已經兩歲的「兒子」程鵬招手:「鵬兒,到我這裡來。」

  兩歲多的小包子拽緊母親許妃的衣袖。

  他自出生以來,和父親待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

  年紀小小的他看著眼前年輕俊朗的男子,既孺慕又緊張,遲疑著不敢上前。

  直到母親在他後背輕輕推了一下,他才鼓起勇氣,走上前去,伸出白白胖胖的小手,端正的行了個禮,漲紅著小臉,叫了一句:「君父。」

  程千葉把他抱了起來,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提筆膏墨,在白紙上寫下一個千字,一個羽字。

  「鵬兒識字了嗎?我教你認字,」程千葉指著桌上的字念道,「這個字讀千,這個字讀羽,是父親的名字哦。來,你跟著我讀一遍,千,羽。」

  奶聲奶氣的跟讀聲在寬闊的朝梧殿內響起。

  許妃側過臉,悄悄用衣袖抹去眼角的淚水。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上能夠想念她那位真正的夫君之人,除了她,也只有眼前的公主還有太夫人了。

  阿甲進來的時候,正看見程千葉在教程鵬認他的名字,

  「鵬字,乃是取至鵬程萬里之意,將來我們大晉的國土越來越大,鵬兒便如大鵬展翅一般,守護我們的國家。」

  程鵬坐在父親的腿上,雙眸亮晶晶的,聽著父親述說著在他名字裡賦予的心願。

  看到阿甲進來了,程千葉把兒子從膝蓋上抱下來,讓許妃領著他回去了。

  她接過阿甲遞上來的奏摺,一份份批閱。

  「主……主公。」阿甲有些吞吞吐吐。

  「說吧。」程千葉頭也不抬。

  阿甲磨磨蹭蹭的道:「周大人給那個暗起了個名字,隨周大人姓周,叫周明。」

  程千葉抬起眉毛,看向阿甲。

  「所以呢?」

  阿甲的面色有些紅了,半天不說話,只是看著程千葉桌上剛剛教程鵬認名字的那張紙。

  程千葉哈哈一笑,翻出一頁白紙,提好筆:「行,我也給你起個名字。你想姓什麼?跟我姓程還是你有什麼想要的名字?」

  「卑職……那時候雖然還小,依稀還記得自己姓夏。」

  程千葉想了想,提落下兩個端正的字:「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陽正可人。現在正好是夏日,你又姓夏,就叫夏菲吧。」

  她從抽屜中翻出一塊明豔喜人的翡翠,放在了那寫著夏菲名字的紙上,一起交給了身邊的少女。

  「菲同翡,夏菲,在我眼中你就像翡翠一般的漂亮呢。」

  張馥向著朝梧殿走來的時候,正巧碰見呆立在殿外回廊上的夏菲。

  那位素來冷漠的死侍,雙手捧著一頁薄薄的白紙,紙上托著一塊碧綠的翡翠。

  她低頭凝望著那塊在夏日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寶石,露出了一副張馥從未見過的表情。

  「阿甲,怎麼了?」張馥問道。

  夏菲回過神來,抬頭看向張馥,在陽光中露出了屬於自己的笑容,

  「張大人,以後我不叫阿甲了,主公給我賜了名字,夏菲。」

  張馥進入朝梧殿內,程千葉正在看墨橋生髮來的前線戰報。

  墨橋生率領著二十萬大軍,已經越過秦嶺向著韓全林所在的漢中進發。

  韓全林氣急敗壞,如臨大敵,親自領軍相抗。

  「張大人,你看一下,又是捷報,橋生就從來沒讓我失望過。」程千葉興奮的把軍報遞過去。

  張馥卻沒有像程千葉一般高興,他沉默片刻,開口道:「主公,墨將軍戰功赫赫,是不是應該封賞賜些什麼?」

  「當然,」程千葉道,「按照軍功,他該升十六級大上造爵位了。」

  「若是他真的拿下漢中全境呢?」

  「那就一路讓他升上列侯,關內侯啊。」

  張馥行了個禮:「按墨將軍這樣立功的速度下去,總有封無可封的一日。」

  程千葉向後坐直了身體,她看著張馥,意識到他話中有話:「張大人心中有何疑慮,請直說吧。」

  張馥無奈的歎了口氣,行了禮,把話說開:「主公,我們晉國近年來領土擴張,人口大增,兵力比起兩年前翻了十倍。如今全境士伍人數,合計四十萬有餘。但是單豐都墨將軍所率軍馬就達二十萬之眾。」

  他嚴肅的看著程千葉,「而且,隨著戰爭的延續,他的兵馬竟然還能不停的增多,他佔據了豐都周圍諸城,甚至不需要我們提供糧草,就可獨立向韓全林開戰。」

  「主公,我知道您信賴墨將軍,但作為一國之君,是不能將國家的命運僅僅依託在信賴二字上的。」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程千葉看著張馥,「我會認真考慮你說的話。但我心中有我的決斷,也請你相信我的判斷。」

  張馥不再言語,低頭告退。

  程千葉歎了口氣,摸出墨橋生夾帶在戰報中寄給她的一封私信,慢慢拆開,一點點的讀了起來。

  那端端正正的字跡,記錄了前線生活的點點滴滴,字裡行間,流露著寫信之人含蓄的相思之意。

  在信的末尾,極細小的寫了一行字,算是回復了程千葉上一封私信的那些話:

  只要主公喜歡,便是弄疼我也……無妨。

  程千葉一下咬住了嘴唇:這傢伙竟然學會勾人了。

  管他什麼封無可封,等他封無可封之時,我就把公主嫁給他。

  作者有話要說:

  另外看到有小可愛在討論楊盛的問題,

  不是說橋生如果造反士兵就一定會全部跟著他造反,像是程千葉這種比較得人心的君主,底下將軍如果造反要承擔的風險是比較大的。

  但是作為君主肯定不會放心這樣一個手握重兵,帶著部隊自給自足,一圈打下來的地盤快趕上國土的大將軍。楊盛作為橋生的親信,肯定是從橋生的角度來考慮,畢竟這關乎橋生的性命,而對主公沒有什麼真正的威脅。

  我感覺如果不是主公對橋生有足夠信賴,橋生的下場應該就和韓信類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