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農家子的為官路》第218章
第218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

  葉君書花了兩天的時間忙碌, 將自己分內的工作處理好。

  三個月不在上京,沒有上差,大大小小的雜事堆積起來,還是需要時間來處理。

  何況大夏境內還發生了洪災, 部分地區水運受到影響, 更是讓人忙得團團轉, 葉君書即使將自己的工作做完,也依然忙個不停。

  儘管憂心水患,但是他的層級還未達到上朝的級別,很多事也只能從吳尚書或者李璵那邊透出來。

  他們在議堂商議出來的意見, 經整理後由吳尚書傳達給了泰安帝,看吳尚書的心情, 似乎很不錯,顯然已經被採納,並著手開始準備實施。

  李璵自昨日帶著孩子們入宮一趟,沒多久就傳出皇後娘娘心憂受難百姓, 想盡微薄之力,號召後宮嬪妃及世家百官內眷捐贈。

  還別說,眾官家夫人為了給上面留下好印象,對於這事十分積極。

  不過兩天,前前後後的捐款加起來, 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而且為了更好的幫助受難百姓,他們不僅僅捐贈的是銀子,還包括糧食布匹。

  基本上每個世家官家都有私人山莊出產糧食蔬菜, 捐個百來擔幾十擔還是可以的。

  葉君書家也出了不少。

  雖然他自己的家底薄,但是李璵自己名下的私人山莊,也給出一大部分來了。

  捐贈的金額也是很有講究,基本上根據身份地位,層層遞減。

  李皇後是捐款銀糧最多的那位。

  與此同時,京城裏的富商也是積極奉獻。

  被氛圍帶動,京城上下一心,一時之間就連京城百姓亦是盡自己能力有錢的捐錢,有糧的捐糧,眾誌成城,積少成多。

  效果極其喜人。

  最終僅僅是收到的捐款,就遠超朝廷商議的運往懷河的物資。

  由此可見,大夏大部分人,日子過得是極好的。

  畢竟這是太平盛世,即使國庫虧空,老百姓的日子也是沒有什麼影響,這得得益於有個開明的君王。

  只是一有天災人禍,日子就不大好過。

  但如果上下團結一心,沒有什麼難關是過不去的,就比如現在,他們的收到的捐贈物資,已經遠遠足夠渡過這次的難關。

  問葉君書是怎麼知道的?

  自然是因為最終所有的捐款都運往戶部,由戶部的人接收統計。

  短短幾天,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戶部,堆滿幾個倉位。

  戶部上下所有人忙得團團轉,連續幾天吃住都在戶部解決。

  但即使很辛苦,所有人看著那些滿滿的物資都是樂得合不攏嘴。

  他們不剝削老百姓,朝廷也不用付出很大代價,就解決的物資短缺的問題,這都是他們戶部的功勞。

  他日論功行賞,他們戶部必得頭籌。

  戶部上下對出了這個主意的葉君書更是和顏悅色。

  甚至還有人覺得,還可以多來幾次,這樣說不定連年虧空的國庫可以充盈一點。

  葉君書一聽有人這麼半認真半玩笑的說出來,連忙打消那些人的念頭。

  這個方法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但不能常用。

  多來幾次,對這些人來說,就是剝削,而不是主動做善事了。

  別的不提,就拿葉君書這邊來說。

  葉君書本來家底就不豐,葉府還養著一群人,他們要吃食,也要月薪。

  葉君書的那點俸祿根本養不活一大家子,所以他自己名下能給出來的,並不多,偶爾一次兩次咬咬牙擠擠可以捐個幾百兩,長期下去肯定不行,恐怕他自己都養不活家人。

  而李璵名下,他雖然莊子鋪子多,但是他要養的人更多,如果單看純利潤,李璵的能動用的不多,實際上朝廷給的軍需只能勉強保證兵將們的基本生活,李璵的銀兩……或者說是還有李家的銀兩,很大一部分用來養威武軍了。

  也不算是再養,他們主要補給的銀子是給士兵們的撫慰金。

  前幾年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還有因上退伍的士兵們,李家都會另外再給一筆銀子,以保證為保衛大夏疆土而傷亡的士兵們下半輩子或是其家人無憂。

  所以實際他們能動用的銀子並不多,這次捐款是大眾的,李璵不方便將所有能動用的都捐出去,畢竟如果自己給太多,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沒給那麼多,這不是打別人的臉嗎?

  這點為人處世李璵還是懂的,所以他沒有率性而為。

  統計好的物資報上去,泰安帝也是吃驚,不過泰安帝亦說了,這次就將所有捐贈的物資都運往懷河地區。

  其中大夏富商王德財捐贈了最多,足足有八百石糧食,他是大夏最大的糧商,名下各地有多家糧行。

  王德財能做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富商,亦是的極為聰明的人。

  如今大夏部分地區受災,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又拿不出救濟糧,說不定哪天就拿他們這些商人開刀,尤其他這個糧商首當其衝。

  為此他還擔驚受怕很多天,即使全國各地糧價上漲,他也是吩咐不能漲得太過厲害,壓住了快要飛起的漲勢。

  幸好現任帝王不是個殘暴之人,也不是個愛抄家的,不然,只要上面一缺錢,就抄個貪官或是富商的家,多抄幾個就解決自己問題了。

  這個時代,不講究人權。

  王德財和某官員有些關係,探到一點口風,就好幾天睡不安穩覺,生怕哪天官兵就闖進來,以某些罪名將他們抓起來。

  失財事小,就怕一家老小哪天連命都沒有了。

  後面聽說後宮嬪妃和官家夫人為受災地區捐款一事,王德財靈機一動,拉上親近的商業夥伴,就積極聯繫熟識的官員,露出他們也想要捐款的念頭。

  本來朝廷就有這個想法,只是還沒來得及透露出來,這些商人就這麼識趣的主動說捐款,兩方一拍即合。

  王德財為破財消災,亦是下了血本,將自己能調動出來的糧食,一咬牙全捐贈了出去。

  為此他還心痛了好多天,後來聽到關係好的官員透了點風聲,上面會給貢獻最多的人進行嘉獎,雖然沒說是什麼,但是畢竟還有好處!

  王德財瞬間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全身鬆快,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上面會給什麼獎勵。

  他捐贈了那麼多,肯定是名列前茅,看其他商人還私底下笑他傻,意思意思捐點出去就行了,何必這麼實誠?

  王德財覺得,哪怕只得陛下一句點名誇獎,也是值得的!

  物資的事情解決,接下來就是另外一件事。

  究竟讓誰來負責運送物資?

  一般來說,一旦有巨大的天災,官方賑災物資,是由戶部撥款,軍隊運送,朝廷額外委派官吏充當監督者的角色。

  戶部這邊可出人可不出人,但是這批物資比較特殊,是由民間捐贈上來的,戶部這邊十分看重,不能辜負大夏臣民的期望。

  他們可不想辛辛苦苦得來的銀糧,最終落入貪官汙吏的手中,所以戶部這邊已經決定他們也要出人監管物資。

  朝堂上,大臣們也為人選吵得不可開交。

  其實這事不算是什麼大事,只是每次解決問題之前,大臣們都要吵鬧一通,好似這樣就能表現出自己有多努力多付出一樣。

  這事一提出來,除了部分武將主動請纓,文官們都是互相推諉。

  他們文官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懷河洪水氾濫,尚未退去,如果發生危險連自救都做不到。

  他們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沒有那個拿命拼的沖勁。

  年輕人的話,還沒誰有資格站在朝上。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升官的機會多得是,不只這一遭。

  哪怕沒有親眼見到,但是洪水地區有多危險,他們能想像得到,他們是不想自己家的孩子去冒險,不過還有其他家的孩子啊!

  自己名下的門生多得是,總有幾個想抓住任何機會出人頭地的。

  朝堂上吵吵嚷嚷小半天,依然沒吵出個結果。

  大皇子夏侯宣玳這時站出來,拱手道:“啟稟父皇,懷河地區百姓此時正處水深火熱之中,家人失散,無家可歸……兒臣時刻聽聞,夜不能寐。

  兒臣自請前往運送物資,並為處理洪水幫助百姓重建家庭盡綿薄之力……”

  夏侯宣玳一番聲情並茂的話,讓不少官員露出動容的神情。

  大皇子果然宅心仁厚,心系百姓。

  堂堂皇子之尊,不顧自身危險,請纓前往洪水氾濫的懷河……

  泰安帝看著夏侯宣玳半晌,夏侯宣玳的眼神並未閃躲,而是正氣凜然,臉上滿是對百姓的牽掛,仿佛真是憂心百姓。

  官員們對大皇子瞬間有了好感。

  泰安帝欣慰道:“皇兒有心了,只是懷河地區如今危險甚多,皇兒不必親身涉險……”泰安帝既驕傲兒子為自己分憂,又作為父親擔心自家兒子的安危。

  夏侯宣玳情真意切道:“兒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能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辦事,是兒臣的責任,兒臣願意前往懷河,求父皇成全。”

  夏侯宣玳跪地行大禮,一副泰安帝不答應就不起來的架勢。

  泰安帝神情動容,只是到底沒應。

  這時,明相站出來道:“陛下,大皇子有如此決心,實乃大夏之幸……如今洪水未退,百姓仍在流離失所,大皇子代表皇室親臨,表達陛下對百姓的關懷,想必百姓們會更加對陛下感恩戴德。”

  明相一表態,其他大臣亦紛紛表達意見。

  “陛下,大皇子宅心仁厚……”

  “……”

  大皇子態度堅決,還有朝臣勸解,泰安帝最後還是答應下來,讓大皇子負責運送物資。

  夏侯宣玳得償所願,並不甘休,他再次站出來道:“啟稟父皇,據聞上次晉江民變中,戶部度支葉郎中才智雙全,表現極為出彩。有其在身邊,兒臣這心裏也更有底……兒臣懇請父皇,讓葉郎中一同協助運送物資。”

  夏侯宣玳話剛落,朝中頓時一靜,不少人垂下頭,掩去眼中異色。

  就連李家這邊的人,一時之間也搞不懂夏侯宣玳的目的。

  按理來說,雖然運送物資道洪水氾濫的懷河地區,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也是一個立功的機會。

  危機危機,有危必有機,難不成大皇子是想趁此機會,天高皇帝遠的,還是洪水氾濫之地,對葉君書不利不成?

  但若是葉君書此行有半點不測,李家人肯定會把這賬算在大皇子身上。

  大皇子會這麼愚蠢嗎?

  這時一朝臣出列行禮道:“陛下,微臣以為,葉郎中畢竟年歲尚輕,押送物資事大,恐無法勝任……”

  “非也。”另一朝臣出列反駁,“葉郎中雖年紀輕輕,但其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微臣認為,葉郎中足以擔當……”

  “葉郎中畢竟經驗尚淺……”

  “此言差矣,葉郎中金榜題名不足三年就官居五品,年輕一代中何人能及?”

  “微臣認為……”

  “微臣附議。”

  “……”

  朝上百官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泰安帝看著夏侯宣玳,目光深邃。

  而夏侯宣玳面上一派坦然,目光極其真誠,仿佛是對葉君書真心推崇。

  泰安帝並未正面回答,而是看向戶部尚書吳即韞。

  “吳愛卿以為如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